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板攀岩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37849发布日期:2024-01-26 22:5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麒麟板攀岩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攀岩训练设备的,特别是涉及一种麒麟板攀岩墙。


背景技术:

1、麒麟板攀岩墙是一种可变角度岩壁;该岩壁利用防滑电动马达齿杆装置,可迅速调整岩板的倾斜角度;当岩场上部向外倾斜时,可构成一悬岩攀登面;随着倾斜角度增加,攀岩难度也随之增加;现有技术申请公开号为cn112930218a的发明专利申请用于攀爬的系统和方法就公开了一种可变角度岩壁;该岩壁竖向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岩壁、下部岩壁在相接处相互铰接;上部岩壁后部通过支撑件与后壁相接;该支撑件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棘轮带、伺服机构、致动器、绳索绷紧装置和/或其它合适的支撑件,可改变与上部岩壁的连接长度;通过改变该支撑件与上部岩壁的连接长度,使上部岩壁前倾适合角度;但是,该支撑件与上部岩壁的连接为柔性连接;在攀岩过程中,训练人员的动作能够带起上部岩壁一起晃动,这大大增加了攀岩训练的不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麒麟板攀岩墙。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麒麟板攀岩墙,包括支架、上部岩壁、下部岩壁;上部岩壁与下部岩壁通过均布的合页相互铰接;该合页的转轴设置在上部岩壁、下部岩壁的前端;上部岩壁、下部岩壁的后端能够上部岩壁的翻转角度进行限位,使上部岩壁的竖向立起为上部岩壁前倾的最小角度;支架包括底架和顶架;底架为方管通过螺栓相连的框架;底架与下部岩壁背面固接,使下部岩壁竖向立起;顶架为两个对称设置在底架顶部两端的三角架;该三脚架包括在底架后端竖向向上延长的方管甲和倾斜设置的方管乙;方管乙一端与方管甲上端侧面相连,另一端与底架顶面中部相连;该麒麟板攀岩墙还设有两个伸缩杆;伸缩杆的固定端与三角架的最高点相互铰接,可规避伸缩杆的伸缩与三角架产生干涉;伸缩杆的伸缩端与上部岩壁的上部铰接;伸缩杆的伸缩能够驱使上部岩壁相对下部岩壁前倾;上部岩壁的前倾角度由伸缩杆的伸缩量控制。

3、优选的,两个三角架的设置间距与上部岩壁的宽度相对应;伸缩杆的伸缩端与上部岩壁的上部边沿铰接;上部岩壁背面为方管构成的框架;伸缩杆的伸缩端与该框架边沿处的方管铰接,使得伸缩杆的伸缩能够通过方管构成的框架稳定作用于整个上部岩壁。

4、优选的,支架还包括加强横撑;加强横撑连接底架两侧三角架的最高点;加强横撑能够保证伸缩杆固定端铰接位置的间距稳定,从而保证上部岩壁两侧能够稳定前倾。

5、优选的,三角架朝前侧的上端设有耳板甲;上部岩壁背部的伸缩杆的伸缩端下方设有耳板乙;耳板甲、耳板乙之间通过柔绳件相连;该柔绳件的长度与上部岩壁最大前倾角度时耳板甲、耳板乙的距离相当;柔绳件可对上部岩壁前倾的最大角度进行限制;当上部岩壁前倾到最大角度时,柔绳件被拉直对上部岩壁进行牵引进而保证上部岩壁不会再前倾。

6、优选的,支架还包括设置在底架下方的平台;平台后端与底架底面通过螺栓螺母固接;平台前端超出下部岩壁向前延伸;该麒麟板攀岩墙还包括两个护垫甲、两个护垫乙、一个护垫丙;两个护垫甲对称竖向设置在平台两侧;护垫丙横向设置在平台前端;两个护垫乙铺满平台上;护垫甲顶面、护垫乙顶面、护垫丙顶面平齐,并拼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底部对训练人员进行防护。

