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瑜伽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2101发布日期:2020-11-27 13:1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瑜伽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健身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瑜伽环。



背景技术:

瑜伽环用于辅助锻炼者进行开背、开肩等瑜伽动作和进行握力锻炼,瑜伽环为中间压缩且两端向下弧形延伸的异形环体,从而使瑜伽环的两端形成左右对称的两手持弧形段,瑜伽环具有一定的弹性,瑜伽环的中间部位可以供手握持进行握力锻炼,现有的瑜伽环除了辅助瑜伽动作和握力锻炼外并无其他功能,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锻炼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进行拉力锻炼的瑜伽环。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瑜伽环,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手持弧形段和拉力绳,两手持弧形段的端部可拆卸对接构成用于辅助瑜伽锻炼的环形体,拉力绳连接在两手持弧形段之间,当两手持弧形段分离后可构成拉力锻炼系统,所述手持弧形段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开口于端部的中心孔,拉力绳可被拉伸延长伸出手持弧形段的中心孔或者弹性缩回中心孔中,当两手持弧形段的端部对接后所述拉力绳藏置于中心孔中。

本发明包括两所述拉力绳,所述拉力绳的一端从一所述手持弧形段的端部伸入中心孔中固定,另一端从另一所述手持弧形段的端部伸入中心孔中固定,使未受力状态的所述拉力绳一段处于一所述手持弧形段的中心孔中,另一段处于另一所述手持弧形段的中心孔中。

所述拉力绳的两端设置有直径大于中心孔的限位球,所述手持弧形段的中心孔中设置有用于卡住限位球的限位槽。

所述拉力绳为穿过两所述手持弧形段中心孔的封闭环形结构。

所述手持弧形段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扣拼接而成。

所述下壳体的两侧沿分别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沿,所述上壳体的两侧沿分别形成有供凸沿扣入的凹槽。

还包括连接套,两所述手持弧形段的端部可套入连接套中实现可拆卸对接,两所述手持弧形段的端部外周面分别设置有锁紧槽和释放槽,释放槽沿对接方向延伸,锁紧槽沿所述手持弧形段的周面弧形延伸并与释放槽连通,连接套的内壁设置有可与两所述手持弧形段的锁紧槽和释放槽配合的两凸起部,凸起部可穿过释放槽并卡入锁紧槽中实现两所述手持弧形段端部的可拆卸对接。

所述连接套的外周面形成有圆周排列的多个第一按摩凸点。

所述手持弧形段靠近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第二按摩凸点。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两手持弧形段可对接构成用于辅助瑜伽锻炼的环形体,或者,将两手持弧形段相互分离与拉力绳可构成拉力锻炼系统,使瑜伽环即可辅助进行开肩、开背等瑜伽动作和握力锻炼,又可进行拉力锻炼,从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锻炼的需求。

拉力绳可被拉伸延长伸出手持弧形段的中心孔或者弹性缩回中心孔中,当两手持弧形段对接后拉力绳藏置于中心孔中,这样就可以完全隐藏拉力绳,从而防止拉力绳干扰锻炼者的瑜伽动作,并且不影响瑜伽环的美观,两拉力绳和两手持弧形段配合可构成稳定的拉力系统。

拉力绳的两端设置有直径大于中心孔的限位球,中心孔中设置有用于卡住限位球的限位槽,限位球和限位槽配合实现拉力绳端部的固定,且手持弧形段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扣而成,在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扣之前,先将拉力绳布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并将限位球放置到限位槽中,然后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扣并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粘合剂粘合,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将拉力绳安装到中心孔中。

两手持弧形段通过连接套可拆卸连接,手持弧形段的端部外周面分别设置有锁紧槽和释放槽,操作时将两手持弧形段的释放槽对准连接套的凸起部然后套入连接套中,这时旋转连接套使凸起部卡入锁紧槽中,即可实现两手持弧形段端部的连接,而需要将两手持弧形段分离时,只需旋转连接套使释放槽对准连接套的凸起部,即可将手持弧形段的端部从连接套中拔出。

