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弧面无缝接长的板胚及其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9126发布日期:2020-09-18 20:3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弧面无缝接长的板胚及其板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弧面无缝接长的板胚及其板材。



背景技术:

板材是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应用于建筑行业,用于作墙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构件。板材有实木板、竹拼板、夹板等,其中,竹板材是一种以速生楠竹为原材料制造的生态环保材料,外观自然纹路清新、纹理细腻流畅,弹性模量、抗压强度等物理理学性能优于一般木材,可广泛用于装饰装修、车厢板、房屋结构材料等方面。由于板材之间通过胶水粘结接长后,会出现粘结不牢固、不稳定、易开胶和易变形等缺陷,现有的板材一般通过榫卯连接的方式拼接加长(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用于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为榫,凹进部分为卯),将多个长条形的竹板胚本体拼接起来,形成一长排竹板材,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新型无缝接长竹板材(申请号:201320085825.9),公开了一种榫卯连接接长竹板材,该竹板材由竹条接长而成,所述竹条在长度方向上至少一端的端部开设有拉槽,对应于拉槽形成榫钩,拉槽呈开口状,拉槽与榫钩相邻的侧面为直线形,拉槽的另一侧面为弧形,一竹条的榫钩嵌入另一竹条的拉槽内,该榫钩与拉槽相互形成卡扣连接。虽然该技术方案避免了胶水粘结接长存在的各种缺陷,但是该技术方案还存在如下缺点:

1、该技术方案中,拉槽与榫钩相邻的侧面为直线形,拉槽和榫钩的另一侧面均为弧形,使竹板材的拼接面存在尖角(即弧形与直线形的交叉角),由于该竹板材在加工过程中,尖角处存在应力集中,因此,该竹板材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极易断裂;

2、由于拉槽与榫钩相邻的侧面为直线形,使竹板材的拼接面贴合效果较差,竹板材使用过程中受力不均匀,抗拉能力较弱,拼接不牢固。

因此,发明人致力于设计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板胚和板材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弧面无缝接长的板胚,通过板胚本体端面上设置三个连接在一起的弧面,形成榫钩和拉槽,使板胚与相邻板胚对应匹配接长,降低加工要求,防止板材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断裂,同时,增强板胚抗拉能力,使拼接更加牢固,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弧面无缝接长的板材,通过将多个拼接面为弧面的板胚榫卯接长,形成板材,增强板材抗拉能力,使板材更加牢固,美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弧面无缝接长的板胚,包括板胚本体,所述板胚本体至少一连接端部设有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所述第三弧面位于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所述第一弧面倾斜外凸并与所述第三弧面连接形成榫钩,所述第二弧面倾斜内凹并与所述第三弧面连接形成拉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的倾斜角相同且均为锐角,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半径相同。

进一步,所述板胚两连接端部反向设置或对称设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弧面无缝接长的板胚,包括板胚本体,所述板胚本体至少一连接端部设有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所述第三弧面位于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所述第一弧面倾斜外凸并与所述第三弧面连接形成榫钩,所述第二弧面倾斜内凹并与所述第三弧面连接形成拉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的倾斜角相同且均为锐角,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半径相同。

进一步,所述板胚两连接端部反向设置或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面上设有圆弧形的凸台,所述第二弧面上设有圆弧形的凹槽,以便所述板胚本体的凸台与相邻板胚本体的凹槽对应匹配。

进一步,所述凸台位于所述第一弧面的顶端,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弧面的底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弧面无缝接长的板胚,包括板胚本体,所述板胚本体至少一连接端部设有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所述第三弧面位于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所述第一弧面倾斜外凸并与所述第三弧面连接形成榫钩,所述第二弧面倾斜内凹并与所述第三弧面连接形成拉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的倾斜角相同且均为锐角,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半径相同。

进一步,所述板胚两连接端部反向设置或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面上设有圆弧形的凸台,所述第二弧面上设有圆弧形的凹槽,以便所述板胚本体的凸台与相邻板胚本体的凹槽对应匹配。

