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积木块及其相应的积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88730发布日期:2019-02-15 22:52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积木块及其相应的积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棱柱状积木块及其相应的积木。更具体而言,所述积木块可使一种长方体积木块由纵横连接转换为斜向连接。从而使积木有更多的拼搭功能。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积木玩具越来越多。许多家庭的房屋内堆积着小孩子遗弃的积木玩具,丢掉既浪费又不环保,不丢掉却又占用房屋空间。另外,多数现有积木玩具功能较单纯,已被预先设计好拼搭过程和结果,无法更好地培养儿童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些积木虽有一定的自由拼搭功能,但拼搭出的条状或面状体无法承受较强的压力和拉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人已提交过一件发明申请,申请号为201810577571.x。但该积木主要用于纵横拼接,很难进行斜向的连接。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发明将提供另一种新的积木块。这种新积木块与原积木块结合后形成的积木,既可进行纵横拼接,也可进行斜向拼接。从而,积木能拼接出具有斜向组件的物件,例如具有楼梯和斜向屋顶的房屋模型。从而,使积木功能更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首先要提供的,是一种直三棱柱状积木块。所述直三棱柱的上、下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为方便说明,在本发明中,将所述直三棱柱的三个侧面和棱作如下区分:在该直三棱中,直角三角形直角边所在的侧面称为直角侧面,直角三角形斜边所在的侧面称为斜侧面,二个直角侧面的相交线段称为直角棱。所述直角三角形的任一条直角边边长等于所述直三棱柱的高a的正整数倍。所述正整数的值大于或等于1、小于或等于6。在所述直三棱柱的二个直角侧面中,至少有一个直角侧面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与所述直三棱柱上、下底面的距离都等于a/2。所述连接口与所述直三棱柱的直角棱距离等于a/2的正奇数倍。本发明中凡陈述有关连接口的距离时,都是以积木面上连接口的中心点为端点。也即是说,连接口位于积木面这个平面中的那部分的中心点到直角棱的距离等于a/2的正奇数倍。

优选地,所述直三棱柱的二个直角侧面中都设有所述连接口。

当上述直三棱中一个底面的两条直角边边长之和大于或等于3a时,该直三棱柱的如下二类位置也可设有连接口:一、所述直三棱柱斜侧面的中心处;二、在所述直三棱柱的一个或二个底面中,距离所在面任一条直角边等于a/2的正奇数倍的位置。因为此时底面及斜侧面都较大,该二类位置具备了设立连接口的条件。当增加连接口后,所述直三棱柱积木块会具备更强的连接功能。

对于任一边长等于a的正整数倍的长方体积木块,在拼搭斜面时,可依靠上述直三棱柱积木块,由纵、横方向拼接转换为斜向拼接。另一方面,由二个相同的上述直三棱柱状积木块可拼成一个外形似长方体状或正方体状的六面积木组。该六个面的任一条边长等于a的正整数倍。从而,只要适当组合,该积木组能与上述长方体积木块整齐对接。从而,当拼搭无斜面的物件时,上述直三棱柱状积木块也可被利用。

上述积木块也可以是一些非完整的直三棱柱设置而成。例如对上述完整直三棱柱进行圆角或挖坑等处理后,直三棱柱虽有缺损,但仍能参照上述规则设置连接口,达至上述积木块的功能。本发明称这种非完整的直三棱柱为类同直三棱柱。类同直三棱柱状积木块连接口的设置方法是,将其复原成完整的直三棱柱,再依上述设置直三棱柱积木块的规则进行设置。所以,所述类同直三棱柱状积木块在外形、连接口所处的位置和数量上,都与上述直三棱柱状积木块类同。综上所述,所述积木块为直三棱柱状积木块或类同直三棱柱状积木块。

利用上述的积木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积木。所述积木含有上述的任一项或若干项直三棱柱状或类同直三棱柱状积木块和下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是指与上述连接口匹配的用于各积木块之间相互连接的构件。

在拼搭斜面积木组时,其斜率由直三棱柱的斜率决定,该斜率也就是该直三棱柱中的直角三角形的斜率。所以,优选地,所述积木中包含有不同斜率的所述直三棱柱积木块。从而,能用该积木拼出多种斜率的斜面。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例中设二个连接口的直三棱柱积木块立体示意图。

图1b是图1a对应的主视图。

图1c是图1a对应的后视图。

图1d是图1a对应的左视图。

图1e是图1a对应的右视图。

图1f是图1a对应的俯视图。

图1g是图1a对应的仰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中设三个连接口的直三棱柱积木块立体示意图。

