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组合变形机器人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3785发布日期:2018-12-14 22:26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组合变形机器人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半自动组合变形机器人玩具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玩具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的玩具车种类繁多,但是这些玩具车普遍都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吸引力不强的问题,无法满足儿童的玩耍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娱乐性强、能够满足儿童玩耍要求的半自动组合变形机器人玩具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半自动组合变形机器人玩具车,包括:前车(100),所述前车(100) 包括前车尾翼(101)、公仔头(102)、右手(103)、左手(104)、前车车头(105)、前车车顶左壳(106)、左右手铁轴(107)和前车车顶右壳(122);所述右手(103)与左手(104)之间设置有前车车身和前车车尾,所述前车车身包括前车车身左壳(111)、前车车身右壳(120)以及安装在前车车身左壳 (111)、前车车身右壳(120)之间的前车车尾连杆(117);所述前车车尾包括前车车尾左壳(108)、前车车尾右壳(121)以及安装在前车车尾左壳(108)、前车车尾右壳(121)之间的前磁铁(109)、前车开关压簧(125)和前车开关 (110);所述前车车尾连杆(117)前端安装有前车车尾连杆扭簧(118)、左右手连杆一(112)、左手连杆二(113)、左右手连杆定位扣(114)、T钉(115) 和右手连杆二(116);前车车尾连杆(117)的后端通过前车车尾连杆铁轴(119) 与所述前车车尾连接;

后车(200),所述后车(200)包括右腿(210)、左腿(220)以及安装在右腿(210)、左腿(220)之间的后车车尾(2301)、后车车头(2302)、后车车头转轴(2304)、后车车头扭簧(2305)、右腿连杆(2311)、左腿连杆(2312)、右腿锁扣(2315)、左腿锁扣(2316)、后车车尾盖(2317)和锁扣压簧(2318);所述后车车头(2302)中安装有后车开关(2309)和后车开关压簧(2319),所述后车开关(2309)中安装有后磁铁(2308);所述左腿(220)包括有左腿左壳(221)、左腿右壳(222)和安装在所述左腿左壳(221)、左腿右壳(222)之间的左脚(223),后车后轮(224)、左脚扭簧(225)、后车前轮(226)和后车前轮铁轴(227);

其中,当所述前车(100)的车尾部与所述后车(200)的车头部通过前磁铁(109)及后磁铁(2308)对应吸合连接时,所述后车开关(2309)被吸向前车(100)方向移动以推动前车开关(110),此时前车开关压簧(125)压住前车开关(110)并扣住前车车顶右壳(122),前车车尾连杆(117)的前车车尾连杆扭簧(118)转动,从而带动前车车顶右壳(122)和前车车顶左壳(106)、前车车尾左壳(108)和前车车尾右壳(121)、前车车尾连杆(117)绕前车车尾连杆铁轴(119)向下转动变形;所述前车车尾连杆(117)设置有两斜面,左手连杆二(113)和右手连杆二(116)分别设置有斜面,当前车车尾连杆(117) 转动到一定角度时,将左手连杆二(113)和右手连杆二(116)分别向两边推出,由于左手(104)、右手(103)与左右手连杆一(112)通过左右手铁轴(107) 连接,可将卡在前车车身左壳(111)和前车车身右壳(120)的左手(104)和右手(103)推出,此时玩具车由车轮状态变形为机器人手状态;

所述前车车头(105)由左手(104)和右手(103)套住定位,在前车车头 (105)失去左手(104)和右手(103)定位时,前车车头(105)在自然重力作用下向下转动,由车头状态变形为机器人胸膛状态,同时前车尾翼(101)也失去前车车顶右壳(122)的限位,在自然重力向下转动,此时尾翼状态变形为机器人背包状态;

当所述前车(100)的车尾部与所述后车(200)的车头部通过前磁铁(109) 及后磁铁(2308)对应吸合连接时,所述后车开关压簧(2319)对应压紧后车开关(2309),并与右腿连杆(2311)和左腿连杆(2312)扣合;所述右腿锁扣(2315)、左腿锁扣(2316)分别与右腿(210)、左腿(220)扣合连接;当后车开关(2309)移开后,安装在后车车头转轴(2304)上的后车车头扭簧 (2305)转动,使后车车头(2302)向上转动;锁扣压簧(2318)分别把左腿锁扣(2316)和右腿锁扣(2315)向内推回,使左腿(220)和右腿(210)解扣,同时左脚扭簧(225)转动带左脚(223)向上转动,对应左腿连杆扭簧(2313) 转动使左腿连杆(2312)向外转动;右腿(210)以同样原理的向上转动,则车轮状态变成左右腿状态完成变形。

优选地,还包括有一可对应插入所述后车车尾(2301)与后车车尾盖(2317) 之间的发射器(600),所述发射器(600)包括发射器后上壳(601)、发射器下壳(608)和发射器前上壳(603),所述发射器后上壳(601)、发射器下壳 (608)之间固定安装有发射器开关压簧(604)、发射器开关(605)、发射压簧(606)和发射扣(607)。