进一步,所述凸台位于所述第一弧面的中心,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弧面的中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四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弧面无缝接长的板胚,包括板胚本体,所述板胚本体至少一连接端部设有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所述第三弧面位于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所述第一弧面倾斜外凸并与所述第三弧面连接形成榫钩,所述第二弧面倾斜内凹并与所述第三弧面连接形成拉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的倾斜角相同且均为锐角,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半径相同。

进一步,所述板胚两连接端部反向设置或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面设有第一斜凸和第一斜槽,所述第二弧面设有第二斜凸和第二斜槽,以便所述板胚本体的第一斜凸与相邻板胚本体的第二斜槽对应匹配,所述板胚本体的第一斜槽与相邻板胚本体的第二斜凸对应匹配。

进一步,所述第一斜槽靠近所述第一斜凸并且第一斜槽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斜凸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斜槽靠近所述第二斜凸并且第二斜槽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斜凸倾斜方向相反。

进一步,所述第一斜凸和第一斜槽位于所述第一弧面中心,所述第二斜凸和第二斜槽位于所述第二弧面中心。

进一步,所述第三弧面设有一侧凸和一侧槽,以便所述板胚本体的侧凸与相邻板胚本体的侧槽对应匹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五种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弧面无缝接长的板胚,包括板胚本体,所述板胚本体至少一连接端部设有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所述第三弧面位于所述第一弧面与第二弧面之间,所述第一弧面倾斜外凸并与所述第三弧面连接形成榫钩,所述第二弧面倾斜内凹并与所述第三弧面连接形成拉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的倾斜角相同且均为锐角,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半径相同。

进一步,所述板胚两连接端部反向设置或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弧面设有第一斜凸和第一斜槽,所述第二弧面设有第二斜凸和第二斜槽,以便所述板胚本体的第一斜凸与相邻板胚本体的第二斜槽对应匹配,所述板胚本体的第一斜槽与相邻板胚本体的第二斜凸对应匹配。

进一步,所述第一斜槽靠近所述第一斜凸并且第一斜槽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斜凸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斜槽靠近所述第二斜凸并且第二斜槽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斜凸倾斜方向相反。

进一步,所述第一斜凸、第一斜槽、第二斜凸和第二斜槽均远离所述第三弧面。

为了达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采用多个上述板胚在长度方向上通过榫卯首尾连接形成一排,所述板胚通过所述榫钩和拉槽与相邻板胚对应匹配接长以形成板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于弧面无缝接长的板胚通过在板胚本体的端面上设置三个连接在一起的弧面,利用弧面的外凸形成榫钩,同时,利用弧面的内凹形成拉槽,使板胚与相邻板胚对应匹配接长,降低加工要求,防止板胚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断裂,同时,增强板胚抗拉能力,使拼接更加牢固,美观。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板胚进行无缝接长的板材,通过多个拼接面为弧形的板胚榫卯首尾对应匹配接长以形成板材,增强板材的抗拉能力,使板材更加牢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板胚的连接端部结构放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当板胚的两个连接端部反向设置时,两个板胚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当板胚的两个连接端部对称设置时,两个板胚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板胚榫卯连接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板胚的连接端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板胚榫卯连接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板胚的连接端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板胚榫卯连接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板胚的连接端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板胚榫卯连接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板胚的连接端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板胚榫卯连接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示说明:

1、榫钩,11、第一弧面,12、凸台,13、第一斜凸,14、第一斜槽,2、拉槽,21、第二弧面,22、凹槽,23、第二斜槽,24、第二斜凸,3、第三弧面,31、侧凸,32、侧槽,100、第一板胚,200、第二板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一种用于弧面无缝接长的板胚,包括多个板胚本体。

如图1所示,所述板胚本体至少一连接端部设有第一弧面11、第二弧面21和第三弧面3,本实施例优选一个第一弧面11、一个第二弧面21和一个第三弧面3共同构成板胚本体连接端部的拼接面,第三弧面3位于第一弧面11与第二弧面21之间,以便三个弧面圆滑连接,第一弧面11倾斜外凸并与第三弧面3的一端圆滑连接形成榫钩1(榫钩即为榫卯连接中的“榫”),第二弧面21倾斜内凹并与第三弧面3的另一端圆滑连接形成拉槽2(拉槽即为榫卯连接中的“卯”),本实施例中,第一弧面11和第二弧面21的倾斜角相同且均为锐角,同时,第一弧面11和第二弧面21半径相同,以便可通过多个结构相同的板胚拼装并接长形成足够长的板材,所述板胚两连接端部反向设置或对称设置。

