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偏瘫治疗仪的辅助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0037发布日期:2021-06-22 17:0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偏瘫治疗仪的辅助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偏瘫治疗仪的辅助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在使用治疗仪进行电磁疗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进行运动型康复训练,直至恢复肌肉记忆为止。

现有的对待肢体瘫痪训练器材包括平衡杠,主要适用于对患者的下肢进行训练,而忽略了患者的上肢训练,偏瘫患者由于身体的左侧或者右侧出现瘫痪,故而在针对其训练的过程中,还需要重点考虑到患者每一侧身体机能的训练,上肢训练也要考虑到全面性的问题,其手臂到手指都是训练的主要对象,针对手臂的对身体的支撑性和协调性,以及手指的抓握等基本功能进行训练。现有的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上述训练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偏瘫治疗仪的辅助治疗装置,具有可对上下肢进行全面同步训练、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偏瘫治疗仪的辅助治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铺设有软垫,所述底座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主油缸和副油缸,所述主油缸和副油缸之间固定连通有导油管,所述主油缸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号活塞,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副油缸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部活动卡接有密封柱,所述密封柱的顶部贯穿所述副油缸并与所述副油缸的顶端活动套接,位于所述所述副油缸内腔的所述密封柱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二号弹簧,所述隔板的下方所述副油缸的内腔内设置有二号活塞,所述二号活塞下方设有一号弹簧,所述密封柱的顶部设有卡环,所述卡环通过钢丝绳与所述支撑杆上的第一调节机构相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副油缸内所述隔板与所述二号活塞之间的空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活动套接在所述支撑杆表面的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中部固定活动套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握柄,所述滑动柱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三号弹簧,所述三号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握柄和连接件接触。

优选的,所述握柄的内腔活动套接有方形弹簧和挤压块,所述方形弹簧位于挤压块的顶部,所述握柄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悬臂,两侧所述支撑悬臂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弧形壳,所述弧形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止滑块,所述握柄内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输线块,所述钢丝绳贯穿输线块的内侧,所述挤压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勾板,所述钢丝绳位于所述勾板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止滑块为弧形橡胶块,所述止滑块在不受向下压力时其不与所述支撑杆接触。

优选的,所述副油缸的内腔被隔板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所述隔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将副油缸内腔的上下两个部分连通,所述密封柱的底端直径与通孔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密封柱卡入所述通孔中,所述密封柱和所述隔板把所述副油缸的内腔分为上下两个不连通的部分。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储油缸,所述储油缸内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下端连接有三号活塞,所述连接杆上端贯穿所述储油缸并连接有踏板。

优选的,所述副油缸上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副油缸内所述隔板与所述二号活塞之间的空腔相连通,所述储油缸通过所述连接管、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副油缸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共设置有四根,每两根为一组且分别位于底座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机构、主油缸、副油缸等相关部件,在患者进行锻炼时,患者使用双臂向下支撑住身体的同时,手部握紧,压缩握柄内部的方形弹簧令挤压块上行,当挤压块上行到位后,支撑杆会下沉,对患者的刚刚用力后肌肉绷紧的上肢进行放松,当患者对支撑杆向下的压力不存在时,支撑杆又会缓缓上行,由此病人可反复做手臂向下支撑将支撑杆压紧、手部收紧、和肢体放松的动作,坚持不断重复如此训练,有利于病人重新获取对肌肉的力量的控制,重新建立肌肉记忆,有效和治疗仪的电磁疗法进行配合训练,提高治愈几率和速度。

2.本发明通过设置握柄、支撑悬臂、弧形壳、止滑等相关部件,病人向下压紧握柄时,会将握柄下行,三号弹簧受力收缩,支撑悬臂带动弧形壳和止滑块下行,最终四个止滑块将支撑杆顶住,由于止滑块与支撑杆之间的静摩擦力较大,直线轴承无法滑动,起到滞留的作用,避免病人支撑时握柄随直线轴承滑动而导致意外,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两侧各有两个支撑杆配合提高支撑力和安全性,并且为连接件和握柄等都提供了稳定的支撑,比起单根支撑杆可能具有轴向力问题致使握柄偏转导致危险的问题,该型装置不存在,其安全系数更高,为病人在训练时不用担心装置本体的安全问题。

