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木机的排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772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刨木机的排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工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将木屑集中排出的刨木机的排屑装置。
刨木机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刨削出不同厚度木材,所以是业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如


图1、2、3所示,现有刨木机10包含一机架11、一装设在机架11顶侧的基座12、一轴置于基座12的刨刀杆13、二分别枢置于基座12两侧的翼板14、15,及一可驱动刨刀杆13转动的动力源16。机架11为一内空架体,其顶部带有一固定板111可将基座12固定,固定板111设有一开孔112。基座12呈三角形,其顶部设有一容置槽121可放置刨刀杆13。容置槽121连通至底构成木屑排出槽122。动力源16有一马达161、一连接于马达161心轴的主动轮162、一连接于刨刀杆13的从动轮163,及一连接主动轮162与从动轮163的皮带164,马达161固定在机架11内部的固定座165上。当马达161驱动刨刀杆13转动并进行刨削作业时,木屑将经由基座12的排出槽122排出。刨木机10虽具有可刨削木材的使用功能,但在使用存在以下缺陷一、由于刨削木材所产生的木屑粉尘不能集中排出,反而会四处飞散,使用者长期处于这种工作环境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二、由于刨削木材时所产生的木屑粉尘四处飞散造成工作现场脏乱并留下隐患,稍不留意就有可能酿成火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木屑集中排出,可维护使用者身体健康保持环境清洁的刨木机的排屑装置。
本实用新型刨木机的排屑装置有一机架,该机架顶部装设有一供刨刀杆轴置的基座,底部则装设有一动力源可驱动刨刀杆转动,排屑装置包含一固设在基座底侧的鼓风机,及一装置在基座与鼓风机间的罩盖。鼓风机有一外壳体、一装设在外壳体内的风扇,及一连接风扇并穿出外壳体而受动力源驱动的转动杆。外壳体有一导入口及一排出管。当动力源驱动刨刀杆、转动杆同步转动时,落至罩盖内的木屑经由导入口进入鼓风机内,再由排出管集中排出。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刨木机的排屑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刨木机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刨木机的机架与动力源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现有刨木机的基座与刨刀杆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基座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组合剖面图。
图4、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刨木机的排屑装置。其中刨木机20有一机架21、一固定于该机架21顶部的基座22、一可转动地轴置于基座22的容置槽的刨刀杆23,及一可驱动刨刀杆23转动的动力源23。基座22有由二隔板221、222隔设成三隔室的底部223、一设置有螺孔224的侧板225,及一与容置槽226相通的中间隔室227。动力源24具有一固定在机架21内部的马达固定座241、一固定在马达固定座241的马达242、一连接马达242的心轴的主动轮243、一连接刨刀杆23的从动轮244,及一连接主动轮243与从动轮244的第一皮带245。
如图6、7、8所示,排屑装置包含一固定在基座22底部的鼓风机30,及一装置在鼓风机30的外壳体32与基座22的中间隔室227之间的罩盖40。
鼓风机30的连接座31固定在基座22的侧板225上,一固定在连接座31上的外壳体32、一装置在外壳体32内的风扇33,及一连接风扇33并穿出外壳体32的转动杆34。
连接座31略呈L形,有一水平块311及一直立块312,水平块311是通过螺栓313与螺孔224的螺纹连接而固定,直立块312另设有若干锁孔314。
外壳体32有一盖板321及一转接座322。盖板321有一设有穿孔的轴承室323,该轴承室323内装有一轴承324,盖板321周环设有若干锁孔325。转接座322为一侧开放的内空环座体,其面板设有一导入口326、内部空间为一容置室327及有一由环面沿其径向延伸的排出管328,转接座322有由环面开放端缘径向设置的凸环且相对应于锁孔325设有若干螺孔329及相对应于连接座31的直立块312的锁孔314设有螺孔3220。
风扇33有一设置穿孔331的连接板332,及自连接板332往外呈幅射状设置的叶片333。
