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木材的单面压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3175发布日期:2020-05-15 15:59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固定木材的单面压刨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材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固定木材的单面压刨床。



背景技术:

压刨机是一种使用刨刀对木材进行刨削的自动化加工机械,按照不同的工艺用途,木工压刨机可分为单面压刨机、双面压刨机、三面压刨机、四面压刨机和精光压刨机等。目前很多中小型木材加工企业多采用单面压刨机。

公告号为cn20760694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木材加工用压刨机床,其结构包括吸尘管、吸尘机、送料辊启动旋钮、工作台锁紧手柄、护罩、开关、机体、工作台快速锁紧手柄、工作台升降手轮、支撑杆、工作台、止弹片,吸尘管与吸尘机相连接,送料辊启动旋钮嵌于机体正面,止弹片安装于送料辊启动旋钮右侧,工作台锁紧手柄安装于工作台侧面,工作台升降手轮安装于机体表面,工作台快速锁紧手柄嵌于机体内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压刨机床,设置了吸尘机,且吸尘机通过hepa器吸收飞出的杂质,便于工作人员无尘作业,不受飞出杂质的影响,加强了装置的实用性。但上述压刨机床不具有木板导向机构,不能使得进入压刨机床的木板排列整齐,从而在对木板进行面刨加工时,木板容易晃动,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木板的面刨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固定木材的单面压刨床,具有用于导向木板的导向槽,能够使得进入压刨机内的木板整齐的排列在导向槽内,避免了木板在面刨加工时发生位置偏移,提高了木材的面刨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固定木材的单面压刨床,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刨床本体,所述刨床本体上贯穿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刨床本体上安装有用于木板进料的进料组件、用于木板面刨加工的切削刀片以及用于收集木板面刨加工碎屑的出料组件;所述方形通孔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导向槽以及两个与所述导向槽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切削刀片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切削刀片的宽度大于方形通孔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刨床本体的方形通孔侧壁对称开设两个导向槽,在对木板进行面刨加工时,工作人员只需将木板放入进料组件上,使得木板侧壁贴紧其中一个导向槽侧壁,随后将木板固定并采用进料组件带动木板往切削刀片方向移动,最后由切削刀片对木板进行面刨加工;导向槽对进入刨床本体内的木板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得木板整齐的摆放在压刨机床内,避免了木板在面刨加工时发生位置偏移,提高了木材的面刨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组件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方形通孔内的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所述切削刀片倾斜安装在所述第一放置板与所述第二放置板之间,其表面贯穿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放置板、所述第二放置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刨床本体的方形通孔内安装驱动组件和放置板,工作人员将木板置于第一放置板上,并将木板侧边贴紧其中一个导向槽,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木板前行,随后由切削刀片对木板进行面刨加工,面刨产生的碎屑从第一放置板与第二放置板之间排出,避免了碎屑对加工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板底部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穿设在所述底座内的套筒、滑移设置在所述套筒内部的支撑柱、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侧壁上的齿条、转动安装在所述刨床本体内且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固定在所述齿轮上且与所述套筒侧壁转动连接的转动杆固定在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刨床本体一端的转轮以及固定在所述转轮上的手柄;所述套筒侧壁上贯穿设有与所述支撑柱侧壁相抵触的螺栓,所述齿条与所述套筒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刨床本体内开设有容纳所述齿轮的空腔,所述套筒侧壁与所述空腔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供所述齿轮穿过的矩形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手柄,可使得转轮转动,此时,在转动杆的作用下,齿轮随转轮同步转动,从而齿轮带动齿条沿刨床本体的高度方向运动,同时,与齿条固定连接的支撑柱沿套筒内壁上下运动,至木板被放置板和进料组件夹紧时,拧紧螺栓,依靠螺栓与支撑柱之间的抵紧作用来实现支撑柱与套筒之间的位置固定,从而使得木板固定在导向槽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刨床本体靠近其顶部的位置上开设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与所述方形通孔连通,所述刨床本体内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槽体侧壁上的电机以及固定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侧壁上的主动辊,且所述主动辊底部与待加工木板上表面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槽体侧壁上固定安装电机,在电机的输出轴侧壁上固定套设主动辊,木板固定在第一放置板与主动辊之间,利用电机带动主动辊转动,从而带动待加工木板沿第一放置板移动,最后由切削刀片对木板进行面刨加工,全过程人工参与程度低,提高了自动化水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两个与所述第二槽体侧壁转动连接的从动轴、固定套设在每个所述从动轴侧壁上的从动辊以及用于所述从动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之间传动的传动部件,所述从动辊底部与所述主动辊底部同在一个平面上且均与待加工的木板上表面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槽体侧壁转动设置两个从动辊,从动辊底部与主动辊之间通过传动部件传动,且从动辊底部与所述主动辊底部同在一个平面上且均与待加工的木板上表面相抵触;以此增加了驱动组件与木板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驱动组件对木板的驱动作用,有利于木板在进行面刨加工时的进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组件包括设置在方形通孔底边上的收集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收集槽底部并与所述收集槽连通的出料口;所述收集槽底部倾斜设置,且所述出料口底部伸出所述刨床本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方形通孔底边上设置收集槽,并在收集槽底部设置出料口,且收集槽与出料口连通;收集槽可对木板面刨加工时产生的木屑集中收集,避免了木屑随意洒落,降低了刨床本体上碎木屑的清理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槽底部倾斜设置,且所述收集槽的低端靠近所述出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槽底部倾斜设置,且收集槽的低端靠近出料口,碎木屑集中收集在收集槽靠近出料口的一侧,以此便于收集槽内碎木屑的卸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槽顶部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铰接有支撑架,所述方形通孔底边靠近所述收集槽的位置上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架插接配合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木屑的质量较小,易随风飘散,在收集槽顶部转动设置挡板,并在挡板底部铰接支撑架,对碎木屑起到了导向作用,避免了碎木屑随风飘散而散落在收集槽外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后期清理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方案在刨床本体的方形通孔侧壁对称开设两个导向槽,在对木板进行面刨加工时,工作人员只需将木板放入进料组件上,使得木板侧壁贴紧其中一个导向槽侧壁,随后将木板固定并采用进料组件带动木板往切削刀片方向移动,最后由切削刀片对木板进行面刨加工;导向槽对进入刨床本体内的木板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得木板整齐的摆放在压刨机床内,避免了木板在面刨加工时发生位置偏移,提高了木材的面刨加工质量;