3.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调节机构,包括储油缸储油缸、连接杆、三号活塞、踏板等,使该装置可根据患者的高度,有针对性的调整支撑杆的高度,以使支撑杆能对患者进行更好的支撑。调节支撑杆的高度时,患者或护理人员用手部握住第一调节机构上的挤压块并通过挤压块向上挤压方形弹簧,挤压块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带动勾板向上运动,勾板向上拉伸钢丝绳,钢丝绳通过卡环向上拉动密封柱,密封柱向上运动,其下端部从隔板上的通孔脱离,进而主油缸能通过导油管与副油缸中隔板下方的空腔相连通,此时患者通过或护理人员站在踏板上,靠自身的重量通过踏板和连接杆向下压三号活塞,把储油缸内部的油体通过连接管、连接头挤压到副油缸内部隔板与二号活塞之间的空腔中,进入到副油缸内的油体从副油缸通过导油管进入到主油缸中,进入主油缸内的油体通过一号活塞向上挤压活塞杆,活塞杆带动支撑杆向上运动,最终在把支撑杆调整到适合患者的高度,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平衡上肢和下肢的支撑力,达到相对应的锻炼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握柄的内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主油缸和副油缸的内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调节机构与副油缸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新连接件与直线轴承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b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c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主油缸;3、副油缸;4、活塞杆;5、一号活塞;6、一号弹簧;7、隔板;8、密封柱;9、二号弹簧;10、二号活塞;11、支撑杆;12、卡环;13、钢丝绳;14、软垫;15、直线轴承;16、连接件;17、滑动柱;18、三号弹簧;19、握柄;20、挤压块;21、方形弹簧;22、支撑悬臂;23、弧形壳;24、止滑块;25、勾板;26、输线块;27、导油管;28、第一调节机构;29、第二调节机构;30、储油缸;31、连接杆;32、三号活塞;33、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偏瘫治疗仪的辅助治疗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铺设有软垫14,底座1的四角均固定安装有主油缸2和副油缸3,主油缸2和副油缸3之间固定连通有导油管27,主油缸2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塞杆4,活塞杆4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号活塞5,活塞杆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1,副油缸3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隔板7,其中,副油缸3的内腔被隔板7分为上下两个部分,隔板7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将副油缸3内腔的上下两个部分连通,隔板7的中部活动卡接有密封柱8,密封柱8的底端直径与通孔的内径相适配;密封柱8卡入通孔中,密封柱8和隔板7把副油缸3的内腔分为上下两个不连通的部分,此时隔板7下方的副油缸3腔体无法通过导油管27与主油缸2相连通;密封柱8向上运动且其底端从通孔内脱离时,副油缸3上下两个部分的内腔相连通,此时隔板7下方的副油缸3腔体通过通孔及导油管27与主油缸2相连通,主油缸2内的油体可通过导油管27、通孔进入到隔板7下方的副油缸3腔体内。

密封柱8的顶部贯穿副油缸3并与副油缸3的顶端活动套接,位于所述副油缸3内腔的密封柱8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二号弹簧9,隔板7的下方副油缸3的内腔内设置有二号活塞10,二号活塞10下方设有一号弹簧6,密封柱8的顶部设有卡环12,卡环12通过钢丝绳13与支撑杆11上的第一调节机构28相连接;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8向上拉钢丝绳13,钢丝绳13通过卡环12向上拉动密封住8,密封柱8向上运动,其底端从隔板7上的通孔脱离,此时隔板7下方的副油缸3腔体通过通孔及导油管27与主油缸2相连通,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8向下压支撑杆11或直接通过支撑杆11向下压活塞杆4,活塞杆4向下运动带动一号活塞5向下运动,挤压主油缸2内的油体并使油体通过导油管27、通孔进入到隔板7下方的副油缸3腔体内,此时支撑杆11的高度降低,完成相对应的对人体上肢的支撑需求。

