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三维凸起的膨松薄片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98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三维凸起的膨松薄片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无纺布织物的膨松薄片材料,该织物具有大量凸起。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3,131,557公开了包括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的有折皱的无纺布织物,所述第一纤维层包含热可缩的纤维和热可粘结的纤维,所述热可粘结纤维的熔点低于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第二纤维层包含叠置在第一纤维层一侧的热不可缩纤维,第一和第二纤维层通过热熔融粘接以条纹图案连接。熔合的连接点是凹陷的,并且第二纤维层在熔合连接点之间形成大量条带状的折皱(凸纹)。通过将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叠置,在低于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的温度下用熔融粘接法连接该两层,并且用在收缩起始温度或在该温度之上的热空气喷吹以使可收缩的纤维收缩,制成有折皱的无纺布织物。因为热可缩纤维的收缩是在比形成热可粘结纤维的树脂的熔点更高的温度下发生,它伴随有热可粘结纤维的熔合,这造成得到的无纺布织物的僵硬性。另外,因为第一和第二纤维层的热熔融粘接是依靠热可粘结纤维(其在第一纤维层中含有的比例为30-50重量%),故两层之间的粘合强度是有限的。由于粘合强度有限,当第一纤维层收缩或在得到的无纺布织物进一步加工或使用时,熔合连接点易于断开,这造成凸纹的图案模糊或无法形成所要求图案的凸纹。
JP-A-9-3755公开了具有织构表面的无纺布织物,其包括含有热收缩纤维的第一纤维层和叠置在第一纤维层的一侧含有不可收缩的短纤维的第二纤维层,第一和第二纤维层通过部分热熔融粘接。通过热收缩第一纤维层,第二纤维层在熔合连接点之间具有形成规则的凸起的拱起部分。通过叠置第一和第二纤维层并将该两层送至印花辊下,从而将它们局部地连接在一起,并同时造成第一纤维层的收缩,以此制得无纺布织物。因为热量几乎不能从压花的部分向整个第一纤维层传导,很难使第一纤维层的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达到足以形成第二纤维层的凸起的高收缩百分率。当构成第二纤维层的纤维处在未粘接的状态时,熔融粘接纤维的纤维网不足以形成具有高度形状保持性的凸起。作为结果,凸起很容易陷缩并且很容易起绒毛。
发明概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膨松薄片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织构、满意的外观和有高度形状保持性的凸起。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容易地制备具有所需要形状凸起的膨松薄片材料的方法。
通过具有三维凸起的膨松薄片材料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所述材料包含第一纤维层和位于所述第一纤维层的至少一侧上的第二纤维层,所述第一纤维层含有热收缩的热可缩纤维,所述第二纤维层包含热不可缩纤维,所述第一纤维层和所述第二纤维层通过熔融粘接法在大量连接点处局部地连接,所述连接点是通过熔融和固化具有比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更高的熔点的热可熔树脂而形成,通过第一纤维层的热收缩,所述第二纤维层在所述连接点之间形成大量凸起,所述连接点形成凹陷。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制备该膨松薄片的优选方法,它包括使用热压花机在形成所述第一纤维层材料的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或在其之上局部地熔融粘接含有所述热可缩纤维的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在所述形成纤维层材料的至少一侧提供的含有所述热不可缩纤维的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同时对所述形成第一纤维材料和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两者施加拉力以形成所述连接点;继续对已经通过热压花机的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两者施加所述拉力,直至在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中含有的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温度低于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撤除所述拉力;在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或在其之上加热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以使所述热可缩纤维收缩,并在所述连接点之间拱起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从而形成大量的所述凸起。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具有三维凸起的膨松薄片材料,它包括第一纤维层和在所述第一纤维层的至少一侧提供的第二纤维层,所述第一纤维层含有热收缩的热可缩纤维,所述第二纤维层含有热不可缩纤维;所述膨松薄片材料可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在含有所述热可缩纤维的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至少一侧叠置含有所述热不可缩纤维的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使用热压花机将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局部地熔融粘接;同时对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施加拉力以形成大量的熔合连接点,所述连接点是通过熔融和固化具有比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更高的熔点的热可熔树脂而形成的;热收缩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所述热可缩纤维以形成大量的凸起和凹陷。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热可缩热压花的无纺布织物,它包括第一纤维层和在所述第一纤维层的至少一侧提供的第二纤维层,所述第一纤维层含有处于可收缩状态的热可缩纤维,所述第二纤维层含有热不可缩纤维,所述第一纤维层和所述第二纤维层通过熔融粘接法在大量的连接点处局部地连接,所述连接点是通过熔融和固化具有比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更高的熔点的热可熔树脂而形成的。