2.本方案在方形通孔底边上设置收集槽,并在收集槽底部设置出料口,且收集槽与出料口连通;收集槽可对木板面刨加工时产生的木屑集中收集,避免了木屑随意洒落,降低了刨床本体上碎木屑的清理难度;

3.本方案在收集槽顶部转动设置挡板,并在挡板底部铰接支撑架,对碎木屑起到了导向作用,避免了质量较轻的碎木屑随风飘散而散落在收集槽外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后期清理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结构的a-a侧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结构的b-b侧剖视图;

图5是图2中b处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底座;20、刨床本体;21、方形通孔;211、导向槽;212、安装槽;213、第一槽体;214、第二槽体;22、空腔;30、进料组件;31、第一放置板;32、第二放置板;33、切削刀片;331、固定杆;41、套筒;411、矩形通孔;42、支撑柱;43、螺栓;44、齿条;45、齿轮;46、转动杆;47、转轮;471、手柄;50、驱动组件;51、电机;52、主动辊;53、从动辊;54、传动部件;60、出料组件;61、收集槽;62、出料口;63、挡板;631、支撑架;63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固定木材的单面压刨床,包括棱台状的底座10和安装在底座10顶部的刨床本体20。刨床本体20呈长方体形,其侧壁上开设有一个方形通孔21,且方形通孔21的延伸方向与刨床本体20的长度方向一致。

如图2及图3所示,方形通孔21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导向槽211和两个安装槽212,导向槽211和安装槽212均为长方形凹槽,导向槽211的长度方向与方形通孔21的长度方向一致。安装槽212的长度与导向槽211的宽度相等,且安装槽212顶部与导向槽211底部连通。

刨床本体20上安装有进料组件30。进料组件30包括安装在方形通孔21内的第一放置板31和第二放置板32,且第一放置板31和第二放置板32分别位于安装槽212两侧。第一放置板31和第二放置板32均为长方形板体,且两者的顶面同在一个平面上,均用于放置待加工的木板。第一放置板31与第二放置板32之间安装有切削刀片33,切削刀片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槽212滑移连接。切削刀片33倾斜设置,其刀口方向沿第一放置板31一侧延伸,以此便于对进入刨床本体20的木板进行面刨加工。切削刀片33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31。固定杆331为圆柱状杆体,其一端与第一放置板31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切削刀片33并与第二放置板32固定连接,以此便于工作人员在第一放置板31与第二放置板32之间安装切削刀片33。

