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积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7493发布日期:2018-06-28 01:4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连积木。



背景技术:

积木通常是立方的木头或塑料固体玩具,一般在每一表面装饰着字母或图画,容许进行不同的排列或进行建筑活动积木有各种样式,可开发儿童智力,可拼成房子,各种动物等。传统的积木玩具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木制积木,积木块可以摆放成不同的造型,积木块之间没有连接部件;第二种是插拔式积木;这两种积木都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一种积木摆放过程中容易塌落;第二种积木容易出现插拔困难或卡死的情况。这样使得现有积木在摆放过程中稳定性较差,玩法不够灵活,不易于积木的推广。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磁性积木块以及积木组件[申请号:201610632908.3],所述磁性积木块包括立方体形的积木块本体,所述积木块本体每个面的中心设有安装盲孔,在所述各安装盲孔内分别设有一磁铁,所述磁铁过盈压装在各安装盲孔中。所述积木组件包括基座连接块以及多个磁性积木块,在所述基座连接块的顶面间隔布置有多个磁铁,所述磁铁嵌设于基座连接块顶面,所述各磁性积木块通过其表面的磁铁与基座连接块顶面的磁铁相吸附连接。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积木容易塌落的问题,通过磁铁的相互吸引来提高搭积木时的稳定性,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可玩性较差,摆放时连接不够牢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连接强度高的三连积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三连积木,包括两个呈具有若干面的多面体的积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积木块之间设有呈多面体的转接块,所述的转接块上活动设有贯穿于转接块的连接柱,且所述的连接柱和转接块之间设有能使连接柱和转接块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相连的第一转动安装结构,所述的连接柱两端分别延伸至转接块两侧且分别朝向积木块,所述的积木块上分别设有与连接柱一端相对应且供连接柱插入的连接孔,本积木还包括至少一个单独设置的连接控制器,且所述的连接控制器包括控制座,所述的控制座上通过第二转动安装结构设有当控制座放置在转接块上端时能与连接柱相平行的转动杆,且所述的控制座和连接柱之间设有当转动杆周向转动时能通过磁性力带动连接柱周向转动的磁性联动结构,且所述的积木块和连接柱之间设有当连接柱周向转动时能带动两个积木块同步靠近或远离转接块的拼接驱动机构。显然,在转动杆转动的同时通过磁性联动结构带动连接柱转动,在拼接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连接柱分别和两个连接孔相连,从而实现将两个积木块和转接块相连。

在上述的三连积木中,所述的拼接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柱位于转接座外侧的一端的第一外螺纹,两个积木块中与连接柱该端相对应的积木块上的连接孔内具有与第一外螺纹相啮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的连接柱位于转接座外侧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外螺纹,且两个积木块中剩余一个积木块上的连接孔内具有与第二外螺纹相啮合的第二内螺纹,且所述的第一外螺纹的螺纹方向和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由于连接柱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在转动连接柱时能实现两个积木块同步靠近或远离转接块。

在上述的三连积木中,所述的积木块和转接块以及控制座均呈大小相同且空心的正方体结构,且所述的连接柱两端分别贯穿于转接块相对应的面上,且所述的连接柱端部在积木块和转接座相连时延伸至积木块的内部。也就是说,这里的转接块和积木块形状、大小相同,两个积木块和转接块相连相当于三个积木相连。

在上述的三连积木中,所述的磁性联动结构包括固定套设在连接柱中部且位于转接座内部的第一磁性体,所述的第一磁性体具有第一S极和第一N极,所述的转动杆上设有与第一磁性体相对应且具有第二S极和第二N极的第二磁性体。即利用磁性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当转动杆上的第二磁性体转动时通过磁力带动连接柱周向转动,从而使两个积木的螺纹相连,优选地,这里的积木块和转接块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可以看到螺栓的转动从而提高积木的可玩性。

在上述的三连积木中,所述的第一磁性体呈环形且所述的第一磁性体和连接柱同轴设置,且所述的第一S极和第一N极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一磁性体;所述的第二磁性体呈圆柱状且所述的第二磁性体和转动杆同轴设置,且所述的第二S极和第二N极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二磁性体。

在上述的三连积木中,所述的第一转动安装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转接块两侧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的连接柱端部分别穿设于第一安装孔内,且所述的连接柱和第一安装孔之间设有能使连接柱相对应第一安装孔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的第一转动安装组件。

在上述的三连积木中,所述的第一转动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柱周向外侧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一安装孔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轴承。

在上述的三连积木中,所述的第二转动安装结构包括形成于控制座内的腔室,所述的控制座呈多面体状,所述的转动杆一端位于腔室内,所述的控制座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的转动杆另一端贯穿于第二安装孔并延伸至控制座外侧,且所述的转动杆和第二安装孔之间设有能使转动杆相对应第二安装孔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的第二转动安装组件。

在上述的三连积木中,所述的第二转动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杆周向外侧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的第二环形槽和第二安装孔之间设有第二转动轴承。

