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制品的蜡染方法及蜡染木制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42429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蜡染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木制品的蜡染方法及蜡染木制品。
背景技术
:蜡染为我国民间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手工绘染艺术,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一种传统工艺。蜡染制品有着浓厚的民族民间气息。其古朴典雅的风格,既可做艺术欣赏品珍藏,又可用作服装、装饰和包装物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畅销的消费品。目前蜡染工艺的方法大多采用传统的冷染蜡染,采用化学或植物类型的低温染料着色,不仅染料色谱单调,而且着色度低,鲜艳度差,易褪色,不美观,只能用于易着色的棉布进行蜡染。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布以外的物质进行蜡染的方法,以扩大蜡染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广其应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木制品的蜡染方法,该加工方法简单、易操作、效果佳。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蜡染木制品,由上述蜡染方法蜡染而得,该蜡染木制品质量好,上色效果佳,蜡残余量少。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木制品的蜡染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取木材为原料,涂覆粘度为52000-53000cps的第一涂料,抛光,初绘,然后经涂蜡、染色、固色、脱蜡,得到蜡染木制品。第一涂料含有重量比为4.8-5.3:2-3:3.4-3.8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卡拉胶和羟苯乙酯。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蜡染木制品,由上述木制品的蜡染方法蜡染而得。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木制品的蜡染方法及蜡染木制品的有益效果是:将丙烯酸氨基甲酸酯、卡拉胶和羟苯乙酯按比例混合所得的第一涂料性质较为稳定。将粘度为52000-53000cps的第一涂料涂覆于木材表面,能够避免木材开裂影响后续蜡染步骤。抛光可使木材表面光滑且平整,且能有效避免蛀虫钻孔,降低木材品质。固色可避免染色后的木材出现掉色或褪色。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蜡染方法简单、易操作、效果佳。经此蜡染方法得到的蜡染木制品质量好,上色效果佳,蜡残余量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木制品的蜡染方法及蜡染木制品进行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的木制品的蜡染方法主要包括涂料、抛光、初绘、涂蜡、染色、固色和脱蜡。取木材为原料,例如可以为竹木及松木。在木材表面涂覆第一涂料,作为可选地,第一涂料例如可以含有重量比为4.8-5.3:2-3:3.4-3.8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卡拉胶和羟苯乙酯。其中,丙烯酸氨基甲酸酯具有氨基,能增强单官能度丙烯酸酯的反应活性,除了具有较好的粘度,其固化速度也较高。羟苯乙酯可以防止木材发霉长虫。因丙烯酸氨基甲酸酯与羟苯乙酯混合后,黏度发生变化,本实施例为了使第一涂料所具有的粘度能够满足木材防裂的需要,故在第一涂料中还加入了卡拉胶,一方面可以调节第一涂料的粘度,另一方面还能提高第一涂料的稳定性能。将丙烯酸氨基甲酸酯、卡拉胶和羟苯乙酯按照上述比例混合后,所得的第一涂料性质较为稳定。较佳地,可调节第一涂料的粘度为52000-53000cps,将该粘度范围内的第一涂料涂覆于木材表面,能够避免木材开裂影响后续蜡染步骤。因木材表面纹路不一,不光滑,为了提高蜡染效果,本实施例在初绘前可对其进行抛光。抛光后的木材表面光滑且平整,且能有效避免蛀虫钻孔而降低木材品质。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涂蜡不均或出现错误,优选地,在涂蜡前可对抛光后的木材进行初绘。作为可选地,初绘采用颜色易除的物料进行绘制,以得到初步的蜡染图案。