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式输纱装置和输纱方法

文档序号:174463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位移式输纱装置和输纱方法
一种在纺织行业用于针织机的位移式输纱装置和输纱方法。
本发明作出之前,由欧州和日本著名厂商生产的输纱装置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通过输纱轮的纱线输入端和输出端是固定的。这类输纱装置有德国Memminger公司生产的MPF型储存式定长积极输纱装置,原瑞典IRO公司生产的SFE型变长消极输纱装置,日本福源公司生产的Y.S.2型定长间断积极输纱装置。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生产厂家主要从事类同产品的生产。在输纱装置的激烈竞争市场上,MPF型输纱装置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定长输纱的稳定性;SFE型输纱装置价格太昂贵需要大幅度降低成本和进一步减少体积;Y.S.2型输纱装置需要从定长间断输纱向变长间断输纱发展以适应编织物对供纱的需求。
本发明的位移式输纱装置的特点是使通过输纱轮的纱线输入端和输出端发生连续位移,它利用纱线在橡胶轮壳上的连续位移,产生自动打滑和防缠绕效果,构成连续变长和间断变长输纱装置;它利用纱线在金属轮壳上的连续位移,改善纱线的排列状态,达到稳定输纱张力的作用,构成储存式定长输纱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推出一种结构更简单,体积更小,价格更低,性能更好的位移式新型输纱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附

图1a是本发明的连续变长积极输纱装置结构图。
附图1b是本发明的间断变长积极输纱装置结构图。
附图1c是本发明的储存式定长积极输纱装置结构图。
附图2a是附图1a的A-A剖视图。
附图3a是附图2a的B向视图。
附图2b是附图1b的A-A剖视图。
附图3b是附图2b的B向视图。
附图2c是附图1c的A-A剖视图。
附图3c是附图2c的B向视图。
附图4a、附图m4a分别是用于附图1a装置中的输纱轮结构图。
附图4b、附图m4b分别是用于附图1b装置中的输纱轮结构图。
附图4c、附图m4c分别是用于附图1c装置中的输纱轮结构图。
附图5是附图m4a、附图m4b的d-d剖视图。
附图6是附图m4c的d-d剖视图。
附图7、附图8分别是本发明装置中的支承板结构图。
附图9是附图1a、附图1b、附图1c的俯视图。
附图10是本发明装置采用附加引纱器时的结构图。
附图11是附图10的E-E剖视图。
附图1a、附图1b、附图1c中滚动轴承14安装在支承板18中,支承板18由塑料或铝合金材料制成并通过螺钉17与壳体22固定在一起,上支架5通过螺钉4固定在支承板18上。输纱轮24由塑料或铝合金材料制成,输纱轮上部是输纱皮带轮壳,下部是输纱轮壳,中心安装着一个滚动轴承25。上中心导纱杆12通过螺钉16固定在壳体22上。壳体22和上支架5中安装着现有输纱装置必备的元件即张力盘6、清纱片7、瓷圈8、导纱销轴11、电器接线板20、盖板26、断纱自停杆29、档纱杆31、指示灯泡32、瓷圈34、小托板35、指示灯罩37、接线触针38,以及螺钉10、16、19、21、30、33、36、39等。
附图1a中皮带轮壳15由塑料制成并与铝合金材料制成的传动轴13模压制成一体,组成移纱轮。移纱盘1a由陶瓷材料制成,与传动轴13通过螺纹d连接并通过滚动轴承14、25和垫圈23,将支承板18和输纱轮24安装在一起。输纱轮24下部的输纱轮壳上套着橡胶圈3a,移纱盘1a的上端盘缘上固定着进口移纱档杆27a和出口移纱档杆2a。28是固定在移纱盘1a下部的下导纱杆,Sa是经过移纱档杆27a和2a绕在橡胶圈3a上的半圈纱线。g1是电器接线板20上的接线触头。
