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升降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583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座椅升降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升降调整结构,尤指座管的管体内为穿入有座垫的座垫杆,并在座垫杆内安装有调整机构的连杆,且连杆下方处结合有卡制件,便可向上扳动于连杆上方处的操作部,并连动卡制件脱离于座管内部的扣持体进行座垫上下高度调整,再向下扳动于操作部使卡制件扣持于扣持体形成锁定状态。



背景技术:

按,随着现今工商业的蓬勃发展,使现代人普遍存在有久坐或运动量不足的现象,导致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及体能欠佳等文明病机会大增,惟有经常运动,强化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有助于排除心理压力才可保持最佳的体适能状况,加上现代人对于健康休闲与运动相对重视,使运动器材也已由健身中心逐渐普及到一般的家庭中使用,让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运动。

再者,市面上常见的运动器材主要有跑步机、健身车、椭圆机、踏步机、塑体健身机、重量训练机等,其中健身车属于典型的模拟户外运动的有氧健身器材(如模拟公路脚踏车为设计主轴,可模拟出爬坡、山地、冲刺等动作),也可称为心肺训练器材,可以进行心肺能力与肌耐力训练、改善体质及长时间消耗脂肪而具有健身的效果。

一般健身车的动作原理系通过使用者踩踏于脚踏以皮带或链条传动方式来带动飞轮(也称为阻力轮)转动,并利用飞轮本身自重产生的惯性传动力量达到一定的运动效果,且该飞轮阻力产生的方式主要有二种,一种是利用刹车片与飞轮摩擦来调整阻力,而另一种是利用电阀磁阻系统的磁力变化来控制阻力(一般称为磁控),以实现各种不同运动强度的要求,并营造出各种情境的变化且训练容易上手,无论是入门或进阶者都能找到适当的运动频率,达到更有效的有氧训练,对于加强心肺功能、下半身肌力增加及核心肌群稳定性也有所 提升。

而健身车除了可凭借设定飞轮上的阻力来适应各种不同运动强度的要求之外,使用者在骑乘健身车的运动姿势也是影响舒适性与训练效果的关键,由于健身车的座垫高度和使用者骑乘姿势相关,不适合的高度会造成膝盖的受伤,并降低踩踏的效率,对于肌肉和膝关节会造成额外的负担,所以正确的乘坐高度可保护膝盖和发挥踩踏的能量,让脊椎处于放松的状态,使骑乘训练效果更好且舒适轻松,惟该健身车的座垫高度调整方式,一般系采用双重旋钮设计的座椅调整机构,让使用者可通过旋转于座管上的旋钮松开座管中穿入的座垫杆,并调整座垫杆伸缩的长度来调整座垫上下的高度后,再锁紧旋钮完成调整的动作,但此种座椅调整机构只能凭借着目测与经验先调整座垫大概的高度,并在使用者乘坐在座垫上实际踩踏后才能得知座垫是否已调整至适当的高度,导致每位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在骑乘前必须多次的上下车而无法直接乘坐在座垫上进行调整,相当的麻烦与不便,且该旋钮不能进行座垫多段式的调整,也无法得知旋钮是否已确实的锁紧座垫杆,若使用者骑乘的过程中,座垫瞬间下降便会造成使用者受到惊吓或意外受伤的情况发生,也不符合安全性上的要求,即为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故,新型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的试作与修改,始有此种座椅升降调整结构新型诞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座椅升降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座管、座垫及调整机构,其中:

该座管具有结合于预设健身器材上的管体,并在管体内部容置空间沿着长度方向设有扣持体的复数定位孔;

该座垫具有向下穿入于管体的容置空间内的座垫杆,并在座垫杆内部定位空间下方的前侧表面上设有横向穿孔,且座垫杆上方二侧处设有至少一个纵向的轨槽,再在座垫杆的定位空间内枢接有位于轨槽上方处的顶推件;

该调整机构包括安装于座垫杆的定位空间内的连杆、卡制件及延伸出管体外侧处的操作部,该连杆下方处横向穿设有推移件,并由推移件穿入于卡制件 所具有对接座侧边上斜向剖设的导引槽内,且对接座前侧处的横向滑槽内设置有穿过穿孔处而伸入至定位孔内形成卡制定位的滑块,再在滑块后侧处定位有弹性元件,而操作部包括有扳动杆及与扳动杆枢接的连动机构,并由连杆上方处所横向穿设伸入轨槽内滑动位移的轴部枢接于连动机构,且扳动杆侧边上设有可供顶推件抵持于其上的凹部;其中操作部向上扳动的第一位置是带动连杆而连动卡制件脱离于扣持体处进行座垫上下高度调整;操作部自由状态的第二位置是卡制件的滑块向下受到扣持体的定位孔限制只能进行座垫向上调整;及操作部向下扳动的第三位置是带动连杆而连动卡制件扣持于扣持体处使座垫形成锁定状态。