初绘后,用蜡对木材未绘制图案的区域进行涂蜡。以避免在染色时,该部分的区域被染料染色。作为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蜡例如可以采用蜂蜜蜡。蜂蜜蜡为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其不溶于水,但加温至其熔点后即可熔化。因蜂蜜蜡原蜡具有柔韧性高、粘度大的特点,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还可调节其柔韧性和粘度,一方面以提高防染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后续脱蜡。具体地,涂蜡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蜡以0.3-0.4℃/min的速度升温至70-75℃,得到流动性蜡。因蜡在自然状态下为固体,要使其能够涂于木材表面,需将其熔化为可流动状态。优选地,为避免蜡在熔化过程中受热过快或过高,容易引起燃烧现象,本实施例中将其升温过程控制为匀速升温,以得到熔化效果较佳的流动性蜡。此外,缓慢匀速升温至70-75℃,能够使获得的流动性蜡依然能够保持较佳范围的粘度,从而能够粘附于木材表面,避免流动性过强,不能粘附于木材表面。进一步地,将上述所得的流动性蜡涂于木材未绘制图案的区域,得到涂蜡木材。为使涂蜡木材在染色时能够具有较佳地上色效果,避免染料扩散至涂蜡区域,本实施例在染色前还将涂蜡木材进行干燥,以使涂蜡区域的蜡凝固,将涂蜡区域封闭。作为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染色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干燥后的涂蜡木材浸泡于染液中。其中,染液可以由包括重量比为4-5:6-7的节节草和板蓝根制得。按上述配方制得的染料无毒、无害且无污染,具有特殊香味及保健功能。将其用于染制木材,可以使木材色泽鲜艳、色调高雅且手感丰满厚实。作为可选地,染色可以在40-45℃的条件下于上述染液中浸泡6-8天。采用该浸泡温度有利于染料浸润木材纤维,上色均匀。在上述浸泡温度下浸泡6-8天,可使染料充分浸入木材,除了木材表面能够较好地上色外,还能使其内部也具有一定色彩效果。值得说明的是,根据蜡染木制品的颜色深浅需求,可进行多次染色。具体地,例如可在第一次染色后的木材表面颜色需浅的区域再次涂蜡,然后第二次染色。由此,经第二次染色后的区域即较第一次染色后再次涂蜡的区域颜色更深。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染色后的木材出现掉色或褪色现象,本实施例还对其进行固色操作。具体地,可以将染色后的木材于48-54℃的固色液中浸煮20-40min。其中,固色液经以下方式得到:混合重量比为12-15:3-4:3-5:1-2:1.5-1.8的明胶、溴化十六烷基吡啶、酚磺酸甲醛缩合物、三乙烯四胺以及环氧氯丙烷并加热。通过按照上述配比得到的固色液能够与木材中的染料形成不溶性有色物,从而提高木材的护色效果。且上述固色液对于本实施例中包括有节节草和板蓝根的染料的固色效果最佳。上述浸煮温度由固色液与染料的化学性质而定,在此温度范围下,固色液能与染料较佳反应。在此基础上,将浸煮时间控制在20-40min,可使固色液能与染料反应完全,使二者形成的不溶性有色物性质稳定,提高固色能力。进一步地,对固色后的木材进行脱蜡,得到蜡染木制品。脱蜡的目的即为了除去涂蜡区域所具有的蜡,使其呈现白色,与其它染色区域形成鲜明的颜色和花纹对比。作为可选地,本实施例中脱蜡可以在120-140℃的条件下处理2-5min。该温度条件下能够将木材涂蜡区域的蜡大部分溶解,在此温度范围内,可较低温度条件缩短脱蜡时间。此外,还能保证良好的脱蜡效果,并能避免对木材的色泽产生影响,如使固色液和染料所形成的物质变性,失去固色效果,从而出现褪色等现象。因木材具有纤维纹路,纹路间所凝固的蜡较难去除。经常规脱蜡方式处理后的木材,脱蜡效果并不理想,纹路间的蜡残留量较多。故本实施例可将脱蜡步骤于超声条件下进行,也即将木材置于如四氯化碳的水溶液中,并辅以超声波刺激。通过超声波的振动,使四氯化碳进入木材纹路,将该部分所含的蜡完全溶解,从而提高脱蜡效率及脱蜡效果。较佳地,本实施例中的脱蜡可以在超声频率为22-25khz的条件下进行。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取竹木为原料,在其表面涂覆粘度为52000cps的第一涂料。第一涂料含有重量比为4.8:3:3.4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卡拉胶和羟苯乙酯。然后抛光,对抛光后的木材进行初绘,得到初步的蜡染图案。将蜂蜜蜡以0.3℃/min的速度升温至70℃,得到流动性蜂蜜蜡。将所得的流动性蜂蜜蜡涂于木材未绘制图案的区域,得到涂蜡木材。干燥,使蜡凝固。将干燥后的涂蜡木材浸泡于由含有重量比为4:7的节节草和板蓝根制得的染液中,并在40℃的条件下浸泡8天。