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微纤维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95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染色微纤维织物的制作方法
优先权根据美国法典第35篇第119条,本发明要求2001年3月22日提交的,未决美国分案申请号为60/277,840的专利的优先权,该专利作为特殊参考引用在此。
背景本发明一般涉及包含有微纤维的织物,特别涉及通过染色工艺过程获得所希望色泽的微纤维织物。
微纤维是指登尼尔数等于或小于1的纤维。这些纤维可以被混合进纱线中,纱线可经机织、针织、无纺或类似过程成为纺织品。另外,这些纤维也可被直接混合进织物中,如经过无纺工艺。
然而,由于这些纤维的直径较小,织物中的染料难以牢固地保留在织物中,使织物在暴露于光线时很容易退色。因此,很需要一种对微纤维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及由此产生的产品,该产品具有较高的耐光牢度,并且从纤维到第二物体的颜色传递率较低。
详细描述本发明一般涉及对织物、包含有微纤维的衬底、以及最终产品进行染色的工艺过程。用于本发明的包含有微纤维的织物衬底可以包括机织、针织、无纺纺织和粘合织物等。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织物是一种无纺织物,由微纤维聚酯材料制成,该材料具有全部或部分浸渍在该无纺织物中的聚氨酯基质。本发明的织物染色工艺特别涉及两个方面1)染色工艺和2)洗涤工艺。
染色工艺一般包括下列步骤把织物衬底放入染液池;以一定的速率将染液池和织物衬底的温度升高到一预定的染液温度;在该染液温度下将染液池内的织物衬底搅动一特定的时间;以一定的速率将染液和织物衬底的温度降到一预定的较低水平;并且对染后的织物进行漂洗。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染料包括一种非偶氮染料,如蒽醌染料、噻吩染料、苯并呋喃(benzodifuranone)染料等。另外,当染后织物的颜色的L值等于或小于35时,可从本发明中获得最大效益。
本发明的洗涤工艺一般包括下列步骤把染色后的织物衬底放入烷基材料的水池中,以一定速率将水池温度升到一预定温度值;将洗涤材料加入水池中;在洗涤温度下搅动洗涤池中的已染织物衬底一定时间来进行洗涤;以一定的速率将已染织物衬底和水池的温度降低到一较低的预定温度水平;并且,对已染并已洗涤过的织物进行漂洗。在本发明的工艺中,烷基材料在初始温度下加入到洗涤池中,而洗涤材料则一直到水池达到可对织物以特定的时间进行搅动时的温度时再加入池中,在本发明的优选实例中,洗涤材料包括一种还原剂。
本发明可参考下面的实例进一步理解。以聚酯胺浸压的无纺砂粒(sanded)微纤维衬底要经过染色工艺和洗涤工艺中的染色工序。染色工艺包括将200磅衬底织物放入一个500加仑的,其中加入了染料和染料助剂的染液池中。在实例中,染料为Cl分散红86(例如由Ciba公司提供的特拉齐尔粉红2GLA,),Cl分散红159(例如Dystar公司的Dianix红BLS),Cl分散蓝77(例如Ciba公司的Terasil蓝BLF),Cl分散蓝60(例如Ciba公司的Terasil蓝BGF)和Cl分散黄(例如D&G公司的Dorosperse黄KHM)。另外,在实例中,染料助剂为醋酸、匀染剂、分散剂、消泡剂和紫外线吸收剂。
染料池及织物衬底的温度以约每分钟2华氏度的速度增加直到266华氏度,织物衬底和染料通过高压染色机的文杜里管(venturi)搅动约30分钟。在搅动30分钟后,染液池和织物衬底的温度再以每分钟约2-4华氏度的速率下降,直到染液池温和织物衬底温度下降至120华氏度。此时,织物衬底被用100-140华氏度的水进行漂洗,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漂洗包括使用了一种表面活性剂。
在完成染色工艺后,染过的织物随之进入洗涤工艺。洗涤工艺包括将织物放入烷基材料的水池中,其中含有每升水约2-4克的苛性钠,以及约4-6克的碱面等碱性物质。烷基材料的水池的初始温度是大约120华氏度,水池和的织物衬底的温度以每分钟4华氏度的速率增加,直到它们一起达到约170华氏度的洗涤温度。在该洗涤温度下保持5分钟后,向水池中加入洗涤材料。在本实例中,洗涤材料是亚硫酸钠还原洗涤剂,以每升水约4-8克的比例加入。尽管在本实例中使用了亚硫酸钠,本实例及本发明希望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还原性洗涤剂。
织物衬底和洗剂池通过高压染色机的文杜里管(venturi)搅拌约30分钟。喷射搅拌后,洗剂池和织物衬底的温度以约每分钟下降4华氏度的速度降至约140华氏度。温度下降后,对织物进行温漂洗工艺。