附图简述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膨松薄片材料的一种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图2是图1中的膨松薄片的取自II-II剖线的横截面;图3是用于制备本发明的膨松薄片材料的优选装置的示意图;图4示意地说明包角的测量;和图5显示压花辊筒的压花图案。
优选实施方案详述将主要地基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并参考附图对其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膨松薄片材料的实施方案可见图1。图2展示图1中显示的膨松薄片材料的取自剖线II-II的横截面。
图1中显示的膨松薄片材料10包括具有相互邻接的第一纤维层1和第二纤维层2的无纺布织物。第一纤维层1由纤维聚集物状的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构成。第二纤维层2由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构成,该材料是一种在种类上和/或组合物上不同于构成第一纤维层1的纤维的纤维聚集物。第一纤维层1和第二纤维层2在大量的连接点3处局部地连接。在这一实施方案中,当从上观看连接点3时,其各自具有圆形并且离散地排列,在整体上形成点阵图样。优选使这些连接点离散地排列,以便不妨碍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膨松薄片材料10在连接点3处被压实,因而比其它部分具有更小的厚度和更大的密度。
连接点3是通过对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的热压花而形成的热熔融粘接部分。由于有这些熔融粘接部分,两个纤维层在其厚度方向上连接起来。熔融粘接部分是通过熔融和固化具有比在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中含有的热可缩纤维(以下将描述)的收缩起始温度Ts更高的熔点的热可粘结纤维而形成的。在这里使用的术语“熔点”意指在使用DSC(差热扫描量热法)测量聚合物的熔解热中制取的DSC曲线上的最大峰值温度。如下文所述,在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中的至少一个里存在的热可熔树脂优选以含有热可熔融树脂的热可粘结纤维的形式存在。当热可粘结纤维是多组分的组合纤维时,树脂成分中的最低的熔点作为纤维的“熔点”。熔融粘接部分可以通过熔融和固化该热可缩纤维而形成。单独的连接点3可以有任意形状,例如在该具体实施方案中采用的圆形、椭圆形、三角型、矩形或它们的组合。连接点3可以连续地形成以产生线形图案,例如直线形或曲线形的图案。
在取决于膨松薄片材料10的具体使用之下,连接点3的总面积与膨松薄片材料10的面积的比(每一单位面积膨松薄片材料上的连接点3的面积)在连接点3形成后和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收缩前进行测量时,优选为3-50%,更优选5-35%,在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收缩后进行测量时,优选为6-90%,更优选10-70%。优选这些连接面积比例的范围能够在使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拱起以形成具有为膨松所需足够高度的凸起的同时,确保两个纤维层1和2之间的粘接。
通过热收缩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使第二纤维层具有在连接点3之间拱起的大量凸起4。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案中,膨松薄片材料10具有各自被以菱形图案排列的连接点3围绕的大量封闭部分,并且在每个封闭部分中的第二纤维层2被拱起以形成如图2所示的凸起4。在本实施方案中单独的凸起4是圆丘状的,并且由构成第二纤维层2的纤维充满。连接点3相对于凸起4形成凹陷。在每个相邻的连接点3之间第一纤维层1几乎是平坦的(参看图2)。整体来看,膨松薄片材料10的结构在第一纤维层1一侧是平坦的,而在第二纤维层2一侧具有大量凸起和凹陷。
无论第二纤维层2的凸起4可以有怎样的形状,只要凸起4的顶部厚度T与连接点3处的厚度T′的比例(参看图2),即T/T′为20或更高,特别是30或更高,则膨松薄片材料10就足以让人感到膨松。根据凸起4的形状保持性和膨松薄片材料10的基重来决定T/T′的上限。T/T′的实际上限约为80,特别是约为50。
厚度T和T′的测量方法如下。将膨松薄片材料10切成边长为50厘米的四方块。将一个重10克和比切片大的平片放在切片上,使用例如直读式厚度计或激光位移测量仪测量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切片厚度,将其作为凸起的厚度T。如此测量的厚度T等于以下所涉及的“在0.4cN/cm2的压强下的(膨松薄片的)厚度”。
另一方面,在采用一个大小等于或小于连接点3的探针对连接点3施加10-40N/cm2的压强下测量厚度T′。可以使用与测量厚度T时使用的相同仪器进行测量。
膨松薄片材料10具有低密度的结构,因而当在厚度方向上压挤时能够显示出足够的挤压可变形性。更具体地说,在取决于成品用途的情况下,通常优选的是,膨松薄片材料10的表观密度在0.4cN/cm2的压强下为5-50kg/m3,特别是10-30kg/m3。具有这种表观密度的膨松薄片材料10让人感到膨松并且显示出改进的挤压可变形性,这造成柔韧性的提高。也优选的是,膨松薄片材料10的表观密度在34.2cN/cm2的压强下为20-130kg/m3,特别是30-120kg/m3。具有这种表观密度的膨松薄片材料10有足够的强度显示出提高的三维形状保持性,同时保证有足够的透气性。当膨松薄片材料10作为例如吸收制品的构件时,确保足够的透气性对于防止由于液体滞留而造成的皮疹特别有作用。0.4cN/cm2的压强几乎等于施加于与穿戴者身体相适的吸收制品上的压强,而34.2cN/cm2的压强几乎等于身体在穿用吸收制品时对其施加的压强。
膨松薄片材料10在0.4cN/cm2的压强下和在34.2cN/cm2的压强下的表观密度是通过用以下所述在相应压强下的厚度除基重而获得的。
在根据用途而变化的同时,从膨松性和挤压可变形性的角度出发,膨松薄片材料10的厚度在0.4cN/cm2的压强下优选1.5-10毫米,特别是2-6毫米,在34.2cN/cm2的压强下优选1-5毫米,特别是1.5-3毫米。
