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蛋白质的功能性纤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80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有蛋白质的功能性纤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成纤维,尤其涉及具有功能性作用的纤维。
背景技术
一般的合成纤维亲肤性、透气性较差,为此本人在专利号为ZL99116636.1、名称为“植物蛋白质合成丝及其制造方法”和申请号为03111814.3、名称为“一种蛋白质合成纤维及其制造方法”的文献中公开了含蛋白质的纤维及制造方法,由上述发明制得的纤维,亲肤性、导湿性、柔软度和光泽均很好,但这些纤维没有其它功能性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亲肤性、导湿性较好,并且还具有抑菌、抗菌、抗紫外线、防辐射、吸收电磁波功能以及具有远红外功能和负氧离子放射功能的纤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含有蛋白质的功能性纤维,它由蛋白质、高分子聚合物和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组成。
蛋白质占总量的A份,高分子聚合物占总量的B份,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占总量的C份,则1≤A≤67,10≤B<99,0<C≤23。
所述的蛋白质为植物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乙烯醇、聚丙烯腈及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纤维素。
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醋酸乙烯。
所述的非金属元素为一种非金属元素。
所述的非金属元素为至少两种不同的非金属元素。
所述的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为非金属原子、非金属分子、非金属离子、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化合物、含非金属元素的组合物。
这种功能性纤维可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先制取纺丝原液,再将纺丝原液进行脱泡后用湿法或干喷湿纺法纺丝,由纺丝机喷出的丝进入凝固浴液,经牵伸后进入定型液中制成半成品,半成品再经染整液染整和缩醛化后即为成品,在此过程中,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应加入纺丝原液、凝固浴液、定型液和染整液中的至少一种液体内。
这种功能性纤维也可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先制取纺丝原液,再将纺丝原液进行脱泡后进行干法纺丝,由纺丝机喷出的丝经牵伸后进入定型液中制成半成品,半成品再经染整液染整和缩醛化后即为成品,在此过程中,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应加入纺丝原液、定型液和染整液中的至少一种液体内。
用本发明制造的纤维内因含有蛋白质和高分子聚合物,因此使其组织结构有所变化,产生了较好的亲肤性和导湿性,再因纤维内高分子聚合物的含量不同,因此可根据人们的需要制造出不同程度柔性的纤维。该纤维的样品经国家检测部门检测得知,同一种织物同时具有较高的抑菌率和遮蔽率,具有远红外发射功能,并能产生较高的负离子浓度,还具有99.8%的紫外线吸收率以及吸收电磁波、防辐射等多种良好功能。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取动物蛋白质和聚乙烯醇制成纺丝原液,该纺丝原液中含动物蛋白质的干固量A为50重量份,聚乙烯醇的干固量B为49.5重量份,将纺丝原液进行脱泡后采用湿法纺丝,由纺丝机出来的合成纤维丝束进入含有二氧化硅的凝固浴液内,二氧化硅的干固量C为0.5重量份,而后丝束再经空气牵伸、湿浴牵伸、干牵伸和热定型后制成半成品,半成品再经整理和缩醛化后即成为成品。
