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肢烧伤术后肌力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5743发布日期:2020-05-29 12:2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上肢烧伤术后肌力训练器,包括底部踏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踏板(1)顶部后侧安装有转动机构(7),且转动机构(7)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2),所述支撑框架(2)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一体成型的套筒(3),所述套筒(3)内活动套接有套杆(4),且套杆(4)一侧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两组所述套杆(4)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顶部中间设有把手(6),所述支撑框架(2)内部两侧均开有滑槽(8),所述滑槽(8)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块(9),两组所述滑块(9)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底部与支撑框架(2)内部底端之间安装有弹性拉力机构(13),所述固定板(12)顶部中间连接有一体成型的拉环(10),所述拉环(10)与把手(6)之间固定连接有线绳(11),所述线绳(11)分别活动贯穿于支撑板(5)中部以及支撑框架(2)顶部中间,所述支撑板(5)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手臂支撑机构(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烧伤术后肌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7)包括有限位筒(16)和连杆(17),所述连杆(17)两端分别转动插接在两组限位筒(16)内部,且限位筒(16)正面螺纹连接有两组固定螺栓,所述连杆(17)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8),所述固定块(18)后侧固定连接于支撑框架(2)正面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烧伤术后肌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拉力机构(13)包括有拉力弹簧(20)和圆环(19),六组所述圆环(19)分别等距垂直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2)底部和支撑框架(2)内部顶部,所述拉力弹簧(20)连接于固定板(12)底部和支撑框架(2)内部顶部相互垂直的圆环(19)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烧伤术后肌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支撑机构(15)包括有弧形板(21)和海绵垫(22),所述海绵垫(22)粘接于弧形板(21)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烧伤术后肌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2)顶部中间和支撑板(5)顶部中间分别开有第一穿线孔(23)和第二穿线孔(24),所述线绳(11)分别活动穿接在第一穿线孔(23)和第二穿线孔(24)内部,所述支撑框架(2)顶部左右两侧均开有通孔(25),所述套杆(4)底部活动插接于套筒(3)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烧伤术后肌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2)两侧正面均印制有刻度纹(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烧伤术后肌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8)与滑块(9)均为t字型结构,且滑槽(8)与滑块(9)滑动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烧伤术后肌力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2)两侧底部均卡接有u型卡块(26),所述u型卡块(26)上方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底部螺纹连接固定于底部踏板(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器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上肢烧伤术后肌力训练器,包括底部踏板,所述底部踏板顶部后侧安装有转动机构,且转动机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一体成型的套筒,所述套筒内活动套接有套杆,且套筒一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两组所述套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中间设有把手,所述支撑框架内部两侧均开有滑槽。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上肢力量的锻炼,同时通过固定板底部与刻度纹之间的水平位置进行度数记录患者每次拉力的数值,每天记录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进行恢复的同时,也有利于医师对患者的上肢力量恢复进行诊断以及制定不同恢复方案,帮助病人进一步快速康复。

技术研发人员:支燕;李建伟;汪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8.27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