在0.4cN/cm2的压强下的厚度(以下简称T1)的测量方法如下。将膨松薄片材料10切成边长为50mm的正方形试样。将重10克和尺寸比试样大的平片放在测量仪器的平台上。在此状态下的平片上表面的高度作为参照点A。取下平片,将试样放在平台上。再将平片放在试样上。在此状态下的平片的上表面高度作为点B。A与B之间的差就是膨松薄片材料10的厚度T1。使用激光位移测量仪(CCD激光位移传感器LK-080,由Keyence Corp.提供)进行测量。也可以使用直读式厚度计测量厚度T1,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仪器的测量压力和平片的重量被调节至能造成0.4cN/cm2的压强。
在34.2cN/cm2的压强下的厚度(以下简称T2)的测量方法如下。使用拉伸-压缩试验机RTM-100(Toyo Baldwin Co.,Ltd.提供)进行测量,该试验机能够通过以等速压挤使试样变形。从材料10切下的边长50毫米的正方形试样放在试验机上,将装配在测力传感器(额定值5千克)上的压缩片以10毫米/分钟的速度向下移动压挤试样。由施加在测力传感器上的负荷和压挤后的位移获得T2。具体地说,给出2gf(满量程2kg的0.1%)读数时的压缩片位置作为原点,读出在0.4cN/cm2压强下的位移X1和在34.2cN/cm2的压强下的位移X2。根据公式(1)由X1、X2和T1(相对于原点全部以负值给出)计算T2T2=T1+(X2-X1) ...(1)优选膨松薄片材料10的压缩形变百分数为30-85%,特别是40-70%,根据方程式(2)由T1和T2计算压缩形变百分数压缩形变(%)=(T1-T2)/T1×100 ...(2)为了使膨松薄片材料10具有足够的挤压可变形性和膨松性,优选膨松薄片材料10的基重为20-200g/m2,特别是40-150g/m2。通过使用电子天平(其灵敏度是1mg)对具有至少50毫米乘50毫米尺寸的膨松薄片材料10的切片称重和计算每m2的重量,获得基重。
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含有热可缩纤维。在膨松薄片材料10中,热可缩纤维以其收缩状态存在。热可缩纤维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热可缩纤维。使用自卷曲纤维作为热可缩纤维是特别有利的。使用自卷曲纤维可赋予第一纤维层1弹性体性质,这使膨松薄片材料10在整体上显示出弹性体特性。显示出弹性体特性的膨松薄片材料10在作为吸收制品的构件使用时,可适应穿戴者的运动显示出满意的可变形性。具有这种膨松薄片材料的吸收制品将会改进对于穿戴者的合身性,并有效地防止泄漏。自卷曲纤维包括组合纤维,后者由呈偏心的皮-芯型构型或并列型构型的具有不同的收缩特性的两种热塑性聚合物组成。这些自卷曲组合纤维的实例在JP-A-9-296325和日本专利2759331中给出。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和聚丙烯的结合物是具有不同收缩百分率的合适的热塑性聚合物的实例。热可缩纤维可以是人造纤维(短纤维)或长丝(长纤维)。热可缩纤维的细度合适地约为1-7dtex(分特)。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Ts可以选自一个范围,例如,90-110℃。在这里使用的术语“收缩起始温度”代表能够以恒定速率的温升提高温度的烘箱的实测温度,在这一温度上装入烘箱的纤维显著地开始收缩。在以下给出的实施例中,使用了Ts约为90℃的热可缩纤维。第一纤维层1(或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可由热可缩纤维单独制成或含有下列的其它纤维。对于后者,优选第一纤维层1包含热可缩纤维的比例至少为50重量%,特别是70-90重量%。
第一纤维层1可以包含的其它纤维包括热可粘结纤维。由于热可粘结纤维结合进第一纤维层1,构成第一纤维层1的单个纤维显示出本身之间的良好熔合性,第一纤维层1和第二纤维层2显示出良好的相互熔合性。被引入的热可粘结纤维优选包含热可熔的树脂,该树脂的熔点TM比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Ts更高。这种热可熔树脂的存在改进了对于假若存在于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和收缩后的织构中的热可熔树脂(以后描述)的熔合性。为了获得对于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的熔合性,同时确保热可缩纤维的收缩性,在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中的热可粘结纤维的比例基于第一纤维层1的重量,优选最多达50重量%,更优选10-30重量%。
能提供处于收缩态的第一纤维层1的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形式包括纤维网和无纺布织物,纤维网指的是纤维聚集物,其中的构成纤维处在未粘接或未相互缠绕的状态。作为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纤维网包括含有热可缩纤维的梳理纤维网。作为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无纺布织物包括通过各种无纺布织物技术,例如热粘合、液体缠结、针刺法、溶剂粘合、旋转粘接和熔融喷吹制成的含有热可缩纤维的纤维聚集物。
第二纤维层2(或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包括热不可缩纤维。在这里使用的术语“(热)不可收缩的纤维”用来不仅包括没有热收缩性的纤维,而且包括具有热收缩性但是在等于或低于在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中包含的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Ts下未显著地收缩的纤维。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优选包含含有热可熔树脂的热可粘结纤维,该树脂的熔点TM比在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中包含的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Ts更高。在第二纤维层2中的热可粘结纤维的含量优选为70重量%或更多,特别是80重量%或更多,以热可粘结纤维中的热可熔树脂计。在最优选的方式中,构成第二纤维层2的不可收缩纤维主要地由热可粘结纤维组成。热可熔树脂的熔点TM优选比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可收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Ts高5℃或更多,即TM>Ts+5℃。按照这一设计,当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热收缩时或之后造成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拱起并形成凸起4,构成凸起4的纤维互相熔合。由此,形成了具有增加的形状保持性的凸起4,并且得到的膨松薄片材料10显示出改进的织构和缓冲性质。可熔树脂的熔点TM的范围可以为,例如,125-145℃。这样,当与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局部地连接的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收缩时,在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中包含的热可粘结纤维不致过度地熔融,使得到的膨松薄片材料具有满意的织构。为了确保膨松薄片材料有满意的织构,优选可熔树脂熔点TM的上限为大约(Ts+50)℃。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纤维层1和第二纤维层2之间的粘合强度和防止处在收缩态的织构品质降低,优选使用包含可熔树脂的热可粘结纤维,所述树脂的熔点TM为(TT-20)℃或更高,其比例为70重量%或更高,特别是90重量%或更高,以可熔树脂计,基于第二纤维层2的重量。TT代表在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中包含的热可缩纤维进行收缩的温度。