所述的座椅升降调整结构,其中:该座管的管体斜向设置而断面呈椭圆形,并在管体的容置空间前方弧形壁面上设有复数扣槽,而扣持体呈平板状,且扣持体二侧处设有扣持于扣槽内的复数凸扣。

所述的座椅升降调整结构,其中:该座垫位于座垫杆的轨槽上方二侧处穿设有相对的连接元件,并由二连接元件活动枢接有顶推件所具有的轴座,而轴座中穿设有抵持于扳动杆的凹部上的螺栓,且螺栓上螺接有螺帽。

所述的座椅升降调整结构,其中:该座垫位于座垫杆的定位空间上方处具有一缺口,并在定位空间相邻于缺口二侧处穿设有固定元件,而调整机构的操作部还包括有一扭簧,并在扳动杆的摆臂二侧处以转轴枢接于连动机构的二连动片上,且转轴周围处设有一定位柱,该扭簧位于中间变形部二侧处所弯折成型的套接孔分别套接于定位柱与固定元件上。

所述的座椅升降调整结构,其中:该调整机构位于连杆的轴部具有二侧处伸入于座垫杆的轨槽内滑动位移的轴柱,并在连动机构的二连动片中间下方处结合有可供轴柱横向穿入形成活动枢接的衔接套管。

所述的座椅升降调整结构,其中:该座垫位于座垫杆的穿孔内结合有滑套,并在座垫杆后侧对应于穿孔处结合有定位片,且定位片上朝穿孔方向延伸有一延伸套管,而调整机构的卡制件位于对接座上下二侧处纵向穿设有阻挡元件,并在对接座后方处设有穿入于延伸套管内活动位移的横杆,且滑块上下二侧表面上凹设有可供阻挡元件伸入于其内的限位槽道。

所述的座椅升降调整结构,其中:该座垫的座垫杆下方开口周缘处向上剖设有复数嵌扣槽,并在嵌扣槽处分别结合有缓冲件的复数摩擦块,且摩擦块穿出座垫杆外部而抵持于座管支管体内壁面上呈弹性变形。