第一调节机构28包括活动套接在支撑杆11表面的直线轴承15,直线轴承15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件16,第一调节机构28通过连接件16在直线轴承15的支撑下沿着支撑杆11运动;连接件16的中部固定活动套接有滑动柱17,滑动柱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握柄19,滑动柱17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三号弹簧18,三号弹簧18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握柄19和连接件16接触。握柄19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悬臂22,两侧支撑悬臂22的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弧形壳23,弧形壳2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止滑块24;其中,止滑块24为弧形橡胶块,止滑块24在不受向下压力时其不与支撑杆11接触;在患者在使用该装置锻炼过程中患者的身体需要往前挪动时,患者的上肢把握柄19向下按,把握柄19作为支撑物并向前方运动时,按住握柄19并使握柄19保持不动,避免其因为下方的直线轴承15而向支撑杆11的前后两侧滑动,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给予握柄19向下压力,握柄19下行,三号弹簧18受力收缩,支撑悬臂22带动弧形壳23和止滑块24下行,最终四个止滑块24压在支撑杆11表面上,由于止滑块24与支撑杆11之间的静摩擦力较大,直线轴承15无法滑动,连接件16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能保证第一调节机构28和支撑杆11能对患者进行支撑,在第一调节机构28的支撑下,患者的身体可以向前挪动;当患者身体和下肢完成向前挪动后,上肢不再对握柄19的下压,此时三号弹簧18不再受力并恢复弹性形变,推动握柄19上行,握柄19通过支撑悬臂22带动弧形壳23和止滑块24上行,止滑块24不再与支撑杆11相接触,此时患者上肢可推动第一调节机构28,通过连接件16在直线轴承15的支撑下沿着支撑杆11向前运动,为患者身体和下肢向前挪动做好准备。如此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在使用该装置锻炼时行走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患者摔倒而受到伤害。

其中,握柄19的内腔活动套接有方形弹簧21和挤压块20,方形弹簧21位于挤压块20的顶部,握柄19内侧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输线块26,输线块26用于限制钢丝绳13的位置,钢丝绳13穿过输线块26内部的孔洞;挤压块2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勾板25,钢丝绳13位于勾板25上表面。当患者在借助第一支撑机构28和支撑杆11通过上肢支撑身体重量进行锻炼过程中,当患者上肢的力量不足,无法对身体的重量进行支撑时,患者的手部通过挤压块20向上挤压方形弹簧21,挤压块20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带动勾板25向上运动,勾板25向上拉伸钢丝绳13,钢丝绳13通过卡环12向上拉动密封柱8,密封柱8向上运动,其下端部从隔板7上的通孔脱离,进而主油缸2能通过导油管27与副油缸3中隔板7下方的空腔相连通,此时患者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8向下按压支撑杆11,支撑杆1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通过一号活塞5把主油缸2中的油体通过导油管27挤压到副油缸3中隔板7下方的空腔内,一方面支撑杆11向下运动过程中,支撑杆11逐渐减少对人体上肢的支撑力,人体重量的支撑部位逐渐从上肢转移到人体的下肢,在这个过程中在对人体上肢进行锻炼的同时,也能对人体的下肢进行锻炼,对上肢的肌肉进行放松,防止运动量过度。

二号弹簧9的劲度系数比一号弹簧6的劲度系数大,当钢丝绳13通过卡环12向上拉动密封柱8使主油缸2中的油体通过导油管27挤压到副油缸3中隔板7下方的空腔的过程中,二号弹簧9被压缩,进入到副油缸3中隔板7下方的空腔的油体通过二号活塞10向下压缩一号弹簧6;当手部松开挤压块20不再通过勾板25向上拉伸钢丝绳13时,二号弹簧9恢复弹性形变,推动密封柱8向下运动并通过其端部完成对隔板7上通孔的密封,使压入到副油缸3内的油体不能返回到主油缸2中,进而能使支撑杆11保持在需要的支撑高度,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平衡上肢和下肢的支撑力,达到相对应的锻炼效果。同时患者也可以使用手部通过挤压块20持续向上挤压方形弹簧21,向上拉动钢丝绳13使主油缸2和副油缸3保持连通,通过第一调节机构28对支撑杆11进行下压,在一号弹簧6、油体、二号活塞10、导油管27的共同作用下,可使支撑杆11的高度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以配合患者在锻炼时上肢、下肢支撑人体重量之间的动态变化,以根据患者上肢、下肢不同的功能情况达到对人体重量的合理支撑,在提高对患者的上肢、下肢支撑的基础上,更好的为患者上肢、下肢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患者可通过自身手部自主的控制支撑杆11的运动状态,自行主动训练的同时,手部通过挤压块20挤压方形弹簧21以通过勾板25拉动钢丝绳的过程中,手部的力量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其中,支撑杆11共设置有四根,每两根为一组且分别位于底座1的两侧,每根软垫14的表面均活动套接有一个直线轴承15,四根支撑杆11在底座1上方的两侧各有两个根,两个支撑杆11配合提高支撑力和安全性,并且为连接件16和握柄19等都提供了稳定的支撑,比起单根支撑杆11可能具有轴向力问题致使握柄19偏转导致危险的问题,该型装置不存该问题,其安全系数更高。

