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的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2300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的编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毛纱在两块地布之间往复垫纱编织而成的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的编织方法。
以前的编织方法,是在双面拉歇尔经编机的前、后排针上分别编织地布,同时使毛纱在上述两地布之间往复垫纱,编织成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然后将织成的坯布上的毛纱从中间切断,分成两块割绒的长毛绒经编织物。这种织物通常用来制作汽车靠垫的面料,毛毯,以及长毛绒衣料。
在编织上述长毛绒经编织物时,特别是在使用至少两种不同颜色和不同染色性的毛纱进行编织以使织物呈条状花纹或方格花纹时,必须在一种毛纱在两块地布之间连续往复垫纱时,使另一种毛纱在两块地布之间不参加编织,也就是不与前后两排针中的任何一排针作用,呈游离状态。这样,在下一道切断毛纱的工序中,由于上述游离的毛纱也必须被切断,于是就把这种游离的毛纱从一块地布向另一块地布斜拉过去。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编织方法的经编机的主要编织部分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本发明的编织方法的一个编织组织图。
图3(Ⅰ)、(Ⅱ)分别为由图2所示的编织组织图编织而成的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4(Ⅰ)、(Ⅱ)分别为将图3(Ⅰ)、(Ⅱ)中所示的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从中央割开后得到的割绒经编织物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5表示采用现有的编织方法织成的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的一个实例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6为把图5所示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从中央割开时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7同样为从中央割开分成两块的地布的侧面剖视图。
符号说明10-前排针,11-后排针,18、20-地纱,19-长毛绒纱,21、23-地纱,22-长毛绒纱,30-前部地布,40-后部地布,下面参照图5说明上述现有技术。50为前部地布,60为后部地布,70、80为在前、后地布50、60上的每个规定区段上进行往复垫纱编织而形成花纹的毛纱。毛纱70、80的颜色和染色性不同,它们在梳栉上穿经的方式为满穿(即毛纱穿过梳栉上的所有导纱针)。图中,在编织进程的区段C中,一根毛纱80相对于前、后地布50、60作每横列交替往复垫纱。这时,另一根毛纱70d则从前部地布50向后部地布60斜拉过去。而在下一个区段D中则相反,当毛纱70在前后两块地布之间依次往复垫纱时,毛纱80d从前部地布50向后部地布60斜拉过去。
编织结束后,一面将两块地布向左右方向扩开,一面在两块地布中央把毛纱切断,从而将该坯布一分为二。但这时,由于在两块地布间斜拉着的毛纱呈张紧状态,故该毛纱在地布上的相应纱圈被拉得很紧,结果产生坯布变形、各区段交界处出现横条纹、该条纹处的手感与其它部分的手感不同等问题。另外,如图6所示,当使用刀具100将前后地布50、60中间的毛纱切断时,由于向右下方倾斜的毛纱80d呈张紧状态,因此,刀具100便有些偏向于地布50一边,于是,在游离的毛纱70d、80d(见图5)被切断后,留在两边地布上的右面的部分70c、80c较短,而左面的部分70a、80a较长(见图7)。正如图7所示,这样的切断工序,使地布上的毛纱70c、80c的毛绒长度比其它正常的毛纱70b、80b短。结果,在进行修齐毛绒长度的修剪整理工序时,就必须将毛绒长度全部修剪成与短的毛绒长度相同,这样一来,前后两块地布的毛绒长度就不同了,从而出现必须把这两种织物分两批来处理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编织方法,即在使用至少两种不同毛纱编织而成的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制造割绒长毛绒织物时,提供一种不出现毛绒长短不同的现象并可顺利进行毛绒切断工序的编织结构的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的编织方法。
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克服了以前公知的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的编织方法的上述缺点。在基于具有前排针和后排针的经编机、在编织面对面的两块地布的同时、使至少两种毛纱在两块地布之间沿编织进程上的每个规定区段交替进行往复垫纱、编织成双面经编坯布的编织方法中,本发明在第一根毛纱在两地布之间往复垫纱的区段内,第二根毛纱以衬纱的形式织入一块地布中;而在上述第二根毛纱在两地布之间往复垫纱的区段内,上述第一根毛纱则以衬纱的形式织入与上述第二根毛纱衬垫织入的地布相对的另一块地布中。
