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3001发布日期:2018-12-14 22:2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健身车的外接装置,尤指一种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



背景技术:

健身运动在近日蔚为风行,现代人习惯一边健身,一边使用如手机或是平板等电子产品听音乐、看视频或是使用社交软件,然而,现有健身车缺乏可放置电子产品的装置,故使用者若想在健身的同时使用电子产品,只能将电子产品放在健身车面板上或水壶架的空间内,甚至是放在地上,如此对使用者来说,无法将电子产品设置在健身时最适宜观看或使用的角度,且容易因为运动时造成健身器材晃动,导致电子产品掉落在地上而损坏,因此,现有健身车诚有进一步加以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健身车缺乏可放置电子产品的装置,让使用者若想在健身的同时使用电子产品,只能将电子产品放在健身车面板上或水壶架的空间内,甚至是放在地上,如此对使用者来说,无法将电子产品设置于健身时最适宜观看或使用的角度,且容易因为运动时造成健身器材晃动,导致电子产品掉落在地上而损坏,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目前技术问题的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其包括有一固定本体、一背板、一挡板及一置放空间,其中:

该固定本体设于该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的下半部,该固定本体设有一置放部及两夹持部,其中该置放部为一沿长度方向延伸成形的长条形置放板,该两夹持部分别设于该置放部的两侧而呈间隔设置,且该两夹持部分别设有一开口,各夹持部与该开口间形成有两自由端,各夹持部的两自由端设于远离该置放部处;

该背板凸设于该固定本体的置放部上;

该挡板凸设于该固定本体的置放部上,并位于该背板的一侧而与该背板间隔相面对;以及

该置放空间,形成于该置放部、该背板及该挡板之间。

进一步,如前所述的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其中该背板于朝向该挡板的一面上设有一防滑部。

再进一步,如前所述的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其中该背板在异于该防滑部的一面与该固定本体的置放部之间设有一肋片。

更进一步,如前所述的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其中该挡板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透视孔。

较佳地是,如前所述的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其中各夹持部的外表面上凸设有一肋条。

更佳地是,如前所述的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其中该背板由下半部至上半部的面积由左、右两方向逐渐均匀缩减。

更佳地是,如前所述的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其中各透视孔贯穿设于该挡板。

更佳地是,如前所述的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其中该多个透视孔中的其中一透视孔由该挡板的顶缘朝下凹设而呈一凹槽。

更佳地是,如前所述的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其中该挡板的顶缘间隔设置有两片朝外倾斜设置的导引片。

更佳地是,如前所述的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其中该防滑部为一防滑贴。

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拆卸地装置于一健身车上,并用以固定一电子产品,通过该两夹持部与该健身车把手的夹持关系,能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该健身车,且该置放部、该背板及该挡板之间形成一置放空间,让使用者可将该电子产品放置于此置放空间内,由于本实用新型装置于该健身车的把手上,让使用者可一边健身,一边以最适宜的角度观看或使用该电子产品,且该背板在朝向该挡板的一面上设有一防滑部,增加该电子产品与该背板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该电子产品在使用者激烈运动时造成该健身车的晃动,导致本实用新型一同晃动,使该电子产品无法稳固地被放置在该置放部上而掉落;相较现有健身车,由于缺乏了可放置该电子产品的装置,使用者只能将该电子产品放在健身车面板上或水壶架的空间内,甚至是放在地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健身车无法将该电子产品设置于健身时最适宜观看或使用的角度,且容易因为运动时造成健身器材晃动,导致电子产品掉落在地上而损坏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号简单说明:

10 固定本体 11 置放部

12 夹持部 121 肋条

122 延伸部 20 背板

21 防滑部 22 肋片

30 挡板 31 透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其可拆卸地装置于一健身车50上,并用以固定一电子产品60,其包括一固定本体10、一背板20及一挡板30,其中:

该固定本体10设于该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的下半部,该固定本体10设有一置放部11及两夹持部12,其中该置放部11为一沿长度方向延伸成形的长条形置放板,藉以提供该电子产品60一置放区域,进一步,该置放部11为一弧状长条形置放板;该两夹持部12分别设于该置放部11的两侧而呈间隔设置,该两夹持部12分别呈一C字形且设有一开口,各夹持部12与该开口间形成有两自由端,且各夹持部12的两自由端设于远离该置放部11处,将该固定本体10的两夹持部12的开口朝向该健身车50的一把手51,使各夹持部12的开口与该健身车50的把手51相对应结合,进一步,各夹持部12的外表面上凸设有一沿上、下的方向设置的肋条121,藉以增加各夹持部12的结构强度,避免各夹持部12经常性地被扳开变形而容易损坏的情形,再进一步,各夹持部12于两自由端分别设有一朝外侧弯曲设置的延伸部122,藉此,使用者在将各夹持部12的两自由端朝外扳开时,各延伸部122提供一方便使用者施力的功能。

该背板20凸设于该固定本体10的置放部11上,而位于该两夹持部12之间,使该电子产品60被放置于该置放部11时,能倾靠在该背板20上而不会往后倾倒,较佳的是,该背板20径向凸设于该呈一弧状长条状的固定本体10上,进一步,该背板20于朝向前方的一面上设有一防滑部21,藉以增加摩擦力,使该电子产品60被放置于该置放部11,并且倾靠在该背板20上时,该防滑部21介于该电子产品60及该背板20之间,增加该电子产品60与该背板20之间的摩擦力,使该电子产品60不容易与该背板20相分离,避免该电子产品60在使用者激烈运动时造成健身车50的晃动,导致本实用新型一同晃动,使该电子产品60无法稳固地被放置在该置放部11上而掉落,再进一步,该防滑部21为一防滑贴;较佳的是,该背板20朝向后方的一面与该固定本体10的置放部11之间沿前、后的方向设有一肋片22,藉以增加该背板20的强度,使该背板20能支撑重量更重的电子产品60而不易损坏,也在该背板20长期使用后产生一疲劳现象时,提供另一支撑力量,避免该背板20因该疲劳现象与该置放部11相分离;更佳的是,该背板20由下半部至上半部的面积由左、右两方向逐渐均匀缩减,藉此,当使用者欲将如平板的电子产品60从该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取下时,能轻易地由该背板20上半部的两侧拿取,而不必将手伸至该背板20与该电子产品60之间,使该电子产品60与该背板20产生一间隙才能取下。

该挡板30设于该固定本体10的置放部11上,而位于该两夹持部12之间,并位于该背板20的前方,藉以防止该电子产品60被放置于该置放部11时往前倾,进一步,该挡板30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透视孔31,避免该挡板30完全遮蔽该电子产品60的下半部,让使用者无法观看到下半部的荧幕,且能让使用者将手指伸入该多个透视孔31,藉以接触到该电子产品60的触控荧幕,而能顺畅地操作该电子产品60,再进一步,该多个透视孔31具有两种设置型态,其一为多个贯穿设于该挡板30的透视孔31,另一为由该挡板30的顶缘朝下凹设而呈一凹槽的透视孔31;更进一步,该挡板30的顶缘间隔设置有两片朝外倾斜设置的导引片,使用者欲将该电子产品60置入本实用新型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时,可通过该两片导引片更顺畅的将该电子产品60置入本新型中。

请配合参看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为可拆卸地装置于一健身车50上,并用以固定一电子产品60;欲将本实用新型装置于该健身车50上时,首先将该固定本体10的两夹持部12的开口朝向该健身车50的一把手51,并将各夹持部12的两自由端稍微朝外扳开,使各夹持部12的开口因各夹持部12的变形而扩大,再将各夹持部12经该开口套设至该健身车50的把手51,接着停止施力于该两夹持部12,使该两夹持部12能恢复至初始形状,即可藉该两夹持部12与该健身车50把手51的夹持关系,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该健身车50;该置放部11、该背板20及该挡板30之间形成一置放空间,让使用者可将该电子产品60放置于此置放空间内;由于本实用新型装置于该健身车50的把手51上,让使用者可一边健身,一边以最适宜的角度观看或使用该电子产品60,且该背板20于朝向该挡板的一面上设有一防滑部21,增加该电子产品60与该背板20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该电子产品60在使用者激烈运动时造成健身车50的晃动,导致本实用新型一同晃动,使该电子产品60无法稳固地被放置在该置放部11上而掉落,藉以提供一让使用者在健身的同时能以最适宜的角度观看或使用该电子产品60,且能避免因为运动时造成该健身车50晃动,导致该电子产品60掉落在地上而损坏的用于健身车的电子产品固定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