所述的座椅升降调整结构,其中:该调整机构位于卡制件的滑块前方处上下表面相对向外渐缩形成有斜向的上抵持面及长度短于上抵持面的下抵持面,并在滑块后侧处向内剖设有可供弹性元件定位的容置槽,且弹性元件二侧处分别抵持于容置槽与横向滑槽内壁面处呈弹性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乃在于座管所具有的管体内为穿入有座垫的座垫杆,并在座垫杆下方处设有穿孔,且座垫杆二侧处的轨槽上方枢接有顶推件,而座垫杆内为安装有调整机构的连杆,并由连杆下方处穿设的推移件穿入卡制件位于对接座侧边上斜向的导引槽内,且对接座的横向滑槽内设置有穿过穿孔的滑块及弹性元件,又连杆上方处所设伸入轨槽内的轴部为枢接于操作部的连动机构,并在连动机构枢接的扳动杆侧边上设有可供顶推件抵持的凹部,便可向上扳动于操作部带动连杆,并连动卡制件的滑块脱离于座管内部扣持体的定位孔进行座垫上下高度调整,再向下扳动操作部而连动卡制件扣持于扣持体处形成锁定状态,并具有结构稳定、操作简易及可确保座垫作动时稳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优点乃在于当使用者向上扳动于操作部时,可使调整机构处于卡制件脱离于座管的扣持体处进行座垫上下高度调整的第一位置,而座垫杆带动卡制件的滑块向上或向下位移时,其上抵持面或下抵持面便会抵持于扣持体的定位孔处产生些许干涉,并由滑块向后推抵于弹性元件上呈一弹性变形,且因滑块与对接座的横向滑槽间仍有空间,使滑块可继续向后退缩至对接座内,并在滑块前方处沿着扣持体向上或向下位移至另一定位孔处,便可凭借弹性元件所具有的弹性恢复力推抵于滑块伸入至该定位孔内,并使滑块穿出对接座一距离可受到阻挡而产生定位声响的效果,让使用者可得知已确实调整到位,从而实现定位提醒的作用,以利于座垫高度的多段调整,并具有操作简易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乃在于当使用者放开操作部形成自由状态时,可使调整机构处于座垫杆带动卡制件的滑块向下时受到扣持体的定位孔限制只能进行座垫向上调整的第二位置,而操作部的扭簧拉动于扳动杆向下旋动时,可使连动机构连动连杆的轴部而向下位移至靠近座垫杆的轨槽中间位置,且推移件推抵于卡制件的导引槽,使对接座可带动滑块向前伸入至扣持体的定位孔内一距离,由于滑块的上抵持面不会完全伸入至定位孔内,所以当座垫向上调整时滑块受到定位孔反向推顶的作用仍可退缩至对接座内,使座垫向上调整将不会受到限制;若是座垫向下调整时,由于滑块的下抵持面会完全伸入至定位孔内, 所以滑块底部会抵持于定位孔内形成卡制定位,并使座垫无法向下调整,让使用者可直接乘坐在座垫上来进行向上高度调整,且可防止座垫因使用者体重瞬间下降所造成惊吓或意外受伤的情况发生,整体操作上更为简便且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点乃在于当使用者向下扳动于操作部时,可使调整机构处于卡制件扣持于座管的扣持体处以供座垫形成锁定状态的第三位置,当使用者完成座垫的高度调整时,便可向下扳动于操作部并带动连杆而连动卡制件的滑块向前伸入至扣持体的定位孔内形成卡制定位,使滑块受到外力震动影响时不会退出于定位孔处,便可确保座垫整体定位更为稳定、确实且不易产生摇晃或松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滑块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扳动杆上拉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8滑块上移受到推抵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8滑块退缩后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图8滑块下移受到推抵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扳动杆释放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图12滑块自由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扳动杆下压时的侧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座管;11-管体;110-容置空间;111-扣槽;12-扣持体;121-定位孔;122-凸扣;13-护套;131-凹槽;2-座垫;21-座垫杆;210-定位空间;2101-缺口;211-穿孔;2111-滑套;212-轨槽;213-固定板;214-连接元件;215-固定元件;216-嵌扣槽;22-顶推件;221-轴座;222-螺栓;2221-螺帽;23-定位片;231-延伸套管;24-缓冲件;241-摩擦块;3-调整机构;31-连杆;310-开槽;311-推移件;3111-作动杆;312-轴部;3121-轴柱;32-卡制件;321-对接座;3211- 横向滑槽;3212-阻挡元件;3213-横杆;322-导引槽;323-滑块;3231-上抵持面;3232-下抵持面;3233-容置槽;3234-限位槽道;324-弹性元件;33-操作部;331-扳动杆;3311-摆臂;3312-转轴;3313-定位柱;3314-凹部;3315-拉柄;332-连动机构;3321-连动片;3322-衔接套管;333-扭簧;3331-变形部;3332-套接孔;4-健身器材;41-车架;411-握把;42-脚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图4滑块的局部放大图及俯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升降调整结构包括有座管1、座垫2及调整机构3,其中:

该座管1的管体11中空内部为形成有容置空间110,其管体11斜向设置而断面则呈一椭圆形,并在容置空间110内部设有平板状的扣持体12,且扣持体12表面上沿着管体11长度方向设有间隔排列的复数定位孔121,而管体11的容置空间110前方弧形壁面上为设有左右相对的复数扣槽111,并在扣持体12二侧处设有扣持于扣槽111内的复数凸扣122,且管体11的容置空间110上方开口处结合有内护套13,再在内护套13前方处设有连通至管体11外表面上的凹槽131。

该座垫2具有向下穿入于管体11的容置空间110内而断面概呈一椭圆形的座垫杆21,其座垫杆21中空内部形成有上方开口处具缺口2101的定位空间210,并在座垫杆21的定位空间210前侧表面相邻于下方开口处设有横向贯通的穿孔211,且穿孔211内结合有凸出座垫杆21前方处的滑套2111,再在座垫杆21上方相邻于缺口2101二侧处设有至少一个纵向的轨槽212,而座垫杆21顶部为设有结合于座垫2上的固定板213,并在轨槽212上方处的定位空间210内以座垫杆21二侧处相对向内穿设的连接元件214(如螺丝)活动枢接有顶推件22的轴座221,该轴座221中穿设有螺栓222及其上螺接用以调整螺栓222伸出轴座221外部的长度的螺帽2221,且座垫杆21的定位空间210相邻于缺口2101二侧处穿设有固定元件215(如螺丝及螺帽)。

再者,座垫杆21后侧表面对应于穿孔211处结合有弧形的定位片23,并在 定位片23上朝穿孔211方向延伸有位于定位空间210内的中空状延伸套管231,且座垫杆21下方开口周缘处为由前后方弧形壁面向上剖设有复数嵌扣槽216,再在嵌扣槽216处分别结合有具复数摩擦块241的缓冲件24,且摩擦块241穿出座垫杆21外部而抵持于管体11内壁面上呈一弹性变形。