转动杆34有一由内往外穿过轴承324并位于盖板321内的内置段341,及一穿出该盖板321的外置段342。内置段341有一挡环343可阻挡轴承324,一螺栓35穿入该风扇33的穿孔331再与内置段341的端面螺孔344螺接,一转动轮36套置于外置段342,将一螺丝361螺锁于转动轮36的螺孔362并抵置于外置段342,就可以使转动轮36带动转动杆34转动,且外置段342与转动轮36外套之间还有一定位环345,此外,第二皮带37挂连在转动轮36与从动轮244之间。
将轴承324置入盖板321的轴承室323内,将转动杆34穿过轴承324,且使转动杆34的内置段341的挡环343挡止轴承324,及外置段342穿出该盖板321后,将螺栓35穿入风扇33的穿孔331并与螺杆内端面螺孔344螺接,最后,将螺栓38锁于盖板321的锁孔325与转接座322的螺孔329,及将螺栓310锁置于直立块312的锁孔314与转接座322的螺孔3220,就可以完成外壳体32与连接座31的组装,且风扇33位于容置室327内并面对导入口326。
罩盖40为略呈U形的盖体,有依二隔板221、222的间距而设计的两平行嵌板41,及分别与两嵌板41的相连接的连接板42、封闭板43。两嵌板41底段对应于鼓风机30的连接座31与外壳体32形状设有阶梯套置部411,连接板42底部设有一开口421,该开口可连通转接座322的导入口326。
如图6、7、8所示,将罩盖40的两嵌板41的阶梯套置部411对应套置在鼓风机30的连接座31与外壳体32的转接座322外,则开口421恰好对准转接座322的导入口326,之后,将罩盖40通过两嵌板41安放在基座22的中间隔室227内,使两嵌板41恰嵌置于二隔板221、222内侧,然后,通过螺栓313与螺孔224的结合将连接座31的水平块311固定,继而鼓风机30也得到固定,而罩盖40也由于嵌板41的嵌置力而固定且与中间隔室227形成一封闭的集屑室50。最后,将第二皮带37挂连于转动轮36与从动轮244之间,将第一皮带245挂连于从动轮244与主动轮243之间,就可以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装。
如图4、8、9所示,当启动刨木机20的电源,马达242运转通过第一皮带245带动刨刀杆23转动,同时刨刀杆23借由第二皮带37带动转动杆34、风扇33转动,这样,当刨削作业开始而产生木屑60时,木屑60将落至集屑室50,之后,将经由开口421、鼓风机30的导入口326进入容置室327内,再由风扇33转动将木屑60导引至排出管328,最后可将木屑60集中排出并收集在集屑袋70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手压刨木机的排屑装置的功能及优点如下一、因本实用新型的木屑60可被集中送入集屑袋70内,所以不会有木屑60四处飞散的情况发生,具有可维护使用者身体健康的功能及优点。
二、因本实用新型的木屑60可被集中送入集屑袋内,所以不会有木屑60四处飞散的情况发生,具有可维护环境清洁,同时具有可防止意外(例如火灾)发生的功能及优点。
三、因本实用新型的鼓风机30是借由动力源24驱动,再加上并不需要改变刨木机20的设计,加之鼓风机30、罩盖40与集屑袋的成本并不高,所以具有成本较低廉且实用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刨木机的排屑装置,包括一机架、一定位在机架顶侧可供一刨刀杆轴置的基座、一装设在机架底侧可驱动刨刀杆转动的动力源,及一装设在基座底侧的排屑装置,其特征在于排屑装置有一鼓风机及一罩盖;鼓风机有一可固设在基座底侧的外壳体、一装置在外壳体内的风扇,及一与风扇连接并穿出外壳体的转动杆,外壳体有一导入口及一排出管,转动杆可受动力源驱动而带动风扇转动;罩盖有可嵌置于基座底部的两嵌板、分别连接两嵌板的连接板和封闭板,两嵌板底部是套置于外壳体外,连接板底部设有一开口该开口与外壳体的导入口连通;当动力源驱动刨刀杆、转动杆同步转动,则转动杆带动风扇转动,可使落至罩盖内的木屑经由导入口进入鼓风机内,最后由排出管集中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刨木机的排屑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动杆在外壳体外与一转动轮连接,动力源有一马达,马达的主动轮与刨刀杆的从动轮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从动轮与该转动轮之间连接有第二皮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刨木机的排屑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体有一盖板及一转接座,转接座为一侧开放的内空环体,其面板上设有导入口、环面沿径向延伸出排出管、内部空间为一容置室,盖板内装置有一供转动杆轴穿的轴承,风扇是通过转动杆的内端面螺孔与螺栓的结合而固定,当将盖板锁盖于转接座的开放面外时,风扇恰位于容置室内并面对导入口。
专利摘要一种刨木机的排屑装置,该刨木机的机架顶侧装设有一供刨刀杆轴置的基座,底侧则装设有一动力源可驱动刨刀杆,排屑装置包括一固设在基座底侧的鼓风机,及一装置在基座与鼓风机之间的罩盖,鼓风机有一外壳体、一装设在外壳体内的风扇,及一连接风扇并穿出外壳体的转动杆,当动力源驱动刨刀杆、转动杆同步转动时,落至罩盖内的木屑经由外壳体的导入口进入鼓风机内,最终经排出管集中排出。
文档编号B27C1/00GK2478747SQ0120899
公开日2002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1日
发明者廖瑞森, 江培烈 申请人:廖瑞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