将染色后的木材于48℃的固色液中浸煮40min。固色液由以下方式得到:混合重量比为12:4:3:2:1.5的明胶、溴化十六烷基吡啶、酚磺酸甲醛缩合物、三乙烯四胺以及环氧氯丙烷并加热。对固色后的木材于120℃的条件下处理5min,脱去涂蜡区域的蜡,得到蜡染竹木。实施例2取松木为原料,在其表面涂覆粘度为53000cps的第一涂料。第一涂料含有重量比为5.3:2:3.8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卡拉胶和羟苯乙酯。然后抛光,对抛光后的木材进行初绘,得到初步的蜡染图案。将蜂蜜蜡以0.4℃/min的速度升温至75℃,得到流动性混合蜡。将所得的流动性混合蜡涂于木材未绘制图案的区域,得到涂蜡木材。干燥,使蜡凝固。将干燥后的涂蜡木材浸泡于由含有重量比为5:6的节节草和板蓝根制得的染液中,并在45℃的条件下浸泡6天。将染色后的木材于54℃的固色液中浸煮20min。固色液由以下方式得到:混合重量比为15:3:5:1:1.8的明胶、溴化十六烷基吡啶、酚磺酸甲醛缩合物、三乙烯四胺以及环氧氯丙烷并加热。对固色后的木材于140℃且超声频率为22khz的四氯化碳水溶液中处理2min,脱去涂蜡区域的蜡,得到蜡染松木。实施例3取竹木为原料,在其表面涂覆粘度为52500cps的第一涂料。第一涂料含有重量比为5.05:2.5:3.6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卡拉胶和羟苯乙酯。然后抛光,对抛光后的木材进行初绘,得到初步的蜡染图案。将蜂蜜蜡以0.35℃/min的速度升温至72.5℃,得到流动性混合蜡。将所得的流动性混合蜡涂于木材未绘制图案的区域,得到涂蜡木材。干燥,使蜡凝固。将干燥后的涂蜡木材浸泡于由含有重量比为4.5:6.5的节节草和板蓝根制得的染液中,并在42.5℃的条件下浸泡7天,得到第一染色木材。根据木材颜色深浅所需,于第一染色木材的表面颜色需浅的区域再次涂蜡,然后第二次染色。将第二次染色后的木材于51℃的固色液中浸煮30min。固色液由以下方式得到:混合重量比为13.5:3.5:4:1.2:1.65的明胶、溴化十六烷基吡啶、酚磺酸甲醛缩合物、三乙烯四胺以及环氧氯丙烷并加热。对固色后的木材于130℃且超声频率为25khz的四氯化碳水溶液中处理3.5min,脱去涂蜡区域的蜡,得到蜡染竹木。实施例4取松木为原料,在其表面涂覆粘度为52700cps的第一涂料。第一涂料含有重量比为5.2:2:3.5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卡拉胶和羟苯乙酯。然后抛光,对抛光后的木材进行初绘,得到初步的蜡染图案。将蜂蜜蜡以0.37℃/min的速度升温至73℃,得到流动性混合蜡。将所得的流动性混合蜡涂于木材未绘制图案的区域,得到涂蜡木材。干燥,使蜡凝固。将干燥后的涂蜡木材浸泡于由含有重量比为4.2:6.8的节节草和板蓝根制得的染液中,并在43℃的条件下浸泡8天,得到第一染色木材。根据木材颜色深浅所需,于第一染色木材的表面颜色需浅的区域第二次涂蜡并第二次染色,得到第二染色木材。然后于第二染色木材的表面颜色需浅的区域第三次涂蜡并第三次染色。将第三次染色后的木材于50℃的固色液中浸煮35min。固色液由以下方式得到:混合重量比为13:3.5:4:1.5:1.6的明胶、溴化十六烷基吡啶、酚磺酸甲醛缩合物、三乙烯四胺以及环氧氯丙烷并加热。对固色后的木材于135℃且超声频率为23.5khz的四氯化碳水溶液中处理4min,脱去涂蜡区域的蜡,得到蜡染松木。试验例重复上述实施例1-4,得到足够多的蜡染木制品。随机选取男女各50人,且分别含有3-18岁10人,19-30岁10人,31-50岁10人,51-70岁10人,70岁以上10人。以上100人均分别对实施例1-4所得的蜡染木制品进行质量评分。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表1评价标准表2评价结果色彩开裂程度蜡残余量手感总分实施例152555451212实施例253555857223实施例356555858227实施例457555958229由表2可以看出,经本发明实施例的蜡染方法蜡染而得蜡染木制品在色彩、开裂程度、蜡残余量和手感方面均较符合各年龄阶段以及不同性别人群的喜爱,说明上述所得的蜡染木制品质量较好。对比实施例1-4,实施例2-4较实施例1的蜡染木制品的蜡残余量得分更高,其原因在于实施例2-4在脱蜡过程中较实施例1借助了超声处理,通过超声波的振动将蜡充分溶于四氯化碳水溶液中,从而提高了蜡的溶解量,降低其残余量。实施例3-4较实施例1-2的蜡染木制品的色彩得分更高,其原因在于,实施例3-4在染色阶段结合了多次染色和涂蜡,从而使得蜡染木制品的色彩深浅分明,层次感强。此外,经测试,本发明实施例的蜡染木制品能够长达10年以上不褪色、不生虫。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蜡染方法简单、易操作、效果佳。经此蜡染方法得到的蜡染木制品质量好,上色效果佳,蜡残余量少。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