该调整机构3为安装于座垫杆21的定位空间210内并包括连杆31、卡制件32及延伸出管体11外侧处的操作部33,其连杆31系一中空框架而上下方的开口周缘处相对向内剖设有前后贯通的开槽310,并在连杆31下方左右二侧处横向穿设有推移件311所具伸入于开槽310内的作动杆3111(如二平头螺丝相对向内锁入于衔接套管中),且连杆31下方的开槽310内结合有卡制件32所具与连杆31形成垂直的对接座321,而对接座321前侧处为向内剖设有横向滑槽3211,并在对接座321上下二侧处纵向穿设有伸入至横向滑槽3211内的阻挡元件3212(如螺丝),且对接座321相对于横向滑槽3211另一侧的后方处设有穿入于定位片23对应的延伸套管231内活动位移的横杆3213(如螺帽中螺接的调整螺丝),再在对接座321侧边上朝横向滑槽3211方向由下往上斜向剖设有可供推移件311的作动杆3111横向穿入于其内的导引槽322,且对接座321前侧处的横向滑槽3211内设置有一滑块323。

然而,上述的滑块323前方穿过穿孔211处的上下表面相对向外渐缩形成有倾斜的上抵持面3231及长度短于上抵持面3231的下抵持面3232,并在滑块323后侧处向内剖设有可供弹性元件324定位的容置槽3233,且弹性元件324二侧处分别抵持于容置槽3233与横向滑槽3211内壁面处呈一弹性变形,再在滑块323上下二侧表面上凹设有可供对接座321的阻挡元件3212伸入于其内的限位槽道3234,而连杆31上方左右二侧处为横向穿设有轴部312所具伸入于开槽310内的轴柱3121(如二螺丝相对向内穿过连杆31而伸入于开槽310内),并由轴柱3121二侧处(如螺丝的头部)分别伸入于座垫杆21对应的轨槽212内;另,操作部33包括有扳动杆331、连动机构332及扭簧333,其扳动杆331的摆臂3311二侧处以转轴3312枢接于连动机构332的二连动片3321上,并在转轴3312周围处设有定位柱3313,且定位柱3313上套接有扭簧333位于中间变形部3331一侧处所弯折成型的套接孔3332,再由扭簧333另一侧处的套接孔3332套接于座垫杆21的固定元件215上。

此外,扳动杆331的摆臂3311侧边上为朝转轴3312与定位柱3313间向内设有直角状的凹部3314,并在摆臂3311相对于凹部3314的另一侧处设有拉柄 3315,且凹部3314可供顶推件22的螺栓222抵持于其上呈一定位,而连动机构332位于二连动片3321中间下方处结合有可供轴部312的轴柱3121横向穿入于其内形成活动枢接的衔接套管3322。

请搭配参阅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扳动杆上拉时的侧视剖面图、图8滑块上移受到推抵时的局部放大图、滑块退缩后的局部放大图及滑块下移受到推抵时的局部放大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升降调整结构为为可应用于健身器材4(如健身车或飞轮车)上,但于实际应用时,也可为塑体健身机、重量训练机或其他具座椅的器材与设备等,若是应用于健身车上时,可将座管1与车架41结合成为一体,并由车架41上所枢设具转盘的脚踏组件42以传动机构(如皮带或炼条等)连结于飞轮的皮带轮或齿轮,且车架41前侧上方处连接有握把411,便可凭借踩踏于脚踏组件42带动飞轮随之同时转动,达到一定的运动效果。