优选地,所述发射器后上壳(601)上设置有一铁钉(602),所述后车 (200)的车尾部通过后磁铁(2308)与铁钉(602)吸合连接,其中所述发射器开关(605)与所述发射扣(607)扣接,所述发射压簧(606)压着发射扣(607),发射器开关压簧(604)压着发射器开关(605);当手动按下发射器开关(605) 时,发射扣(607)解开,发射扣(607)由发射压簧(606)快速向前弹出,使后车(200)快速向前开去。

在外力作用下,可将后车的车头部和前车的车尾部推碰到一起,并通过磁铁的吸附,将前车与后车连接起来。而在前车与后车连接过程中,会对应推动前、后车的机械联动开关,带动前车车顶、前车车尾、前车车尾连杆向下转动变形,把卡在前车车身的左手和右手推出,由车轮状态变形为机器人手状态,同时前车车头会因自然重力向下转动,由车头状态变形为机器人胸膛状态,同时前车尾翼也向下转动,由尾翼状态变形为机器人背包状态。

后车开关安装在后车车头里,后车开关移开后,让后车车头向上转动,由于前车已与后车车头连接为一体,前车也一起向上转动;同时解扣左腿和右腿,由左脚扭簧转动带动左腿向上转动;同时由左腿连杆扭簧转动,使左腿连杆向外转动,同样地,右腿以同样方式向上转动,此时车轮状态变成左右腿状态完成变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组合变形机器人玩具车,前车与后车通过磁铁的异性极相互吸引原理连接起来,实现自动组合变成机器人形状,以及通过手动把机器人变成玩具车形状;还可以通过磁铁的磁力吸铁原理,把后车与发射器连接起来,并按下发射器开关,从而使后车快速向前开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大大增强了玩具的娱乐性和可玩性,满足了儿童的玩耍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变形机器人玩具车的前车、后车及发射器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形机器人玩具车后车与发射器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变形机器人玩具车变身为机器人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变形机器人玩具车的发射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变形机器人玩具车的前车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变形机器人玩具车的左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变形机器人玩具车的后车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前车100、后车200、发射器600、前车尾翼101、公仔头 102、右手103、左手104、前车车头105、前车车顶左壳106、左右手铁轴107、前车车尾左壳108、磁铁109、前车开关110、前车车身左壳111、左右手连杆一112、左手连杆二113、左右手连杆定位扣114、T钉115、右手连杆二116、前车车尾连杆117、前车车尾连杆扭簧118、前车车尾连杆铁轴119、前车车身右壳120、前车车尾右壳121、前车车顶右壳122、前车前轮123、前车后轮124、前车开关压簧125、右腿210、左腿220、左腿左壳221、左腿右壳222、左脚 223、后车后轮224、左脚扭簧225、后车前轮226、后车前轮铁轴227、后车车尾2301、后车车头2302、后车车顶2303、后车车头铁轴2304、后车车头扭簧 2305、介子螺丝2306、后车车顶拉簧2307、磁铁2308、后车开关2309、后车车头盖2310、右腿连杆2311、左腿连杆2312、左腿连杆扭簧2313、右腿连杆扭簧2314、右腿锁扣2315、左腿锁扣2316、后车车尾盖2317、锁扣压簧2318、后车开关压簧2319、发射器后上壳601、铁钉602、发射器前上壳603、发射器开关压簧604、发射器开关605、发射压簧606、发射扣607、发射器下壳60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变形机器人玩具车的前车、后车及发射器组合状态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组合变形机器人玩具车,包括:前车100、后车 200和发射器600。前车100的车尾部与后车200的车头部连接,后车200的后车车尾对应可以插入发射器600(见图2)。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变形机器人玩具车的发射器结构示意图。发射器600包括发射器后上壳601、发射器下壳608和发射器前上壳603,发射器后上壳601上设置有一个铁钉602,发射器前上壳603通过发射器后上壳601 和发射器下壳608固定。

在发射器后上壳601、发射器下壳608之间固定安装有发射器开关压簧604、发射器开关605、发射压簧606和发射扣607。其中发射器开关605与发射扣 607扣接,发射压簧606压着发射扣607,发射器开关压簧604压着发射器开关 605。由于发射器600对应插入后车200的后车车尾,而当手动按下发射器开关 605时,发射扣607解开,发射扣607则通过发射压簧606的作用快速向前弹出。从而带动后车200向前弹出,快速向前开去,提高了玩具的娱乐性。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变形机器人玩具车的前车结构示意图。前车100包括有前车尾翼101、公仔头102、右手103、左手104、前车车头105、前车车顶左壳106、左右手铁轴107、前车车尾左壳108、磁铁109、前车开关 110、前车车身左壳111、左右手连杆一112、左手连杆二113、左右手连杆定位扣114、T钉115、右手连杆二116、前车车尾连杆117、前车车尾连杆扭簧 118、前车车尾连杆铁轴119、前车车身右壳120、前车车尾右壳121、前车车顶右壳122、前车前轮123、前车后轮124、前车开关压簧125。

