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5775发布日期:2019-08-16 22:2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训练器。



背景技术:

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骨科学在诊断、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显微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使多趾游离再造手、神经束的吻合及松解,0.2mm的小动脉间的吻合已不再是神话;采用新的术式治疗脊柱侧凸、颈椎病及颈椎狭窄等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骨科学效果;对关节炎患者采取的各种有效的术式,使得多年卧床的患者从新站立起来;对恶性骨肿瘤的治疗已从单一的截肢发展到综合的治疗,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和存活率;膝关节镜的临床应用,不仅解决了一些疑难关节病的诊断,而且实现了诊断及治疗同步进行;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得一些复杂的骨折同样也能行内固定治疗;人工关节、人工椎体的功能及性能也更趋完善。

尽管脊柱侧凸、颈椎病、颈椎狭窄以及关节炎等骨科疾病取得了较好的骨科学效果,通过内固定、人工关节以及人工椎体使得患者从新站立起来,但是这些患者往往会出现自主行走困难,无法正常直立的情况,为患者和患者家属带来较大的痛苦。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骨科患者康复,采用多种多样的医疗辅助技术,通过使患者保持锻炼从而恢复下肢活动能力,但是传统的康复设备,大多功能单一,只勉强使患者得到一定的锻炼,康复效果一般,如果患者去专业的康复中心,又需要使用昂贵的器材进行康复,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不利于康复锻炼的进行,同时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143591A)公开了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训练器,包括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第一螺纹滑块上连接左滑座,第二螺纹滑块上装有右滑座,左滑座和右滑座垂直设置,左滑座和右滑座结构相同,第三螺纹滑块连接移动架,移动架上装有脚踏板,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之间设置有第四滑座,第四滑座内装有第四螺纹杆,第四螺纹杆一端连接驱动设备,第四螺纹滑块上连接升降杆,升降杆上端装有坐垫,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上装有扶手架。但是,该专利提供的骨科康复用行走训练器只能沿滑座垂直于地面运动,患者的双脚无法前踏、后摆、折叠,患者的腿部、膝关节、脚踝等部位无法得到充分而全面的锻炼。此外,该专利提供的骨科康复用行走训练器两侧的脚踏板分别连接变速箱,不仅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而且容易造成患者左右肢体用力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训练器,至少包括内部呈中空状且两侧侧壁设置有圆形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圆盘和铰接装置。所述圆盘通过设置在所述圆盘的圆心处的铰接装置与所述壳体连接。并且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有踏板。所述踏板与贯穿所述圆形开口的连接件相连接。所述圆盘的两侧设置有沿所述圆盘的圆心延伸至圆所述盘的边缘的滑槽,并且所述圆盘两侧的所述滑槽关于所述圆盘的圆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所述踏板通过所述连接件传动所述圆盘绕所述铰接装置旋转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按照能够调节所述圆盘的转动力矩的方式沿所述滑槽滑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踏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设置在所述圆盘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按照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关于所述圆盘的圆心呈中心对称的方式沿所述滑槽滑动。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杆沿所述圆盘的圆心顺时针/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圆盘按照能够绕所述铰接装置旋转的方式沿所述圆盘的圆心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圆盘包括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所述第一圆盘通过所述铰接装置与所述第二圆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圆盘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圆盘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沿所述第一圆盘的圆心顺时针/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圆盘按照能够与所述第一圆盘同时转动的方式转动所述第二连接杆。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铰接装置至少包括支架和转动部。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的底面连接。所述转动部为沿所述圆盘的轴向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圆盘的圆心且与所述支架连接的转轴。所述转动部或者是位于所述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的圆心处沿所述圆盘的轴向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支架的两侧端部的凸部。在所述凸部随第一圆盘和所述第二圆盘同时顺时针/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凸部按照能够绕所述支架的端部旋转的方式与所述支架的端部铰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顶部的内壁为弧形的过渡段。所述壳体在所述过渡段设置有带有至少部分螺纹的开孔、磁控阻尼器和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开孔螺纹匹配。所述螺杆贯穿所述开孔并延伸至所述壳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所述磁控阻尼器。在所述圆盘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螺杆按照能够通过调节所述磁控阻尼器与所述圆盘的间距而改变所述圆盘转动负载的方式沿所述开孔的轴向的方向往复移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踏板包括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铰接。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分别连接有滑轮。在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随所述圆盘顺时针/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所述滑轮按照能够减小所述踏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的方式沿地面滑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与患者双脚的接触面还设置有防滑的凸出物,在患者的双脚随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运动的情况下,所述凸出物按照能够避免所述患者的双脚在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患者的双脚相互抵靠。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壳体底座。所述底座沿所述圆盘的轴向方向延伸至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底座的两侧沿地面的垂直方向设置有连接杆和用于握持的横杆。所述连接杆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横杆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通过调节装置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调节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在所述连接杆插入所述调节装置的情况下,所述连接杆按照所述调节装置能够调节所述连接杆伸缩长度的方式沿所述调节装置上下移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装置设置有用于调节伸缩长度的固定栓。所述连接杆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栓匹配的调节通孔。在所述固定栓插入所述调节通孔的情况下,所述固定栓按照能够固定所述连接杆的方式与所述调节通孔相互抵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科康复用行走训练器通过圆盘与踏板连接的结构,实现了患者双脚的上抬、前踏、后摆、折叠等运动方式,使患者的腿部、脚踝、臀部和髋部都得到了充分而全面的锻炼,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极大的方便了患者的使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科康复用行走训练器通过连接件在滑槽内滑动的方式改变圆盘的转动力矩,能够调节患者运动的负载,有利于患者不同恢复期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的示意图;和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 2:圆盘 3:铰接装置