实施例2、取植物蛋白质和聚乙烯醇制成纺丝原液,该纺丝原液中含植物蛋白质的干固量A为67重量份,聚乙烯醇的干固量B为10重量份,将纺丝原液进行脱泡后采用湿法纺丝,由纺丝机出来的合成纤维丝束进入含有13重量份五氧化二磷的凝固浴液内,而后丝束再经空气牵伸、湿浴牵伸和干牵伸,再进入含有10重量份电气石的定型液而后制成半成品,半成品再经整理和缩醛化后即成为成品。
实施例3、取植物蛋白质和聚丙烯腈制成纺丝原液,该纺丝原液中含植物蛋白质的干固量A为27重量份,聚丙烯腈的干固量B为55重量份,将纺丝原液进行脱泡后采用湿法纺丝,由纺丝机出来的合成纤维丝束进入含有10重量份碳酸钙的凝固浴液内,而后丝束再经空气牵伸、湿浴牵伸、干牵伸和热定型后制成半成品,半成品再进入含有8重量份二氧化硅的染整浴液内染整后,即成为成品。
实施例4、取蛋白质和聚丙烯腈制成纺丝原液,该纺丝原液中含蛋白质的干固量A为20.9重量份,聚丙烯腈的干固量B为70重量份,此处的蛋白质为植物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中植物蛋白质干固量为8重量份,动物蛋白质干固量为12.9重量份,将纺丝原液进行脱泡后采用湿法纺丝,由纺丝机出来的合成纤维丝束进入含有4.1重量份碳化硼的凝固浴液内,而后丝束再经空气牵伸、湿浴牵伸和干牵伸,而后进入含有3重量份硼元素微粒的卷曲液中进行热定型后制成半成品,半成品再放入含有2重量份碳黑的染整浴液内染整后,即成为成品。
实施例5、取动物蛋白质和聚乙烯醇制成纺丝原液,该纺丝原液中含植物蛋白质的干固量A为50重量份,聚乙烯醇的干固量B为37重量份,将纺丝原液进行脱泡后采用湿法纺丝,由纺丝机出来的合成纤维丝束进入凝固浴液,经牵伸后进入含有2.4重量份滑石粉和10.6重量份磷灰石的卷曲液中,制成半成品后再经整理和缩醛化后即成为成品。
实施例6、取植物蛋白质和聚丙烯腈制成纺丝原液,该纺丝原液中含植物蛋白质的干固量A为1重量份,聚丙烯腈的干固量B为96重量份,将纺丝原液进行脱泡后采用湿法纺丝,由纺丝机出来的合成纤维丝束进入凝固浴液内,而后丝束再经空气牵伸、湿浴牵伸、干牵伸和热定型后制成半成品,半成品放入含有1.5重量份云母粉、1重量份沸石粉和0.5重量份碳化硅的染整浴液中进行染整,而后成为成品。
实施例7、取蛋白质和聚乙烯醇制成纺丝原液,该纺丝原液中含蛋白质的干固量A为60重量份,聚丙烯腈的干固量B为35.5重量份,此处的蛋白质为植物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中植物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各占蛋白质总量的50%,将纺丝原液进行脱泡后采用湿法纺丝,由纺丝机出来的合成纤维丝束进入含有氮化硅的凝固浴液内,经牵伸后进入含有硼的卷曲液中定型,制成半成品,再放入含有碳黑和碳化硼的染整浴液中进行染整,而后成为成品,所加入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干固量的和C为5份,其中氮化硅和硼各为1份,碳黑和碳化硼各为1.5份。
实施例8、把植物蛋白质和纤维素溶液混合,溶液中含植物蛋白质的干固量A为30重量份,纤维素干固量B为66重量份,然后在该溶液中加入纳米级的碳化硼元素,碳化硼元素的干固量C为4重量份,使它们共聚制成纺丝原液,而后将纺丝原液进行脱泡后采用干法纺丝制成丝束,该丝束经牵伸、定型、整理和缩醛化后成为成品。
