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玩具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4588发布日期:2019-08-31 01:4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形玩具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玩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形玩具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变形玩具,只能由机器人形态变形为动物、武器、汽车等,变形种类单一,可玩性差,已不能很好的吸引现代儿童的眼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形玩具机器人,解决现有变形玩具变形种类单一,可玩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形玩具机器人,其包括玩具机器人变形形态和玩具变身器变形形态,当为玩具机器人变形形态时,其包括头部、手臂部、胸腹部、背部、腿部和背件;其中,所述头部与胸腹部连接,并固定于胸腹部上端,所述胸腹部与背部前后设置,且胸腹部与背部下端通过第一旋转连接杆活动连接,所述手臂部通过第一万向轴活动连接于背部上端两侧,所述腿部通过第二万向轴活动连接于背部下端两侧,所述背件通过第一铰接结构活动连接于背部上端。

所述背部后端面设有胸腹部容置槽。

所述手臂部包括大臂、小臂和手,其中,所述大臂通过第一万向轴与背部活动连接,小臂通过第二旋转连杆活动连接于大臂下端,手通过第三旋转连杆活动连接于小臂下端。

所述腿部包括大腿、小腿和脚,其中,所述大腿通过第二万向轴与背部活动连接,小腿通过转盘活动连接于大腿下端,脚通过第二铰接结构活动连接于小腿下端。

所述第一铰接结构上设有第三万向轴,所述背件通过该第三万向轴与第一铰接结构活动连接。

所述背部两侧设有第一卡凸,于腿部后端面对应该第一卡凸设有第一卡槽。

于所述背部后端面还设有电池槽和扬声孔。

于所述背部前端面中间,设有功能件。

所述功能件为时间显示屏。

所述功能件为外壳,于该外壳内设有扬声器和多个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由玩具机器人变形成为玩具变身器,且变形成为玩具变身器后,具有时间显示功能,或声光效果功能,两种功能状态,本实用新型可玩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玩具机器人变形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玩具变身器变形形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头部 2.胸腹部 3.背部 4.背件 5.第一旋转连接杆

6.第一万向轴 7.第二万向轴 8.第一铰接结构

9.胸腹部容置槽 10.大臂 11.小臂 12.手

13.第二旋转连杆 14.第三旋转连杆 15.大腿 16.小腿

17.脚 18.转盘 19.第二铰接结构 20.第三万向轴

21.第一卡凸 22.第一卡槽 23.第二卡槽 24.第二卡凸

25.第三卡槽 26.第三卡凸 27.电池槽 28.扬声孔

29.功能件 30.收纳腔 31.脚容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形玩具机器人,其包括玩具机器人变形形态和玩具变身器变形形态,当为玩具机器人变形形态时,其包括头部1、手臂部、胸腹部2、背部3、腿部和背件4;其中,所述头部1与胸腹部2连接,并固定于胸腹部2上端,所述胸腹部2与背部4前后设置,且胸腹部2与背部3下端通过第一旋转连接杆5活动连接,所述手臂部通过第一万向轴6活动连接于背部3上端两侧,所述腿部通过第二万向轴7活动连接于背部3下端两侧,所述背件4通过第一铰接结构8活动连接于背部3上端。

所述背部3后端面设有胸腹部容置槽9。

所述手臂部包括大臂10、小臂11和手12,其中,所述大臂10通过第一万向轴6与背部3活动连接,小臂11通过第二旋转连杆13活动连接于大臂10下端,手12通过第三旋转连杆14活动连接于小臂11下端。

所述腿部包括大腿15、小腿16和脚17,其中,所述大腿15通过第二万向轴7与背部3活动连接,小腿16通过转盘18活动连接于大腿15下端,脚17通过第二铰接结构19活动连接于小腿16下端。

所述第一铰接结构8上设有第三万向轴20,所述背件4通过该第三万向轴20与第一铰接结构8活动连接。

所述背部3两侧设有第一卡凸21,于腿部后端面对应该第一卡凸21设有第一卡槽22。

于所述背部3前端面设有第二卡槽23,于胸腹部2后端面对应该第二卡槽23,设有第二卡凸24。

于所述背部3后端面设有第三卡槽25,于胸腹部2前端面对应该第三卡槽25设有第三卡凸26。

于所述背部3后端面还设有电池槽27和扬声孔28。

于所述背部3前端面中间,设有功能件29。

所述功能件29为时间显示屏。

所述功能件29为外壳,于该外壳内设有扬声器和多个LED灯。

所述背件4内设有收纳腔30。

所述小腿16后部设有脚容置腔31。

本实用新型由玩具机器人变形形态变形为玩具变身器变形形态时,将胸腹部2从第二卡槽23与第二卡凸24脱离,使胸腹部2沿第一旋转连接杆5向后翻转至胸腹部容置槽9,并将第三卡槽25与第三卡凸26相互卡接,将背件4通过第一铰接结构8向前翻转,使背件4位于背部3上端,并将头部1置于收纳腔30内;将大臂10沿第一万向轴6向上翻转后,向后旋转90°,将小臂11沿第二旋转连杆13向后翻转,使小臂11和大臂10贴合,将手12沿第三旋转连杆14向上翻转,并将手12置于收纳腔30中;将脚17沿第二铰接结构19向上翻转,将脚17置于脚容置腔31内,将大腿15沿第二万向轴7向上旋转,并将小腿16通过转盘18向内侧旋转,使第一卡凸21与第一卡槽22相互配合,完成变形。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其他实施例,及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