4:踏板 5:连接件 6:第一连接杆

7:第二连接杆 8:支架 9:转动部

10:磁控阻尼器 11:螺杆 12:第一踏板

13:第二踏板 14:滑轮 15:底座

16:连接杆 17:横杆 18:调节装置

19:固定栓 20:通孔 21:第一圆盘

22:第二圆盘 23: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训练器,至少包括内部呈中空状且两侧侧壁设置有圆形开口的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圆盘2和铰接装置3。圆盘2通过设置在圆盘2的圆心处的铰接装置3与壳体1连接。并且壳体1的两侧设置有踏板4。踏板4与贯穿圆形开口的连接件5相连接。圆盘2的两侧设置有沿圆盘2的圆心延伸至圆盘2的边缘的滑槽23,并且圆盘2两侧的滑槽23关于圆盘2的圆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在踏板4通过连接件5传动圆盘2绕铰接装置3旋转的情况下,连接件5按照能够调节圆盘2的转动力矩的方式沿滑槽23滑动。优选地,壳体两侧的圆形开口也可以是环形滑槽或其他能够供连接件5穿过壳体的开口,并且连接件5能够沿着开口滑动。优选地,连接件5还设置有限位件,能够将连接件5固定在滑槽23内,例如,限位件可以设置在连接件5顶部的螺杆,螺杆能够与滑槽23里的固定螺孔相匹配,通过螺杆和固定螺孔螺纹连接来固定连接件5。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连接件5包括与踏板4连接的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分别设置在圆盘2的两侧。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分别按照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关于圆盘2的圆心呈中心对称的方式沿滑槽23滑动。在第一连接杆6和/或第二连接杆7沿圆盘2的圆心顺时针/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圆盘2按照能够绕铰接装置3旋转的方式沿圆盘2的圆心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圆盘2包括第一圆盘21和第二圆盘22。第一圆盘21通过铰接装置3与第二圆盘22连接。第一连接杆6与第一圆盘21连接,第二连接杆7与第二圆盘22连接。在第一连接杆6沿第一圆盘21的圆心顺时针/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第二圆盘22按照能够与第一圆盘21同时转动的方式转动第二连接杆7。优选地,当对第一连接杆6施加作用力时,第一连接杆6会带动第一圆盘21转动,由于第一圆盘21和第二圆盘22是固定连接的,所以第二圆盘22会随第一圆盘2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杆7转动。优选地,设置在第一圆盘21和第二圆盘22上的成中心对称的滑槽23里设置有定位螺孔,并且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的杆身分别设置有螺纹、螺栓和刻度标尺,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能够穿过滑槽23里的定位螺孔,并通过螺栓来固定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能够实现定量地调节两个踏板4间的间距。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铰接装置3至少包括支架8和转动部9。支架8与壳体1的底面连接。转动部9为沿圆盘2的轴向的方向贯穿第一圆盘21和第二圆盘22的圆心且与支架8连接的转轴。转动部9或者是位于第一圆盘21和第二圆盘22的圆心处沿圆盘2的轴向的方向延伸至支架8的两侧端部的凸部。在凸部随第一圆盘21和第二圆盘22同时顺时针/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凸部按照能够绕支架8的端部旋转的方式与支架8的端部铰接。优选地,转动部9可以是圆柱形或者是多边形,当第一圆盘21转动时会带动第二圆盘22同时转动,并且转动部9的端部贯穿支架8,使得转动部9能够与支架8铰接。优选地,转动部9和支架8的连接处可以设置有滚珠轴承来减小转动轴9在转动时摩擦,并且转动部9穿过支架8的端部还设置有限位件来限制转动部9脱离支架8。优选地,限位件可以是沿转动部9周向设置至少一个突出物。优选地,第一圆盘21和第二圆盘22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并具有一定的重量来稳定骨科康复用行走训练器,而且第一圆盘21和第二圆盘22可以是一体制成且圆心处设置有圆形孔道,转动部9贯穿圆心孔道与支架8固定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壳体1的顶部的内壁为弧形的过渡段。壳体1在过渡段设置有带有至少部分螺纹的开孔、磁控阻尼器10和螺杆11。螺杆11与开孔螺纹匹配。螺杆11贯穿开孔并延伸至壳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磁控阻尼器10。