当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包含热可粘结纤维时,优选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热可粘结纤维中的可熔树脂的熔点与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的热可粘结纤维中的可熔树脂的熔点相等或相差10℃或更小。这使得在相对低的温度下熔融粘接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成为可能,并进一步提高了该两层的粘合强度。在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中包含的热可粘结纤维可以是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
可用于形成第二纤维层2的热可粘结纤维包括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由这些热塑性聚合物构成的皮-芯型组合纤维或并列型组合纤维也是可用的。热可粘结纤维可以是人造纤维(短纤维)或长丝(长纤维)。合适的细度大约为1-7dtex。特别是,优选组合纤维的短纤维,因其收缩后产生弹性体特性,这赋予得到的膨松薄片材料满意的织构。在第一纤维层1中使用的热可粘结纤维可以选自如上所述相同纤维。
在膨松薄片材料10中的纤维,除了热可缩纤维之外,无论它可能存在于那一纤维层,优选具有比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Ts更高的熔点。在这种情况下,可抑制膨松薄片材料的折皱和起毛,并使其具有改进的织构。当除了热可缩纤维之外的纤维是多组分的组合纤维时,多种构成树脂中的最低的熔点作为该纤维的“熔点”。
在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收缩下提供第二纤维层2的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的形式包括纤维网和无纺布织物,所述纤维网指的是纤维聚集物,其具有的构成纤维处在未粘接或相互缠绕的状态。优选纤维网是因为当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收缩时,纤维网容易拱起,改变其面积或形式,形成充满纤维的凸起,从而向薄片提供缓冲性质和柔软的织构。作为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的纤维网可以通过,例如,梳理获得。使用纤维网作为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而制得的膨松薄片材料10是膨松的并具有充满纤维的凸起4,该纤维沿着凸起的曲面取向。梳理纤维网,特别是变成仅具有稀疏纤维的第二纤维层2后,提供了一种对高粘性液体是可渗透的和有持液性的膨松薄片材料,并且当在厚度方向上压挤该材料时,其为高度可变形的。这些高粘性液体包括软粪便、月经血、用于人体的清洁剂或保湿剂和用于无生命对象的清洁剂。
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基重,在随膨松薄片材料10的用途而变化的同时,为了提供具有足够的膨松性和提高的挤压可变形性(这造成提高的柔韧性)的膨松薄片材料和从经济上考虑,优选5-50g/m2,更优选15-30g/m2。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的基重,在随膨松薄片材料10的用法而变化的同时,出于与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同样的理由和,再加上确保足够的透气性,优选5-50g/m2,更优选15-30g/m2。这里提及的形成第一和第二纤维层材料的“基重”是指形成两层的材料连接之前的基重。
现在描述用于制备上述实施方案的膨松薄片材料10的优选方法。图3展示一种优选装置,其可用于制备膨松薄片材料10。首先,通过指定方法制取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1和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2。将两种材料互相叠置,在不低于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1中包含的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Ts的温度下通过将两种材料送入具有压花辊筒21和光面轧辊22的热压花机使其局部地熔融粘接,同时对该两种材料施加拉力。与常规方法不同,本发明的方法能在不考虑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1中包含的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Ts的情况下设定熔融粘接温度。例如,熔融粘接温度的范围可以是125-160℃。在这一步骤中,形成连接点3(即熔融粘接部分),由此,形成两个纤维层的材料在厚度方向上连接起来。形成两个纤维层的材料1和2通过压辊时,优选使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1面对光面轧辊22,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2面对压花辊筒21,理由如下。首先,为了对该形成两个纤维层的材料施加拉力,优选以下文描述的大包角将它们围着热压花机20包绕。在这种情况下,纤维易于进入压花辊筒21的凹陷中,从而产生折皱。因此,优选将第一纤维层一侧围着光面轧辊22缠绕,这比围着压花辊筒21能够较少造成折皱。其次,当形成纤维层材料以相对较低温度沿辊包绕时,其较不易于收缩,从而造成良好的织构。从这一角度出发,也优选具有相对较低熔点的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1与光面轧辊22接触,而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2与压花辊筒21接触。压花机20的压花辊筒21的加热温度在取决于纤维种类的同时,优选范围为100-155℃,特别是125-155℃。光面轧辊22的加热温度优选为100-150℃,更优选110-140℃。
