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用人造板板材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35797发布日期:2021-06-11 21:5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用人造板板材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用人造板板材自动上料装置,属于人造板自动上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造板是以木材或其他非木材植物为原料,经一定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单元材料后,施加或不施加胶粘剂和其他添加剂胶合而成的板材或模压制品。主要包括胶合板、刨花(碎料)板和纤维板等三大类产品,其延伸产品和深加工产品达上百种。人造板的诞生,标志着木材加工现代化时期的开始。此外,人造板还可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1立方米人造板可代替3~5立方米原木使用,人造板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人造板进行输送到工作台上,或者货车上,现有大部分上料方式都是通过人工进行上料,效率低,速度慢,也有部分人造板自动上料装置,但是结构单一,还是需要人工帮助上料,并没有做到全程自动化上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人造板上料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用人造板板材自动上料装置,全程自动上料,操作简单,效果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产用人造板板材自动上料装置,至少包括运料车、配重块、传动装置和上料装置,所述运料车底部设有四个万向轮,且配重块位于运料车的左端,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和防滑垫,所述第一电机位于运料车的底部,且第一电机设有防护罩,所述第一电机上设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丝杆的数量位于四个,且第一丝杆分别位于运料车对角线方向上,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另一端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且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上端设有第四锥形齿轮,且第三锥形齿轮和第四锥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防滑垫的上端设有螺母座,且螺母座与第二丝杆的下端连接,所述运料车右端从左至右分别设有第二电机和固定座,且第二电机上设有主齿轮,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旋转柱,且旋转柱与固定座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旋转柱上设有从齿轮,且主齿轮和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气缸、吸盘、载物板和钢丝起重器,所述旋转柱上固定连接有顶板,且气缸和钢丝起重器均位于顶板上,所述气缸通过伸缩轴与吸盘连接,所述顶板的底部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底部设有第一定滑轮,所述伸缩轴与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活动伸缩轴,且第一活动伸缩轴底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载物板铰接连接,且铰接处设有卡簧,所述钢丝起重器通过钢丝依次连接第一定滑轮和载物板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螺母座上端通过第二活动伸缩轴与运料车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伸缩轴和第二活动伸缩轴均有伸缩端、固定端和弹簧组成,且弹簧缠绕在伸缩端上,所述第二活动伸缩轴的伸缩端与运料车底部连接,且第二活动伸缩轴的弹簧一端与运料车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活动伸缩轴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伸缩轴的伸缩端与顶板底部连接,且第一活动伸缩轴的弹簧一端与顶板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活动伸缩轴的固定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伸缩轴的固定端上设有第一齿条,伸缩轴上设有第二齿条,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齿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载物板的底部设有第二定滑轮和第三定滑轮,且第二定滑轮比第三定滑轮远离连接板,所述载物板上设有第四定滑轮、固定板和夹板,且第四定滑轮与第三定滑轮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固定板和夹板之间通过弹力装置连接,所述顶板、载物板和固定板上均设有钢丝通孔,所述钢丝起重机通过钢丝依次连接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四定滑轮和夹板。

本发明提供的生产用人造板板材自动上料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生产用人造板板材自动上料装置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锥形齿轮旋转,通过锥形齿轮连接,从而带动四个第一丝杆旋转,以及第二丝杆旋转,使螺母座位于第二丝杆上上下移动,同时螺母座与运料车底部通过第二活动伸缩轴连接,因此防滑垫可以上下移动,当防滑垫移动至万向轮下方时,可通过四个防滑垫直接支撑起运料车,此时运料车可稳定在地面上,方便上料装置操作,当防滑垫移动至万向轮上方时,此时运料车可以自由移动,因为传统的运料车通常采用刹车装置,所以该设置可以大大增加运料车的稳定性。

(2)该生产用人造板板材自动上料装置通过启动气缸和钢丝起重器,伸缩轴向下移动,带动第二齿条和吸盘向下移动,第二齿条与第一齿条通过齿轮连接,因此第一齿条向上移动,并带动载物板向上移动,钢丝起重器收紧钢丝,使夹板向固定板移动,当夹板移动最大距离时,钢丝起重器继续工作,使载物板沿着卡簧向下翻转,当左右两侧的载物板向下翻转至完全打开时,吸盘穿过两个载物板继续向下移动,并靠吸盘将人造板板材吸附住,气缸再次启动,使伸缩轴向上移动,吸盘和人造板板材向上移动,并穿过两个载物板,钢丝起重器反向工作,钢丝松弛,由于弹力装置和卡簧的作用,同时第一齿条带动载物板向下移动,因此左右两侧的载物板慢慢恢复至初始状态,且夹板慢慢向中间靠拢,吸盘停止工作,人造板板材位于载物板上,且受到两侧夹板的作用力而固定。

