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肢体训练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6633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肢体训练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康复医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肢体训练鼓。



背景技术:

随着多学科融合的发展,神经学音乐治疗已被世界神经康复联合会认可的,而现有的演奏性乐器无法满足治疗性目标的需要,我院治疗师在开展神经学音乐治疗技术时发现在训练患者的上肢患侧功能时只能由治疗师举着鼓来训练,无法精确的测算出他们击鼓时上肢活动的角度及高度,因此在训练效果评估及训练操作都在很大程度上的局限性:只能粗略估计,不利于精准评估,训练时也不能同时出现几个不同角度及方位的训练鼓同时存在。顾思考如何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肢体训练鼓,该肢体训练鼓不仅降低了训练的人工成本,同时还可以精准测算出受训者训练的角度及高度。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肢体训练鼓,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高度可调的支架,横梁连接于两个支架上,横梁上连接若干可伸缩的辅架,每个辅架端部均设置球头座,鼓安装架底部设有球头,所述球头与球头座相配合,鼓安装架上连接有用卡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架包括辅架固定杆、辅架伸缩杆,所述辅架固定杆一端与横梁相连接,辅架伸缩杆配合于辅架固定杆的内孔中,并通过第一锁紧螺栓锁紧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包括斜撑杆、行走轮、加强杆、空心筒及内杆体,所述空心筒竖直布置,三根斜撑杆均布连接于空心筒外表面,每根斜撑杆与空心筒之间均连接一根加强杆,所述内杆体由第二锁紧螺栓锁紧于空心筒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为弧形结构,横梁两端分别固定于相应的内杆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产品此设计不仅降低了训练时的人工成本,还可以精准测算出受训者训练的角度及高度,为康复治疗的干预及效果评估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本实用新型适合于不同型号大小的鼓,镶嵌在固定鼓的架子上即可根据治疗师需要训练的方位及角度来调节使用。本实用新型也刷新了中国治疗性乐器设计的先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辅架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2中,包括支架1、斜撑杆1-1、行走轮1-2、加强杆1-3、空心筒1-4、内杆体1-5、横梁2、辅架3、球头座3-1、球头3-2、鼓安装架3-3、卡爪3-4、辅架固定杆3-5、辅架伸缩杆3-6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肢体训练鼓,包括两个高度可调的支架1,横梁2连接于两个支架1上,横梁2上连接若干可伸缩的辅架3,每个辅架3端部均设置球头座3-1,鼓安装架3-3底部设有球头3-2,所述球头3-2与球头座3-1相配合,鼓安装架3-3上连接有用卡爪3-4。

辅架3包括辅架固定杆3-5、辅架伸缩杆3-6,所述辅架固定杆3-5一端与横梁2相连接,辅架伸缩杆3-6配合于辅架固定杆3-5的内孔中,并通过第一锁紧螺栓3-7锁紧固定。

支架1包括斜撑杆1-1、行走轮1-2、加强杆1-3、空心筒1-4及内杆体1-5,所述空心筒1-4竖直布置,三根斜撑杆1-1均布连接于空心筒1-4外表面,每根斜撑杆1-1与空心筒1-4之间均连接一根加强杆1-3,所述内杆体1-5由第二锁紧螺栓1-6锁紧于空心筒1-4上。

横梁2为弧形结构,横梁2两端分别固定于相应的内杆体1-5上。横梁2一般选用高强度可弯曲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将横梁2两端固定连接于相应的内杆体1-5上,调节好内杆体1-5在空心筒1-4中伸出的高度,通过第二锁紧螺栓1-6将内杆体1-5调节好的高度锁紧固定,根据需要在横梁2上安装相应数量的辅架3,辅架3分置于横梁2上下两侧,并调节好辅架3的具体角度位置,在每个辅架3端部的鼓安装架3-3上分别固定一个鼓,鼓的固定方式是将鼓置于鼓安装架3-3上,然后将卡爪3-4卡紧于鼓上,实现鼓的固定,由于卡爪3-4转动连接于鼓安装架3-3上,可以适用多种规格型号的鼓。

本实用新型产品中的鼓安装架3-3可以进行360°旋转,以方便训练者在不同方向进行练习。

本实用新型产品在使用时,操作者可以采用站立位也可以采用坐立位进行敲鼓,通过行走轮1-2调节好本实用新型产品与操作者的距离,调节好所有鼓面均在操作者的手臂可及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