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握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7526发布日期:2023-03-17 21:2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握力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握力器。


背景技术:

2.中国专利文献cn217246562u公开了一种力度可调节握力器,包括把手和与把手活动连接的扳机,把手上贯穿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扳机上贯穿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通过铆钉一进行连接,把手和扳机之间连接有弹簧,扳机上设置有力度调节器,力度调节器转动连接于扳机内,力度调节器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栓,扳机与力度调节装置之间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包括与扳机固定连接的固定环。本实用新型卡圈将力度调节器卡接在扳机内,使得固定环上开设的嵌合槽与力度调节器上设置的卡槽相对应,用固定销对嵌合槽和卡槽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对力度调节器的固定。
3.上述结构的握力器,虽然可以实现握力的调节,但是无法实现握距的调节,当使用者手掌较小时,则无法同时握住把手和扳机进行握力锻炼或者锻炼体验很差,因此,上述结构的握力器无法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调节握距的握力器。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握力器,包括第一握把、第二握把,第一握把与第二握把可相对开合地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二握把包括转动件和握把件,转动件与第一握把转动连接,握把件可相对第一握把移动调节地设置在转动件上,这样就可以根据使用者手掌大小调节握把件与第一握把之间的间距,也就是握距,从而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锻炼需求。
7.所述握把件通过第一丝杆螺母副可移动调节地设置在所述转动件上,丝杆螺母副具有自锁功能,在握把件移动调节后,握把件可以稳定地停留在调节后的位置而不会移位。
8.所述转动件设置有沿所述握把件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中设置有可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握把件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副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件上的第一丝杆和形成在第一滑块上与第一丝杆螺纹配合的第一螺孔,这样通过旋转第一丝杆就可以带动第一滑块移动调节,从而带动握把件移动调节,操作十分方便。
9.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支撑部,所述转动件设置有与第一旋转支撑部转动配合的第一支撑孔,第一旋转支撑部与第一支撑孔配合可以使第一丝杆顺畅稳定地转动。
10.所述第一丝杆在靠近第一旋转支撑部的位置形成有第一环形限位槽,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位于第一环形限位槽中的第一限位销,这样安装时将第一丝杆的第一旋转支撑部插入第一支撑孔中,然后打上第一限位销即可实现第一丝杆的安装,组装方便。
11.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位于所述转动件之外的操作旋钮,通过操作旋钮可以方便于对第一丝杆进行旋转操作。
12.所述第一握把与第二握把之间设置有驱使所述第一握把与第二握把张开的弹性件。
13.所述第一握把设置有从与所述转动件连接处向上延伸的连接段,所述弹性件为连接在连接段与所述转动件之间的弹簧,锻炼时,使用者握住第一握把和第二握把,并施加握力以克服弹簧的弹性力使第一握把与第二握把闭合,当锻炼者松开第一握把和第二握把时,该弹簧可以驱使第一握把和第二握把张开,如此反复以达到锻炼握力的效果。
14.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可移动调节的第二滑块,所述弹簧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第二滑块通过第二丝杆螺母副可移动调节地设置在所述转动件上,通过调节第二滑块的位置以调节弹簧的被拉伸量,从而调节握力器的锻炼阻力。