右手103与左手104之间设置有前车车身和前车车尾,前车车身包括前车车身左壳111、前车车身右壳120以及安装在前车车身左壳111、前车车身右壳 120之间的前车车尾连杆117。

前车车尾包括前车车尾左壳108、前车车尾右壳121以及安装在前车车尾左壳108、前车车尾右壳121之间的前磁铁109、前车开关压簧125和前车开关 110。

前车车尾连杆117的前端安装有前车车尾连杆扭簧118、左右手连杆一112、左手连杆二113、左右手连杆定位扣114、T钉115和右手连杆二116;前车车尾连杆117的后端通过前车车尾连杆铁轴119与前车车尾连接。前车车尾连杆 117设置有两斜面,左手连杆二113和右手连杆二116分别设置有斜面。

如图7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变形机器人玩具车的后车结构示意图。后车200包括有右腿210、左腿220、后车车尾2301、后车车头2302、后车车顶 2303、后车车头铁轴2304、后车车头扭簧2305、介子螺丝2306、后车车顶拉簧2307、磁铁2308、后车开关2309、后车车头盖2310、右腿连杆2311、左腿连杆2312、左腿连杆扭簧2313、右腿连杆扭簧2314、右腿锁扣2315、左腿锁扣2316、后车车尾盖2317、锁扣压簧2318和后车开关压簧2319。

其中后车车头2302中安装有后车开关2309和后车开关压簧2319,后车开关2309中安装有后磁铁2308。

如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变形机器人玩具车的左腿结构示意图。后车200中的左腿220包括有左腿左壳221、左腿右壳222、左脚223、后车后轮 224、左脚扭簧225、后车前轮226和后车前轮铁轴227。

针对上述结构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有变形状态和发射状态两种玩耍模式:

模式一为变形状态:手动把前车100的车尾部与后车200的车头部放到一起,通过磁铁的异性极相互吸引原理,把前车100与后车200连接起来,后车开关2309被吸向前车100方向移动,从而推动前车开关110。

由于前车开关110安装在前车车尾左壳108与前车车尾右壳121中,而前车开关压簧125压住前车开关110并扣住前车车顶右壳122,因此当前车开关 110被推动时,安装在前车车尾连杆117的前车车尾连杆扭簧118就会转动,并带动前车车顶右壳122和前车车顶左壳106、前车车尾左壳108和前车车尾右壳121、前车车尾连杆117向下转动变形。

其中前车车尾连杆117设置有两斜面,左手连杆二113和右手连杆二116 分别设置有斜面,当前车车尾连杆117转动到一定角度时,会把手连杆二113 和右手连杆二116分别向两边推出,由于左手104和右手103与左右手连杆一 112通过左右手铁轴107连接在一起,因此会把卡在前车车身左壳111和前车车身右壳120的左手104和右手103推出,此时车轮状态变形为机器人手状态。

另外由于前车车头105是由左手104和右手103套住定位柱的,在前车车头105失去左手104和右手103的定位时,则会因自然重力向下转动,由车头状态变形为机器人胸膛状态;而同时前车尾翼101也因失去前车车顶右壳122 的限位,会因自然重力向下转动,由尾翼状态变形为机器人背包状态。

在前车100与后车200连接起来,后车开关2309被吸向前车100方向移动,从而推动前车开关110的时候,后车开关压簧2319会压紧后车开关2309,并扣住左腿连杆2312、右腿连杆2311;在后车车头2302顶开左腿锁扣2316和右腿锁扣2315时,左腿锁扣2316和右腿锁扣2315则分别扣住左腿220和右腿 210;所以当后车开关2309移开后,安装在后车车头转轴2304上的后车车头扭簧2305会转动,带动后车车头2302向上转动;由于前车100已与后车车头2302 连接为一体,此时前车100也会一起向上转动。

同时,后车车头2302不再顶住左腿锁扣2316和右腿锁扣2315,锁扣压簧 2318分别把左腿锁扣2316和右腿锁2315扣向内推回,使左腿220和右腿210 解扣,此时左脚扭簧225转动,并带动左脚223向上转动,左腿连杆扭簧2313 转动,使左腿连杆2312向外转动,右腿210以同样原理的向上转动,则车轮状态变成左右腿状态完成变形(见图3)。

模式二为发射状态:手动把后车200的车尾部与发射器600的铁钉602放到一起,通过磁铁的磁力吸铁原理把后车200与发射器600连接起来。其中发射器开关605扣住发射扣607,发射压簧606压着发射扣607,发射器开关压簧 604压着发射器开关605,通过手动按下发射器开关605,发射扣607被解开, 从而发射扣607由发射压簧606快速弹向前,从而使后车200快速向前开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以手动把前车车尾与后车车头推碰到一起,通过磁铁的吸附将二者连接起来,以实现二台玩具车自动组合变成机器人;另外本实用新型手动将后车与发射器连接在一起,通过发射器可将后车发射出去,从而大大增强了玩具车的娱乐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