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木切割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2329发布日期:2020-02-21 18:0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木切割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机械技术领域,是应用于井下作业现场的用来起下油管的一种圆木切割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带锯床对圆木进行轴向切割,切割过程中,圆木需要通过上料装置轴向进给,在轴向进给前,需要先将圆木安放到进给轨道上,称为上料。目前,上料的方式是通过人工或机械力将安放在架子上的圆木一根一根地推到进给轨道上。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现有的上料过程分为两个动作,一是把即将被加工的圆木推到进给轨道上,二是挪动架子上的其他圆木,从而使这些圆木逐步向进给轨道靠近。对与人力操作方式来说,这种上料方式消耗的人力较多,对于机械力操作方式来说,这种上料方式导致上料设备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木切割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木切割上料装置,包括架子、基座和进给轨道,架子安放在基座的一侧,进给轨道固定在基座的顶部,还包括液压缸、上料钩和连杆,液压缸的缸筒固定连接在基座上,上料钩的上端铰接在所述进给轨道的侧面,所述的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上,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上料钩的中部;

上料钩的结构包括直柄部和弯钩部,直柄部和弯钩部铰接相连,弯钩部的下侧焊接有用于限制直柄部和弯钩部之间所夹角度的旋转限位板,所述连杆与上料钩之间的铰接点以及进给轨道与上料钩之间的铰接点均位于所述的直柄部;

所述的架子为钢管焊接成的框架结构,架子上用于支撑圆木的面为一个斜面,斜面的最低端设置有圆木限位板。

所述的进给轨道的横截面为v字形,进给轨道与圆木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辊子。所述的液压缸为双作用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利用重力使架子上的圆木自动向进给轨道靠近,然后采用由液压驱动的上料钩将位于最下端的圆木举升起来,并使其在重力作用下滚落在进给轨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但节省了人力,而且简化了设备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架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弯钩部与直柄部相对旋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架子,2-圆木,3-弯钩部,4-直柄部,5-进给轨道,6-辊子,7-连杆,8-活塞杆,9-缸筒,10-基座,11-旋转限位板,12-圆木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包括架子1、基座10和进给轨道5,架子1安放在基座10的一侧,进给轨道5固定在基座10的顶部。以上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见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创新之处还包括液压缸、上料钩和连杆7,液压缸的缸筒9固定连接在基座10上,上料钩的上端铰接在所述进给轨道5的侧面,所述的连杆7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8上,连杆7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上料钩的中部。所述的架子1为钢管焊接成的框架结构,架子1上用于支撑圆木2的面为一个斜面,斜面的最低端设置有圆木限位板12,防止圆木2滚落。本实用新型利用重力使架子1上的圆木2自动向进给轨道5靠近,然后采用由液压驱动的上料钩将位于最下端的圆木2举升起来,并使其在重力作用下滚落在进给轨道5上,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但节省了人力,而且简化了设备的结构。

上料钩的结构包括直柄部4和弯钩部3,直柄部4和弯钩部3铰接相连,弯钩部3的下侧焊接有用于限制直柄部4和弯钩部3之间所夹角度的旋转限位板11。上料钩上料时,直柄部4和弯钩部3呈如图1中所示的位置状态,此状态下,旋转限位板11的上端抵在直柄部4的下侧,使图1所示位置变成弯钩部3的下极限位置,从而保证圆木2被顺利钩住并举升。一次上料完成后,上料钩逆时针旋转,当所述弯钩部3的下侧接触到圆木2时,弯钩部3开始承受旋转力矩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弯钩部3再次回到架子1上最下端的那根圆木2的下方,以便为下一次上料做准备,旋转后的状态如图3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此处需保证图3中的弯钩部3可顺利回到图1所示位置,为此,可在直柄部4和弯钩部3的铰接处设置扭簧,也可使弯钩部3依靠自身重力复位,依靠自身重力复位时,只需要液压缸提供足够的回复距离即可。

所述连杆7与上料钩之间的铰接点以及进给轨道5与上料钩之间的铰接点均位于所述的直柄部4。

所述的进给轨道5的横截面为v字形,进给轨道5与圆木2的接触面上设置有辊子6,有利于减小摩擦阻力。

所述的液压缸为双作用液压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