由上述方法编织而成的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在两块地布之间完全不存在斜拉的游离毛纱,因此,在从中央切断时,可方便地使用在所有区段中连续地进行毛纱往复垫纱而织成的普通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相同条件下的割绒工序,得到两块地布的毛绒长度完全相等的长毛绒织物。
下面参照图1~图4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编织方法。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编织方法的经编机的主要编织部分的侧视简图。10为前排F针床上的针,11为后排R针床上的针,12~17为地梳。地梳12、14上穿有用于织成前部地布的地纱18、20,地梳15、17上穿有用于织成后部地布的地纱21、23。前面的地梳13上穿有一根毛纱19,后面的地梳16上穿有另一根毛纱22。毛纱19与毛纱22的颜色不同。地纱18、20、21、23和毛纱19、22均分别在地梳上满穿,也就是说,纱线分别穿过这些地梳的全部导纱针。
下面参照图2及其它附图对具体的编织方法进行说明。图2表示实施本发明的编织方法的编织组织图。地梳14在前排针10上编织编链组织,地梳12则编织衬垫组织,由穿入这些地梳的地纱18、20织成前部地布30。另一方面,地梳15在后排针11上编织编链组织,地梳17编织衬垫组织,由穿过这些地梳的地纱21、23织成后部地布40。
在编织进程的规定区段内,穿有毛纱22的地梳16在由上述编织方法织成的两块地布30、40之间轮流进行针前横移,使毛纱22在两块地布30、40之间往复垫纱。这时,穿有毛纱19的地梳13使毛纱19绕在由地纱20织成的编链上,以衬垫形式织入地布30中。当编织到编织进程上的规定区段B时,穿有毛纱19的地梳13在前后两块地布30、40之间轮流进行针前横移,使毛纱19在两块地布30、40之间往复垫纱,使时,穿有毛纱22的地梳16则使毛纱22绕在由地纱21织成的编链上以衬垫形式织入地布40中。
由上述方法编织而成的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的侧剖面简图如图3(Ⅰ)所示。在区段A中,毛纱19完全编入的地布30中,从外部看看不见,而毛纱22则在两地布30、40之间连续进行往复垫纱。在区段B中,毛纱22完全编入到与毛纱19在区段A中完全衬编织入的地布30相对的另一块地布40中,毛纱22和在区段A中的毛纱19一样,从外部看也看不见。
如图3(Ⅰ)所示的经编坯布,在区段A和区段B的交界处,毛纱19和毛纱22重叠。这种结构适用于在两种毛纱交界处要求组织结构紧密的织物。在图3(Ⅱ)中,在区段A和区段B的交界处,没有毛纱。这样的结构由于边界清楚,故适用于具有横条纹的织物。在编织这种织物时,图2中的地梳16a和地梳13a在从区段A织到区段B时,不对前排针10进行针前垫纱,而以衬垫形式进行编织。然后,利用刀具100把用上述方法织成的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中的毛纱从中央切断,从而可得到如图4(Ⅰ)、(Ⅱ)所示的具有长毛绒19a、22a的割绒长毛绒经编织物。由于从中央切断时不存在在两块地布30和40之间斜拉的游离毛纱,因此,与普通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一样,可以顺利地进行割绒作业。
另外,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编织方法的范围内,地布的组织和毛纱的组织不受实施例的限制,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编织组织。当然,梳栉的把数,拉纱方式(即是否在梳栉的所有导纱针上都穿纱)等等也同样可以变更。此外,对于编织具有两根毛纱同时分别织入两块地布中的无毛绒部分的经编坯布,虽然未举出实施例,但本发明的编织方法也是适用的。
在上述的本发明使用颜色和染色性不同的(即所谓不同种类不同颜色)毛纱、在编织进程上的每一规定区段内轮流进行往复垫纱的、编织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的编织方法中,因为可使与提花无关的毛纱不在两块地布之间游离(斜拉),而是分别以衬垫形式织入地布中,所以在两块地布的中央切割时,不存在影响刀具正常工作的毛纱,因此,割绒作业可以顺利地进行。同时,由于在割绒时毛纱受到均匀的张力作用,因此可高效率地生产这种具有使两面织物手感相同的编织结构的割绒长毛绒经编织物。
权利要求
1.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的编织方法,在基于具有前排针和后排针的经编机、在编织面对面两块相对的地布的同时、使至少两种毛纱在两块地布之间的编织进程上的每个规定区段内交替进行往复垫纱、编织成双面长毛绒经编坯布的编织方法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根毛纱在两块地布之间往复垫纱进行编织的区段内,第二根毛纱以衬纱的形式织入一块地布中,而在第二根毛纱在两地布之间往复垫纱进行编织时,该第一根毛纱则以衬纱的形式织入与该第二根毛纱以衬纱形式织入的地布相对的另一块地布中。
专利摘要
本编织方法是在第一根毛纱在两块地布之间往复垫纱地编织区域内、第二根毛纱以衬纱的形式织入一块地布中,在第二根毛纱在两地布之间往复垫纱编织时,第一根毛纱也以衬纱的形式织入另一块地布中。这样在两块地布之间无斜拉毛纱,从而在中央切断时,可便利地使用常规的割绒工序,得到毛绒长度完全相等手感相同的两块长毛绒织物。这种方法可使该织物高效率地进行生产。
文档编号D03D27/10GK87107374SQ87107374
公开日1988年6月8日 申请日期1987年11月3日
发明者村上义则 申请人:日本迈耶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