7、优选的,上部岩壁、下部岩壁均阵列有若干攀岩支点;攀岩支点通过螺栓螺母与上部岩壁、下部岩壁建立连接。

8、进一步的,攀岩支点正面设有下沉孔;该下沉孔与固定攀岩支点的螺栓螺母相匹配,从而保证固定攀岩支点的螺栓螺母不会超出攀岩支点进而影响攀岩人员攀岩。

9、进一步的,攀岩支点整体为方形块;攀岩支点与上部岩壁、下部岩壁贴合的内端面设有凹槽,以便于训练人员插入施力。

10、进一步的,攀岩支点为大小形状不一的不规则形;攀岩支点与上部岩壁、下部岩壁紧密贴合;攀岩支点表面为沙面,能够防滑,方便抓握;攀岩支点径向四周均设有不同深度的凹槽,可做不同角度的指力训练。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麒麟板攀岩墙具有以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采用伸缩杆驱使上部岩壁前倾;伸缩杆的伸缩端直接负载上部岩壁以及攀登上部岩壁的训练人员;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该伸缩杆能够比防滑电动马达齿杆装置以及柔性连接的支撑件承受更大负载;而在稳定性方面,训练人员动作带来的晃动均能够被伸缩杆的伸缩端施力抵消,本实用新型的上部岩壁比柔性连接的岩壁更加稳定,安全系数更高;

13、(2)本实用新型在三脚架朝前侧设置耳板甲,在上部岩壁背部设置耳板乙,然后通过柔绳件连接耳板甲、耳板乙;该柔绳件的长度与上部岩壁最大前倾角度时耳板甲、耳板乙的距离相当;柔绳件可对上部岩壁前倾的最大角度进行预警;当上部岩壁前倾到最大角度时,柔绳件处于绷紧状态,在场人员可直观地获知上部岩壁已经前倾到极限位置。



技术特征:

1.一种麒麟板攀岩墙,包括支架、上部岩壁、下部岩壁;上部岩壁与下部岩壁相互铰接;其特征在于,支架包括底架和顶架;底架与下部岩壁背面固接;顶架为两个对称设置在底架顶部两端的三角架;该麒麟板攀岩墙还设有两个伸缩杆;伸缩杆的固定端与三角架的最高点相互铰接;伸缩杆的伸缩端与上部岩壁的上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麒麟板攀岩墙,其特征在于:两个三角架的设置间距与上部岩壁的宽度相对应;伸缩杆的伸缩端与上部岩壁的上部边沿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麒麟板攀岩墙,其特征在于:支架还包括加强横撑;加强横撑连接底架两侧三角架的最高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麒麟板攀岩墙,其特征在于:三角架朝前侧的上端设有耳板甲;上部岩壁背部的伸缩杆的伸缩端下方设有耳板乙;耳板甲、耳板乙之间通过柔绳件相连;该柔绳件的长度与上部岩壁最大前倾角度时耳板甲、耳板乙的距离相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麒麟板攀岩墙,其特征在于:支架还包括设置在底架下方的平台;平台后端与底架底面固接;平台前端超出下部岩壁;该麒麟板攀岩墙还包括两个护垫甲、两个护垫乙、一个护垫丙;两个护垫甲对称竖向设置在平台两侧;护垫丙横向设置在平台前端;两个护垫乙铺满平台上;护垫甲顶面、护垫乙顶面、护垫丙顶面平齐,并拼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麒麟板攀岩墙,其特征在于:上部岩壁、下部岩壁均阵列有若干攀岩支点。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麒麟板攀岩墙;该麒麟板攀岩墙包括支架、上部岩壁、下部岩壁;上部岩壁与下部岩壁相互铰接;支架包括底架和顶架;底架与下部岩壁背面固接;顶架为两个对称设置在底架顶部两端的三角架;该麒麟板攀岩墙还设有两个伸缩杆;伸缩杆的固定端与三角架的最高点相互铰接;伸缩杆的伸缩端与上部岩壁的上部铰接;本技术采用伸缩杆驱使上部岩壁前倾;伸缩杆的伸缩端直接负载上部岩壁以及攀登上部岩壁的训练人员,能够承受更大负载,也更加稳定,安全系数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靳建洋,施善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建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5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