在熔融粘接期间施加拉力的目的是抑制在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中包含的热可缩纤维的热收缩。按照对这一目的的理解,仅对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施加拉力就足够了。然而,由于很难仅对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施加拉力,因此在本实施方案中对形成第一和第二纤维层材料两者施加拉力。对两种材料都施加拉力产生一个伴随的优点,即材料不致粘住压辊和不会接收比为熔融粘接所必需的更多的热量。优选将拉力施加在形成纤维层材料的纵向(MD)和/或横向(CD)上。为了有效地阻止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还优选在MD和CD两个方向上都施加拉力。
只要在熔融粘接步骤中阻止了热可缩纤维的收缩(1)就容易形成明显的凸起和凹陷;(2)可防止起毛;(3)在随后的收缩步骤中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就可足够地和均匀地收缩,并且能容易地控制收缩百分率。
在MD上施加拉力可以通过,例如,在压花机20下游的拉力压辊23和24来提供,拉力压辊23和24以比压花机20的压辊更高的速度旋转。为了产生大的拉力,已连接的形成纤维层材料优选围着拉力压辊23和24包绕,以使它们可以以S形运转。在CD上施加拉力可以通过将该材料围着压花机20的光面轧辊22以大包角包绕。围着光面轧辊的包角优选为30°或更大,更优选60-90°。如图4所示,包角θ的定义是在法线n1和n2之间形成的角,法线n1通过形成纤维层材料1和2与光面轧辊的第一接触点,法线n2通过材料1和2与光面轧辊22的分离点。施加的拉力应使得热可缩纤维不能显著地收缩。具体地说,MD上的拉力优选为约4-20cN/mm以抑制在MD上的收缩,同时控制横向的收缩,而CD上的拉力优选约1-20cN/mm以抑制横向的收缩。
优选采用隔热材料提供压花辊筒21的凹陷。在这种情况下,热可缩纤维即使在低拉力下在CD上也几乎不收缩,并且与材料自身的收缩力相反的斥力用来作为施加拉力。有用的隔热材料包括尼龙片、酚醛塑料片、具有玻璃纤维基质的无机层压制品(例如,Miolex)、硅橡胶或硅泡沫材料和氟橡胶或氟泡沫材料。它们之中优选具有耐高热和低导热性的那些,例如具有导热性不超过2W/mK,特别是0.1W/mK或更少的那些。这种隔热材料维持其表面温度比凸出部分低10-20℃,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在CD上的收缩。为了发挥上述性能,优选隔热材料的厚度为约1-3毫米。
在两种材料已经通过压花机20之后继续施加拉力,直至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1的热可缩纤维的温度降到低于其收缩起始温度Ts。详细地说,通过保持拉力辊23和24的转速高于压花机20的辊转速继续施加MD上的拉力。通过以大包角围着拉力辊23和24缠绕该材料继续施加CD上的拉力,使材料更少有滑移倾向,从而使用与收缩相反的材料自身的斥力来产生拉力。使用这样一种材料制造拉力辊的表面,使得其相对于该材料产生很大的摩擦力,由此可以提高拉力辊23和24对收缩的抑制作用。通过使用如图3所示的多个拉力辊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收缩的抑制作用。此外,通过冷却拉力辊23和24以加速冷却该连接材料也可以提高对收缩的抑制作用。代替冷却拉力辊23和24,在如图3所示的拉力辊23和24的下游,提供冷却辊25和26(材料围着它们包绕)也是起作用的。
一旦在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中包含的热可缩纤维的温度降到低于其收缩起始温度Ts,即使不施加拉力收缩也不再发生。这样,这里获得了一种热可缩的热压花的无纺布织物,它由含有处在其可收缩状态的热可缩纤维的第一纤维层和含有不可收缩的纤维的第二纤维层组成,在第一纤维层的一侧,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在通过热熔合粘接形成的大量连接点(热熔合粘接部分)处局部地粘接。在该热可缩的热压花的无纺布织物用作中间物以获得本发明的膨松薄片材料的同时,它同样地可用于各种用途。例如,该热可缩的热压花的无纺布织物可用于代替弹性构件,例如与卫生巾侧部或一次性尿布裤脚口部分相连的橡胶线,其带来以下优点。在制造具有弹性构件的吸收制品中,需要用真空输送器输送处于其拉伸态的产品或中间产品。使用热可缩的热压花的无纺布织物代替弹性构件可排除使用这种设备的必要性。在使用热可缩的热压花的无纺布织物时,将其固定在卫生巾或一次性尿布的指定位置上,然后热定形产生延伸性和收缩性以此形成皱裥而不使用橡胶线等。
已连接的形成第一和第二纤维层材料在收缩以前,即热可缩的热压花的无纺布织物(以下有时简称为“可收缩的无纺布织物”),优选具有拉伸强度120cN/5cm或更多,特别是150cN/5cm或更多。具有这一拉伸强度的无纺布织物可以在收缩前、收缩期间和收缩后顺利地输送。根据JIS L1913,在300毫米/分钟的牵引速度下测量拉伸强度。详细地说,将从无纺布织物上切下的在CD上宽50毫米和在MD上长250毫米的试样放置在卡盘之间(卡盘初始距离200mm),以300mm/分钟的速度拉伸。在断裂以前读出的最大负荷值作为拉伸强度。使用由Orientec提供的拉伸/压缩试验机Tensilon RTA-100进行测量。
可以通过加热上述热可缩的热压花的无纺布织物使在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1中包含的热可缩纤维收缩来制造膨松薄片材料10。优选通过喷吹热空气进行加热。其它的加热方法,例如微波、蒸汽、红外线和加热辊也可以使用。用于收缩的热处理温度TT优选的范围是从Ts(该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至(TM+20)℃,其中TM是在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或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中包含的热可粘结纤维的可熔树脂的熔点,特别优选从(Ts+5)℃至(TM+10)℃,优选这样的热处理温度可获得具有良好织构和出色的缓冲性质的膨松薄片材料。可以在温度TT,例如125-150℃进行约1至20秒钟的热处理。
在收缩步骤中,可收缩的无纺布织物被加热至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Ts或其之上,以使热可缩纤维收缩。当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是一种纤维网时,优选提高处理温度,其范围是从在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或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中包含的热可粘结纤维的可熔树脂的TM至(TM+10)℃。由此,纤维被熔合在一起,同时保持着第二纤维层2的织构,这样可以获得不起绒毛和具有出色的缓冲性质的膨松薄片材料。在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中包含的热可缩纤维也可以发生熔融粘接,这取决于加热温度和纤维的种类。
