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多动作的仿动物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4226发布日期:2018-10-12 22:2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能做多动作的仿动物玩具。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01266275.5名称为《可动玩具兔》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动玩具,特别提供一种感觉象活兔一样能够反复执行利用前腿吃食物、利用后腿坐下并且在模仿活兔受到惊吓时喊叫和跑动的操作的可动玩具兔。该实用新型对可动玩具进行改进并且利用一种齿轮布置方式以及一个凸轮和多个杆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移动腿部进行跑动、执行吃食物的操作以及输出在受到惊吓时发出的喊叫声和进食声音的可动玩具,从而使得这种玩具非常好玩和精妙。并且使孩子们对这种玩具感到好奇,以及使孩子们了解兔子的习性。但其缺点是,该玩具兔的嘴部与兔子身体连接在一起,嘴部没有动作,而且动作迟缓,模仿效果不理想,所以其结构还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做多动作的仿动物玩具,本仿动物玩具能模拟动物摆动嘴部,并发出声音,模仿十分逼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能做多动作的仿动物玩具,包括模仿动物外形的外壳、腿部以及置于外壳内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腿部相对外壳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模仿动物头部的前部壳体和模仿动物身体的后部壳体,所述前部壳体的前端能转动地设置有嘴部组件,所述嘴部组件与驱动机构的第一传动杆传动相连接,嘴部组件与驱动机构之间的前部壳体内腔中设置有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的下部与驱动机构的顶板相顶触,当驱动机构驱动嘴部组件相对外壳摆动时,发声装置被顶板挤压而发出声音。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传动杆与顶板可优选位于驱动机构的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与第一传动杆相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和能顶触顶板的偏心凸轮,所述第一弯折部驱动第一传动杆的端部相对第一传动轴偏心转动,所述偏心凸轮驱动顶板循环地上下摆动。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传动杆可优选为能避免转动时碰触发声装置的S型曲杆,所述顶板的底面设置有顶杆,所述偏心凸轮顶触在顶杆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声装置包括喇叭和鼓风盒,所述鼓风盒由密封且在外力作用下能收缩体积的变形板组成,喇叭的吹气口与鼓风盒的进出气口相连通,鼓风盒的下表面与顶板相顶触,当顶板向上摆动时,所述顶板挤压鼓风盒而使鼓风盒体积缩小,使鼓风盒内的气流进入喇叭的吹气口而使喇叭发声,并在鼓风盒内设置当顶板向下摆动而不对鼓风盒产生挤压时而使鼓风盒复回原状的复位弹簧。

进一步改进,所述前部壳体的侧壁上可优选设置有能与鼓风盒相适配的限位凹槽,所述鼓风盒卡扣固定在限位凹槽中。

作为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可优选设置在支架内,所述驱动机构的第二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支架侧壁而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驱动机构的第三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支架侧壁而作为定位部,所述腿部包括前腿、后腿和腿部连接杆,所述前腿的中部和腿部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弯折部活动相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驱动前腿和腿部连接杆相对第二传动轴偏心转动,所述腿部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后腿的上端传动相连接,所述后腿的中部能转动地设置在支架的侧壁上,所述前腿的上端设置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套置在定位部上,所述前腿与后腿的下端伸出外壳。

进一步改进,第二传动轴两侧的第二弯折部的折弯角度可优选为相同,分别与两个第二弯折部连接的两个前腿由各自的第二弯折部带动同步摆动。

进一步改进,驱动机构的第四传动轴的一端伸出支架而形成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与第二传动杆活动相连接,所述第三弯折部驱动第二传动杆的一端相对第四传动轴偏心转动,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与耳朵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耳朵的中部能转动地设置在外壳侧壁上,所述耳朵的上部伸出外壳的顶部开口。

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组、电机和循环传动装置,所述电机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机通过齿轮组驱动循环传动装置和第三传动轴转动,所述循环传动装置驱动第四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以第四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的顺序循环转动。

