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健身器材用的套管结构及健身器材。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健身,健身器材无论是家用还是健身场所用,都已经越来越普及。现有的健身器材中,为了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和方便收纳的目的,往往在部位间采用活动式连接,以便在使用时调节健身器材的高度,以达到不同的训练强度,但健身器材部件间的活动连接方式往往存在连接不牢固的缺陷,在使用者多次锻炼后,会出现部件松动或者承重能力下降的情况,让使用者感到不安,严重时还会损坏器材,尤其是对于体重较大的人群,其牢固性和承重性能远远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连接更加牢固,不晃动、不易损坏、安全可靠的健身器材用的套管结构及其健身器材。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健身器材用的套管结构,用于健身器材部件间的伸缩定位,包括相互套接的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上均对应开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通过定位销结合锁紧螺母进行定位固定,所述外套管两侧具有加固凹槽,所述加固凹槽与所述内套管的外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两侧的加固凹槽为弧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定位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内套管定位孔的孔径,所述外套管定位孔为方形孔,所述定位销远离锁紧螺母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套管定位孔对应的方形卡块。
一种健身器材,所述健身器材部件间的伸缩定位采用上述的套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套管结构的外套管两侧的加固凹槽,可以在调节完健身器材的高度后,在定位销和锁紧螺母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夹紧内套管,使外套管和内套管的位置相对固定,不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晃动;并进一步提高健身器材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健身器材用的套管结构;
图2为图1套管结构的C-C剖面图;
图3为图1套管结构的D-D剖面图;
图4为图1套管结构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仰卧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健身单车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哑铃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一种健身器材用的套管结构,包括相互套接的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上均对应开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外套管32的定位孔为方形定位孔,所述内套管31的定位孔为方形或圆形定位孔,所述外套管32定位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内套管31定位孔的孔径,所述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通过定位销4穿过外套管32定位孔和内套管31定位孔,结合锁紧螺母5进行定位固定。
所述外套管32两侧具有加固凹槽321,所述加固凹槽321与所述内套管31的外壁相接触,所述外套管32两侧的加固凹槽321优选为弧形凹槽。
所述加固凹槽321能够对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在被定位销4和锁紧螺母5定位固定后,进一步加固、固定,限定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的相对位置,减少器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晃动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健身器材的承重能力。
所述定位销4远离锁紧螺母5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套管32定位孔对应的方形卡块41,当所述定位销4和锁紧螺母5定位好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的高度时,所述方形卡块41嵌入所述外套管32的定位孔内。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一种仰卧板,包括腰背板1、用于固定所述腰背板1的前支杆(图中未示出)、与所述前支杆(图中未示出)连接的后支杆3。所述前支杆(图中未示出)和后支杆3优选为方形钢管,所述前支杆(图中未示出)优选为弧形杆,所述后支杆3优选为直杆。
所述后支杆3包括如图1-4中所示的相互套接的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上均对应开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外套管32的定位孔为方形定位孔,所述内套管31的定位孔为方形或圆形定位孔,所述外套管32定位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内套管31定位孔的孔径,所述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通过定位销4穿过外套管32定位孔和内套管31定位孔,结合锁紧螺母5进行定位固定。
所述外套管32两侧具有加固凹槽321,所述加固凹槽321与所述内套管31的外壁相接触,所述外套管32两侧的加固凹槽321优选为弧形凹槽。
所述加固凹槽321能够对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在被定位销4和锁紧螺母5定位固定后,进一步加固、固定,限定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的相对位置,减少仰卧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晃动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仰卧板的承重能力。
所述定位销4远离锁紧螺母5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套管32定位孔对应的方形卡块41,当所述定位销4和锁紧螺母5定位好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的高度时,所述方形卡块41嵌入所述外套管32的定位孔内。
实施例三
如图6所示,一种健身单车,包括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的车架3、设置在所述车架3前端的飞轮2、设置在所述车架3后端的脚蹬6和坐垫7,所述车架3前端包括如图1-4所示的相互套接的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所述内套管31连接有车把手8。
如图1-4所示,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上均对应开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外套管32的定位孔为方形定位孔,所述内套管31的定位孔为方形或圆形定位孔,所述外套管32定位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内套管31定位孔的孔径,所述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通过定位销4穿过外套管32定位孔和内套管31定位孔,结合锁紧螺母5进行定位固定。
所述外套管32两侧具有加固凹槽321,所述加固凹槽321与所述内套管31的外壁相接触,所述外套管32两侧的加固凹槽321优选为弧形凹槽。
所述加固凹槽321能够对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在被定位销4和锁紧螺母5定位固定后,进一步加固、固定,限定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的相对位置,减少健身单车在使用过程中车把手产生的晃动情况,进一步提高健身单车的车把手的稳定性。
所述定位销4远离锁紧螺母5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套管32定位孔对应的方形卡块41,当所述定位销4和锁紧螺母5定位好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的高度时,所述方形卡块41嵌入所述外套管32的定位孔内。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一种哑铃凳,包括前支架3和后支架2,所述后支架2上连接有坐垫6和背垫7,所述前支架3包括如图1-4所示的相互套接的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所述后支架2连接在所述前支架3的外套管32上,所述前支架3和所述后支架2分别连接有支架垫1。
如图1-4所示,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上均对应开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外套管32的定位孔为方形定位孔,所述内套管31的定位孔为方形或圆形定位孔,所述外套管32定位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内套管31定位孔的孔径,所述内套管31和外套管32通过定位销4穿过外套管32定位孔和内套管31定位孔,结合锁紧螺母5进行定位固定。
所述外套管32两侧具有加固凹槽321,所述加固凹槽321与所述内套管31的外壁相接触,所述外套管32两侧的加固凹槽321优选为弧形凹槽。
所述加固凹槽321能够对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在被定位销4和锁紧螺母5定位固定后,进一步加固、固定,限定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的相对位置,减少哑铃凳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晃动情况,进一步提高哑铃凳的承重能力。
所述定位销4远离锁紧螺母5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套管32定位孔对应的方形卡块41,当所述定位销4和锁紧螺母5定位好所述外套管32和内套管31的高度时,所述方形卡块41嵌入所述外套管32的定位孔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