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压机出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4770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压机出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板生产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热压机出板装置。



背景技术:

纤维板又名密度板,是以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素纤维为原料,施加脲醛树脂或其他适用的胶粘剂制成的人造板。纤维板是高档礼品包装、汽车内饰内衬、电器线路托盘、制鞋、家具等高端产品理想的原材料,它密度高、防水性好、耐折、表面光洁、色泽亮丽、韧性好。现有纤维板的制备过程:纤维分离→浆料处理→板坯成型→热压→修边→砂光。

目前纤维板生产线热压部分主要由装板机、热压机、卸板机组成,装板机负责向热压机装板坯并把热压机内压好的板顶入卸板机,卸板机负责接收装板机顶出的板坯并卸往后道工序。而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装板机顶出速度和行程的限制,被顶出的板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动能而完全滑进卸板机吊笼内。此时可能会导致板尾伸出吊笼外,在吊笼升降的过程中,就有可能损坏已压好的成品板,甚至对卸板机设备本身产生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安全的将纤维板导出的出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压机出板装置,包括热压机,所述热压机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对应热压层位置设置有若干出版辊,所述出版辊远离热压机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支撑架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架与支撑座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远离热压机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出版辊下母线高于纤维板上侧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出板辊远离热压机一端均设置有链轮,相邻出版辊上的所述链轮之间设置有从动链条,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最靠近电机的链轮之间设置有主动链条。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与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升降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支撑架一个靠近进板侧,另一个靠近出板侧。

进一步的所述出版辊上设置有增加摩擦的花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热压机将纤维板压成后,气缸推动支撑架靠近热压机,出板辊与纤维板接触,电机驱动出板辊转动,通过出板辊与纤维板之间的摩擦力将纤维板送出,能够同时将所有的纤维板送出,节省了时间同时避免了纤维板不能完全送出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压机出板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压机出板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热压机;2、支撑架;3、出板辊;4、链轮;5、主动链条;6、支撑座;7、电机;8、升降气缸;9、第一气缸;10、从动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压机1出板装置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热压机1出板装置,包括热压机1,所述热压机1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上对应热压层位置设置有若干出版辊,所述出版辊远离热压机1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支撑架2底部设置有支撑座6,所述支撑架2与支撑座6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2远离热压机1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缸9,所述出版辊下母线高于纤维板上侧高度。

使用这种出板装置时,热压机1将纤维板压制好后,打开第一气缸9推动支撑架2向热压机1靠近,使出版辊与纤维板接触,驱动装置驱动出板辊3转动,利用出板辊3与纤维板之间的摩擦力将纤维板完全送出,出版完成后,第一气缸9再次启动,使支撑架2脱离热压机1,热压机1开始下一步压板步骤,上述过程既能够将纤维板完全送出,同时能够一次性将所有的纤维板送出,提升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若干出板辊3远离热压机1一端均设置有链轮4,相邻出版辊上的所述链轮4之间设置有从动链条10,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电机7,所述电机7与最靠近电机7的链轮4之间设置有主动链条5。

电机7驱动最靠近电机7的链轮4转动,进而驱动出板辊3转动,再通过相邻出版辊上的链轮4之间的从动链轮4驱动其他所有出板辊3转动,使其能够一次性的将所有的纤维板送出,同时传动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支撑架2与支撑座6之间设置有升降气缸8。

支撑架2进入热压机1时,升降气缸8将支撑架2抬起,使出版辊能够顺利伸入热压机1,避免出板辊3与纤维板之间产生干涉,同时,当支撑架2进入热压机1之后升降气缸8下降,使出版辊与纤维板之间紧密接触,使出板更加可靠。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两个支撑架2一个靠近进板侧,另一个靠近出板侧。

工作时支撑架2一个靠近进板侧,一个靠近出版侧,增加了出板辊3与纤维板之间的摩擦力,使出板顺利,同时靠近出板侧的出板辊3能够保证出板完全。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出版辊上设置有增加摩擦的花纹。

由于摩擦力与摩擦因数有关,出板辊3上设置的花纹能够增加摩擦因数进而增加摩擦力,保证出板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