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传动装置包括第九齿轮、第十齿轮和第十一齿轮,所述第九齿轮与第三传动轴同心固定,所述第十齿轮和第十一齿轮同心固定,所述第十齿轮与第十一齿轮能转动且能相对第三传动轴左右移动地套置在第三传动轴上,所述第九齿轮和第十齿轮齿数不同而同时与齿轮组中的一个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九齿轮的侧壁上设置有能顶触第十齿轮侧壁的顶块,所述第十齿轮的轮体上设置有能伸入顶块的顶块通孔,所述顶块的一侧面为能使第十齿轮逐渐远离第九齿轮的斜面,所述第十一齿轮的侧壁上顶触有回复弹簧,当第十齿轮远离第九齿轮时,第十齿轮与齿轮组中的不同齿轮相啮合而依次驱动第四传动轴、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转动,当顶块伸入顶块通孔时,回复弹簧将第十齿轮与第九齿轮紧贴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嘴部组件上下摆动能模拟动物嘴巴的抖动,模仿逼真,在嘴部组件摆动的同时,发声装置能发出模仿动物的叫声,娱乐效果好,发声装置设置在前部壳体内腔中,占用空间小,而第一传动杆采用不会碰触发声装置的S型曲杆,进一步节约空间,在不影响嘴部组件摆动的情况下,使外壳的形状尽可能地贴近真实的动物外形,结构巧妙,重量轻,生产成本低,有利于本玩具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而且本设计的仿动物玩具腿部和耳朵均能活动,与动物的运动状态更为相似,动作多样优美,十分新颖和独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2的进一步结构分解图;

图4是图1中去除一半外壳后的侧面投影图;

图5是图4中去除一半支架后的立体图;

图6是图4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图6中未分解部分的结构分解图;

图8是图7的进一步结构分解图;

图9是图8中未分解部分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1中顶板移动后的剖面图;

图13是图9中循环传动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仿动物玩具为能做多动作的兔子,本仿动物玩具,包括模仿动物外形的外壳1、腿部以及置于外壳1内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腿部相对外壳1摆动,所述外壳1包括模仿动物头部的前部壳体和模仿动物身体的后部壳体,所述前部壳体的前端能转动地设置有嘴部组件2,所述嘴部组件2与驱动机构的第一传动杆21传动相连接,嘴部组件2与驱动机构之间的前部壳体内腔中设置有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的下部与驱动机构的顶板22相顶触,当驱动机构驱动嘴部组件2相对外壳1摆动时,发声装置被顶板22挤压而发出声音。所述第一传动杆21与顶板22位于驱动机构的第一传动轴3上,所述第一传动轴3上设置有与第一传动杆21相连接的第一弯折部31和能顶触顶板22的偏心凸轮32,所述第一弯折部31驱动第一传动杆21的端部相对第一传动轴3偏心转动,所述偏心凸轮32驱动顶板22循环地上下摆动。所述第一传动杆21为能避免转动时碰触发声装置的S型曲杆,所述顶板22的底面设置有顶杆23,所述偏心凸轮32顶触在顶杆23上。所述发声装置包括喇叭24和鼓风盒25,所述鼓风盒25由密封且在外力作用下能收缩体积的变形板组成,喇叭24的吹气口与鼓风盒25的进出气口相连通,鼓风盒25的下表面与顶板22相顶触,当顶板22向上摆动时,所述顶板22挤压鼓风盒25而使鼓风盒25体积缩小,使鼓风盒25内的气流进入喇叭24的吹气口而使喇叭发声,并在鼓风盒25内设置当顶板22向下摆动而不对鼓风盒25产生挤压时而使鼓风盒25复回原状的复位弹簧。所述前部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能与鼓风盒25相适配的限位凹槽11,所述鼓风盒25卡扣固定在限位凹槽11中。

