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内胆及排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6633发布日期:2019-08-03 16:49阅读:3168来源:国知局
排球内胆及排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球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排球内胆及排球。



背景技术:

排球是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由于其场地设备简单,比赛规则容易掌握,既可在球场上比赛和训练,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动,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程度的人,因此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排球运动使用的球,一般用羊皮或人造革做壳,橡胶做胆。

现有技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48370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新型耐磨轻排球,包括排球本体,所述的排球本体包括球体和充气嘴,所述的球体包括内胆和表层,所述的充气嘴与内胆连接为一体,所述的充气嘴包括单向气阀、与单向气阀配合的气针,当气针插入单向气阀后,内胆的内腔通过气针与外部球体外部连通,所述的表层贴合在内胆表面,且充气嘴表面低于表层弧面。该实用新型提高的轻排球的耐磨性,手感阻尼强,但存在以下不足:当内胆充气量较高时,内胆膨胀使得表层张紧,内胆受力后难以发生内凹变形,使得排球的柔性减低,人在训练时需要用手进行大量的垫球,球体与人手接触冲击性高,使得人手疼痛感增加,影响训练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球内胆,通过在胆体上设置带有气腔的缓冲层,减轻排球与人手碰撞时的冲击,提高垫球舒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球内胆,包括胆体和连接在胆体上的气嘴,所述胆体外表面缠绕有尼龙纤维层,所述尼龙纤维层外表面包覆有内设多个气腔的柔性缓冲层,缓冲层上设有与气腔连通的充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嘴向胆体内部充气,通过充气口向气腔内部充气。当胆体内部气体充满产生膨胀感时,气腔内可以存留部分气体,使得缓冲层受力时能够向内凹陷变形,减轻对手的冲击。此外,气腔也能减轻缓冲层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层包括对开设置的第一半球缓冲壳和第二半球缓冲壳,多个气腔分别设在第一半球缓冲壳与第二半球缓冲壳内部,多个气腔之间通过气孔连通,充气口与其中一个气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层对开设置,可以将第一半球缓冲壳和第二半球缓冲壳从胆体两侧拼接在一起,生产加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层的外表面设有对开设置的半球形的防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层对缓冲层起到保护作用,延长缓冲层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层的外表面设有纤维毛,所述防护层与缓冲层贴合的一面设有钩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层与缓冲层之间近似于魔术贴粘接,使用过程中当外皮发生破损时,可以将排球外皮连同防护层一起从缓冲层表面脱离,这样带有缓冲层的胆体重新粘贴包覆新的防护层使用,避免了胆体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层背离尼龙纤维层的一面设有用于铺设球皮片的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球生产制作时,可以将预先制作好的球皮片贴合在定位槽中,方便操作人员安放,降低出错的可能性,提高生产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尼龙纤维层与胆体之间通过PU胶粘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U胶将尼龙纤维层粘接固定在胆体表面,防止尼龙纤维开线松开,保持胆体形状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层连接有线环,线环系有拉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作的排球带有拉绳,可以将拉绳的末端系在手臂上,这样进行练习时排球不会离开太远,方便初学者练习,减少捡排球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层位于定位槽处粘固有EVA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球皮片放在定位槽后,对球体进行合模加热,EVA胶片熔化将球皮片与防护层紧密粘接固定,减少了缝线步骤,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层位于定位槽处设有纤维毛或钩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皮片上对应设有钩刺或者纤维毛,方便球皮片准确固定在防护层的设计位置处,有利于后期将多块球皮片缝合时球皮片不会移动。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球,提高排球的表面柔性,减少人手垫球时的疼痛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球,包括上述的排球内胆,在排球内胆表面包覆有球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轻排球与人手碰撞时的冲击,提高垫球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带有气腔的缓冲层一方面减轻整体重量,另一方面提高排球的柔性,减轻垫球时排球对人手的冲击,提高练习舒适度;

2. 由于防护层与缓冲层粘接,当外皮发生破损时,可以将排球外皮连同防护层一起从缓冲层表面脱离,这样带有缓冲层的胆体重新粘贴包覆新的防护层使用,避免了胆体的浪费;

3.防护层上的定位槽有利于块状球皮片放置,制作排球方便球皮片的缝制准确;

4.内胆各部分可以分开制作再进行组装,有利于流水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显示内部结构在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为凸显尼龙纤维层与缓冲层连接关系在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图4为显示防护层与缓冲层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显示缓冲层外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6为贴合球皮片形成排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防护层;11、定位槽;12、第一钩刺;13、第二钩刺;2、气嘴;3、胆体;4、尼龙纤维层;5、第一半球缓冲壳;51、第一充气口;52、气腔;53、纤维毛;6、第二半球缓冲壳;61、第二充气口;62、穿孔;7、球皮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排球内胆,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球形的胆体3和安装在胆体3上的气嘴2,在胆体3外表面缠绕尼龙线形成有尼龙纤维层4,在尼龙纤维层4的外表面包覆有缓冲层,缓冲层的外表面包覆有防护层1。

