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健身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5287发布日期:2019-01-04 23:4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式健身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升降式健身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运动器材,目前市场上健身方面的器材多种多样,但是由于健身是一项枯燥的运动,使用者在锻炼的过程中会感到厌倦,对某些器材缺少长期坚持锻炼的兴趣。因此市面上急需一款儿童、成人感兴趣,集娱乐和健身为一体的健身器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健康环保,结构简单,稳固性高,趣味性强的升降式健身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式健身车装置,包括可垂直立于平面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有供乘坐的车体;所述支撑杆的外壁形成沿其高度方向螺旋上升的导轨槽,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车体相连的链条传动组件、可随链条传动组件同步转动的第一齿部、与该第一齿部配合的第二齿部、套设于支撑杆上的内套体及与导轨槽适配的滚动件,所述内套体上形成贯穿其壁厚的多个安装孔,所述滚动件安装于该安装孔内,所述第二齿部设于内套体的外周,于外力驱动链条传动组件转动时,所述第一齿部可带动第二齿部转动,滚动件沿着导轨槽活动,驱动车体沿支撑杆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无需外部电源,通过锻炼者坐在车体上双脚朝一个方向踩踏脚踏板,链条传动组件带动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啮合后,驱动传动机构向上运动,此时滚动件在导轨槽内活动,整个上升过程平稳有效,脚部的锻炼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而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锻炼者的视野较佳,给锻炼增加了趣味性,愉悦了锻炼者的心情,也可以促进锻炼者坚持运动锻炼,增强体质;当需要下降时,只需要反向踩踏脚踏板,下降过程脚部需要提供的力量较小,可以得到稍微的放松,锻炼者乘坐在车体上沿着支撑杆不断上下往复运动,健身效果佳,长时间健身也不会感觉乏味。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为蜗轮蜗杆结构,内套体外壁形成环状凸缘,所述第二齿部位于环状凸缘上表面。蜗轮蜗杆结构不仅平稳,而且作为标准件,零部件的选用范围广,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底部设有安装部,所述内套体的端部设有可与安装部相连的连接座,该连接座中心形成供支撑杆穿出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上形成避免与链条传动组件产生干涉的切削面。切削面为链条传动组件提供了安装空间,减小了传动机构的整体占用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链条传动组件包括与车体底部相连的第一转轴、与第一转轴相连的主动链轮、脚踏板、链条、从动链轮及与从动链轮相连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齿部设于第二转轴的端部。整个结构设计合理、紧凑,链条传动组件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外围套设有伸缩保护罩,该伸缩保护罩的一端与支撑杆顶端相连,另一端与车体相连,于车体沿支撑杆上下移动时,所述伸缩保护罩的长度可随车体与支撑杆顶端的距离发生变化。伸缩保护罩可以随着车体上下移动,避免支撑杆上的油渍等污染使用者的衣物,而且也避免杂质等堵塞安装孔,影响滚动件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体外壁罩设有外套体,所述内套体的端部形成外螺纹,一连接件与内套体螺纹连接将外套体固定。外套体对内套体形成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滚动件的灵活度受到影响,连接件和内套体螺纹连接,连接结构简单、稳固,拆装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槽的末端形成阻止车体上升脱离支撑杆的阻挡部。避免使用者过度上升导致车体脱离支撑杆,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有支撑架,其包括带有中空结构的连接段、将支撑杆端部连接于连接段的固定件、围设于连接段外周的多组支脚,每组支脚包括呈夹角连接的上支脚和下支脚,所述上支脚、下支脚及连接段围设形成三角形。支撑架的上支脚和下支脚形成稳固的三角形结构,车体沿着支撑杆上下移动时,保证了支撑杆不会产生过大的晃动,而且上支脚对连接段形成有力的支撑,使得支撑杆和连接段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有效。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包括水平的安装面、扶手、靠背、乘坐面及围设一周的安全带。扶手、靠背不仅便于使用者对脚踏板施力驱动其转动,而且与安全带配合,可以避免使用者自高空中坠落,安全性能得到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上下移动过程平稳,拆装方便,制作成本低,趣味性强,锻炼效果好,安全性能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有伸缩保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与支撑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车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车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9所示,一种升降式健身车装置,包括立于水平地面的支撑架13,可拆装连接在支撑架13上的支撑杆1,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在支撑杆1上、供使用者乘坐的车体2;支撑杆1的外壁沿其高度方向螺旋上升的导轨槽11,导轨槽11延伸整个支撑杆1的高度,其为自柱形支撑杆1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的连续凹槽结构,其位于支撑杆1顶端的末端形成有阻挡部111,于本实施例中,阻挡部111即为自导轨槽11底面向上凸起至与支撑杆1外表面齐平的阻挡块结构,当然也可以向上凸起突出于支撑杆1外壁。

