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地板竹条漂白送料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50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竹地板竹条漂白送料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盛装物料的漂白框,具体地说是指竹地板竹条漂白送料框。
背景技术
竹地板在加工过程中,其主要原料竹条需要进行漂白处理后,方可使用,现有漂白竹条方式为,把捆好的竹条,水平地放于漂白框内,然后通过驱动机构吊起漂白框送向漂白池,使其整个漂白框浸泡于漂白池中,等漂白一定时间后,启动驱动机构吊出漂白框,即漂白过程完成。现有漂白方式,能完成漂白过程,但会存在一些缺陷,传统的漂白框内高度一般低于漂白竹条长度的1/2,捆好的竹条都是卧式横置于漂白框内,这样在吊出漂白框后,竹条上会残留大量的漂白渍等污渍,漂白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竹地板竹条漂白送料框,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竹条漂白不理想、易残留大量的漂白渍等污渍的缺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竹地板竹条漂白送料框,包括上端开口的漂白框,所述漂白框包括底面水平框架、 顶面框架以及固接于水平框架与顶面框架角位上的立柱,所述顶面框架的一对框条对应设有吊耳,底面水平框架上装设有均布有过水细孔的网板,网板下部的底面水平框架上还布设有用于支承网板的加强条;所述漂白框的框内高度为漂白竹条长度的3/4 4/5。上述吊耳设有共两对,每对设有两个,且每一对中的两个吊耳对应分布于框条中部的两侧。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漂白框采用框内高度为漂白竹条长度的3/4 4/5的设计,便于放置立式摆放的竹条捆,这样在把漂白框从漂白池中吊出后,立式竹条上残留的漂白渍等污渍易掉落;采用两对吊耳,每对设有两个,且每一对中的两个吊耳对应分布于框条中部的两侧的设计,提高了漂白框被吊起后的平稳度;加强条的设计,提高了网板以及整个漂白框的稳固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示图。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竹地板竹条漂白送料框,包括上端开口的漂白框1,该漂白框1包括底面水平框架10、顶面框架11以及固接于水平框架10与顶面框架11角位上的立柱 12,所述顶面框架11的一对框条110对应设有两对吊耳30、31,每对设有两个,且每一对中的两个吊耳对应分布于框条110中部的两侧。底面水平框架10上装设有均布有过水细孔 40的网板4,网板4下部的底面水平框架10上还布设有用于支承网板4的加强条5 ;所述漂白框1的框内高度为漂白竹条长度的3/4 4/5。所述底面水平框架10、顶面框架11以及立柱12都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参照图1、图2、图3,本漂白框的使用方式为,把捆好的竹条,竖直地放于漂白框内,然后通过驱动机构吊起漂白框1上两对吊耳30、31,送入漂白池,使其整个漂白框浸泡于漂白池中,等漂白一定时间后,启动驱动机构吊出漂白框,粘附在竹条上漂白溶液和漂白渍等污渍沿立式竹片表面滑落,通过网板4上的过水细孔40排出。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 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权利要求1.竹地板竹条漂白送料框,包括上端开口的漂白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漂白框包括底面水平框架、顶面框架以及固接于水平框架与顶面框架角位上的立柱,所述顶面框架的一对框条对应设有吊耳,底面水平框架上装设有均布有过水细孔的网板,网板下部的底面水平框架上还布设有用于支承网板的加强条;所述漂白框的框内高度为漂白竹条长度的 3/4 4/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地板竹条漂白送料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设有共两对,每对设有两个,且每一对中的两个吊耳对应分布于框条中部的两侧。
专利摘要竹地板竹条漂白送料框,包括上端开口的漂白框,所述漂白框包括底面水平框架、顶面框架以及固接于水平框架与顶面框架角位上的立柱,所述顶面框架的一对框条对应设有吊耳,底面水平框架上装设有均布有过水细孔的网板,网板下部的底面水平框架上还布设有用于支承网板的加强条;所述漂白框的框内高度为漂白竹条长度的3/4~4/5。本漂白框采用框内高度为漂白竹条长度的3/4~4/5的设计,这样捆好的竹条能竖直地放置,这样在把漂白框从漂白池中吊出后,竹条上残留的漂白渍等污渍易掉落,提高了漂白效果,确保产品品质。
文档编号B27K5/04GK201941059SQ201120032318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30日
发明者郭学婢 申请人:福建省建瓯市华宇竹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