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式壶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0660发布日期:2021-06-29 23:5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式壶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调节式壶铃。



背景技术:

壶铃作为一种负重训练器材,重量分别有10千克、15千克、20千克、25千克、30千克、50千克等规格。用壶铃进行健身锻炼时,可以做各种推、举、提、抛和蹲跳等练习。壶铃训练与哑铃、杠铃训练的不同之处在于,壶铃对于全面提高整体的爆发力更加有效,因此壶铃与石锁自来便受到格斗士和武术家的喜爱。

在用户的锻炼过程中,随着力量的增加,用户需要的壶铃重量也不断增加。然而,市面上大多数的壶铃重量都是固定的,这就导致用户需要购买多个重量不同的壶铃,且重量较轻的壶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弃置不用,增加用户使用成本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壶铃重量难以调节,增加用户使用成本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调节式壶铃,包括调节盘和若干尺寸逐个减小的壶铃片,所述调节盘的上部设有把手,所述调节盘的底部设有若干沿径向排列的第一锁扣件;所述壶铃片的上端面均设有容纳槽使得较小的壶铃片可套接于较大的壶铃片的容纳槽内以形成层叠排布,所述壶铃片的上部均设有第二锁扣件,所述第二锁扣件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扣件卡嵌配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的设置,使得调节盘与壶铃片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使用时,用户可以先将较小的壶铃片卡嵌至调节盘的底部即可进行初步锻炼;当用户需要增加壶铃总重量时,只需要将较大的壶铃片卡嵌至调节盘的底部,此时较小的壶铃片能够自动套接至较大的壶铃片的容纳槽内,不会产生干涉问题,拆装方便,且内侧的较小的壶铃片被外侧的较大的壶铃片完全覆盖,整体性较好,不易损坏。

优选的,所述壶铃片为半球状,所述容纳槽为半球状且位于所述壶铃片的上端面的中部,所述第二锁扣件位于所述壶铃片的上端面的外沿,从而使得壶铃片的外部较为圆润,避免对用户造成损伤。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扣件为弧形的卡槽,所述第二锁扣件为弧形的卡条,所述卡条用于卡嵌至所述卡槽。通过旋转壶铃片,壶铃片上的卡条即可嵌入调节盘上的卡槽,实现壶铃片与调节盘之间的相对固定。

优选的,所述卡槽为燕尾槽,所述卡条的横截面为“t”字形,使得壶铃片与调节盘之间的相对固定更为稳定。

优选的,所述卡槽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卡条上设有弹性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限位槽相配合以实现所述壶铃片与调节盘的周向固定。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卡槽的槽底,所述卡条的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轮和弹簧,所述限位轮活动安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和限位轮之间并用于推动所述限位轮凸出于所述卡条的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调节盘上还设有连通至所述限位槽的插孔,所述插孔内滑动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正对所述限位轮设置。当顶杆推向限位轮时,限位轮将向下缩回至卡条的上端面的下方,此时卡条与卡槽即可相对滑动,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拆卸壶铃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调节式壶铃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调节式壶铃的调节盘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调节式壶铃的调节盘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调节式壶铃的壶铃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调节式壶铃的壶铃片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调节式壶铃的调节盘与壶铃片的连接位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中:1-调节盘;1.1-卡槽;1.2-限位槽;2-壶铃片;2.1-卡条;2.2-凹槽;3-限位轮;4-弹簧;5-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调节式壶铃,包括调节盘1和若干尺寸逐个减小的壶铃片2,调节盘1的上部设有把手,调节盘1的底部设有若干沿径向排列的第一锁扣件;壶铃片2的上端面均设有容纳槽使得较小的壶铃片2可套接于较大的壶铃片2的容纳槽内以形成层叠排布,壶铃片2的上部均设有设有第二锁扣件,第二锁扣件用于与第一锁扣件卡嵌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壶铃片2本身的个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每个壶铃片2的尺寸逐个减小,但每次调节盘1上安装的壶铃片2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同理,调节盘1底部的第一锁扣件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此时每个调节盘1只能安装一个壶铃片2;也可以是多个,此时每个调节盘1能够安装多个壶铃片2。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的设置,使得调节盘1与壶铃片2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使用时,用户可以先将较小的壶铃片2卡嵌至调节盘1的底部即可进行初步锻炼;当用户需要增加壶铃总重量时,只需要将较大的壶铃片2卡嵌至调节盘1的底部,此时较小的壶铃片2能够自动套接至较大的壶铃片2的容纳槽内,不会产生干涉问题,且内侧的较小的壶铃片2被外侧的较大的壶铃片2完全覆盖,整体性较好,不易损坏。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壶铃片2为半球状,容纳槽为半球状且位于壶铃片2的上端面的中部,使得壶铃片2形成空心的半球状壳体,从而使得壶铃片2的外部较为圆润,避免对用户造成损伤。