当使用热空气以产生收缩时,希望的是将施加于无纺布织物的摩擦力减到最少。当可收缩的无纺布织物在例如一种纤维网上输送时,最好从纤维网的背面一侧喷吹热空气使压在可收缩的无纺布织物上的压强为零或负值。也可取的是使用针式张布架或夹钳张布架将该可收缩的无纺布织物保持在完全自由的状态。当使用纤维网输送该可收缩的无纺布织物时,通过调节可收缩的无纺布织物相对于纤维网运行速度的过量进料比例和通过调节温度和气流速度可以控制在MD和CD上的收缩百分率。当使用张布架时,可以通过依照要求设置过量进料比例和张布架的宽度控制在MD和CD上的收缩百分率。温度和热空气流速可适当地调节。
例如当使用针式张布架时,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控制收缩。针式张布架具有一对在与无纺布织物移动相同的方向上运行的链条。每个链条有许多直立的针。可收缩的无纺布织物通过该针式张布架,该针式张布架由在指定温度(在以下给出的表中的热处理温度是热空气的测量温度)和给定速度下的热空气加热。进入针式张布架后,该可收缩的无纺布织物由针辊固定在针上。因MD上的收缩容许量,针辊具有增加的转速,由此无纺布织物因收缩容许量的存在而被针过量地固定住。例如,当可收缩的无纺布织物的长度由100被缩到70时,和针辊的速度作为100,则针的速度定在70。在这种情况下,MD上的收缩百分率限定为70%。另一方面,通过朝无纺布织物的运行方向上逐渐减少该对链条之间的距离以控制CD上的收缩。例如,当可收缩的无纺布织物的宽度从100被缩到70时,和在针式张布架的入口链条距离作为100,则在出口的链条距离定在70。在这种情况下,CD上的收缩百分率限定为70%。
在热可缩纤维的收缩中,连接点3之间的第二纤维层部分拱起形成凸起4。由于在凸起4中的构成纤维牢固地互相熔融粘接,凸起4具有高度的形状保持性。膨松薄片材料在整体上显示出清晰的凸纹。当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是无纺布织物时,由于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的纤维不发生再熔融,得到的膨松薄片材料具有满意的织构。当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是纤维网时,由于构成纤维已经不会发生在(TM+10)℃或更高的温度下可能发生的过度熔融,膨松薄片材料也具有良好的织构。
根据本发明的膨松薄片材料适合作为,例如,单次使用或几次使用之后即抛掉的一次性制品的构件。它也可用作机械钮扣的包容构件或糊剂的基片。膨松薄片材料特别地适合作为一次性吸收制品的构件,所述吸收制品包括例如卫生巾和一次性尿布、或用于人体或无生命对象的一次性抹布。在应用于一次性吸收制品,例如包括了可渗透液体的顶层、不渗透液体的底层和插入它们之间的吸收构件的吸收制品时,膨松薄片材料可用于这种构件如顶层、底层或直立的侧封的一部分。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方案。例如,在膨松薄片材料10在第一纤维层1的一侧具有第二纤维层2的同时,可以在第一纤维层1的两侧都提供第二纤维层2,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该膨松薄片材料在其两侧具有凸起。
现在将参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如下给出的实施例是作为本发明的示例,不应该被认为是有限制性的。
实施例11)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制备将自卷曲纤维(它是由聚丙烯(PP)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EP)套组成的热可缩的皮-芯型组合纤维,芯/皮重量比为5/5,具有细度2.2dtex,纤维长度51毫米和收缩起始温度Ts为90℃,(CPP,可以从Daiwabo Co.,Ltd.获得))用罗拉粗梳机(roller carding machine)梳理,形成具有基重12g/m2的纤维网。2)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的制备将热可粘结皮-芯型组合纤维(它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芯和聚乙烯纤维(PE)套组成,芯/皮重量比为5/5和具有细度2.2dtex,纤维长度51mm(NBF-SH,可以从Daiwabo Co.,Ltd.获得))用罗拉粗梳机梳理,形成具有基重13g/m2的纤维网。3)膨松薄片材料的制备将在以上(1)和(2)中制备的两种纤维网互相叠置,并通过用包括压型辊筒和光面轧辊的热压花机压花将它们连接。通过以20m/分钟的速度馈送纤维网,在辊线压力15kgf/cm下,以形成第一纤维层网与光面轧辊的接触包角为0°,和形成第二纤维层网与压花辊筒的接触包角为0°进行压花。光面轧辊设置在125℃,和压花辊筒设置在155℃。压花辊筒具有由硅酮泡沫材料(高泡沫体的硅橡胶片,标准品,可以从Tiger Polymer获得,厚度1.5mm)构成的隔热材料,该隔热材料在其凹陷处具有导热性约0.04W/mK,以便在CD上施加拉力。压花辊筒的压花图案如图5所示。在纤维网通过热压花机之后,继续对纤维网施加拉力。通过在热压花机下游布置的两个拉力辊在MD上施加约20cN/cm的拉力。将拉力辊的转速设置得比压花机的辊转速更高。继续施加拉力直至形成第一纤维层网的热可缩纤维的温度降到低于其收缩起始温度。这样,就获得了热可缩的热压花的无纺布织物,即膨松薄片材料的前体。
得到的可收缩无纺布织物在针式张布架上热收缩,以在热处理温度TT为134℃(热空气温度),MD和CD收缩百分率为70%,总热空气量为5.3±1m3/分钟,热空气流速为7±1米/秒,和在张布架上的通过时间为约14秒钟的条件下获得膨松薄片材料。在得到的膨松薄片材料中连接面积的比例是7%。膨松薄片材料具有由第二纤维层(该层由于第一纤维层的收缩在连接点之间拱起)形成的大量凸起,以及形成凹陷的连接点。
实施例2用和实施例1一样的方法制得膨松薄片材料,不同的是压花辊筒和光面轧辊的设置温度改为如以下表1所示的温度。得到的膨松薄片材料具有由第二纤维层(该层由于第一纤维层的收缩在连接点之间拱起)形成的大量凸起,以及形成凹陷的连接点。
实施例3用和实施例1一样的方法制得膨松薄片材料,不同的是(i)压花辊筒和光面轧辊的设置温度改为如表1所示温度和(ii)在凹陷处压花辊筒没有隔热材料,但是,作为替代的是(iii)两种纤维网以60°的包角包绕在光面轧辊上以在CD上施加拉力。得到的膨松薄片材料具有由第二纤维层(该层由于第一纤维层的收缩在连接点之间拱起)形成的大量凸起,以及形成凹陷的连接点。
实施例4用和实施例1一样的方法制得膨松薄片材料,不同的是(i)用在表1中显示的热可缩纤维制造形成第一纤维层网,(ii)压花辊筒和光面轧辊的设置温度改为如表1所示温度和(iii)在凹陷处压花辊筒没有隔热材料,但是,作为替代的是(iii)两种纤维网以60°的包角包绕在光面轧辊上以在CD上施加拉力。得到的膨松薄片材料具有由第二纤维层(该层由于第一纤维层的收缩在连接点之间拱起)形成的大量凸起,以及形成凹陷的连接点。
