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机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214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造纸机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纸机织物,其包括由两个独立的纱线系统形成的两个独立的层,其中两个独立的纱线系统是形成纸面的经线与纬线构成的纱线系统和形成机面的经线与纬线构成的纱线系统,两个独立的纱线系统被构造成在织物的经向与纬向形成独立的结构,且所述结构通过粘合纱(binder yarn)粘合在一起。
背景技术
传统三层造纸机织物具有两个独立的层,即纸面层与机面层,并且这两层主要通过粘合纬线连接在一起。在纸面,粘合是这样完成的,即作为粘合纱的粘合纬线在与纬纱(cross yarn)同步和与所述纬纱不同步之间交替。结果,粘合纱在横向就不平直。而且,在纸面上的粘合点上,粘合纱保持在与其它的表面纱线相同的高度。在机面上,粘合纱略微更靠近织物内部。结果,粘合纱在z方向也保持捻转(twisted)。
粘合纱在横向与z向的捻转引起粘合纱与纬纱以及经纱相互摩擦。摩擦的结果是纱线在粘合纱的粘合点上从开始就进行磨损,以后当织物由于摩擦而松弛,纸面与机面上内部结构相互摩擦得越来越严重。由于织物内部的磨损,粘合纱开始脱离纸面的斑纹图案(marking patterns),因为织物在其内部与原始厚度相比已经变薄了,但是粘合纱仍然保持其原始尺寸。持久的内部磨损还会引起各层相互分离。
因此,粘合纬线从内部的中间磨损织物。这是由于造纸机中,纸面层与机面层的边缘速度是不同的。另外的原因是进入造纸机内的织物的填充物。填充物与粘合纬线在经线上磨出凹坑,织物变得平坦。因此,粘合纬线变得更松并且引起例如,斑点。在最坏的情况中,各层甚至可能相互分开,如前所述。另外的问题是,粘合纬线拉动经线,其略微向内粘合在纸面上。这种下陷引起斑点。粘合纬线还在纸面的织物表面上引起额外的纱线流动。在这一点上,织物比较致密,并且从纸幅排出的水不能均匀地流出造纸网(wire),这样就引起斑点。在传统的织物中,粘合纬线从织物的纸面捻转到机面并转回。这种捻转非常尖锐,并且由于所述捻转,机面与纸面上的层不能相互靠近,因而使织物较厚。这是织物具有较大水间隙(water space)的原因。具有上述结构的造纸网(wire)带有很多水,可在造纸机内引起水的飞溅。飞溅把造纸机结构弄脏,并在纸幅(paper web)内造成缺陷,最坏情况下甚至漏洞。造纸网(wire)的大量水间隙还会造成重新变湿,即来自于造纸网的水重新进入纸幅,并引起干燥含量(dry content)的减少。
传统三层造纸网(wire)还存在一个问题,即造纸网(wire)在造纸机内拉伸。当分别检测(examining)纸面与机面上的层,就会发现纸面层比机面层拉伸得显著的更长,这是由于,例如,在传统的结构中,经线密度(warpdensity)在纸面与机面上是相同的,而纸面经线比机面经线细。另外,与机面层拉伸相关的纸面层的拉伸被纸面层中经线较致密的捻转加剧。造纸网在纵向拉伸得越长,其在横向收缩得也越窄。由于层之间拉伸的不同,该层比纵向层收缩得更多。因此,造纸网可能变得有条纹并且在纸幅内造成轮廓不规则。顶和底造纸网的速度差异造成造纸网的纸面上的磨损,其与严重磨损的机面一起会引起造纸网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纸机织物,通过其消除现有技术的所述缺点。该目的是通过一种本发明的造纸机造纸网实现的,其特征在于,形成纸面的纱线系统被构造成包括两经线系统与两纬线系统,其中所述两经线系统由顶经线与附加经线形成,所述两纬线系统由顶纬线与附加纬线形成,其中所述顶纬线只与顶经线粘合,附加纬线只与附加纬线粘合,由形成纸面的层的顶经线构成的经线系统借助于粘合纱,通过使纸面粘合点上的粘合纱以使粘合纱在粘合点处基本上位于所述织物表面以下的方式把压挤所述织物内的顶经线,与形成机面的结构的经线系统粘合在一起,以及在粘合点之间,所述附加经线在形成纸面的层与形成机面的层之间行进。
本发明提供以上所有的优点,即粘合纱在横向与z向的捻转比现有技术小,因此不引起内部磨损。另外,因为与现有技术相比,粘合纱在z向比较平直,因此造纸网可大大减薄。关于这一点,应该考虑到在造纸机中,造纸网在回流循环(return circle)期间被清洗。当纸浆喷雾碰到造纸网时,对于造纸网的操作优选的是,其含水量尽可能低并且分布均匀。本发明的细的造纸网结构容易被清洗,并且在现代造纸机中使用的冲击干燥(impingement drying)对这样的造纸网结构均匀地干燥。本发明造纸网各层之间的机器方向的拉伸差异比传统三层造纸网中的小。这是由于,例如,纸面层的经线密度高于机面层的经线密度,因而与传统三层造纸网相比,载荷在各层之间分布得更加均匀。本发明的方案非常灵活,粘合可以根据各种需要而改变,例如,可使用粘合纱线对代替粘合纱。另一优点是,粘合纱保持在织物内,即粘合纱不到达纸面表面,因此不引起斑点。本发明的织物不容易破裂,因为其纸面经线不易直接受到纸面磨损的损害。本发明织物的优点还在于,纸面较高的纱线密度给纸幅很好的支持。


以下将通过附图中示出的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图1在纬线方向示出了本发明造纸机织物,图2在经线方向示出了本发明造纸机织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和图2是从不同方向示出本发明造纸机织物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包括由两独立的纱线系统形成的两独立层,即由形成纸面的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纱线系统1,和由形成机面的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纱线系统2。图中所示的形成纸面的层是顶层,形成机面的层对应地是底层。上述纱线系统被布置成在织物的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上形成独立的结构。由纱线系统1和2形成的结构通过粘合纱结合在一起。
