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毛球毛叶及其羽毛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6848发布日期:2019-04-20 03:25阅读:1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羽毛球毛叶及其羽毛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羽毛球毛叶及其羽毛球,属于体育器材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羽毛球包括天然球、人造羽毛球和尼龙球三种。目前在市面上出现的人造羽毛球其毛叶基本都是采用发泡树脂通过胶粘剂与毛杆粘合而成。这种毛叶为了满足强度要求,通常使用胶粘剂粘合两片树脂,因此对胶粘剂使用要求非常高,并且毛片普遍偏重,多次击打后毛叶易变形,粘合处容易开裂,因此容易造成人造羽毛球飞行不稳定及耐打度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羽毛球毛叶及其羽毛球,不仅质量轻便且不易变形、抗撕裂强度高、操作中无需过多使用胶粘剂进行贴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羽毛球毛叶,包括毛杆和成型于毛杆前端的毛叶,所述毛叶由尺寸相同的第一、二羽片贴合而成,所述毛杆的前端伸入第一、二羽片贴合处内部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所述第一、二羽片由外至内依次由树脂膜和纤维层构成,所述树脂膜沿毛杆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纤维层由无数细小纤维纺黏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树脂膜涂覆于纤维层外部,采用树脂膜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树脂膜与纤维层之间通过热粘合连接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二羽片包括置于顶端的毛叶尖部及其下方的毛叶片部,所述毛叶片部的宽度由与毛叶尖部的连接处至其尾端逐渐减小,所述毛叶尖部的底边与毛叶片部的最大宽度处相重合,其两侧边沿底边通过曲线圆滑过渡至顶端形成尖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二羽片上制有一组透气孔。

优选地,所述毛杆由树脂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

优选地,一种羽毛球,由球头和上述任一项羽毛球毛叶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羽毛球毛叶易于制造,其制得的羽毛球毛叶质量轻便且不易变形、抗撕裂强度高、操作中无需过多使用胶粘剂进行贴合,保证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毛叶,2.毛杆,3.树脂膜 4.纤维层,5.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羽毛球毛叶,包括毛杆2和成型于毛杆前端的毛叶1。其中,毛叶1由尺寸相同的第一、二羽片贴合而成,毛杆2的前端伸入第一、二羽片贴合处内,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第一、二羽片上制有若干透气孔5。

第一、二羽片包括置于顶端的毛叶尖部及其下方的毛叶片部,毛叶片部的宽度由与毛叶尖部的连接处至其尾端逐渐减小,而毛叶尖部的底边与毛叶片部的最大宽度处相重合,其两侧边沿底边通过曲线圆滑过渡至顶端形成尖部。同时,第一、二羽片由外至内依次由树脂膜3和纤维层4构成,树脂膜3、纤维层4均沿毛杆2中心线左右对称布置。纤维层4由无数细小纤维纺黏而成。树脂膜3涂覆于纤维层4外部,采用树脂材料制成。制作时,首先采用树脂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作毛杆2,毛叶1由树脂膜3和纤维层4组成,纤维4层,由无数的细小纤维纺黏而成,将毛杆2涂胶后置于纺粘纤维中,通过热合将毛叶1粘合起来毛叶1外层有超薄树脂膜3增强保护。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