附图1b中移纱皮带轮壳15由塑料制成并与铝合金材料制成的传动轴13模压制成一体,组成移纱轮。移纱盘1b由陶瓷材料制成与传动轴13通过螺纹d连接并通过滚动轴承14、25和垫圈23,将支承板18和输纱轮24安装在一起。输纱轮24下部的输纱轮壳的下半部套着橡胶圈3b,移纱盘1b的上端倾斜盘缘Pb上固定着进口移纱档杆27b和出口移纱档杆2b。28是固定在移纱盘1b下部的下导纱杆,Sb是经过移纱档杆27b和2b沿倾斜盘缘Pb绕在构胶圈3b上的半圈纱线。42是输出端张力盘。g1是电器接线板20上的接线触头。
附图1c中移纱皮带轮壳15由塑料制成并与铝合金材料制成的传动轴13模压制成一体,组成移纱轮。移纱盘1c由陶瓷材料制成与传动轴13通过螺纹d连接并通过滚动轴承14、25和垫圈23,将支承板18和输纱轮24安装在一起。输纱轮24下部输纱轮壳上无橡胶圈。移纱盘1c的上端是一个倾斜的盘缘Pc,下端盘缘上有一个进口移纱槽27c和出口移纱槽2c。28是固定在移纱盘1c下部的下导纱杆,Sc是经过进口移纱槽27c和出口移纱槽2c,沿倾斜盘缘Pc绕在输纱轮壳上的多圈纱线。g1、g2分别是电器接线板20上的接线触头,41是上断纱自停杆,40是档肖。
附图1a、附图1b、附图1c中a是下导纱杆28中的导纱折弯槽,b和h是用于安装螺纹d的小孔,c是锥孔,f是移纱盘上部的凹腔,j是导纱孔。A1、A2分别表示纱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上导纱杆12和下导纱杆28的导纱支点在输纱轮24的回转中心线cn上,输入端纱线A1经过导纱瓷圈8、清纱片7和张力盘6再经过上中心导纱杆12向下进入导纱孔j,然后纱线反向上经过输纱轮24再向下经过下导纱杆28到纱线的输出端A2。W1和W2分别表示输纱轮24和移纱皮带轮壳15的回转方向。W1和W2的回转方向可以是相同方向,也可以是相反方向。
附图2a、附图2b、附图2c、附图3a、附图3b、附图3c中a是下中心导纱杆28下端的导纱折弯槽,24是输纱轮。附图2a、附图2b、附图2c中j是输纱轮24上的导纱中心孔。A1、A2分别表示纱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附图3a、附图3b、附图3c中,25是安装在输纱轮24中心孔中的滚动轴承,cn是中心线。
附图2a、附图3a中进口移纱档杆27a和出口移纱档杆2a固定在移纱盘1a上端盘缘Pa上。附图2a中R是纱线经过进口移纱档杆27a和出口移纱档杆2a绕在橡胶圈3a上的包角,包角范围120度至200度,最佳180度。输纱轮24和移纱盘1a相对运动使纱线在橡胶圈3a上既打滑又防缠绕,产生变长输出纱线的效果。附图3a中输纱轮24由塑料制成与滚动轴承25模压制成一体,3a是套在输纱轮24下部输纱轮壳上的橡胶圈。
附图2b、附图3b中进口移纱档杆27b和出口移纱档杆2b固定在移纱盘1b上端倾斜盘缘Pb上。附图2b中R是纱线经过进口移纱档杆27b和出口移纱档杆2b绕在橡胶圈3b上的包角,包角范围120度至200度,最佳180度。输纱轮24和移纱盘1b相对运动使纱线在橡胶圈3b上既打滑又防缠绕,产生变长输纱效果。附图3b中输纱轮24由铝合金材料制成,43、44分别是安装滚动轴承25的弹簧档圈,橡胶圈3b套在输纱轮24下部输纱轮壳i的下半部轮壳上。出口移纱档杆2b与中心线cn的夹角r,夹角r的范围45度至60度,k是出口移纱档杆2b上部的档纱折弯,折弯点高于橡胶圈3b的上端面,当输纱时纱线Ad包在橡胶圈3b上,当输纱停止时纱线滑向折弯k脱离橡胶圈3b,产生间断输纱效果。
附图2c、附图3c中在移纱盘1c下端盘缘上有两个对称的进口移纱槽27c和出口移纱槽2c,上端倾斜盘缘Pc的最低和最高点分别对着进口移纱槽27c和出口移纱槽2c。输纱轮24和移纱盘1c相对运动使经过进口移纱槽27c和出口移纱槽2c绕在输纱轮壳上的纱线发生位移,改善储存纱线线圈的排列,达到储存输纱效果。附图3c中输纱轮24由铝合金材料制成,43、44分别是安装滚动轴承25的弹簧档圈。
附图4a、附图4b、附图4c中24是输纱轮、25是滚动轴承。附图4a中2a是橡胶圈。附图4b中2b是橡胶圈。附图4b、附图4c中43、44是弹簧档圈。
附图m4a、图m4b、附图m4c中24u是皮带轮壳,24d是下盖,45是小滚针,25是滚动轴承。附图m4a中m2a是橡胶套。附图m4b中m2b是橡胶套。
附图5、附图6中45是多个圆周均布的小滚针。附图5中小滚针45上套着橡胶套m2a或m2b附图7中支承板18由塑料制成并与滚动轴承14模压制成一体。