当使用者欲调整座垫2的高度时,系先向上扳动于调整机构3的操作部33,并由扳动杆331的凹部3314可供顶推件22的螺栓222端部抵持于其上,使摆臂3311可配合螺栓222以轴座221作为轴心向上旋动,且转轴3312带动连动机构332的二连动片3321及衔接套管3322而连动于连杆31的轴部312,使其轴柱3121沿着座垫杆21的轨槽212滑动抵持位移,以导引连杆31位于座垫杆21的定位空间210内上下位移,而操作部33带动连杆31向上位移的过程中,其推移件311的作动杆3111便会推抵于卡制件32的导引槽322内壁面处,并由对接座321的阻挡元件3212带动滑块323向后位移,且可通过横杆3213位于定位片23的延伸套管231内的导引与限位作用,使滑块323可顺利的脱离于座管1位于扣持体12的定位孔121的限制,再向上拉起座垫2调整座垫杆21伸出至座管1外部的长度,此时,调整机构3处于卡制件32脱离于座管1的扣持体12处进行座垫2上下高度调整的第一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至图11所示,当座垫杆21带动卡制件32的滑块323向上位移,其滑块323的上抵持面3231便会抵持于扣持体12的定位孔121上缘处产生些许干涉,并由滑块323向后推抵于弹性元件324呈一弹性变形,且因滑块323后方处与对接座321的横向滑槽3211间仍有空间,所以滑块323可继续向后退缩至对接座321内,并在滑块323前方处沿着扣持体12向上位移至另一定位孔121处,便可凭借弹性元件324所具有的弹性恢复力推抵于滑块323伸入至该定位孔121内,并使对接座321的阻挡元件3212阻挡于滑块323的限 位槽道3234前侧壁面上,不但可限制滑块323穿出对接座321外部的距离,也可产生定位声响的效果,让使用者可得知滑块323已确实调整到位,从而实现定位提醒的作用,以利于进行座垫2高度的多段调整。

反之,若是使用者下压于座垫2上时,其座垫杆21便会带动卡制件32的滑块323以下抵持面3232向下抵持于扣持体12的定位孔121下缘处,并由滑块323向后推抵于弹性元件324呈一弹性压缩变形,且待滑块323继续向下位移至其他定位孔121处后,便可凭借弹性元件324所具有的弹性恢复力快速推抵于滑块323伸入至该定位孔121内,而座垫2调整的过程中,可通过缓冲件24的摩擦块241抵持于管体11内壁面上产生的摩擦阻力,以减缓座垫2向上拉起或下降的速度,并具有操作简易的效果。

请搭配参阅图12、图13、图1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扳动杆释放时的侧视剖面图、图12滑块自由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及扳动杆下压时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使用者放开操作部33的扳动杆331形成自由状态时,可由扭簧333所具有的弹性恢复力拉动于扳动杆331的定位柱3313上,并配合螺栓222以轴座221作为轴心向下旋动,使连动机构332可连动连杆31的轴部312沿着座垫杆21的轨槽212向下位移,且待轴柱3121位移至靠近轨槽212中间位置,以及连杆31的推移件311推抵于卡制件32的导引槽322内壁面处后,同时使对接座321带动滑块323向前位移而伸入至扣持体12的定位孔121内一距离,由于滑块323的上抵持面3231并不会完全伸入至定位孔121内,所以当座垫2向上调整时滑块323受到定位孔121反向推顶的作用仍可退缩至对接座321内,使座垫2向上调整不会受到限制,此时,调整机构3处于卡制件32受到座管1的扣持体12限制只能进行座垫2向上调整的第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若是将座垫2向下调整时,由于滑块323的下抵持面3232会完全伸入至定位孔121内,所以当使用者下压于座垫2上时滑块323底部便会抵持于定位孔121内形成卡制定位,并使座垫2无法继续向下调整,让使用者可直接乘坐在座垫2上进行向上高度调整,且可防止座垫2因使用者的体重瞬间下降所造成惊吓或意外受伤的情况发生,整体操作上更为简便且安全可靠。

此外,当使用者完成座垫2的高度调整时,便可向下扳动于调整机构3的操作部33,使扳动杆331配合顶推件22的螺栓222以轴座221作为轴心向下旋动,并由连动机构332连动于连杆31的轴部312沿着座垫杆21的轨槽212,且推移件311推抵于卡制件32的导引槽322,便可凭借对接座321带动滑块323 向前伸入至座管1位于扣持体12的定位孔121内形成卡制定位,使滑块323受到外力震动影响时不会退出于定位孔121处,整体定位更为稳定确实且不易产生摇晃或松动,此时,调整机构3处于卡制件32扣持于座管1的扣持体12使座垫2形成锁定状态的第三位置,并具有结构稳定、操作简易及可确保作动时稳定性的效果。

是以,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座管1的管体11内穿入有座垫2的座垫杆21,其座垫杆21内安装有调整机构3的连杆31,并在连杆31下方处结合有卡制件32,以及连杆31上方处枢接有操作部33;其中操作部33向上扳动的第一位置系带动连杆31而连动卡制件32脱离于座管1内部的扣持体12处进行座垫2上下高度调整;操作部33自由状态的第二位置系卡制件32的滑块323向下受到扣持体12的定位孔121限制只能进行座垫2向上调整;及操作部33向下扳动的第三位置系带动连杆31而连动卡制件32扣持于扣持体12处,使座垫2形成锁定状态,进而达到结构稳定及操作简易的效果。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