胆体3可以采用橡胶一体成型,具有较高的密封性。气嘴2可以用胶与胆体3粘接固定。防护层1可以采用橡胶或玻璃纤维网格布制作。

参考图2和图3,尼龙纤维层4由尼龙线紧密缠绕排布而成,为了防止尼龙线开线松开,尼龙线可以使用PU胶粘接固定在胆体3表面。

参考图2和图4,缓冲层包括两个对开设置的第一半球缓冲壳5和第二半球缓冲壳6,第一半球缓冲壳5和第二半球缓冲壳6拼接形成球形。缓冲层可以采用轻质发泡材料制作,具有较高的柔性。

第一半球缓冲壳5的内部设有多个气腔52,多个气腔52之间通过气孔连通,其中一个气腔52上连接有第一充气口51,以便使用充气筒对气腔52进行充气。气腔52一方面减轻了第一半球缓冲壳5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气腔52提高了第一半球缓冲壳5的柔性,使得第一半球缓冲壳5受力时向内部凹陷。

第二半球缓冲壳6的内部结构与第一半球缓冲壳5相同,在第二半球缓冲壳6上设有供气嘴2穿过的穿孔62。第二半球缓冲壳6上设有与内部气腔52连通的第二充气口61。

第一充气口51与第二充气口61可以是气嘴,第一充气口51与第二充气口61的端面与缓冲层外表面平齐。

参考图4和图5,为了方便保护层的固定,在第一半球缓冲壳5和第二半球缓冲壳6的外表面设有纤维毛53,纤维毛53可以通过PU胶粘接固定。防护层1包括两个对开设置的半球形壳体,每个壳体内壁设有多块第一钩刺12,第一钩刺12与纤维毛53配合粘接。在壳体接缝内侧边缘环绕设有带状的第二钩刺13,第二钩刺13也可与纤维毛53配合粘接,防止两个半球形的壳体对接后拼接处翘起。

参考图4和图6,在防护层1的外表面凹陷形成有多个定位槽11。定位槽11上铺设有与其形状相适应的球皮片7。球皮片7与防护层1之间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以下两种:一是防护层1位于定位槽中粘固有EVA胶片(图中未显示),在球皮片7贴合在防护层1表面后,使用工具对球体进行定压和整烫,使得EVA胶片熔化将球皮片7与防护层1紧密粘接;二是在定位槽11处的防护层1上设置纤维毛或钩刺,球皮片7上对应设有钩刺或纤维毛,使得球皮片7与防护层1通过魔术贴粘接。球皮片7的表面设有防水层,防水层可以是PVC膜。

根据训练需要,可以在防护层1上安装线环,线环上系有拉绳,以便拉绳末端系固在人手臂上进行练习垫球。

该排球内胆的制作工艺如下:

(1)制作胆体3:将橡胶制成厚度合适的平面状,然后按照设计尺寸将胆体3冲裁出来,把气嘴2粘贴固定,之后对胆体3进行封合。然后对制成的胆体3进行质检除去不合格品,对胆体3进行充气,然后对胆体3的表面进行硫化处理,再进行漏气检测和圆周率测试。

(2)缠绕尼龙纤维层4:将尼龙线用缠纱机均匀缠绕在胆体3表面形成尼龙纤维层4,同时将热熔胶均匀涂抹在尼龙纤维层4表面进行固定。

(3)制作防护层1:将橡胶使用冲模设备加工成半球形壳体,防护层1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定位槽11;在防护层1的内壁粘贴第一钩刺12和第二钩刺13。

(4)制作缓冲层:使用橡胶在模具中发泡成型内部带有气腔的第一半球缓冲壳5和第二半球缓冲壳6,然后在第一半球缓冲壳5上安装第一充气口51,在第二半球缓冲壳6上安装第二充气口61,并在第二半球缓冲壳6上对应气嘴2位置加工穿孔;再用胶在缓冲层外表面粘贴纤维毛53。

(5)组装:把第一半球缓冲壳5和第二半球缓冲壳6套在尼龙纤维层4表面,再把两个半球形的壳体套在缓冲层表面,按压使得第一钩刺12与第二钩刺13分别和纤维毛53粘接固定。

最后把预制的球皮片7贴合在防护层1表面的定位槽11中,再合模加热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