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锁扣件为弧形的卡槽1.1,卡槽1.1的数量为一对,且相对调节盘1的中心对称分布。第二锁扣件为弧形的卡条2.1,卡条2.1位于壶铃片2的上端面的外沿。壶铃片2上的卡条2.1的半径与调节盘1上的卡槽1.1相对应。当壶铃片2的上端面与调节盘1的下端面相抵触时,通过旋转壶铃片2,壶铃片2上的卡条2.1即可嵌入调节盘1上的对应的卡槽1.1,实现壶铃片2与调节盘1之间的相对固定。卡槽1.1优选为燕尾槽,卡条2.1的横截面为“t”字形,使得壶铃片2与调节盘1之间的相对固定更为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只画了一对卡槽1.1,实际上按照需求可以设置多对半径不同的卡槽1.1,且半径较小的卡槽1.1被半径较大的卡槽1.1所围绕。相应的,存在多个不同尺寸的壶铃片2分别与多对半径不同的卡槽1.1一一对应实现连接,且较小的壶铃片2能够内套接在较大的壶铃片2的内部,形成层叠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卡条2.1与卡槽1.1上均设有定位销孔,通过定位销钉即可实现卡条2.1与卡槽1.1的周向固定,此时壶铃片2与调节盘1即被完全固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卡槽1.1上设有限位槽1.2,限位槽1.2位于卡槽1.1的槽底;卡条2.1的上端面设有凹槽2.2,卡条2.1上设有弹性的限位件。限位件包括限位轮3和弹簧4,限位轮3活动卡接于凹槽2.2内且可沿竖直方向滑动;弹簧4位于凹槽2.2的槽底和限位轮3之间,弹簧4在展开状态下将推动限位轮3凸出于卡条2.1的上端面。当正向旋转壶铃片2时,卡条2.1相对卡槽1.1滑动,限位轮3由于受到卡槽1.1的推动而位于凹槽2.2的内部,直至限位轮3随着卡条2.1的滑动而移动到限位槽1.2时,限位轮3由于弹簧4的推动而部分向上伸出并卡嵌至限位槽1.2,实现卡条2.1与卡槽1.1的相对固定。当需要拆卸壶铃片2时,只需要对壶铃片2施加反向推力,当限位轮3受到的限位槽1.2的反向推力大于弹簧4的弹力时,限位轮3即被压回至凹槽2.2的内部,壶铃片2即可反向旋转。

同时,为增加调节盘1与壶铃片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调节盘1上还进一步设置有插孔,插孔的一端连通至调节盘1的上端面,另一端连通至限位槽1.2。插孔内滑动连接有顶杆5,顶杆5正对限位轮3设置。由于顶杆5的设置,限位轮3的更多的部分都能卡嵌至限位槽1.2内,使得壶铃片2与调节盘1之间的周向定位更为稳固;而当需要拆卸壶铃片2时,只需要将顶杆5向下推动,限位轮3将向下缩回至凹槽2.2内,此时卡条2.1与卡槽1.1即可相对滑动,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拆卸壶铃片2。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