实施例5用和实施例1一样的方法制得膨松薄片材料,不同的是(i)形成第一纤维层网的基重改为如表1所示,(ii)用由PET芯和EP套组成并具有细度3dtex的皮-芯型组合纤维(NBF-SP,可以从Daiwabo获得)制造形成第二纤维层网,(iii)形成第二纤维层网的基重改为如表1所示,(iv)压花辊筒和光面轧辊的设置温度改为如表1所示,(v)压花辊筒在凹陷处没有隔热材料,但作为替代,(vi)两种纤维网以60°的包角包绕在光面轧辊上以在CD上施加拉力。得到的膨松薄片材料具有由第二纤维层(该层由于第一纤维层的收缩在连接点之间拱起)形成的大量凸起,以及形成凹陷的连接点。
比较例1将70wt%的热可缩皮-芯型组合纤维(它由聚丙烯(PP)芯和EP套组成,芯/皮重量比为5/5,具有细度2.2dtex,纤维长度51毫米和收缩起始温度Ts为90℃,(CPP,可以从Daiwabo获得))和30wt%的低温可粘结纤维(EMA,可以从Daiwabo获得,熔点90℃)的混合物用罗拉粗梳机梳理形成具有基重12g/m2的纤维网。
用和实施例1一样的方法制得薄片,不同的是(i)用上述制得的纤维网作为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ii)压花辊筒和光面轧辊的设置温度改为如表2所示的温度;(iii)在凹陷处压花辊筒没有隔热材料因而在CD上未施加拉力;(iv)用于收缩的热处理温度TT改为如表2所示。得到的薄片具有由熔融和固化树脂而形成的连接点,该树脂的熔点低于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Ts。
比较例2用和比较例1一样的方法制得薄片,不同的是压花辊筒和光面轧辊的设置温度和热处理温度TT改为如表2所示。得到的薄片具有由熔融和固化的树脂形成的连接点,该树脂的熔点低于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Ts。
比较例3用和比较例1一样的方法制得薄片,不同的是热处理温度TT改为如表2所示。得到的薄片具有由熔融和固化树脂而形成的连接点,该树脂的熔点低于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Ts。
比较例4用和实施例1一样的方法制得薄片,不同的是(i)在热压花期间和之后未对纤维网施加拉力,(ii)热压花的纤维网由于压花机的热惯性而收缩,(iii)通过使用针式张布架的收缩不发生,和(iv)压花辊筒和光面轧辊的设置温度改为如表2所示。热可缩纤维未能充分收缩,不能产生膨松性。
比较例5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m-PET)(收缩起始温度150℃)用罗拉粗梳机梳理制得具有基重12g/m2的纤维网。用和比较例1一样的方法制得薄片,不同的是使用得到的纤维网作为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并将压花辊筒和光面轧辊的设置温度和热处理温度TT改为如表2所示的温度。因为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的纤维几乎熔融,得到的薄片没有熔融粘接部分(连接点)。性能评价对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薄片测量基重、厚度T和连接点厚度T′。根据以下方法评价薄片的折皱、起毛和织构。另外,根据先前描述的方法对如通过热压花获得的不收缩无纺织物的拉伸强度进行测量。测量和评定的结果可见表1和表2。
a)折皱从薄片上切下20厘米宽和25厘米长的试片并观察。在其非连接部分(约5mm2)上具有一个或多个0.5毫米或更高的线型突出物的切片被判定为“劣”。没有这种折皱的切片被判定为“好”。
b)起毛十个试验者用他们的手摩擦几次薄片的表面,并根据以下标准对摩擦面的外观和手感评分。根据试验者给出的评分的平均值,按照以下标准评级为A至D。评分标准-2相当多的起毛和纤维损失。手感差。
-1轻微的的起毛和纤维损失。手感稍差。
+1隐约的起毛。可为实际使用所接受。
+2未起毛也没有纤维损失。手感好。评级标准A得分平均值超过+0.5。
B得分平均值0至+0.5。
C得分平均值-0.5至0。
D得分平均值低于-0.5。
c)织构十个试验者用他们的手触摸薄片,并根据以下评分标准对柔软感和平滑感评分。根据得分的平均值按照以下标准评级为A至D。评分标准
-2僵硬并且粗糙。
-1稍僵硬和稍粗糙。
0既不僵硬也不柔软。既不粗糙也不平滑。
+1稍柔软并且稍平滑。
+2柔软并且平滑。评级标准A得分平均值超过+0.5。
B得分平均值0至+0.5。
C得分平均值-0.5至0。
D得分平均值低于-0.5。
表1

注*1皮-芯型组合纤维;*2皮-芯型组合纤维;表2

注*1皮-芯型组合纤维;*2低温可粘结纤维
*3皮-芯型组合纤维;从表1中的结果中可明显看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薄片经证明较不容易起毛并有满意的织构。从表2中可明显看出,相比之下,比较例1的薄片有折皱并且织构僵硬。比较例2的薄片在织构上比比较例1感觉稍好,但还是僵硬,有折皱,并且在摩擦中起绒毛。另外,比较例2的薄片在收缩前的拉伸强度低并且很难传送。比较例3的薄片具有满意的织构但产生折皱和起毛。另外,它在收缩前的拉伸强度低并且很难传送。比较例4的薄片产生折皱和起毛。它表现出不足的和不均匀的收缩。比较例5的薄片具有折皱并且在织构上非常僵硬。另外,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几乎熔融并且粘附辊,这造成极低的连续生产的能力。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膨松薄片材料显示出高膨松性、满意的织构和满意的外观。膨松薄片材料的凸起具有高度形状保持性。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法使按照要求的构形形成凸起和凹陷成为可能。
作为如此叙述的本发明,很明显,在很多方面可以进行变化。不应认为这种变化是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并且所有这类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改进应确定在以下权利要求包括的范围内。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号2002-47353(2002年2月25日提出)的优先权,将其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权利要求
1.具有三维凸起的膨松薄片材料,其包含第一纤维层和在所述第一纤维层的至少一侧上提供的第二纤维层,所述第一纤维层含有热收缩的热可缩纤维,所述第二纤维层包含热不可缩纤维,所述第一纤维层和所述第二纤维层通过熔融粘接法在大量连接点处局部地连接,所述连接点是通过熔融和固化具有比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更高的熔点的热可熔树脂而形成,通过第一纤维层的热收缩,所述第二纤维层在所述连接点之间形成大量凸起,所述连接点形成凹陷。
2.权利要求1的膨松薄片材料,其中所述第一纤维层和所述第二纤维层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含有所述热可熔树脂的热可粘结纤维。
3.权利要求1的膨松薄片材料,其中在膨松薄片材料中包含的除了所述热可缩纤维之外的纤维具有比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更高的熔点。