在上述的三连积木中,所述的转动杆延伸至控制座外侧的一端连接有能驱动转动杆周向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所述的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控制座上的驱动器,所述的驱动器的输出轴和转动杆固定相连或可拆卸相连。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三连积木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利用磁性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控制螺栓转动,通过磁力控制三个积木进行螺纹连接,连接牢固性强,可玩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积木块1、连接孔11、第一内螺纹12、第二内螺纹13、转接块2、连接柱3、第一外螺纹31、第二外螺纹32、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第一安装孔41、第一环形槽42、第一转动轴承43、连接控制器5、控制座51、第二转动安装结构6、第二安装孔61、第二环形槽62、第二转动轴承63、转动杆7、磁性联动结构8、第一磁性体81、第一S极811、第一N极812、第二磁性体82、第二S极821、第二N极822、转动驱动机构9、驱动器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三连积木,包括两个呈具有若干面的多面体的积木块1,积木块1之间设有呈多面体的转接块2,转接块2上活动设有贯穿于转接块2的连接柱3,且连接柱3和转接块2之间设有能使连接柱3和转接块2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相连的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连接柱3两端分别延伸至转接块2两侧且分别朝向积木块1,积木块1上分别设有与连接柱3一端相对应且供连接柱3插入的连接孔11,本积木还包括至少一个单独设置的连接控制器5,且连接控制器5包括控制座51,控制座51上通过第二转动安装结构6设有当控制座51放置在转接块2上端时能与连接柱3相平行的转动杆7,且控制座51和连接柱3之间设有当转动杆7周向转动时能通过磁性力带动连接柱3周向转动的磁性联动结构8,且积木块1和连接柱3之间设有当连接柱3周向转动时能带动两个积木块1同步靠近或远离转接块2的拼接驱动机构。显然,在转动杆7转动的同时通过磁性联动结构8带动连接柱3转动,在拼接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连接柱3分别和两个连接孔11相连,从而实现将两个积木块1和转接块2相连。

具体来说,这里的拼接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柱3位于转接座外侧的一端的第一外螺纹31,两个积木块1中与连接柱3该端相对应的积木块1上的连接孔11内具有与第一外螺纹31相啮合的第一内螺纹12,连接柱3位于转接座外侧的另一端具有第二外螺纹32,且两个积木块1中剩余一个积木块1上的连接孔11内具有与第二外螺纹32相啮合的第二内螺纹13,且第一外螺纹31的螺纹方向和第二外螺纹32的螺纹方向相反。由于连接柱3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在转动连接柱3时能实现两个积木块1同步靠近或远离转接块2。优选地,这里的积木块1和转接块2以及控制座51均呈大小相同且空心的正方体结构,且连接柱3两端分别贯穿于转接块2相对应的面上,且连接柱3端部在积木块1和转接座相连时延伸至积木块1的内部。

具体地,这里的磁性联动结构8包括固定套设在连接柱3中部且位于转接座内部的第一磁性体81,第一磁性体81具有第一S极811和第一N极812,转动杆7上设有与第一磁性体81相对应且具有第二S极821和第二N极822的第二磁性体82。即利用磁性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当转动杆7上的第二磁性体82转动时通过磁力带动连接柱3周向转动,从而将两个积木的螺纹相连,优选地,这里的积木块1和转接块2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可以看到螺栓的转动从而提高积木的可玩性。更具体地,这里的第一磁性体81呈环形且第一磁性体81和连接柱3同轴设置,且第一S极811和第一N极812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一磁性体81;第二磁性体82呈圆柱状且第二磁性体82和转动杆7同轴设置,且第二S极821和第二N极822均呈弧形块状且两者径向拼接而成上述的第二磁性体82。

进一步地,这里的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包括分别设置在转接块2两侧的第一安装孔41,所述的连接柱3端部分别穿设于第一安装孔41内,且所述的连接柱3和第一安装孔41之间设有能使连接柱3相对应第一安装孔41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的第一转动安装组件。其中,这里的第一转动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柱3周向外侧的第一环形槽42,第一环形槽42和第一安装孔41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轴承43。

更进一步地,这里的第二转动安装结构6包括形成于控制座51内的腔室,控制座51呈多面体状,转动杆7一端位于腔室内,控制座5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61,转动杆7另一端贯穿于第二安装孔61并延伸至控制座51外侧,且转动杆7和第二安装孔61之间设有能使转动杆7相对应第二安装孔61轴向定位且周向转动的第二转动安装组件。这里的第二转动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转动杆7周向外侧的第二环形槽62,第二环形槽62和第二安装孔61之间设有第二转动轴承63。

优选地,这里的转动杆7延伸至控制座51外侧的一端连接有能驱动转动杆7周向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9。这里的转动杆7可以通过驱动器来驱动,或者,直接通过人工转动的方式,当这里的转动驱动机构9采用驱动器91时,这里的驱动器91直接固定在控制座51或可拆卸设置在控制座51上,驱动器91的输出轴和转动杆7固定相连或可拆卸相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积木块1、连接孔11、第一内螺纹12、第二内螺纹13、转接块2、连接柱3、第一外螺纹31、第二外螺纹32、第一转动安装结构4、第一安装孔41、第一环形槽42、第一转动轴承43、连接控制器5、控制座51、第二转动安装结构6、第二安装孔61、第二环形槽62、第二转动轴承63、转动杆7、磁性联动结构8、第一磁性体81、第一S极811、第一N极812、第二磁性体82、第二S极821、第二N极822、转动驱动机构9、驱动器9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