如图4所示,当相邻两个板胚(即第一板胚100和第二板胚200)拼接时,第一板胚100的榫钩1伸入第二板胚200的拉槽内,同时,第二板胚200的榫钩伸入第一板胚100的拉槽2内,由此,第一板胚100通过榫钩1和拉槽2与第二板胚200对应匹配拼接。

如图2所示,当板胚两连接端部反向设置时,第一板胚100与第二板胚200对应匹配接长。

如图3所示,当板胚两连接端部对称设置时,第二板胚200旋转180度后与第一板胚100对应匹配接长。

由于本实施例的板材拼接面均由圆滑的三段弧面构成,不存在尖角,故,本实施例的拼接面比较容易加工,加工和拼接过程中,板胚拼接面不会产生应力集中,造成板胚局部断裂的现象,同时,用于全弧面拼接增加了两个板胚的接触面积,加大了拼接面的摩擦面积,使拼接更加牢固,增强整个板材的抗拉能力,整个拼接侧面呈倾斜的s状,给消费者一种美观、时尚的视觉感受。

实施例2

如图5和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第一弧面11上设有圆弧形的凸台12,凸台12位于第一弧面11的顶端,第二弧面21上设有圆弧形的凹槽22,凹槽22位于第二弧面21的底部,以便第一板胚100的凸台12与第二板胚200的凹槽22对应匹配,其他结构和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阐述。

本实施例的凸台12和凹槽22不仅用于限定两个板胚的拼接位置,使拼接更加准确,还能增加整个板材的抗拉能力。

实施例3

如图7和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凸台12位于第一弧面11的中心,凹槽22位于第二弧面21的中心,其他结构和效果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阐述。

本实施例的凸台12与凹槽22之间的距离较大,可更好的限定两个板胚的拼接位置。

实施例4

如图9和图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第一弧面11设有第一斜凸13和第一斜槽14,第一斜凸13和第一斜槽14位于第一弧面11中心,第一斜槽14靠近第一斜凸13并且第一斜槽14的倾斜方向与第一斜凸13倾斜方向相反,第二弧面21设有第二斜凸24和第二斜槽23,第二斜槽23靠近第二斜凸24并且第二斜槽23的倾斜方向与第二斜凸24倾斜方向相反,第二斜凸24和第二斜槽23位于第二弧面21中心,第三弧面3设有一侧凸31和一侧槽32,以便第一板胚100与第二板胚200拼接时,第一板胚100的第一斜凸13与第二板胚200的第二斜槽对应匹配,第一板胚100的第一斜槽14与第二板胚200的第二斜凸对应匹配,第一板胚100的侧凸31与第二板胚200的侧槽对应匹配,其他结构和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阐述。

本实施例的斜凸、斜槽、侧凸和侧槽均用于限定两个板胚的拼接位置,使拼接更加牢固、美观,增加整个板材的抗拉能力。

实施例5

如图11和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第三弧面3可设置或不设置侧凸31和侧槽32,本实施例第一斜凸13、第一斜槽14、第二斜凸24和第二斜槽23均远离第三弧面3,以便将拼接位置的限位结构分散,使拼接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板材采用上述五个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板胚拼接而成,多个板胚在长度方向上通过榫卯首尾连接形成一排,板胚通过榫钩和拉槽与相邻板胚对应匹配接长以形成板材。

本实用新型的板材拼接面均由圆滑的弧面构成,加工和拼接过程中不会产生应力集中,造成板胚局部断裂的现象,同时,用于全弧面拼接增加了两个板胚的接触面积,加大了拼接面的摩擦面积,使拼接更加牢固且受力均匀,贴合效果更佳,增强整个板材的抗拉能力。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