车体2包括水平的安装面22,位于安装面22一侧的扶手23,位于安装面22另一侧的靠背24,位于靠背24和安装面22之间的乘坐面25,还可以包括围设一周的安全带26,安全带26分别与扶手23和靠背24固定连接。当然靠背24也可以省略,扶手23可以是像图1所示的两根平行杆,双手分别握住平行杆的中间部位;也可以是像图8所示,包括两根呈A字形的倾斜杆,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倾斜杆顶部的横向连杆,双手可以握在横向连杆的两端。安装面22包括两段相互平行的横杆221、焊接在两段横杆221之间的两个连接杆222,安装面22的底面位于两个连接杆222之间的位置焊接有安装部21,安装部21为立方块结构,其中心开设有通孔211,围着通孔211分布有四个连接孔212,传动机构与连接孔212相连。靠近左侧连接杆的位置安装有中空连接柱223。如图1所示,乘坐面25可以是两段相互平行的横杆221向上弯曲延伸,形成可以螺纹连接座椅的连接部分,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在靠背24和横杆221的交接处固定连接两个倾斜的支撑连杆,支撑连杆的顶端连接座椅。

传动机构包括链条传动组件、可随链条传动组件同步转动的第一齿部31、与第一齿部31配合的第二齿部32、套设于支撑杆1上的内套体33及与导轨槽11适配的滚动件34。链条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在中空连接柱223上的第一转轴41、连接在第一转轴41端部的主动链轮42、脚踏板43、套在主动链轮42外周的链条44、从动链轮及与从动链轮相连的第二转轴45,第二转轴45连接在安装部21下底面,从动链轮与第二转轴45防转配合,第二转轴45的端部形成上述的第一齿部31。为了排除安全隐患,可以在链条传动组件外侧安装防护罩46,将链条传动组件完全包覆在内部。

内套体33为中空柱形结构,其中心形成供支撑杆1穿出的通孔,其底端外壁上形成连接座333,其为环状凸起,该环状凸起上沿周向分布有多个连接通孔,通过螺丝穿过连接通孔与车体2的安装部21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安装,在连接座333上垂直切削部分形成避免连接座333与链条传动组件产生干涉的切削面334。

内套体33的侧壁上形成贯穿其壁厚的多个安装孔331,多个安装孔331呈螺旋结构排布,且螺旋结构与支撑杆1外壁的导轨槽11适配,每个安装孔331内活动连接有滚动件34,于本实施例中,滚动件34为滚珠,滚珠的部分陷入导轨槽11内,沿着导轨槽11滚动。

内套体33的外壁还形成有与连接座333平行的环状凸缘332,该环状凸缘332的外径小于连接座333的外径,其靠近连接座333的一侧表面形成有第二齿部3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齿部31和第二齿部32为蜗轮蜗杆结构,即双脚踩踏脚踏板驱动链条传动组件的第一转轴41转动,主动链轮42随之转动时,链条44随着转动,带动从动链轮转动,第一齿部31随着与从动链轮相连的第二转轴45同步发生转动,与第二齿部32配合,驱动内套体33上升。当需要下降时,只需要双脚踩踏脚踏板反向转动。当然第一齿部31和第二齿部32也可以是伞齿结构,也可为蜗轮蜗杆结构。

为了保护内套体33,在内套体33的外侧罩设有外套体35,内套体33的顶端外壁形成外螺纹,外套体35套入后,通过一带有内螺纹的连接件36将外套体35与内套体33固定。

为了提高车体2沿支撑杆1上下运动的顺滑性,通常会在支撑杆1上涂润滑油等,这样势必会对使用者的衣物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因此在车体2和支撑杆1之间连接有伸缩保护罩12,其包括多个上下相连的软胶管体,顶端与支撑杆1顶端相连,或之间封闭地罩设在支撑杆1外周,底端与车体2连接,从而当车体2沿着支撑杆1上下移动时,伸缩保护罩12也随着伸展或收缩,长度随着车体2与支撑杆1顶端的距离变化而变化,避免使用者的衣物被污染。同样的,也可以在支撑杆1的底端和车体2之间连接有另一伸缩保护罩,将位于车体2下部的支撑杆1部分也进行遮挡。

支撑架13包括带有中空结构的柱形连接段131和可套设在支撑杆1外侧的固定件132,支撑杆1的底端部分插入连接段131内后,通过固定件132将两者固定连接,围设在连接段131外周的多组支脚包括上支脚133和下支脚134,为了提高连接的稳固性,连接段131可以向上延伸较大的长度,上支脚133靠近连接段131的顶部连接,下支脚134靠近连接段131的底部固定连接,上支脚133的另一端与下支脚13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从而上支脚133、下支脚134、连接段131围设形成稳固的三角形结构,于本实施例中,支脚的数量为四组,沿周向均匀布设。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