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拉力带及包括该拉力带的折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7438发布日期:2018-07-07 08:24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拉力带及包括该拉力带的折叠包。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身的的需求越来越高,拉力带是一种轻便的健身装备,可以锻炼身体各部分的肌肉,例如手臂,胸部,背部,腹部,腿部等肌肉,但是,现有的拉力带结构单一,可实现的功能较少,无法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拉力带及包括该拉力带的折叠包,拉力带两端可通过扣接构成环形,可扩展长度,可以充当书包背带且具有防震功能,折叠包折叠起来时可以用来存放拉力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拉力带,包括卡扣Ⅰ、拉力带主体和卡槽Ⅰ,所述拉力带主体一端与所述卡扣Ⅰ连接,所述拉力带主体另一端与所述卡槽Ⅰ连接,所述卡扣Ⅰ与所述卡槽Ⅰ能够扣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Ⅰ一端设置有连接部Ⅰ,所述卡槽Ⅰ一端设置有连接部Ⅱ,所述连接部Ⅰ和连接部Ⅱ上分别设置有穿带口,所述穿带口用于所述拉力带主体穿过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拉力带主体为弹性拉力带主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把手Ⅰ、卡槽Ⅱ、卡扣Ⅱ和把手Ⅱ,所述卡槽Ⅱ与所述把手Ⅰ固定连接,所述卡扣Ⅱ与所述把手Ⅱ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Ⅰ和卡槽Ⅱ上分别设置有按钮,所述卡扣Ⅰ和卡扣Ⅱ上分别设置有中空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拉力带的折叠包,包括多功能拉力带及折叠包主体,所述折叠包主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布扣,所述多功能拉力带穿过所述布扣并通过所述卡扣Ⅰ和卡槽Ⅰ扣接。

进一步地,所述布扣设置为两列且对称分布,所述布扣设置于所述折叠包主体的背面。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包主体上方设置有自带拉锁,所述自带拉锁包括自带上侧拉锁、自带下侧拉锁和拉头Ⅰ;所述折叠包主体上设置有相连的折叠上侧面和折叠下侧面,所述折叠上侧面边缘设置有折叠后上侧拉锁,所述折叠下侧面边缘设置有折叠后下侧拉锁,所述折叠后上侧拉锁与折叠后下侧拉锁的两个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拉头Ⅱ和拉头Ⅲ。

进一步地,所述拉头Ⅰ、拉头Ⅱ和拉头Ⅲ上分别设置有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包主体上设置有折叠包把手。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拉力带及包括该拉力带的折叠包,拉力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扣和卡槽,卡扣和卡槽进行相扣从而可以构成环形,此时可以将需锻炼部位伸入环形拉力带中方便地进行力量训练,如套入双腿中向外施力即可方便地腿部训练,多个拉力带可以通过卡扣和卡槽依次连接,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扩展拉力带长度;拉力带可以充当书包背带,方便携带东西,而且拉力带具有弹性,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背着书包跑动时来回的晃动,因此具有防震功能;拉力带中间部位设有折叠包,折叠包在放置物品时通过设置拉力带可以充当单肩包或双肩包,折叠包折叠起来时可以用来存放拉力带本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拉力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卡槽Ⅱ与卡扣Ⅰ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槽Ⅱ与卡扣Ⅰ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包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拉力带与折叠包单肩连接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拉力带与折叠包双肩连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包折叠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包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把手Ⅰ;2、卡槽Ⅱ;3、卡扣Ⅰ;4、拉力带主体;5、折叠包主体;6、卡槽Ⅰ;7、卡扣Ⅱ;8、把手Ⅱ;21、按钮Ⅱ;31、中空部Ⅰ;32、连接部Ⅰ;50、折叠包把手;51、折叠后上侧拉锁;52、拉头Ⅱ;53、拉环;54、拉头Ⅲ;55、折叠后下侧拉锁;56、拉头Ⅰ;57、自带上侧拉锁;58、自带下侧拉锁;59、折叠上侧面;510、折叠下侧面;511、布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拉力带,包括卡扣Ⅰ3、拉力带主体4和卡槽Ⅰ6,卡扣Ⅰ3一端设置有连接部Ⅰ32,卡槽Ⅰ6一端设置有连接部Ⅱ,连接部Ⅰ32和连接部Ⅱ上分别设置有穿带口,穿带口用于拉力带主体4穿过并固定,由此使得拉力带主体4一端与卡扣Ⅰ3连接,另一端与卡槽Ⅰ6连接,同时,在拉力带主体4穿过穿带口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拉力带主体的长度。卡扣Ⅰ3与卡槽Ⅰ6能够扣接,卡扣Ⅰ3和卡槽Ⅰ6连接时可以使得拉力带主体4构成环形,此时可以将需锻炼部位伸入环形拉力带中方便地进行力量训练,如套入双腿中向外施力即可方便地腿部训练。多个拉力带可以通过卡扣和卡槽依次连接,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扩展拉力带长度。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拉力带主体4为弹性拉力带主体。多功能拉力带还包括把手Ⅰ1、卡槽Ⅱ2、卡扣Ⅱ7和把手Ⅱ8,卡槽Ⅱ2与把手Ⅰ1固定连接,卡扣Ⅱ7与把手Ⅱ8固定连接,卡槽Ⅱ2与卡扣Ⅰ3能够扣接,卡扣Ⅱ7与卡槽Ⅰ6能够扣接,当卡槽Ⅱ2与卡扣Ⅰ3连接、卡扣Ⅱ7与卡槽Ⅰ6连接时,使得拉力带主体4两端分别与把手Ⅰ1、把手Ⅱ8连接,此时可以方便地进行需使用把手的健身训练。

