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人用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以及单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7839发布日期:2021-01-23 11:09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人用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以及单杠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器材设备领域,涉及到一种练习引体向上动作的体育器材,特别是一种可以实现助力而且可以多人同时进行训练的体育器材。


背景技术:

[0002]
引体向上是需要上肢和众多背部肌肉共同参与的复合动作练习,是上肢力量、身体协调能力、耐力、爆发力等体能水平的综合反映,既是国民体质监测指标之一,也是大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根据《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在13-19岁青少年引体向上的测试数据中,处于高中段16、17、18岁年龄组完成的引体向上分别平均为3.8、4.2和4.5个,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要求及格标准分别是7、8、9个,而1989年颁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高中男生需要做到10个以上才能及格,这说明高中学生的上肢力量极其薄弱,急需加强锻炼。
[0003]
目前,引体向上运动目前已在初中与高中普及,在中学的体育测试中,引体向上是男生的考试项目。引体向上的标准动作是依靠臂力以及腰腹肌肉将人拉高,直到下巴高于单杠的横杆,然后下降直至手臂伸直才算完成一个引体向上动作。但是,在教学以及考试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不能按照标准的引体向上动作完成,而是依靠甩腿或身体晃动的方式给一个惯性,然后胳膊才发力,这样的错误动作方式,不利于学生体能的发展,也不能很好的达到测试应有的效果。在标准动作规格要求下,完全依靠臂力和腹肌,大多数学生完成的数量极少,甚至一个都做不了,久而久之则会对此项目失去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力量训练。
[0004]
经过研究发现,如果要扭转学生们做引体向上的姿势,必须得建立科学的训练机制,发明一种引体向上辅助练习器材,让体能较弱的学生在规范动作的前提下逐渐提高引体向上成绩。另外,引体向上目前是在单杠上进行测试,由于校园或社区健身场地单杠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数量众多的学生的锻炼需求,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多人用的引体向上训练器材,以满足多人同时训练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增加向上助力的单杠结构,在用手臂和腹肌发力的同时,设备可以辅助给训练者一个向上的作用力,抵消一部分的自身重力,有助于训练者练习基本的发力动作,循序渐进地使训练者增加肌肉力量,体会正确用力方法,最终完成标准的引体向上动作。
[0006]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人用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所述的训练器材包括一组由横杆与立柱组成的单杠结构,单杠结构之间借助连接杆固定连接,且单杠结构之间平行设置,关键是,在单杠结构上还设置有助力板,助力板的两侧分别借助对称设置的驱动机构具有垂直向上运动自由度。
[0007]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配重块,配重块借助钢丝绳机构与助力板固定连接。
[0008]
所述的钢丝绳机构包括固定在立柱上的滑轮座、在滑轮座上固定的一组定滑轮、
以及固定在配重块与助力板之间钢丝绳。
[0009]
所述的滑轮座插接固定在立柱中,在滑轮座上方的立柱上还开设有通孔,钢丝绳穿过通孔。
[0010]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用的单杠结构,与多人用的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思路一致,单杠结构包括横杆与立柱,关键是,在单杠结构上还设置有助力板,助力板的两侧分别借助对称设置的驱动机构具有垂直向上运动自由度。
[0011]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配重块,配重块借助钢丝绳机构与助力板固定连接。
[0012]
所述的钢丝绳机构包括固定在立柱上的滑轮座、在滑轮座上固定的一组定滑轮、以及固定在配重块与助力板之间钢丝绳。
[0013]
所述的滑轮座插接固定在立柱中,在滑轮座上方的立柱上还开设有通孔,钢丝绳穿过通孔。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助力结构,训练者在向上发力时,配重块通过自身重力经过定滑轮改变方向后,助力板可以给训练者一个向上的推力,此推力等于配重块自由落体时产生的重力的反作用力,可以帮助训练者更轻松地完成引体向上动作。而且配重块的重量可以随时根据训练者不同的能力阶段进行调整,依次减小配重块的重量,最终实现脱离本辅助训练器材,做到标准的引体向上动作。
[0015]
同时,多人用的器材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多人训练,能够让更多的人在同一时间进行训练,更有益的是多人之间可以进行多种比赛模式,包括动作标准程度的统一观测,比一比谁的动作更加标准,这是传统一个人一个人训练时不能比拟的。还可以采用多轮挑战晋级模式,例如第一个单杠的配重块较重,后面的一次减轻,可以使训练者快速地找到适合自己当下力量的训练位置。避免了频繁更换配重块的麻烦。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人用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人用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单杠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人用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单杠的优化结构实施例;
[0019]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20]
附图中,1、横杆,2、立柱,3、连接杆,4、滑轮座,5、定滑轮,6、配重块,7、助力板,8、钢丝绳,9、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1所示,一种多人用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所述的训练器材包括一组由横杆1与立柱2组成的单杠结构,单杠结构之间借助连接杆3固定连接,且单杠结构之间平行设置,关键是:在单杠结构上还设置有助力板7,助力板7的两侧分别借助对称设置的驱动机构具有垂直向上运动自由度。通过增加驱动机构与助力板7配合的结构,训练者在向上发力时,驱动机构可以使助力板给训练者一个向上的推力,可以帮助训练者更轻松地完成引体向上动作。
[0022]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配重块6,配重块6借助钢丝绳机构与助力板7固定连接。配重块6可以随时更换重量,根据训练者当下的能力等级,调整所需要的助力力度。配重块6与钢
丝绳机构可以采用扣环式连接,方便拆卸与更换。
[0023]
所述的钢丝绳机构包括固定在立柱2上的滑轮座4、在滑轮座4上固定的一组定滑轮5、以及固定在配重块6与助力板7之间钢丝绳8。助力板7的四个角分别连接钢丝绳,每一侧由两根钢丝绳连接至主钢丝绳上,使得两侧配重块6给的力量相对均匀,避免助力板7向一侧倾斜,给训练者害怕的错觉。
[0024]
所述的滑轮座4插接固定在立柱2中,在滑轮座4上方的立柱2上还开设有通孔9,钢丝绳8穿过通孔9。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让助力板7的重心保证在单杠的横杆1的正下方,同时也避免配重块6与钢丝绳机构在单杠的一侧而导致单杠重心不稳的情况发生。
[0025]
如图2-4,一种引体向上辅助训练用的单杠结构,包括横杆1与立柱2,关键是,在单杠结构上还设置有助力板7,助力板7的两侧分别借助对称设置的驱动机构具有垂直向上运动自由度。以上结构与多人用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是同一设计思路,单杠结构其实也是多人用的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的一部分,上面已详细介绍,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0026]
本实用新型的单杠结构是核心技术,在单杠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提升助力的辅助结构,可以使训练者更加容易地练习标准引体向上动作。同时多人用的引体向上辅助训练器材可以多人同时进行,多人之间可以进行多种比赛模式,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改进容易,增加的方案成本低廉,适合于小学以及初中使用,同时在社区或公园也可以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