附图8中支承板18由铝合金材料制成,14是滚动轴承,46、47是弹簧档圈。
附图9中6是张力盘,7是清纱片,8是导纱瓷圈,12是上导纱杆,15是移纱轮,18是支承板,22是壳体,29是断纱自停杆。
附图10中支座55通过螺钉54固定在壳体22上,导纱壳体48上的凸台v插入支座55上的孔y中并由螺钉53固定。导纱管56插在孔u中,m是出纱孔,n是导纱槽,49、52是一对张力盘,50是弹簧,51是导纱螺钉,x是螺孔。A1、A2表示输纱装置的纱线输入端和输出端,cn是中心线,W1、W2表示同步带轮转向。
附图11中A1是输入纱线端,q是导纱壳体48中的空腔与孔u和孔m相通,Z是隔板,S与空腔q相通的侧孔。
本发明的要点是有一个输纱轮与一个移纱盘作相对回转使绕在输纱轮上的纱线发生连续位移。
本发明装置的优点1.本发明的变长度积极输纱装置比原瑞典IRO公司生产的SFC、SFE型变长度消极输纱装置的体积小,价格低80%以上,而输纱张力更稳定,更便于安装和操作。
2.本发明的储存式定长度积极输纱装置比德国Memminger公司生产的MPF型储存式定长积极输纱装置少用两个滚动轴承,结构也简单很多,价格可降低20%,而输纱张力更稳定,操作更方便。
3.本发明的位移式输纱装置与目前针织机上广泛使用的MPF型输纱装置的形式相同,使用方法相近,价格更低,而且可作变长度输纱,这是MPF型输纱装置所做不到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在纺织行业用于针织机的位移式输纱装置,包括一个支承板、一个输纱轮、一个移纱轮、一个移纱盘、两个滚动轴承、一个垫圈、一个上导纱杆、一个下导纱杆和一个附加引纱器以及壳体、上支架、张力盘、断纱自停杆、清纱片、导纱圈、指示灯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支承板中安装着一个所说的滚动轴承,所说的输纱轮的上部是一个皮带轮壳,下部是一个输纱轮壳,输纱轮壳是橡胶轮壳或者金属轮壳,中心有一个通孔,通孔中安装着一个所说的滚动轴承,所说的移纱轮的上部是一个皮带轮壳,下部是一个传动轴,传动轴下部有一段外螺纹,中心有一个通孔,所说的移纱盘中心有一个锥孔,锥孔上部有一段内螺纹,盘缘上有一个导纱进口和一个导纱出口,下端固定着所说的下导纱杆,所说的两个滚动轴承安装在传动轴上,所说的垫圈隔在两个滚动轴承之间,传动轴和移纱盘通过螺纹连接并将输纱轮、移纱轮和支承板安装在一起,所说的上导纱杆或附加引纱器固定在壳体上,所说的输纱轮与移纱轮同轴同向回转或反向回转,支承板通过螺钉与壳体和上支架固定在一起,在壳体和上支架上安装着张力盘、断纱自停杆、清纱片、瓷圈、指示灯等。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纱装置的输纱方法,其特征在于纱线的输入端经过所说的上导纱杆或附加引纱器进入所说的的传动轴中心通孔再绕过移纱盘反向上,经过所说的移纱盘盘缘上的导纱进口和导纱出口,并绕在所说的输纱轮壳上,再向下经过所说的下导纱杆至纱线输出端,导纱进口和导纱出口使绕在所说的输纱轮壳上的纱线,当输纱轮和移纱盘作同向或反向回转时,发生连续位移,输入端和输出端纱线分别经过安装在壳体和上支架上的张力盘,断纱自停杆控制张力和断纱自停。
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和方法,所说的输纱轮和移纱盘,其特征在于输纱轮由塑料制成与所说的滚动轴承模压制成一体,下部整个输纱轮壳上套着一个橡胶圈,所说的移纱盘盘缘上的导纱进口和导纱出口分别是固定在移纱盘上端盘缘上的一个移纱档杆。两个移纱档杆在圆周上的位置使得经过移纱档杆的纱线在橡胶圈上的包角为120度至200度,最佳180度,出口处的移纱档杆与所说的下导纱杆处于园周上同一方位。
4.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和方法,所说的输纱轮和移纱盘,其特征在于输纱轮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说的滚动轴承通过了弹簧档圈安装在通孔中,输纱轮壳的下半部套着一个橡胶圈,所说的移纱盘盘缘上的导纱进口和导纱出口分别是固定在移纱盘上端倾斜盘缘上的一个移纱档杆,两个移纱档杆在园周上的位置使经过移纱档杆的纱线在橡胶圈上的包角为120度至200度,最佳180度,出口处的移纱档杆与所说的下导纱杆处于园周上同一方位,所说的出口处移纱档杆与输纱轮中心线有一个倾斜夹角,夹角范围45度至60度,倾斜的档杆上部有一个档纱折弯,折弯的位置高出橡胶圈的上端面,所说的进口处移纱档杆位于倾斜盘缘的最低位置。
