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动感单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1489发布日期:2020-08-05 01:58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智能动感单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动感单车。
背景技术
:骑行运动是风靡全球的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脚踏骑行具有协调全身活动的特点,现代医学和运动学已经证明,骑行运动是异侧支配运动,两腿交替蹬踏可使左、右侧大脑功能同时得以开发,防止其早衰及偏废。能预防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但是,户外的骑行运动受到气候条件、交通状况等等的限制。因此,人们研发出了动感单车这种健身器械,让人们足不出户随时随地能享受到骑行运动的乐趣。动感单车自问世以来,已经历经许多次的技术改进与技术变革。技术的发展进步没有终点,市面上已有的动感单车产品仅仅由几根铁柱简单连接构成,诸如此类的动感单车往往较为笨重;而且除了较为笨重的问题以外,动感单车的结构构件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这样的工业设计不甚美观,也无法对其结构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动感单车,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动感单车本体结构笨重,而且其结构构件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不美观也不利于结构的防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动感单车,包括:铝合金单车本体;车壳,包括底板、顶板及侧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围合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车壳罩设于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车把,设于所述车壳的顶板一端;车座,设于所述车壳的顶板另一端;以及,脚踏板结构,分别安设于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的两侧、并突出于所述车壳的侧板外。可选地,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一体成型形成罩体,所述罩体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分体设置,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相互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相互连接以形成所述车壳。可选地,所述车座可拆卸地贴附于所述顶板的顶部、位于所述安装腔外。可选地,所述车壳还包括设于所述顶板顶部的把手安装座,所述把手安装座位于所述安装腔外,所述车把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把手安装座上。可选地,所述侧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脚踏板结构从所述安装腔中穿过所述安装孔而突出于所述侧板外;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贴附于所述侧板设置。可选地,所述车壳设置为碳纤维车壳。可选地,所述底板呈平面设置,所述底板承接于地面。可选地,所述侧板安装有支脚,所述支脚和所述底板一同承接于地面。可选地,所述支脚为三角体块,所述三角体块凸设于所述侧板,且与所述底板一同承接于地面。可选地,所述车壳相对于所述安装腔的外侧面覆设有保护薄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动感单车包括:铝合金单车本体、车壳、车把、车座以及脚踏板结构,所述车壳包括底板、顶板及侧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围合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车壳罩设于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所述车把设于所述车壳的顶板一端;所述车座设于所述车壳的顶板另一端;所述脚踏板结构分别安设于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的两侧、并突出于所述车壳的侧板外。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铝合金设置智能动感单车本体,可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动感单车相较于以往的动感单车轻便一些。并且在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外罩设所述车壳,同时对智能动感单车的部件安装位置做相应调整,使得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完全被所述车壳覆盖,解决了以往动感单车本体结构构件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不甚美观也无法对其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的问题,适用于实际生活需要,能为用户带来便利并且延长动感单车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智能动感单车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智能动感单车车壳的细部结构示意简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简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0智能动感单车150安装孔100车壳160密封板110底板170支脚120顶板200车把130侧板300车座140把手安装座400脚踏板结构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维持身体健康,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着许多的好处。运动的种类多种多样,其中就包括骑行运动。骑行运动是风靡全球的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脚踏骑行具有协调全身活动的特点,现代医学和运动学已经证明,骑行运动是异侧支配运动,两腿交替蹬踏可使左、右侧大脑功能同时得以开发,防止其早衰及偏废。能预防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但是,户外的骑行运动受到气候条件、交通状况等等的限制。因此,人们研发出了动感单车这种健身器械,让人们足不出户随时随地能享受到骑行运动的乐趣。动感单车自问世以来,已经历经许多次的技术改进与技术变革。技术的发展进步没有终点,市面上已有的动感单车产品仅仅由几根铁柱简单连接构成,诸如此类的动感单车往往较为笨重,而且,除了较为笨重的问题以外,动感单车的结构构件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这样的工业设计不佳不甚美观,也无法对其结构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动感单车1000,包括铝合金单车本体(图中未示出),车壳100,车把200,车座300以及脚踏板结构40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智能动感单车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智能动感单车壳体的细部结构示意简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简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被所述车壳100完全包裹,避免其结构构件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较以往智能动感单车更为轻便美观。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动感单车1000包括铝合金单车本体(图中未示出),车壳100,车把200,车座300以及脚踏板结构400。