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演习训练的虚拟现实心理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2323发布日期:2021-11-22 16:3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演习训练的虚拟现实心理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心理训练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演习训练的虚拟现实心理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虚拟现实心理训练装置是一种可以让使用者在现实极小的空间实现在虚拟世界中360度无限的行动的装置,使用者穿上鞋套、系上腰环和腿带、戴上vr头显、举起手柄,就可以进入沉浸的虚拟世界,鞋套、腰环、腿带和手柄上都设置有传感器,可以精准捕捉使用者的动作;
3.然而现有的虚拟现实心理训练装置的腰环和腿带是分开的,使用者在使用时需要分开穿戴腰环和腿带,穿戴过程较为复杂,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演习训练的虚拟现实心理训练装置,用于将腰部穿戴和腿部穿戴进行整合,简化穿戴过程。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演习训练的虚拟现实心理训练装置,包括背靠板,所述背靠板上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腰环和两个腿带,所述腰环与所述背靠板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腰环底部固定连接有坐垫,所述腿带上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以连接所述腿带与所述坐垫,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以连接所述腿带与所述腰环,将腰部穿戴和腿部穿戴进行整合,简化了穿戴过程。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固定连接在所述腿带与所述坐垫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带上设置有第一调节扣,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连接带固定连接在所述腿带与所述腰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带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扣,通过第一调节扣和第二调节扣可以分别对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长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人群进行使用。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腰环上设置有安全扣,所述腿带上设置有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包括弹性连接带和魔术贴,所述弹性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腿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魔术贴设置在所述弹性连接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腿带的另一端之间,通过安全扣可以将腰部固定在腰环内,通过弹性连接带可以调节腿带的长度,通过魔术贴可以将腿部固定在腿带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背靠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杆和若干连接索,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连接索均倾斜设置,所述底座顶面形成有凹部,且所述凹部上设置有海绵,所述底座侧面设置有踏板,所述底座顶面周向设置有氛围灯。所述海绵以使人踩在底座上时感到舒适,使用者可以通过踏板走到底座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背靠板上设置有容纳盒,所述容纳盒用以放
置vr头显。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以悬挂手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两个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均与所述支撑杆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两个鞋套,所述鞋套与所述第一磁铁一一对应,所述鞋套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磁铁相适配的第二磁铁,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互吸合,将鞋套固定在支撑杆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上设置有显示屏,且所述控制台底部设置有若干万向轮,通过万向轮可以将控制台移动至任意位置。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腰环底部设置坐垫,通过第一连接部将腿带和坐垫相互连接,通过第二连接部将腿带和腰环相互连接,使用者可以同时进行腰部穿戴和腿部穿戴,简化了穿戴的过程,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便捷,通过第一调节扣和第二调节扣可以分别对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的长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人群进行使用,通过安全扣可以将腰部固定在腰环内,通过弹性连接带可以调节腿带的长度,通过魔术贴可以将腿部固定在腿带内。