5.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和方法,所说的输纱轮和移纱盘,其特征在于输纱轮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说的滚动轴承通过弹簧档圈安装在通孔中,所说的移纱盘盘缘上的导纱进口和导纱出口分别是移纱盘下部盘缘上的一个移纱槽,移纱盘上部是一个倾斜的盘缘,所说的两个移纱槽的位置分别对着倾斜盘缘的最低和最高方位,经过两个移纱槽的纱线在输纱轮壳上缠绕多圈储存线圈,所说的出口移纱槽与所说的下导纱杆处于同一方位。
6.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和方法,所说的输纱轮和移纱盘,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输纱轮壳上固定着多个园周均布的小滚针,每个小滚针上套着一个橡胶套,橡胶套或者套在整个小滚针上或者套在小滚针的下半部,所说的移纱盘与权利要求3、4中的移纱盘相同。
7.按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装置和方法,所述的移纱轮和移纱盘,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皮带轮壳由塑料制成,所说的传动轴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皮带轮壳和传动轴模压制成一体组成移纱轮,传动轴上端面有用于安装螺纹的两个小孔,所说的移纱盘锥孔内有用于安装螺纹的两个小孔,移纱盘由陶瓷材料制成并与所说的移纱档杆和下导纱杆模压制成一体。
8.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和方法,所说的上导纱杆和下导纱杆,其特征在于上导纱杆和下导纱杆的导纱支点,处于所说的输纱轮回转中心线上。
9.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和方法,所说的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支承板由塑料制成,所说的滚动轴承与支承板模压制成一体。
10.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和方法,所说的支承板,其特征在于支承板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说的滚动轴承通过弹簧档圈安装在支承板中。
11.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和方法,所说的附加引纱器,其特征在于附加引纱器包括一个支座、一个导纱壳体、一个导纱螺杆、一对张力盘、一个弹簧和一个螺母,所说的壳体上有一个导纱空腔,导纱空腔的侧面与一个大孔相通,大孔的上方有一隔板,隔板上有一导纱槽,所说的导纱螺杆和张力盘安装在大孔和空腔中。
12.与权利要求1至9所述装置和方法相类似的输纱装置和输纱方法。
全文摘要
一种在纺织业用于针织机的位移式输纱装置和输纱方法,它利用一个移纱盘使绕在输纱轮壳橡胶圈上的纱线发生连续位移,产生既能自动打滑又能防止缠绕的作用,达到连续或断续变长度输纱效果,它利用纱线在输纱轮金属输纱轮壳上的连续位移,改变线圈的排列状态,达到稳定输纱张力的效果。该装置比欧洲和日本著名厂商生产的同类产品性能更稳定,操作更方便,结构更简单,价格可降低80%,是一种新型输纱装置。
文档编号D04B15/38GK1366104SQ0110145
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4日
发明者叶齐炎 申请人:叶齐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