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木材切割储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1669发布日期:2018-07-10 23:3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工工具,具体涉及环保型木材切割储存系统。



背景技术:

除直接使用原木外,木材都加工成板方材或其他制品使用。为减小木材使用中发生变形和开裂,通常板方材须经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自然干燥是将木材堆垛进行气干。人工干燥主要用干燥窑法,亦可用简易的烘、烤方法。干燥窑是一种装有循环空气设备的干燥室,能调节和控制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经干燥窑干燥的木材质量好,含水率可达9%以下。使用中易于腐朽的木材应事先进行防腐处理。用胶合的方法能将板材胶合成为大构件,用于木结构、木桩等。木材还可加工成胶合板、碎木板、纤维板等。

在古建筑中木材广泛应用于寺庙、宫殿、寺塔以及民房建筑中。中国现存的古建筑中,最著名的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山西应县木塔,在现代土木建筑中,木材主要用于建筑木结构、木桥、模板、电杆、枕木、门窗、家具、建筑装修等。

而木材的使用首先需要对木材进行加工,由于储存的木材比较干燥,切割时容易产生较多的木屑,如果不对木屑进行回收,既不利于设备正常工作,木屑分散在空气中,也不利于操作人员的呼吸系统健康,而切割后的圆木存放一般采用直接堆垛的方法进行,而在一些阴冷潮湿的环境中或圆木的水分较多的情况下,这样存放容易导致木材的腐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木材的使用首先需要对木材进行加工,由于储存的木材比较干燥,切割时容易产生较多的木屑,如果不对木屑进行回收,既不利于设备正常工作,木屑分散在空气中,也不利于操作人员的呼吸系统健康,而切割后的圆木存放一般采用直接堆垛的方法进行,而在一些阴冷潮湿的环境中或圆木的水分较多的情况下,这样存放容易导致木材的腐朽,目的在于提供环保型木材切割储存系统,解决木材的使用首先需要对木材进行加工,由于储存的木材比较干燥,切割时容易产生较多的木屑,如果不对木屑进行回收,既不利于设备正常工作,木屑分散在空气中,也不利于操作人员的呼吸系统健康,而切割后的圆木存放一般采用直接堆垛的方法进行,而在一些阴冷潮湿的环境中或圆木的水分较多的情况下,这样存放容易导致木材的腐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环保型木材切割储存系统,包括木材切割装置的外框和设置在外框内的传送装置,还包括与木材切割系统匹配的传送部和与传送部匹配的储存部,在所述传送装置的正上方还沿传送装置方向设置有刀架,刀架靠近传送装置传送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切割刀,切割刀的旋转方向在刀架与传送装置之间与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相反,刀架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水雾喷洒结构所述传送装置下方还设置有宽度大于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组,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传送装置相反;所述传送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通过提升装置连接有木材传送带,所述木材传送带下半部分埋入提升装置的顶板中;所述储存部包括一列垂直于水平线向上排布的存放板,相邻存放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木材切割系统切割的圆木的半径。本方案采取在切割刀对木材切割时木屑飞出的方向上设置水雾喷洒结构的方式,使切割产生的木屑先与水雾接触,使木屑的重量加大,难以悬浮在空气中,也就不会被操作人员吸入了。同时通过在传送装置下方设置传送带组的方法,对切割时飞溅出的木屑进行收集,在系统工作时,切割刀切割木材产生的木屑向两侧飞出,落在传送带组上,传送带组将木屑传送到传送带组末端进行堆放,既不影响系统工作,还有助于废物利用。采用上述结构的存放架,在工作时,每一层存放板只存放一根圆木切割出的两块木材,由于木材之间的见距较大,通风良好,也不容易发霉腐烂,同时,木材的存放依靠自动的提升装置和木材传送带送入存放板,工作效率高。

所述传送带组包括两根水平设置在传送装置下方的相同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在传送装置传送方向的比传送装置长,在另一个方向比传送装置短。采用上述结构的传送带组,避免了使用一条过宽的传送带导致的难以驱动和浪费资源的问题,同时有些没有从两侧飞溅出而落到传送装置上的木屑可以在传送装置的末端落到传送带上。

所述传送带组的末端正下方还设置有与外框连接的收集槽。采用独立的收集槽便于对收集的木屑进行处理。

所述存放板在竖直方向上分为两层,上层为设置有电热丝的电热层,下层为支撑层,所述电热层垂直于圆木轴向的截面为两个互为镜像的弧面,所述弧面与切割后的圆木匹配。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木材切割过程中,采用了水雾喷洒结构进行除尘,因此,在刚切割好的木材存入电热层后,电热层的电热丝开始工作对周围的环境进行除湿,同时对存储的木材进行烘干。