图3a是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立体示意图。

图3b是图3a对应的左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的房屋模型立体示意图。

图中标记:101是图1a所示积木块;102是图2所示积木块;103是有斜向连接口的长方体积木块;104是由图2积木块拼成的积木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效果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例中的直三棱柱积木块如附图1a和附图2所示。附图1a直三棱柱的高a等于3cm。该直三棱柱中,上、下底面为直角三角形。该直角三角形二条直角边的边长分别为6cm和3cm。该直三棱柱中,较小的直角侧面是边长为3cm的正方形,较大的直角侧面为6cm×3cm的长方形。上述二个直角侧面中都设有一个圆柱状连接口。该圆柱体状连接孔洞的高为1.1cm、直径为0.6cm。在上述任一个直角侧面中,连接口与上底面、下底面、直侧棱的距离都为1.5cm。也即是,上述正方形面中的连接口设于该面的中心处。

附图2积木块和附图1a积木块的外形尺寸相同。附图2积木块在斜侧面中心处设有连接口。除该斜侧面外,附图2积木块的其它各面设置与附图1a积木块相对应面的设置相同。上述所有连接口的尺寸都相同。

上述积木块用如附图3a所示的类似圆柱管状连接棒作为连接件。该类似圆柱管高为2cm。上述连接棒在自然状态下呈非闭合空心管状,纵向有一条缝隙,其横切面类似字母“c”形而不是闭合的圆形。该连接棒用较强弹性塑料制成,可用外力挤压成闭合状态。“c”形横切面从缝隙处往里的管壁厚度呈递增状,也即是说空心圆柱状连接棒从缝隙两边往里的管壁厚度呈递增状。这样能使连接棒对连接孔洞内壁的挤压力更均匀地分布在各处。自然状态时其横切面直径比连接孔洞横切面直径略大。当受外力挤压至闭合状态时,其直径稍小于0.6cm。当连接棒插入连接孔洞后,因其弹力而压紧连接孔洞壁而增加牢固度。另外,连接棒两端可增设倒角,使连接棒较易插入连接孔洞;其外表可增设纹路,以增大其与手或连接孔洞壁的接触摩擦。

附图4示出了包含有上述积木块的房屋模型。该模型中同时也包含了外形尺寸分别为3cm×3cm×6cm、3cm×3cm×12cm的二类长方体状积木块。所述长方体积木块设有与所述直三棱柱积木块对应的连接口。该连接口与其所在面四条边中的任一条的距离等于1.5cm的正奇数倍。且该连接口尺寸与上述直三棱柱积木块的连接口尺寸相同。附图4中标记为103的长方体积木块,其与直三棱柱积木块相接的一面,还包含有二个相互距离等于上述直三棱柱中直角三角形斜边长的连接口,该二个连接口用于斜向连接,称为斜向连接口。该二个连接口中的其中一个与其所在长方形面的其中一条短边的距离,等于上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的一半。该二个连接口中的任一个,与其所在长方形面的二条长边的距离都等于1.5cm。所以,如附图4排列的二个标记为102的积木块与标记为103的积木块,它们之间的接触面中,连接口刚好吻合。从图中可见,依靠本发明的积木块,该房屋模型中的斜面屋顶和垂直墙体之间实现美观的连接,且屋顶从其中一侧斜面较平顺地过渡到另一侧斜面。在该房屋模型中,依靠本发明的积木块,拼接出有斜面的栏杆。模型图中还包含有由附图2积木块拼成的积木组(附图4中的104所示)。这说明,当这种直三棱柱状积木块无需用于拼搭斜面时,也可部分顶替上述长方体积木块,不至于闲置和浪费。

可见,上述模型中斜面的斜率由直三棱柱中直角三角形的斜率决定。该斜率也即是所述直三棱柱积木块的斜率。为了能拼出更多种斜率的斜面,上述积木中可再增加其它斜率的积木块。例如,增加如下一项积木块,该积木块是将上述直三棱柱积木块的6m直角边改成9cm的直角边后所形成的直三棱柱积木块。

为使直三棱柱积木块有更多的连接方向,也可在附图1a及附图2积木块的上、下底增设与上述连接口相同尺寸的连接口。所设连接口距离其所在面的二条直角边的距离都等于1.5cm。

上面实施例中写出具体出尺寸,是为了更具体、清晰地进行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专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