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15252发布日期:2021-06-04 16:2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呼吸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呼吸训练器。


背景技术:

2.现在康复肺功能治疗、运动员呼吸训练时,对呼吸功能的训练采用呼吸器是普遍现象。
3.cn201922276778.6中公开了一种呼吸训练器,其主体的一端连接咬嘴,主体的另一端依次地连接刻度管、呼吸嘴,主体与刻度管内部设置芯柱,芯柱与主体之间设置弹簧,芯柱的端头抵住刻度管,通过可调式阻力训练来增加吸气肌(膈肌和肋间肌)的力量和耐力,独特的结构设计让训练者同时具备多级可调抗阻和不用双手辅助都可正常使用的优异便携性,创造性的将吸入和呼出两个风道优化合二为一,减少了体积和重量,同时增加了多级可调阻力,另一只手配合一些组合锻炼,提升锻炼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可以明显增加呼吸肌群的力量和耐力。这种结构设计不是无级调速,结构部件多,装配复杂,同时采用弹簧,弹簧在长时间合作后弹力会失效或效果减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呼吸训练器,其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可独立调节吸气和呼气阻力。
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吸训练器,包括咬嘴件、壳体、呼气阀、吸气阀,所述咬嘴件与壳体连接,且内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气道,气道由壳体内部延伸至咬嘴件内部,并从咬嘴件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在壳体的外侧壁上有至少二个内凹腔体,在壳体的内凹腔体的底壁上设置通气孔且通气孔与气道连通,在每个内凹腔体上设置有阀盖,所述阀盖与内凹腔体对应处的壳体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阀盖均与壳体之间通过转动螺纹改变内凹腔体与外界连通的面积的大小,在通空气所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单向阀片,所述单向阀片用于限制经过通气孔的气流方向,至少一个内凹腔体上的通气孔的气流方向为由内凹腔体流向气道,至少一个内凹腔体上的通气孔的气流方向为由气道流向内凹腔体。其中通气孔的气流方向为由内凹腔体流向气道时,该通气孔对应的单向阀片设置在气道内的壳体上,当通气孔的气流方向为由气道流向内凹腔体时,该通气孔对应的单向阀片设置在内凹腔体内的壳体上,当然单向阀片与壳体的连接为:通气孔一端的单向阀片与壳体连接,另一端则不连接。
6.上述技术方案,在壳体上设置内凹腔体和阀盖,通过其螺纹转动实现进气或出气面积的调节,即进气开度和出气开度的调节,同时单向阀片的合理设计,实现了进气调节和出气调节的独立控制,所以可以有效改变对呼吸训练过程中的呼气阻力和吸气的阻力的单独调节及随意组合。从而可以实现提升对康复患者或者运动员的呼吸训练的强度和适用性。而且进气阻力和出气阻力之间的调节不会相互干涉,且均通过螺柱、螺套的转动进行调节,是无极调节,调节范围大,调节精度高,调节精度不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受影响,使用过程的稳定性高。
7.在内凹腔体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螺柱,在阀盖中心处设置有螺套,所述螺套与螺柱配合转动连接。
8.所述阀盖的外径大于内凹腔体的内径,内凹腔体侧壁的顶面与阀盖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进气通道。螺柱的螺距越小,则调节精度越高。
9.在内凹腔体外部的壳体上设置有环形凹槽,在阀盖的外围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位于环形凹槽内,且环形凸起的两个侧壁与环形凹槽的两个侧壁之间均存在间隙。
10.上述结构设计,通过环形凹槽和环形凸起的设计,两者之间形成狭长的进气通道,从而能更精确的对进气阻力的调节,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高。
11.在阀盖的侧壁上设置有旋钮限位柱,在与旋钮限位柱对应处的壳体上设置有壳体限位柱,所述壳体限位柱用于限制旋钮限位柱跟随阀盖进行旋转的角度。该结构的设计,可以限制阀盖在壳体上的转动范围,从而确定调节范围,而且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误操作而造成阀盖掉落或丢失等情况。
12.本发明所得到的一种呼吸训练器,其能利用合理结构设计,实现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的独立调节,以提升呼气肌和吸气肌(膈肌和肋间肌)的力量和耐力。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15.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7.实施例1:
18.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吸训练器,包括咬嘴件1、壳体2、呼气阀、吸气阀,所述咬嘴件1与壳体2连接,且内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气道6,气道6由壳体2内部延伸至咬嘴件1内部,并从咬嘴件1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在壳体2的外侧壁上有二个内凹腔体7,在壳体2的内凹腔体7的底壁上设置通气孔10且通气孔10与气道6连通,在每个内凹腔体7上设置有阀盖3,所述阀盖3与内凹腔体7对应处的壳体2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阀盖3均与壳体2之间通过转动螺纹改变内凹腔体7与外界连通的面积的大小,在通气孔10所对应的壳体2上设置有单向阀片11,所述单向阀片11用于限制经过通气孔10的气流方向,一个内凹腔体7上的通气孔10的气流方向为由内凹腔体7流向气道6,一个内凹腔体7上的通气孔10的气流方向为由气道6流向内凹腔体7。其中通气孔10的气流方向为由内凹腔体7流向气道6时,该通气孔10对应的单向阀片11设置在气道6内的壳体2上,当通气孔10的气流方向为由气道6流向内凹腔体7时,该通气孔10对应的单向阀片11设置在内凹腔体7内的壳体2上,当然单向阀片11与壳体2的连接为:通气孔10一端的单向阀片11与壳体2连接,另一端则不连接。
19.在内凹腔体7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螺柱8,在阀盖3中心处设置有螺套9,所述螺套9与螺柱8配合转动连接。
20.所述阀盖3的外径大于内凹腔体7的内径,内凹腔体7侧壁的顶面与阀盖3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进气通道。螺柱8的螺距越小,则调节精度越高。
21.在内凹腔体7外部的壳体2上设置有环形凹槽12,在阀盖3的外围设置有环形凸起13,所述环形凸起13位于环形凹槽12内,且环形凸起13的两个侧壁与环形凹槽12的两个侧壁之间均存在间隙。根据实际需求,可以控制环形凸起13的高度及环形凹槽12的深度,来实现对进气通道或出气通道的面积的控制,具体可以通过环形凹槽12与环形凸起13的配合进行控制或者由内凹腔体7的侧壁与阀盖3之间的间隙进行控制。
22.在阀盖3的侧壁上设置有旋钮限位柱5,在与旋钮限位柱5对应处的壳体2上设置有壳体限位柱4,所述壳体限位柱4用于限制旋钮限位柱5跟随阀盖3进行旋转的角度。
2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化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