卡槽Ⅰ6上设置有按钮Ⅰ,卡槽Ⅱ2上设置有按钮Ⅱ21,卡扣Ⅰ3上设置有中空部Ⅰ31,卡扣Ⅱ上设置有中空部Ⅱ。当卡槽Ⅱ2与卡扣Ⅰ3扣接时,卡扣Ⅰ3上的中空部Ⅰ31会卡在卡槽Ⅱ2中从而完成连接,当需要将二者分离时,按下卡槽Ⅱ2上的按钮Ⅱ21,即可使得卡槽Ⅱ2与卡扣Ⅰ3分离。卡扣Ⅰ3与卡槽Ⅰ6的扣接分离过程、卡扣Ⅱ7与卡槽Ⅰ6的扣接分离过程与上述卡槽Ⅱ2与卡扣Ⅰ3的扣接分离过程相同。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拉力带的折叠包,包括多功能拉力带及折叠包主体5,如图4所示,折叠包主体5上设置有四个布扣511,布扣511设置为两列且对称分布,布扣511设置于折叠包主体5的背面,拉力带主体4可以穿过布扣511并通过卡扣Ⅰ3和卡槽Ⅰ6扣接。如图5所示,拉力带主体4穿过其中一列布扣511时,折叠包用作单肩包;如图6所示,拉力带主体4穿过两列布扣511时,折叠包用作双肩包。可见,拉力带主体4可以充当折叠包主体5的背带,方便携带东西,而且拉力带主体4具有弹性,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背着书包跑动时来回的晃动,具有防震功能。

如图7所示,折叠包主体5上方设置有自带拉锁,自带拉锁包括自带上侧拉锁57、自带下侧拉锁58和拉头Ⅰ56,折叠包主体5上设置有相连的折叠上侧面59和折叠下侧面510,折叠上侧面59边缘设置有折叠后上侧拉锁51,折叠下侧面510边缘设置有折叠后下侧拉锁55,折叠后上侧拉锁5与折叠后下侧拉锁55的两个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拉头Ⅱ52和拉头Ⅲ54。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拉头Ⅰ56、拉头Ⅱ52和拉头Ⅲ54上分别设置有拉环53,折叠包主体5上设置有折叠包把手50。

当需要对折叠包上的拉力带进行收纳时,将折叠包主体5及拉力带进行折叠放入折叠上侧面59和折叠下侧面510之间,如图8所示,折叠后上侧拉锁51和折叠后下侧拉锁55贴近,此时可以拉动拉头Ⅱ52使其与拉头Ⅲ54靠拢,由此使得折叠后的折叠包闭合,完成对拉力带的收纳。可见,折叠包在放置物品时通过设置拉力带可以充当单肩包或双肩包,折叠包折叠起来时可以用来存放拉力带本身,由此方便地对拉力带进行收纳,进而更加便于携带。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