所述存放板上还设置有肋条,所述肋条的方向垂直于存储的圆木的轴向。所述肋条既避免了木材之间与电热层接触导致接触局部温度过高对木材造成损害或产生安全隐患,同于避免了木材在轴向方向上滑动。

所述肋条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在肋条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可以及时采集木材的存储状况,及时对存储环境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环保型木材切割储存系统,有效的解决了原木切割时产生的木屑弥漫在空气中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环保型木材切割储存系统,避免了木材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储存容易发霉变质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环保型木材切割储存系统,有效的对切割时产生的木屑进行收集,有利于废物利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传送部,101-底板,102-提升装置,103-木材传送带,2-储存部,3-存放板,301-支撑层,302-电热层,303-肋条,304-弧面,4-外框,5-传送装置,6-刀架,7-切割刀,8-水雾喷洒结构,9-收集槽,10-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环保型木材切割储存系统,包括木材切割装置的外框4和设置在外框4内的传送装置5,还包括与木材切割系统匹配的传送部1和与传送部1匹配的储存部2,在所述传送装置5的正上方还沿传送装置方向设置有刀架6,刀架6靠近传送装置传送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切割刀7,切割刀7的旋转方向在刀架6与传送装置5之间与传送装置5的传送方向相反,刀架6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水雾喷洒结构8所述传送装置5下方还设置有宽度大于传送装置5的传送带组,所述传送带10的传送方向与传送装置相反;所述传送部包括底板101,所述底板101上方通过提升装置102连接有木材传送带103,所述木材传送带103下半部分埋入提升装置102的顶板中;所述储存部2包括一列垂直于水平线向上排布的存放板3,相邻存放板3之间的间距大于木材切割系统切割的圆木的半径。本方案采取在切割刀7对木材切割时木屑飞出的方向上设置水雾喷洒结构8的方式,使切割产生的木屑先与水雾接触,使木屑的重量加大,难以悬浮在空气中,也就不会被操作人员吸入了。同时通过在传送装置5下方设置传送带组的方法,对切割时飞溅出的木屑进行收集,在系统工作时,切割刀7切割木材产生的木屑向两侧飞出,落在传送带组上,传送带组将木屑传送到传送带组末端进行堆放,既不影响系统工作,还有助于废物利用。采用上述结构的存放架,在工作时,每一层存放板2只存放一根圆木切割出的两块木材,由于木材之间的见距较大,通风良好,也不容易发霉腐烂,同时,木材的存放依靠自动的提升装置102和木材传送带103送入存放板2,工作效率高。所述水雾喷洒结构8为对称设置在传送装置5两侧的五排水雾喷嘴。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水雾喷嘴可以有效的避免水雾喷洒在木材上,避免切割完成后的木材变得潮湿不易储存。所述水雾喷嘴在由传送装置5中心指向传送装置5两侧的方向上分为两层,外层的水雾喷嘴喷洒能力强于内层的水雾喷嘴。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形成由内向外逐渐加强的水雾帘,更有效的避免木屑弥漫到空气中。所述传送带组包括两根水平设置在传送装置下方的相同的传送带10,所述传送带10在传送装置5传送方向的比传送装置5长,在另一个方向比传送装置5短。采用上述结构的传送带组,避免了使用一条过宽的传送带10导致的难以驱动和浪费资源的问题,同时有些没有从两侧飞溅出而落到传送装置5上的木屑可以在传送装置5的末端落到传送带10上。所述传送带组的末端正下方还设置有与外框4连接的收集槽9。采用独立的收集槽9便于对收集的木屑进行处理。所述存放板3在竖直方向上分为两层,上层为设置有电热丝的电热层302,下层为支撑层301,所述电热层302垂直于圆木轴向的截面为两个互为镜像的弧面304,所述弧面304与切割后的圆木匹配。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木材切割过程中,采用了水雾喷洒结构8进行除尘,因此,在刚切割好的木材存入电热层302后,电热层302的电热丝开始工作对周围的环境进行除湿,同时对存储的木材进行烘干。所述存放板3上还设置有六根肋条303,所述肋条303的方向垂直于存储的圆木的轴向对称分布在两个弧面304上。所述肋条303既避免了木材之间与电热层302接触导致接触局部温度过高对木材造成损害或产生安全隐患,同于避免了木材在轴向方向上滑动。所述肋条303上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在肋条303上还设置有PX51压力传感器、HX71湿度传感器和HX71温度传感器,可以及时采集木材的存储状况,及时对存储环境进行调节。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