具体地,请参照图2,所述车壳100包括底板110、顶板120及侧板130,所述底板110、所述顶板120和所述侧板130围合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110上、并位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车壳100罩设于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这样,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被所述车壳100包裹起来,所述车壳100将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整体罩住。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的结构得以与外界环境隔开,避免外界环境可能对其造成的损害。同时,智能动感单车本体采用铝合金材质,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相较于相关技术的智能动感单车更为轻便。而且,单车本体被所述车壳100覆盖遮掩起来,有别于以往几根大铁柱直接呈现给用户的视觉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智能动感单车1000在视觉上给用户以美的享受。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车把200设于所述车壳的顶板120一端,所述车座300设于所述车壳的顶板120另一端,所述脚踏板结构400分别安设于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的两侧、并突出于所述车壳的侧板130外。即所述脚踏板结构400转动连接于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所述脚踏板结构400自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从所述侧板130穿出。而所述车把200与所述车座300直接设置于所述车壳100外部,确保所述车壳100能够完全包覆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达到隔绝外界环境与美观实用的目的。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车壳100的加工成型方式有多种选择,例如:所述底板110、所述顶板120和所述侧板130一体成型形成所述车壳100。一体成型的所述车壳100可有利于提升所述智能动感单车1000的结构一体性,具有更为优越的结构性能;而且一体成型的所述车壳100在功能性防护方面的优势也更为明显。需要说明的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可先预装于所述底板110,再分别于所述侧板130与所述顶板120连接成型,实现所述车壳100的一体成型。另外,还可以这样的情形,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述顶板120和所述侧板130一体成型形成罩体,所述罩体与所述底板110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底板110、所述顶板120和所述侧板130分体设置,所述底板110和所述侧板130相互连接、所述顶板120和所述侧板130相互连接以形成所述车壳100。有别于一体成型,分体设置的所述车壳100则有利于安装拆卸,在所述车壳100暴露于外界环境沾染较多灰尘的时候,可较为方便地将其拆卸下来,进行杀菌清洁操作,与前述一体成型的所述车壳100各有优势。进一步地,所述车座300可拆卸地贴附于所述顶板120的顶部、位于所述所述安装腔外。所述车座300直接设置于所述顶板120、位于所述安装腔外,可在不破坏所述车壳100密封性的前提下让用户乘坐其上,完成健身锻炼。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可参见图2,所述车壳100还包括设于所述顶板120顶部的把手安装座140,所述把手安装座140位于所述安装腔外,所述车把20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把手安装座140上。同样是为了不破坏所述车壳100的密封性,让其达到较好的隔绝外界环境的效果。因而,在所述顶板120顶部设置所述把手安装座140,且所述把手安装座140位于所述安装腔外。所述智能动感单车1000的车把200安装于所述把手安装座140,设置所述把手安装座140也可以使得所述车把200连接更加稳固。前面已经提及,所述智能动感单车1000的所述脚踏板结构400分别安设于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的两侧,并突出于所述车壳的侧板130外。具体地,请参照图3。所述侧板130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孔150,所述脚踏板结构400从所述安装腔中穿过所述安装孔150而突出于所述侧板130外;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150处设置有密封板160,所述密封板160贴附于所述侧板130设置。在所述脚踏板结构400从所述侧板130朝外伸出时,增设所述密封板160,并且所述密封板160被设置贴附于所述侧板130,这样可确保所述车壳100的封闭性,使得其防护性能更优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车壳100罩设于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增设所述车壳100,为了减轻所述智能动感单车1000的质量,使之更为轻便。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车壳100设置为碳纤维车壳。所述智能动感单车1000放置于地面,为保证其放置牢靠,请参照图2,所述底板110呈平面设置且承接于地面。进一步地,为使得外形美观,可将所述侧板130设置为弧形板。此外,所述顶板120可设置为“v”型板,以便于所述车把200与所述车座300的设置。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得所述智能动感单车1000的放置更加稳固而牢靠,进一步地,所述侧板130安装有支脚170,所述支脚170和所述底板110一同承接于地面。在所述侧板130增设所述支脚170,两者合起来,可进一步增大受力面积,使得所述智能动感单车1000的重力更为合理的分配,有利于结构稳定。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请参照图2,所述支脚170为三角体块,所述三角体块凸设于所述侧板130,且与所述底板110一同承接于地面。不难想到,所述三角体块是稳定的几何体,利用所述三角体块充当所述支脚170,可令所述智能动感单车1000立于地面时,所述智能动感单车1000能得到来自所述三角体块与所述底板110的稳定支持。为用户在使用所述智能动感单车1000提供便利,带来良好用户体验。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所述车壳100包络所述铝合金车体,所述车壳100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其难免会受到较为严峻的环境考验,对其性能发挥带来挑战。因而,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车壳100相对于所述安装腔的外侧面覆设有保护薄膜。所述保护薄膜覆盖布设于所述车壳100,与所述车壳100紧密贴合,可为其抵挡一部分外界环境的考验,同时,所述保护薄膜也可以方便替换,提升所述车壳100的耐久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动感单车包括:铝合金单车本体、车壳、车把、车座以及脚踏板结构,所述车壳包括底板、顶板及侧板,所述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围合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车壳罩设于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所述车把设于所述车壳的顶板一端;所述车座设于所述车壳的顶板另一端;所述脚踏板结构分别安设于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的两侧、并突出于所述车壳的侧板外。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铝合金设置智能动感单车本体,可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动感单车相较于以往的智能动感单车轻便一些。并且在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外罩设所述车壳,同时对智能动感单车的部件安装位置做相应调整,使得所述铝合金单车本体完全被所述车壳覆盖,解决了以往智能动感单车本体结构构件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不甚美观也无法对其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的问题,适用于实际生活需要,能为用户带来便利并且延长智能动感单车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