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支架12内,所述驱动机构的第二传动轴4的两端分别伸出支架侧壁而形成第二弯折部41,所述驱动机构的第三传动轴5的两端分别伸出支架侧壁而作为定位部,所述腿部包括前腿6、后腿62和腿部连接杆61,所述前腿6的中部和腿部连接杆61的一端与第二弯折部41活动相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41驱动前腿6和腿部连接杆61相对第二传动轴4偏心转动,所述腿部连接杆61的另一端与后腿62的上端传动相连接,所述后腿62的中部能转动地设置在支架12的侧壁上,所述前腿6的上端设置有腰型孔63,所述腰型孔63套置在定位部上,所述前腿6与后腿62的下端伸出外壳1。第二传动轴两侧的第二弯折部41的折弯角度相同,分别与两个第二弯折部41连接的两个前腿6由各自的第二弯折部41带动同步摆动。驱动机构的第四传动轴8的一端伸出支架12而形成第三弯折部81,所述第三弯折部81与第二传动杆26活动相连接,所述第三弯折部81驱动第二传动杆26的一端相对第四传动轴8偏心转动,所述第二传动杆26的另一端与耳朵27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耳朵27的中部能转动地设置在外壳侧壁上,所述耳朵27的上部伸出外壳1的顶部开口13。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组、电机7和循环传动装置,所述电机7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机7通过齿轮组驱动循环传动装置和第三传动轴5转动,所述循环传动装置驱动第四传动轴8、第一传动轴3和第二传动轴4以第四传动轴8、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4的顺序循环转动。所述循环传动装置包括第九齿轮51、第十齿轮52和第十一齿轮53,所述第九齿轮51与第三传动轴5同心固定,所述第十齿轮52和第十一齿轮53同心固定,所述第十齿轮52与第十一齿轮53能转动且能相对第三传动轴5左右移动地套置在第三传动轴5上,所述第九齿轮51和第十齿轮52齿数不同而同时与齿轮组中的一个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九齿轮51的侧壁上设置有能顶触第十齿轮52侧壁的顶块54,所述第十齿轮52的轮体上设置有能伸入顶块54的顶块通孔55,所述顶块54的一侧面为能使第十齿轮52逐渐远离第九齿轮51的斜面,所述第十一齿轮53的侧壁上顶触有回复弹簧56,当第十齿轮52远离第九齿轮51时,第十齿轮52与齿轮组中的不同齿轮相啮合而依次驱动第四传动轴8、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4转动,当顶块54伸入顶块通孔55时,回复弹簧56将第十齿轮52与第九齿轮51紧贴在一起。

外壳1由左壳体和右壳体对合而成。前部壳体上设置有模仿动物眼睛的凸起部14。前部壳体的前端设置有前端开口15,第一传动杆21的端部伸出前端开口15而与嘴部组件2相连接。后腿62的下部为有方便玩具起跳的弧形结构。

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2、第三齿轮73、第四齿轮74、第五齿轮75、第六齿轮76、第七齿轮77、第八齿轮78,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上同心设置有输出齿轮70,输出齿轮70与第一齿轮71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71与第二齿轮72同心固定,第二齿轮72与第三齿轮73相啮合,第三齿轮73与第四齿轮74同心固定,所述第九齿轮51和第十齿轮52与第四齿轮74相啮合,第十一齿轮53随第十齿轮52在第三传动轴5上左右移动,第五齿轮75固定在第四传动轴8上,第六齿轮76能相对第四传动轴8转动地套置在第四传动轴8上,第七齿轮77固定在第一传动轴上,第七齿轮77与第六齿轮相啮合,第八齿轮78固定在第二传动轴上,当第十齿轮52远离第九齿轮51移动时,第十一齿轮53依次与第五齿轮75、第六齿轮76和第八齿轮78相啮合,从而驱动第四传动轴8、第一传动轴3和第二传动轴4依次转动。

工作原理:循环传动装置的第十齿轮由于与第九齿轮齿数不同,因此第十齿轮与第九齿轮转速不同,顶块使第十齿轮逐渐远离第九齿轮,从而使第十一齿轮依次与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和第八齿轮相啮合,这样驱动第四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依次转动,当顶部沿第十齿轮侧壁旋转一圈再次伸入顶块通孔中时,回复弹簧将第十齿轮推向第九齿轮,使第九齿轮与第十齿轮相紧贴,进行新一轮的动作运动。达到先耳朵摆动,然后是嘴部组件摆动且发出叫声,最后是腿部摆动依次重复动作的运动效果。当耳朵摆动时,嘴部组件不摆动也不发出叫声,腿部也不摆动,而当嘴部组件摆动且发出叫声时,耳朵与腿部不动作,而当腿部动作时,耳朵与嘴部组件不摆动也不发出叫声,即各自独立动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