上述的事实本质上是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因此此处不再更详细地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要点,形成纸面的所述纱线系统1包括由顶经纱3和附加经纱4形成的两经纱系统,和由顶纬纱5和附加纬纱6形成的两纬纱系统。顶纬纱5只结合到顶纬纱3上,附加纬纱6只结合到附加经纱4上。在如图所示的例子中,附加经线4与形成机面结构的经线系统的经线7,换句话说是底经线,位于同一条线上。形成机面层的纬线,换句话说是底纬线,在图中用标号8表示。由形成纸面层的顶经线3形成的经线系统通过粘合纱9与形成机面结构的经线系统粘合在一起。在纸面的粘合点上,粘合纱9被设置成以使粘合纱9在位于所述织物的表面以下的粘合点处的方式把顶经线3压到所述织物中。而且,在粘合点上,附加经线4被设置成在形成纸面的层与形成机面的层之间行进。
当对织物的机面进行检查时,就会发现机面经线7可以在同一条线上位于纸面经线3或4中之一的下面。而且,经线7,3,4也可相互错叠,如果这样的方案需要的话。
另外,在如图所示的应用中,形成纸面的层的经线密度是形成机面的层的经线密度的两倍。纸面的纬线密度也可以是机面的纬线密度的至少两倍。
本发明造纸机织物的要点是,在织物的纸面上,粘合纱9始终没有到达表面,而在纸面粘合基本上是在纸表面以下完成的,如从织物的垂直方向所看到的。这种结构是通过允许所述经线基本上在纸面下面进行挤压的纸面的独立的经线系统实现的。这也是与以前的方案相比,粘合纱在z方向保持更平直的原因,并且是粘合纱与其它纱线的摩擦被消除的原因,以及是正面(face side)与机面之间的边缘速度的差异不磨损粘合纱的原因。
本发明的结构还使得造纸网能够尽量薄,因为粘合纱从纸面表面到机面的捻转被消除。在现在所使用的三层造纸网中,纸面与机面的经向拉伸显著不同。在本发明的结构中,与底面相比,正面较高的经线密度使纸面与机面上的经向拉伸与横向收缩均匀。造纸机的造纸网上紧密度差别的影响就会被最小化,并且对制造出的纸等级有不利影响的造纸网条文也被消除。
在现在使用的三层造纸网中,可能发生的纸面磨损直接影响经线纱线。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这种磨损通过把正面上的经线以防止磨损的方式进行排列而消除。所述磨损首先影响附加纱线系统的附加纬线6和正常的顶纬线5。
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粘合纱9是单根纱线,即粘合纬线,但这不是唯一可能的情况,除了粘合纱,还可以使用粘合纱线对,例如粘合纬纱对。
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的,相反本发明可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任意修改。因此,很清楚,本发明的造纸机织物或其详细内容不必要与图中描述的一样,别的类型的方案也是可以的。应该知道,本发明不限于某种结构,例如3/3梭道(shed)结构,相反本发明可用于其它方案。纱线粗细(thi ckness)也不限于某种特定直径,相反所述直径可根据需要改变,例如纸面的经线可具有不同的粗细。例如,纸面经线的直径的表面面积可以至少是机面经线的直径的表面面积的60%。
权利要求
1.一种造纸机织物,包括由两个独立的纱线系统形成的两个独立的层,其中所述两个独立的纱线系统是由形成纸面的经线与纬线构成的纱线系统(1)和由形成机面的经线与纬线构成的纱线系统(2),所述两个独立的纱线系统在织物的经向与纬向形成独立的结构,且所述结构通过粘合纱粘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形成纸面的纱线系统包括两经线系统与两纬线系统,其中所述两经线系统由顶经线(3)与附加经线(4)构成,所述两纬线系统由顶纬线(5)与附加纬线(6)构成,从而顶纬线(5)只与顶经线(3)粘合,附加纬线(6)只与附加纬线(4)粘合;由形成纸面的层的顶经线(3)构成的经线系统,通过使纸面粘合点上的粘合纱(9)以使粘合纱(9)在粘合点上基本上位于所述织物表面下面的方式把顶经线(3)压入到所述织物内,与形成机面的结构的经线系统由粘合纱(9)粘合在一起;在粘合点之间,所述附加经线(4)被设置成在形成纸面的层与形成机面的层之间行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粘合纱(9)是粘合纱线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纱(9)为粘合纬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形成纸面的层的经线密度是形成机面的层的经线密度的两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形成纸面的纬线密度至少是形成机面的纬线密度的两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纸面经线直径的总表面面积至少是机面经线直径的表面面积的6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纸面和机面纺织结构都是3/3-梭道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机面经线(7)在同一条线上位于纸面经线(3,4)中之一的下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纸机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线(7,3,4)被设置成相互错叠。
全文摘要
一种造纸机织物,包括由形成纸面的经线与纬线构成的纱线系统和形成机面的经线与纬线构成的纱线系统所构成的两个独立的层。形成纸面的纱线系统包括两经线系统与两纬线系统。形成纸面层的顶经线构成的经线系统,通过使纸面粘合点上的粘合纱以使粘合纱在粘合点上位于所述织物表面下面的方式把顶经线压入到所述织物内,与形成机面层结构的经线系统由粘合纱连接在一起。
文档编号D03D1/00GK1439072SQ01811746
公开日2003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6日
发明者塞波·泰帕莱 申请人:坦姆菲尔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