(3)该生产用人造板板材自动上料装置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旋转柱旋转,使上料装置可以在多个角度进行上料,使用更加灵活,配重块可随时增加或减少,可防止上料装置在操作较重人造板时影响运料车的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生产用人造板板材自动上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传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活动伸缩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运料车,2.配重块,3.传动装置,31.第一电机,32.第一丝杆,33.第二丝杆,34.防滑垫,35.防护罩,36.第一锥形齿轮,37.第二锥形齿轮,38.第三锥形齿轮,39.第四锥形齿轮,310.螺母座,311.第二活动伸缩轴,4.上料装置,41.气缸,42.吸盘,43.载物板,44.钢丝起重器,45.伸缩轴,46.连接杆,47.第一定滑轮,48.第一活动伸缩轴,49.连接板,410.第一齿条,411.第二齿条,412.齿轮,413.第二定滑轮,414.第三定滑轮,415.第四定滑轮,416.固定板,417.夹板,418.弹力装置,419.钢丝通孔,420.卡簧,5.万向轮,6.第二电机,7.固定座,8.主齿轮,9.旋转柱,10.从齿轮,11.顶板,12.伸缩端,13.固定端,1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产用人造板板材自动上料装置,至少包括运料车1、配重块2、传动装置3和上料装置4,所述运料车1底部设有四个万向轮5,且配重块2位于运料车1的左端,所述传动装置3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丝杆32、第二丝杆33和防滑垫34,所述第一电机31位于运料车1的底部,且第一电机31设有防护罩35,所述第一电机31上设有第一锥形齿轮36,所述第一丝杆32的数量位于四个,且第一丝杆32分别位于运料车1对角线方向上,所述第一丝杆3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37,另一端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38,且第一锥形齿轮36和第二锥形齿轮37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丝杆33上端设有第四锥形齿轮39,且第三锥形齿轮38和第四锥形齿轮39啮合连接,所述防滑垫34的上端设有螺母座310,且螺母座310与第二丝杆33的下端连接,所述运料车1右端从左至右分别设有第二电机6和固定座7,且第二电机6上设有主齿轮8,所述固定座7上设有旋转柱9,且旋转柱9与固定座7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旋转柱9上设有从齿轮10,且主齿轮8和从齿轮10啮合连接,所述上料装置4包括气缸41、吸盘42、载物板43和钢丝起重器44,所述旋转柱9上固定连接有顶板11,且气缸41和钢丝起重器44均位于顶板11上,所述气缸41通过伸缩轴45与吸盘42连接,所述顶板11的底部设有连接杆46,且连接杆46的底部设有第一定滑轮47,所述伸缩轴45与连接杆46之间设有第一活动伸缩轴48,且第一活动伸缩轴48底部设有连接板49,所述连接板49与载物板43铰接连接,且铰接处设有卡簧420,所述钢丝起重器44通过钢丝依次连接第一定滑轮47和载物板43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螺母座310上端通过第二活动伸缩轴311与运料车1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伸缩轴48和第二活动伸缩轴310均有伸缩端12、固定端13和弹簧14组成,且弹簧缠14绕在伸缩端12上,所述第二活动伸缩轴311的伸缩端12与运料车1底部连接,且第二活动伸缩轴311的弹簧14一端与运料车1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活动伸缩轴311的固定端13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伸缩轴48的伸缩端12与顶板11底部连接,且第一活动伸缩轴48的弹簧一端与顶板11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活动伸缩轴48的固定端13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伸缩轴48的固定端13上设有第一齿条410,伸缩轴45上设有第二齿条411,且第一齿轮410和第二齿轮411通过齿轮412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载物板43的底部设有第二定滑轮413和第三定滑轮414,且第二定滑轮413比第三定滑轮414远离连接板49,所述载物板43上设有第四定滑轮415、固定板416和夹板417,且第四定滑轮415与第三定滑轮414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固定板416和夹板417之间通过弹力装置418连接,所述顶板11、载物板43和固定板416上均设有钢丝通孔419,所述钢丝起重机44通过钢丝依次连接第一定滑轮47、第二定滑轮413、第三定滑轮414、第四定滑轮415和夹板417。

该生产用人造板板材自动上料装置的使用步骤如下:启动第一电机31,带动第一锥形齿轮36旋转,通过锥形齿轮连接,从而带动四个第一丝杆32旋转,以及第二丝杆33旋转,使螺母座310位于第二丝杆33上上下移动,同时螺母座310与运料车1底部通过第二活动伸缩轴311连接,因此防滑垫34可以上下移动,当防滑垫34移动至万向轮5下方时,可通过四个防滑垫34直接支撑起运料车1,此时运料车可稳定在地面上,当防滑垫34移动至万向轮5上方时,此时运料车1可以自由移动,启动气缸41和钢丝起重器44,伸缩轴45向下移动,带动第二齿条411和吸盘42向下移动,第二齿条411与第一齿条410通过齿轮412连接,因此第一齿条410向上移动,并带动载物板43向上移动,钢丝起重器44收紧钢丝,使夹板417向固定板416移动,当夹板417移动最大距离时,钢丝起重器44继续工作,使载物板43沿着卡簧420向下翻转,当左右两侧的载物板43向下翻转至完全打开时,吸盘42穿过两个载物板43继续向下移动,并靠吸盘43将人造板板材吸附住,气缸41再次启动,使伸缩轴45向上移动,吸盘43和人造板板材向上移动,并穿过两个载物板43,钢丝起重器44反向工作,钢丝松弛,由于弹力装置418和卡簧420的作用,同时第一齿条410带动载物板43向下移动,因此左右两侧的载物板43慢慢恢复至初始状态,且夹板417慢慢向中间靠拢,吸盘43停止工作,人造板板材位于载物板43上,且受到两侧夹板417的作用力而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