如图1及图4所示,第一放置板31底部安装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套筒41、支撑柱42、齿条44、齿轮45、转动杆46、转轮47以及手柄471。套筒41呈长方体状,其内部中空。支撑柱42为长方体状柱体结构,滑动安装在套筒41内部。套筒41靠近其顶部的侧壁上设有螺栓43,且套筒41上开设有可与螺栓43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工作人员拧紧螺栓43后,依靠螺栓43与支撑柱42之间的抵紧作用,来实现支撑柱42与套筒41之间的固定。齿条44固定安装在支撑柱42侧壁上。刨床本体20内开设有一个容纳齿轮45的空腔22,并且套筒41侧壁与空腔22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一个矩形通孔411。齿轮45转动安装在空腔22内壁上,且齿轮45穿过矩形通孔411并与齿条44啮合。转动杆46为圆柱状杆体,一端焊接在齿轮45侧壁上,另一端贯穿刨床本体20且与刨床本体20转动连接。转轮47固定安装在转动杆46远离刨床本体20的一端上,手柄471焊接在转轮47上。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手柄471以带动齿轮45转动,此时,齿轮45带动齿条44上下运动,以此调节第一放置板31的高度,从而便于将不同厚度、数量的木板固定在第一放置板31上。

如图2及图4所示,刨床本体20内安装有驱动组件50。驱动组件50包括电机51、主动辊52、两个从动辊53和两个传动部件54。电机51为伺服电机,电机51的输出轴端部与方形通孔21侧壁转动连接。刨床本体20内靠近其顶部的位置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电机51的第一槽体213。且第一槽体213介于导向槽211顶部与刨床本体20顶部之间。刨床本体20内还开设有容纳主动辊52和两个从动辊53的第二槽体214。第二槽体214为长方形槽体,且介于第一槽体213与刨床本体20远离第一槽体213的侧壁之间,并与方形通孔21连通。主动辊52呈圆柱状,安装在电机51的输出轴侧壁上。第二槽体214内壁上转动设置有两个从动轴。从动轴为圆柱状杆体结构,其两端分别与第二槽体214的两相对侧壁转动连接。从动辊53的结构与主动辊52的结构相同,且固定套设在从动轴上。传动部件54用于电机51的输出轴与两个从动轴之间的传动,且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部件54的传动作用以链传动的形式来实现。电机51工作后带动主动辊52转动,在传动部件54的作用下,两个从动辊53随主动辊52同步转动,此时,主动辊52以及从动辊53底部的待加工木板向切削刀片33方向移动,最后,由切削刀片对木板进行面刨加工。

如图1所示,刨床本体20上还安装有出料组件60。结合图5,出料组件60包括收集槽61和设置在收集槽61底部的出料口62。收集槽61顶部为长方形,底部倾斜设置,且收集槽61的低端与出料口62连通。出料口62倾斜设置,出料口62远离收集槽61的一端伸出刨床本体20。收集槽61可对木板面刨加工时产生的木屑集中收集,避免了木屑随意洒落,降低了刨床本体20上碎木屑的清理难度。收集槽61底部倾斜设置,且收集槽61的低端靠近出料口,碎木屑集中收集在收集槽61靠近出料口62的一侧,以此便于收集槽61内碎木屑的卸料。

如图5所示,收集槽61顶部铰接有挡板63,对碎木屑起到了导向作用,避免了碎木屑随风飘散而散落在收集槽61外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后期清理难度。挡板63底部铰接有支撑架631,方形通孔21底边上开设有容纳支撑架631的凹槽632。在对第一放置板31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工作人员只需将支撑架631从凹槽632内取出,使得挡板63放平,避免了挡板63对第一放置板31的高度调节产生阻碍作用。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只需将木板放置在第一放置板31上,并且将木板的其中一侧壁贴紧其中一个导向槽211,随后通过转动手柄471来调节第一放置板31的高度,直至木板被夹紧在第一放置板31与主动辊52之间,最后开启电机51,通过电机51带动木板沿第一放置板31运动,由切削刀片33对木板进行面刨加工。

上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屑掉落进入收集槽61,随后由出料口62排出刨床本体20。本方案在刨床本体20的方形通孔21侧壁上对称开设两个导向槽211,对进入刨床本体20内的木板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得木板整齐的摆放在压刨机床20内,避免了木板在面刨加工时发生位置偏移,提高了木材的面刨加工质量;此外,本方案在刨床本体20的方形通孔21两侧壁上对称开设安装槽212,且安装槽212的宽度大于导向槽211的宽度,以此使得安装在两个安装槽212之间的切削刀片33能够对木板表面进行全面的面刨加工。提高了加工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