经过本实例工序处理得到的织物是一种无纺型砂面料(sandedtype material),由微旦聚酯纤维制成,并且该无纺材料中全部和/或部分浸渍有一种聚胺酯基质。染料和紫外线吸收剂位于微纤维中,包括表面和基质层中。染料是非偶氮分散染料,根据ATTCC评价程序6,仪器颜色测定(1997年AATCC技术手册),测得染过的织物的L值约为35或更低。该测定标准在此引用作为特别参考,见附件1。
经过染色、洗涤和干燥的织物其耐光牢度在225个千焦耳时测得ΔE约为6.0或更低,其测量是按照ATTCC评价程序7,“测试样品的颜色变化的仪器评定(Instrumental Assessment of the Change in Colorof a Test Specimen)”(AATCC技术手册1977),使用SAE试验程序J1885(1992年3月),“汽车内部装饰组件的加速暴露(Accelerated Exposureof Automotive Interior Trim Components)”,使用“受控非辐射水冷Zenon-Arc装置(Controlled Irradience Water Cooled Zenon-ArcApparatus)”,在一个Zenon Arc装置上来测量的,该装置对于一个标准样品Blue Wool Number 5(该样品具有6.4(+/-0.7)的控制目标ΔE)被校准到一个给定的ΔE为约6.0,ATTCC评价程序7和SAE测定程序J1885在此一并引用作为参考。
由本实例程序产生的织物所具有的长期耐磨擦牢度值至少为1.5,一般在2.0或2.5。长期耐磨擦牢度值的测定是将一块1cm2大小的,经过染色、洗涤和干燥的织物小样放在一张标准滤纸上,例如Whatman7.0cm 2号定量滤纸上测得的。用1mm吸液管(pipette)在样品上滴10滴三氯乙烯,然后让它干燥。对溶液从样品中芯吸到滤纸上的滤纸区域和一片干净的滤纸之间进行比较测量。长期而磨擦牢度是参照ATTCC评价程序2,着色灰度等级(ATTCC技术手册1977)来确定的的。该资料在此引用作为特别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装置,包括一种其中形成有微纤维的无纺织物衬底,该微纤维包含暴露的表面区域;非偶氮分散染料,其位于该微纤维的暴露的表面区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染色后微纤维的L值约为35或更低,ΔE耐光牢度在225千焦耳时约为6或更低,并且长期耐磨擦牢度为至少约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无纺织物衬底还包括至少部分浸渍在其中的基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基质包括一种聚氨酯。
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微纤维包含聚酯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微纤维包含聚酯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无纺织物衬底还包括一种颗粒(sanded)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非偶氮染料从蒽醌染料、噻吩染料、苯并呋喃染料等一组染料中选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一种紫外线吸收剂,其位于含有非偶氮分散染料的微纤维的暴露表面区域中。
10.一种装置,包括其内形成有微纤维的无纺织物衬底,该微纤维包含暴露的表面区域;位于微纤维的表面暴露区域中的非偶氮分散染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染色后微纤维的L值约为35或更低,ΔE耐光牢度在225千焦耳时约为6或更低,并且长期耐磨擦牢度约为至少1.5。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非偶氮染料从蒽醌染料、噻吩染料、苯并呋喃染料等一组染料中选取。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一种紫外线吸收剂,其位于含有非偶氮染料的微纤维的暴露表面区域中。
14.一种由染色后微纤维的L值约35或更少,ΔE耐光牢度在225千焦耳时约6或更少,并且长期耐磨擦牢度约为至少1.5的织物衬底形成的织物。
全文摘要
一种无纺织物底衬,是由全部和/或部分浸渍有聚氨酯基质的微纤维,微纤维(包括表面)内的一种非偶氮分散染料、和基质而制成。染后的纤维的L值大约为35或更少,耐光牢度ΔE值在约225千焦耳时约为6或更少,长期耐摩擦牢度为至少约1.5。
文档编号D04H1/58GK1516767SQ02806752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3月22日
发明者K·甘地, B·H·格洛弗, K 甘地, 格洛弗 申请人:美利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