在圆盘2转动的情况下,螺杆11按照能够通过调节磁控阻尼器10与圆盘2的间距而改变圆盘2转动负载的方式沿开孔的轴向的方向往复移动过。优选地,第一圆盘21和第二圆盘22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调节磁控阻尼器10与圆盘2的间距,而改变磁控阻尼器10对圆盘2的磁力的大小,通过磁力来调整圆盘2转动的负荷。例如,当磁控阻尼器10距离圆盘2较近时,磁控阻尼器10对圆盘2的磁力加大,从而阻碍圆盘2的转动,增加了圆盘2转动的阻力,相应的增加了患者对踏板的施加作用力,来进一步的增加患者的锻炼强度。优选地,磁控阻尼器10可以是MTB-02磁阻尼器,该阻尼器设置有磁铁圈,也可以是自电控的磁控阻尼器,例如型号为CQ-190的电磁阻尼器,通过改变电流而控制磁场的强弱。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踏板4包括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分别与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铰接。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分别连接有滑轮14。在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随圆盘2顺时针/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滑轮14按照能够减小踏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的方式沿地面滑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与患者双脚的接触面还设置有防滑的凸出物,在患者的双脚随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运动的情况下,凸出物按照能够避免患者的双脚在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滑动的方式与患者的双脚相互抵靠。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壳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壳体1底座15。底座15沿圆盘2的轴向方向延伸至壳体1的两侧。底座15的两侧沿地面的垂直方向设置有连接杆16和用于握持的横杆17。连接杆16以可拆卸的方式与底座15连接,横杆17与连接杆16的端部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底座15通过调节装置18与连接杆16连接。调节装置18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底座15上,在连接杆16插入调节装置18的情况下,连接杆16按照调节装置18能够调节连接杆16伸缩长度的方式沿调节装置18上下移动。优选地,调节装置18通过螺纹旋合、卡扣等方式固定底座15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调节装置18设置有用于调节伸缩长度的固定栓19。连接杆16设置有与固定栓19匹配的调节通孔20。在固定栓19插入调节通孔20的情况下,固定栓19按照能够固定连接杆16的方式与调节通孔20相互抵靠。

为了便于理解,将本实用新型的骨科康复用行走训练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论述。

在患者进行康复行走训练时,患者的双脚蹬踩踏板4的时候,踏板会带动圆盘2做圆周运动,而踏板4的滚轮14会在地面做往返的直线运动,这时踏板4上脚踝的位置点的空间轨迹近似椭圆,因此患者的膝关节始终保持弯曲,不存在着力点能避免对膝关节的冲击。此外,在患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患者的双脚需要进行上抬、前踏、后摆、折叠等运动,因此能够使得患者的腿部、臀部和髋部得到充分而全面的锻炼。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能够调节壳体1两侧的踏板4间的间距,如果两侧踏板4间距不合适,就会对股四头肌、髋胫束乃至臀部肌肉的力量均衡造成不利的影响,不仅会影响膝、踝、髋关节的健康,还会造成运动损伤,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穿过滑槽23的结构来实现踏板4间的间距可调,还在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的杆身上设置刻度标尺,方便距离的调节。对于部分无法站立的病人或者伤愈初期的病人,可以坐在椅子上使用本实用新型,也能够锻炼腿部的膝关节、脚踝等。骨科手术后的病人肌肉萎缩,需要进行负重训练来恢复萎缩的肌肉,而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磁控阻尼器10来调节运动时的负载来增加运动时的阻力,从而使萎缩的肌肉得到锻炼。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