15.所述转动件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滑块移动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丝杆螺母副包括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件上的第二丝杆和形成在第二滑块上与第二丝杆螺纹配合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旋转支撑部,所述转动件设置有与第二旋转支撑部转动配合的第二支撑孔,所述第二丝杆在靠近第二旋转支撑部的位置形成有第二环形限位槽,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位于第二环形限位槽中的第二限位销,该结构可以方便于产品的组装。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构件分解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握力器,包括第一握把1、第二握把a,第一握把1与第二握把a可相对开合地转动连接,第二握把a由转动件3和握把件2组成,转动件3与第一握把1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一握把1的上端形成有间隔相对的两转接板12,转动件3形成有位于两转接板12之间的连接板31,通过横穿两转接板12和连接板31的第一铆钉122实现转动件3与第一握把1的转动连接,转接板12形成有弧形凸面,连接板31两侧的转动件3形成有与弧形凸面相适配接触的弧形凹面,通过弧形凸面和弧形凹面配合实现转动件3的顺畅转动并限制转动件3的转动角度范围。
21.握把件2可相对第一握把1移动调节地设置在转动件3上,这样就可以根据使用者手掌大小调节握把件2与第一握把1之间的间距,也就是握距,从而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锻炼需求,握把件2通过第一丝杆螺母副可移动调节地设置在转动件3上,丝杆螺母副具有自锁功能,在握把件2移动调节后,握把件2可以稳定地停留在调节后的位置而不会移位,转动件3底部设置有沿握把件2移动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33,具体的第一滑槽33贯穿转动件3的底面和端面,第一滑槽33中设置有可滑动的第一滑块6,第一滑块6与第一滑槽33相适配,第一滑槽33贯穿转动件3的端面使第一滑块6可从转动件3的端面转入第一滑槽33中,握把件2的上端与第一滑块6固定连接,第一丝杆螺母副包括可转动设置在转动件3上的第一丝杆7和形成在第一滑块6上与第一丝杆7螺纹配合的第一螺孔61,这样通过旋转第一丝杆7就可以
带动第一滑块6移动调节,从而带动握把件2移动调节,操作十分方便;第一丝杆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支撑部71,转动件3设置有与第一旋转支撑部71转动配合的第一支撑孔34,第一旋转支撑部71与第一支撑孔34配合可以使第一丝杆7顺畅稳定地转动。
22.第一丝杆7在靠近第一旋转支撑部71的位置形成有第一环形限位槽72,转动件3上设置有位于第一环形限位槽72中的第一限位销74,这样安装时将第一丝杆7的第一旋转支撑部71插入第一支撑孔34中,然后打上第一限位销74即可实现第一丝杆7的安装,组装方便,第一丝杆7的另一端设置有位于转动件3之外的操作旋钮73,通过操作旋钮73可以方便于对第一丝杆7进行旋转操作。
23.当需要调节握力器的握距时,通过操作旋钮73旋转第一丝杆7即可带动第一滑块6移动,使握把件2相对第一握把1移动,从而调节握距。
24.握把件2的移动调节方式,除了丝杆螺母副,还可以采用在转动件3上开设连通第一滑槽33的多个螺孔,多个螺孔沿第一滑槽33的长度方向排列,通过与螺孔配合的锁紧螺栓在第一滑块6调节后通过锁紧螺栓锁紧固定。
25.第一握把1与第二握把a之间设置有驱使第一握把1与第二握把a张开的弹性件,第一握把1上端设置有从与转动件3连接处向上弧形延伸的连接段11,转动件3上设置有可移动调节的第二滑块4,弹性件为连接在连接段11上端与第二滑块4之间的弹簧5,第二滑块4通过第二丝杆螺母副可移动调节地设置在转动件3上,通过调节第二滑块4的位置以调节弹簧5的被拉伸量,从而调节握力器的锻炼阻力,转动件3的顶部设置有沿第二滑块4移动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32,第二滑槽32贯穿转动件3的顶面和端面,使第二滑块4可从转动件3的端面装入第二滑槽32中,第二滑块4形成有凸出转动件顶面的凸块41,凸块41上形成有供弹簧5一端的挂钩穿过的挂孔411,弹簧5一端通过挂孔411与第二滑块4的凸块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段11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段11的上端形成有间隔相对的两侧板13,两侧板13上设置有横穿两侧板13的第二铆钉132,弹簧5的另一端挂钩挂在两侧板13的第二铆钉132上。
26.第二丝杆螺母副包括可转动设置在转动件3上的第二丝杆8和形成在第二滑块4上与第二丝杆8螺纹配合的第二螺孔42,第二丝杆8与第一丝杆7平行间隔布置,第二丝杆8的安装方式与第一丝杆7相同,在这里不再详细说明,为了方便操作,第二丝杆8也设置有操作旋钮83,第一滑块6和第二滑块4均为立方体结构,以限制其在第一滑槽33和第一滑槽32中转动。
27.当需要调节握力器的阻力时,通过旋转操作旋钮83可带动第二丝杆8旋转,使第二滑块4沿第二滑槽32移动调节,从而调节弹簧5的拉伸量,达到调节握力器阻力的目的。
28.锻炼时,使用者握住第一握把1和第二握把a的握把件2,并施加握力以克服弹簧5的弹性力使第一握把1与第二握把a的握把件2闭合,当锻炼者松开第一握把1和第二握把a的握把件2时,该弹簧5可以驱使第一握把1和第二握把a张开,如此反复以达到锻炼握力的效果。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