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体向上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1350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帮助人们进行引体向上训练的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引体向上要求男性有一定的握力、上肢力量和肩带力量,这个力量必须能克服自身的体重才能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对发展上肢悬垂力量、肩带力量和握力有重要作用。它是以按动作规格完成的次数来计算成绩的,做得多则成绩好,因此,它是一种力量耐力项目。现在引体向上已经作为男学生体测中的必考项目,但由于学生手臂力量较弱加之部分学生肥胖,引体向上在训练时难度挺大,从而使得引体向上体测时能及格的不过寥寥数人,大部分同学仅能拉上几个,而不能通过体测。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帮助人们进行引体向上训练的引体向上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包括由二竖杆支撑的横杆,所述横杆中部对应二手握持处分别设置有一圈手握圈,所述手握圈外周分布有多个压力传感器,所述竖杆或横杆上还安装有一能收集各压力传感器信号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上设置有无线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发射模块将各压力传感器信号发送给智能终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为蓝牙模块,所述智能终端为手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横杆下方设置有一助力结构,所述助力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一踏板,所述底板和踏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弹性装置,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至少二可调节支撑柱,所述弹性装置未被压缩时所述可调节支撑柱顶面与踏板底面间隔设置,所述可调节支撑柱能调节可调节支撑柱顶面与踏板底面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弹性装置为对称连接在底板和踏板之间的二根弹簧。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可调节支撑柱包括固定在底板上的底柱和活动套设在底柱上部的套筒。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套筒螺纹连接在底柱的上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可调节支撑柱对称固定在底板上的二根。

本实用新型在横杆中部对应二手握持处分别设置有一圈手握圈,并在手握圈外周分布有多个压力传感器,当人在使用该器械进行引体向上训练时,二手掌分别握持在手握圈外周,二手掌在进行引体向上时,各部位的用力时间和力度是不同的,控制盒收集各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各压力传感器信号发送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能显示各压力传感器的受力时间和受力力度,从而来判断使用者的姿势是否正确,并能分析给出应该纠正的部位或用力情况,从而能帮助使用者做出合格的引体向上提供帮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参考图1,包括由二竖杆2支撑的横杆1,所述横杆1中部对应二手握持处分别设置有一圈手握圈3,所述手握圈3外周分布有多个压力传感器4,所述竖杆2上还安装有一能收集各压力传感器信号的控制盒5,所述控制盒5上设置有无线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发射模块将各压力传感器信号发送给智能终端。

本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在横杆1中部对应二手握持处分别设置有一圈手握圈3,并在手握圈3外周分布有多个压力传感器4,当人在使用该器械进行引体向上训练时,二手掌分别握持在手握圈3外周,二手掌在进行引体向上时,各部位的用力时间和力度是不同的,控制盒5收集各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各压力传感器信号发送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能显示各压力传感器的受力时间和受力力度,从而来判断使用者的姿势是否正确,并能分析给出应该纠正的部位或用力情况,从而能帮助使用者做出合格的引体向上提供帮助。

在一实施例的引体向上训练装置,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无线发射模块为蓝牙模块,所述智能终端为手机。

在一实施例的引体向上训练装置,请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横杆1下方还设置有一助力结构,所述助力结构包括底板8,所述底板8上方设置有一踏板6,所述底板8和踏板6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弹性装置7,所述底板8上还设置有至少二可调节支撑柱,所述弹性装置7未被压缩时所述可调节支撑柱顶面与踏板6底面间隔设置,所述可调节支撑柱能调节可调节支撑柱顶面与踏板6底面之间的距离。由于在底板8和踏板6之间设置弹性装置7来抵消一定的人体体重,并通过调节可调节支撑柱与踏板6底面的间隔,从而调节开始时人手臂的伸展状态来调节使力的时间,使用时,脚踩在踏板6上压缩弹性装置7,使用者双手抓在横杆1上,当双手向下对横杆1用力时,弹性装置7的回复力将人体向上顶,使练习引体向上时能省力从而能逐步训练手臂的力量,为最终能做出合格的引体向上提供帮助。

在一实施例的引体向上训练装置,请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弹性装置7为对称连接在底板8和踏板6之间的二根弹簧。

在一实施例的引体向上训练装置,请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可调节支撑柱包括固定在底板8上的底柱11,底柱11上方设置有外螺纹10,在外螺纹10上螺纹连接有套筒9。从过旋转调节套筒9调节套筒9上表面与与踏板6底面的间隔,从而调节开始时人手臂的伸展状态来调节使力的时间。

在一实施例的引体向上训练装置,请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可调节支撑柱为对称固定在底板8上的二根。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引体向上训练装置进行了阐述,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