4.权利要求1的膨松薄片材料,其中所述第二纤维层是一种纤维网,该纤维网的构成纤维在所述第一纤维层收缩以前处在未粘接或未互相缠绕的状态。
5.权利要求2的膨松薄片材料,其中所述第二纤维层包含的所述热可粘结纤维的数量,以所述热可粘结纤维的所述热可熔树脂计,基于所述第二纤维层为70重量%或更多,并且所述热可熔树脂的熔点为(TT-20)℃或更高,其中TT代表使所述热可缩纤维实现收缩的温度。
6.权利要求2的膨松薄片材料,其中所述第一纤维层和所述第二纤维层两者都包含相同或不同种类的所述热可粘结纤维,在所述第一纤维层中包含的所述热可粘结纤维的所述热可熔树脂的熔点与在所述第二纤维层中包含的所述热可粘结纤维的所述热可熔树脂的熔点相等或具有10℃或更少的差值。
7.具有三维凸起的膨松薄片材料,它包括第一纤维层和在所述第一纤维层的至少一侧提供的第二纤维层,所述第一纤维层含有热收缩的热可缩纤维,所述第二纤维层含有热不可缩纤维,所述膨松薄片材料可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在含有所述热可缩纤维的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至少一侧叠置含有所述热不可缩纤维的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使用热压花机将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局部地熔融粘接,同时对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施加拉力以形成大量的熔合连接点,所述连接点是通过熔融和固化具有比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更高的熔点的热可熔树脂而形成的;热收缩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所述热可缩纤维以形成大量的凸起和凹陷。
8.权利要求7的膨松薄片材料,其中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含有所述热可熔树脂的热可粘结纤维。
9.权利要求7的膨松薄片材料,其中在膨松薄片材料中包含的除了所述热可缩纤维之外的纤维具有比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更高的熔点。
10.权利要求7的膨松薄片材料,其中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是一种纤维网,该纤维网的构成纤维在所述第一纤维层收缩以前处在未粘接或未互相缠绕的状态。
11.权利要求8的膨松薄片材料,其中所述第二纤维层包含的所述热可粘结纤维的数量,以所述热可粘结纤维的所述热可熔树脂计,基于所述第二纤维层为70重量%或更多,和所述热可熔树脂的熔点为(TT-20)℃或更高,其中TT代表使所述热可缩纤维实现收缩的温度。
12.权利要求8的膨松薄片材料,其中所述第一纤维层和所述第二纤维层包含相同或不同种类的所述热可粘结纤维,在所述第一纤维层中包含的所述热可粘结纤维的所述热可熔树脂的熔点与在所述第二纤维层中包含的所述热可粘结纤维的所述热可熔树脂的熔点相等或具有10℃或更少的差值。
13.制造权利要求1的膨松薄片材料的方法,它包括使用热压花机在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或在其之上局部地熔融粘接含有所述热可缩纤维的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在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的至少一侧提供的含有所述热不可缩纤维的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同时对所述形成第一纤维材料和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两者施加拉力以形成所述连接点;继续对已经通过热压花机的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两者施加所述拉力,直至在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中含有的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温度低于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撤除所述拉力;在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或在其之上加热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以使所述热可缩纤维收缩并在所述连接点之间拱起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从而形成大量的所述凸起。
14.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压花机包括压花辊筒和光面轧辊,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以30°或更大的包角包绕所述光面轧辊以实施所述拉力。
15.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压花辊筒在其凹陷上具有隔热材料。
16.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纤维层形成材料和所述第二纤维层形成材料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含有所述热可熔树脂的热可粘结纤维,通过在从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至比所述热可熔树脂的熔点高20℃的温度范围内加热使所述热可缩纤维收缩。
17.一种热可缩热压花的无纺布织物,它包括第一纤维层和在所述第一纤维层的至少一侧提供的第二纤维层,所述第一纤维层含有处于可收缩状态的热可缩纤维,所述第二纤维层含有热不可缩纤维,所述第一纤维层和所述第二纤维层通过熔融粘接法在大量的连接点处局部地连接,所述连接点是通过熔融和固化具有比所述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更高的熔点的热可熔树脂而形成的。
全文摘要
具有三维凸起的膨松薄片材料,其包括第一纤维层和在第一纤维层的至少一侧提供的第二纤维层。第一纤维层含有热收缩的热可缩纤维。第二纤维层含有热不可缩纤维。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在通过熔融粘接形成的大量连接点处局部地连接。通过熔融和固化具有比热可缩纤维的收缩起始温度更高的熔点的热可熔树脂而形成所述的连接点。通过第一纤维层的热收缩,第二纤维层在连接点之间形成大量的凸起,而使连接点成为凹陷。
文档编号D04H1/06GK1441102SQ0310378
公开日2003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25日
发明者坂涉, 种市祥一, 宫本孝信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