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1、背靠板;2、腰环;21、安全扣;3、腿带;4、坐垫;5、第一连接带;6、第二连接带;7、底座;8、支撑杆;9、连接索;10、踏板;11、容纳盒;12、挂钩;13、鞋套;14、控制台。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17.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演习训练的虚拟现实心理训练装置,包括背靠板1,背靠板1上设置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腰环2和两个腿带3,使用者站立在底座7上后,通过腰环2固定腰部,通过两个腿带3分别固定左右腿,使得使用者只能在固定的空间活动,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同时腿带3和腰环2上都设置有传感器,可以精准捕捉使用者的动作,腰环2上设置有安全扣21,使用者通过安全扣21将腰环2系在腰部,更加安全,腰环2与背靠板1侧面固定连接,腰环2底部固定连接有坐垫4,使用时,操作者的臀部位于坐垫4上方,使得操作者不会疲劳。
18.腿带3上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以连接腿带3与坐垫4,第二连接部用以连接腿带3与腰环2,通过第一连接部将腿带3和坐垫4相互连接,通过第二连接部将腿带3和腰环2相互连接,使用者可以同时进行腰部穿戴和腿部穿戴,简化了穿戴的过程,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便捷,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带5,第一连接带5固定连接在腿带3与坐垫4之间,第一连接带5上设置有第一调节扣,使用者通过第
一调节扣可以对第一连接带5的长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带6,第二连接带6固定连接在腿带3与腰环2之间,第二连接带6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扣,使用者通过第二调节扣可以对第二连接带6的长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
19.腿带3上设置有弹性连接部,弹性连接部包括弹性连接带和魔术贴,弹性连接带的一端与腿带3的一端固定连接,魔术贴设置在弹性连接带的另一端与腿带3的另一端之间,弹性连接带具有弹性,可以拉长,通过弹性连接带可以使腿带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通过魔术贴可以将腿部固定在腿带3内,操作简单且实用。
20.参照图1所示,还包括底座7,底座7与背靠板1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杆8和若干连接索9,支撑杆8的数量为两个,连接索9的数量为一个,支撑杆8和连接索9均与底座7和背靠板1固定连接,使得背靠板1被稳定支撑在底座7上方,支撑杆8和连接索9均倾斜设置,支撑杆8之间围成一个梯形,使得背靠板1与底座7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固,通过连接索9加固背靠板1与底座7之间的连接,使得背靠板1被稳定支撑在底座7上方,底座7顶面形成有凹部,且凹部上设置有海绵,海绵固定连接在凹部内,使用时,使用者踩在底座7的凹部的海绵上,防止脚部不适,底座7侧面设置有踏板10,踏板10与底座7侧面固定连接,使用时,操作人员先踩在踏板10上,通过踏板10走上底座7,更加便捷,底座7顶面周向设置有氛围灯,氛围灯与底座7顶面固定连接,使用时,使用者位于氛围灯内,通过氛围灯提升外观,背靠板1上设置有容纳盒11,容纳盒11固定连接在背靠板1侧面,容纳盒11所在面与腰环2所在面正对,容纳盒11用以放置vr头显,便于使用者在需要使用时从容纳盒11中取出vr头显进行使用,其中一个支撑杆8上设置有挂钩12,挂钩12与支撑杆8侧面固定连接,挂钩12用以悬挂手柄,便于使用者在需要使用时从挂钩12上取下手柄进行使用,其中一个支撑杆8上设置有固定部,通过固定部将两个鞋套13固定在支撑杆8上,便于操作者在需要使用时从支撑杆8上取下两个鞋套13进行使用,固定部包括两个第一磁铁,第一磁铁均与支撑杆8侧面固定连接,支撑杆8上设置有两个鞋套13,鞋套13与第一磁铁一一对应,鞋套13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磁铁相适配的第二磁铁,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的磁性不同,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引,将鞋套13固定在支撑杆8上,便于操作者在需要使用时从支撑杆8上取下两个鞋套13进行使用,底座7一侧设置有控制台14,控制台14上设置有显示屏,通过控制台14上的显示屏可以对训练的数据进行查看并对训练进行控制,且控制台14底部设置有若干万向轮(图中未示出),通过万向轮可以将控制台14移动至任意位置进行使用,给使用带来便捷。
21.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先穿上鞋套13,通过踏板10站上底座7,然后通过安全扣21将腰部固定在腰环2内,操作者的臀部位于坐垫4上方,使得操作者不会疲劳,通过两个腿带3上的魔术贴分别将左右腿固定在腿带3内,使得使用者只能在固定的空间活动,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同时腿带3和腰环2上都设置有传感器,可以精准捕捉使用者的动作,通过第一连接部将腿带3和坐垫4相互连接,通过第二连接部将腿带3和腰环2相互连接,使用者可以同时进行腰部穿戴和腿部穿戴,简化了穿戴的过程,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便捷,通过第一调节扣和第二调节扣可以分别对第一连接带5和第二连接带6的长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人群进行使用,最后戴上vr头显、举起手柄,就可以进入沉浸的虚拟世界。
22.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