在患者使用该装置进行锻炼时,患者走到软垫14上,双手持握两侧的握柄19,手部伸向挤压块20的下方,努力向前移动,移动过程中训练两上肢的协调配合性,双手手部握紧,压缩握柄19内部的方形弹簧21令挤压块20上行,当挤压块20上行到位后,支撑杆11会下沉,身体重量转移到下肢上,对患者的刚刚用力后肌肉绷紧的上肢进行放松,同时对下肢进行锻炼。当患者对支撑杆11向下的压力不存在时,一号弹簧6会进行回弹,致使副油缸3内腔下部分液压油被回推至主油缸2的内腔中,支撑杆11又会缓缓上行,同时身体重量的支撑力从下肢转移到上肢,如此反复,配合患者在前进行走的过程中对上肢和下肢进行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患者的手部通过挤压块20向上挤压和释放方形弹簧21,紧跟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控制支撑杆11的高度,对上肢或下肢进行有针对性的主动锻炼。

病人向下压紧第一调节机构28时,握柄19下行,三号弹簧18受力收缩,支撑悬臂22带动弧形壳23和止滑块24下行,最终四个止滑块24将支撑杆11顶住,由于止滑块24与支撑杆11之间的静摩擦力较大,直线轴承15无法滑动,起到滞留的作用,避免病人支撑时握柄19随直线轴承15滑动而导致意外,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实施例2

患者在使用本发明进行康复锻炼时,支撑杆11对患者的上肢、下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进行有效锻炼的关键部件之一。由于每个患者的身高不同,而一般支撑杆11的高度在设置时为固定的高度,不能调节,因此不能适应不同身高高度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改进。

底座1上设有第二调节机构29,第二调节机构29包括储油缸30,储油缸30内设有连接杆31,连接杆31下端连接有三号活塞32,连接杆31上端贯穿储油缸30并连接有踏板33。其中,副油缸3上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与副油缸3内隔板7与二号活塞10之间的空腔相连通,储油缸30通过连接管、连接头与副油缸3的内腔相连通,进而实现了第二调节机构29通过连接管与副油缸3内隔板7与二号活塞10之间的空腔相连通;连接管上设有阀门。在使用该装置前,患者或陪同的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高度,有针对性的调整支撑杆11的高度,以使支撑杆11能对患者进行更好的支撑。调节支撑杆11的高度时,患者或护理人员用手部握住第一调节机构28上的挤压块20并通过挤压块20向上挤压方形弹簧21,挤压块20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带动勾板25向上运动,勾板25向上拉伸钢丝绳13,钢丝绳13通过卡环12向上拉动密封柱8,密封柱8向上运动,其下端部从隔板7上的通孔脱离,进而主油缸2能通过导油管27与副油缸3中隔板7下方的空腔相连通,此时患者通过或护理人员站在踏板33上,靠自身的重量通过踏板33和连接杆31向下压三号活塞32,三号活塞32向下运动,把储油缸30内部的油体通过连接管、连接头挤压到副油缸3内部隔板7与二号活塞10之间的空腔中,由于一号弹簧6对二号活塞10的弹力作用,进入到副油缸3内的油体从副油缸3通过导油管27进入到主油缸2中,进入主油缸2内的油体通过一号活塞5向上挤压活塞杆4,活塞杆4带动支撑杆11向上运动;在把支撑杆11调整到适合患者的高度后,手部松开对挤压块20的挤压,方形弹簧21恢复弹性形变,挤压块20复位,勾板25不再向上拉伸钢丝绳13时,二号弹簧9恢复弹性形变,推动密封柱8向下运动并通过其端部完成对隔板7上通孔的密封,使压入到主油缸2内的油体不能通过副油缸3返回到储油缸30中,进而能使支撑杆11保持在需要的支撑高度;也可通过关闭连接管上的阀门,防止油体返回压入到主油缸2内的油体不能通过副油缸3返回到储油缸30中,保证支撑杆11的支撑高度,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平衡上肢和下肢的支撑力,达到相对应的锻炼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