按摩凸点可以用于按摩肌肉或者刺激穴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两手持弧形段对接构成用于辅助瑜伽锻炼的环形体。

图2为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拆除一个连接套以示出内部结构。

图6为拉力绳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两手持弧形段分离与拉力绳构成拉力锻炼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一种瑜伽环,包括两手持弧形段1、两拉力绳3和连接套2,手持弧形段1为圆形管状结构,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对扣拼接而成,具体的下壳体12的两侧沿分别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沿121,上壳体11的两侧沿分别形成有供凸沿121扣入的凹槽111,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对扣后通过超声波焊接结合,或者,通过胶黏剂相互粘合,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均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从而使手持弧形段1也具有一定的弹性。

两手持弧形段1的端部通过连接套2可拆卸对接构成用于辅助瑜伽锻炼的环形体,参照图1和图5所示,该环形体为中间压缩且两端向下弧形延伸,其形状与现有的瑜伽环形状大致相同,功能也相似,也具有辅助开肩、开背等瑜伽动作和握力锻炼的功能,在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两手持弧形段1的端部外周面分别设置有锁紧槽15和释放槽14,释放槽14沿对接方向延伸,锁紧槽15沿手持弧形段1的周面弧形延伸并与释放槽14连通,连接套2的内壁设置有可与两手持弧形段1的锁紧槽15和释放槽14配合的两凸起部23,凸起部23可穿过释放槽14并卡入锁紧槽15中实现两手持弧形段1端部的可拆卸对接,操作时将两手持弧形段1的释放槽14对准连接套2的凸起部23,然后将两手持弧形段1的端部套入连接套2中,这时旋转连接套2可使凸起部23卡入锁紧槽15中,即可实现两手持弧形段1端部的连接,而需要将两手持弧形段1分离时,只需旋转连接套2使释放槽14对准连接套2的凸起部23,即可将手持弧形段1的端部从连接套2中拔出,连接套2外周面设置有闭锁和解锁标识22,以引导操作者正确操作连接套2。

拉力绳3为管状的弹性橡胶绳,两拉力绳3连接在两手持弧形段1之间,当两手持弧形段1分离后可构成拉力锻炼系统,参照图7所示,圆管状的手持弧形段1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开口于端部的中心孔a,当两手持弧形段1的端部对接后拉力绳3藏置于中心孔a中,拉力绳3可被拉伸延长伸出手持弧形段1的中心孔a或者弹性缩回中心孔a中,具体的拉力绳3的一端从一手持弧形段1的端部伸入中心孔a中固定,另一端从另一手持弧形段1的端部伸入中心孔a中固定,使未受力状态的拉力绳3一段处于一手持弧形段1的中心孔a中,另一段处于另一手持弧形段1的中心孔a中,拉力绳3的两端中套设有直径大于中心孔a的限位球31,限位球31为木质球,用于使拉力绳3的端部扩大,手持弧形段1的中心孔a中设置有用于卡住限位球31的限位槽122、112,限位球31和限位槽122、112配合实现拉力绳3端部的固定,手持弧形段1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对扣而成,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对扣之前,先将拉力绳3布置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并将限位球31放置到限位槽122、112中,然后将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对扣结合,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将拉力绳3安装到中心孔a中,并可很好的隐藏拉力绳3。

为了使瑜伽环具有按摩肌肉和刺激穴位的功能,在连接套2的外周面形成有圆周排列的多个第一按摩凸点21,在手持弧形段1靠近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矩阵排列的多个第二按摩凸点13。

拉力绳3也可以设置为封闭环形结构,具体为将拉力绳3依次穿过两手持弧形段1的中心孔a后将拉力绳3的两端对接,这样只要控制好拉力绳3的长度,使在未受力状态的拉力绳3可弹性缩回中心孔a中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