实施例9、把动物蛋白质、植物蛋白质、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分别制成溶液,而后将它们混合,再在该混合液中加入粒径小于100纳米的碳化硅和氮化硅,制成纺丝原液,纺丝原液中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的干固量均为20重量份,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均为28重量份,碳化硅为1重量份,氮化硅为2重量份,纺丝原液经脱泡后采用湿法纺丝,纤维进入含有1重量份碳黑的凝固浴液内,而后经牵伸、定型、整理和缩醛化成为成品。
实施例10、用动物蛋白质和聚丙烯腈共同制成溶液,其中动物蛋白质的干固量为1重量份,聚丙烯腈干固量为98.89重量份,在该混合液中加入0.01重量份的粒径小于1微米的五氧化二磷和0.1重量份的二氧化硅,共同制成纺丝原液,经脱泡后采用干法纺丝,而后经定型、整理和缩醛化成为成品。
实施例11、用植物蛋白质、聚乙烯醇和丙烯腈制成纺丝原液,其中植物蛋白质的干固量为57重量份,聚乙烯醇干固量为10重量份,丙烯腈干固量为13重量份,纺丝原液脱泡后用湿法纺丝,丝束进入凝固浴液内,经牵伸、定型,而后进入含有10重量份碳化硼和10重量份膨润土的染整浴液中进行染整后成为成品。
实施例12、用动物蛋白质和聚丙烯腈制成纺丝原液,动物蛋白质的干固量为15重量份,聚丙烯腈干固量为84重量份,纺丝原液脱泡后用干喷湿纺法进行纺丝,丝束进入凝固浴液,经过牵伸,而后进入含有1重量份氮化硅的定型液中,再经整理和缩醛化后成为成品。
实施例13、用动物蛋白质、聚丙烯腈、丙烯腈和粒径100纳米的电气石制成纺丝原液,动物蛋白质的干固量为30重量份,聚丙烯腈干固量为20重量份,丙烯腈干固量为45.5重量份,电气石为1重量份,纺丝原液脱泡后用干喷湿纺法纺丝,丝束进入含2重量份高岭土的凝固浴液内,经牵伸后进入含1重量份硼的定型液中定型,再经含0.5重量份硒的染整浴液中进行染整后,成为成品。
实施例14、把动物蛋白质和聚乙烯醇制成纺丝原液,动物蛋白质的干固量为30重量份,聚乙烯醇干固量为65.5重量份,纺丝原液脱泡后采用干法纺丝,丝束经牵伸后进入含4.5重量份二氧化硅的卷曲液中定型,再经整理和缩醛化后成为成品。
实施例15、把植物蛋白质和聚乙烯醇、丙烯腈制成纺丝原液,植物蛋白质的干固量为35重量份,聚乙烯醇干固量为30重量份,丙烯腈干固量为30重量份,纺丝原液脱泡后采用干法纺丝,丝束经牵伸、定型后,进入含有5重量份硒的染整浴液内染整后成为成品。
实施例16、用植物蛋白质、动物蛋白质和聚丙烯腈制成溶液,在溶液中加入磷灰石制成纺丝原液,纺丝原液经脱泡过滤后采用干法纺丝,丝束进入含有硼元素微粒的卷曲液中定型,再进入含有二氧化硅的染整浴液内染整后,成为成品,其中植物蛋白质干固量为10重量份,动物蛋白质干固量为10重量份,聚丙烯腈干固量为70重量份,磷灰石为5重量份,硼为3重量份,二氧化硅为2重量份。
实施例17、用动物蛋白质、聚乙烯醇和草酸钛制成纺丝原液,经脱泡后用湿纺法纺丝,丝束进入含有滑石粉的凝固浴液内,再进入含有碳化硼的卷曲液中定型,而后再经整理和缩醛化即为成品,其中植物蛋白质干固量为50重量份,聚乙烯醇干固量为35重量份,草酸钛为5重量份,滑石粉为9重量份,碳化硼为1重量份。
实施例18、用动物蛋白质、植物蛋白质和纤维素制成混合液,在混合液中加入高岭土制成纺丝原液,经脱泡后用湿法纺丝,丝束进入凝固浴液内,而后进入含有硒元素微粒的卷曲液中定型,再进入含有膨润土和沸石的染整浴液内染整后,成为成品,其中动物蛋白质干固量为10重量份,植物蛋白质干固量为15重量份,纤维素干固量为70重量份,高岭土为2重量份,硒为0.5重量份,膨润土为1重量份,沸石为1.5重量份。
实施例19、用动物蛋白质、植物蛋白质和醋酸乙烯制成混合液,在混合液中加入纳米级的磷制成纺丝原液,纺丝原液脱泡后用湿法纺丝,丝束进入含有纳米级硼砂的凝固浴液内,经牵伸和热定型后,进入含有磷灰石和碳化硅的染整浴液内染整后,成为成品,其中,动物蛋白质干固量为30重量份,植物蛋白质干固量为15重量份,醋酸乙烯干固量为35重量份,磷为2重量份,硼砂为2重量份,磷灰石为8重量份,碳化硅为8重量份。
实施例20、用植物蛋白质和聚丙烯腈制成混合液,在混合液中加入沸石粉,制成纺丝原液,纺丝原液脱泡后用湿法纺丝,丝束进入含有云母粉的凝固浴液内,经牵伸后进入含有碳化硼微粒的卷曲液中定型,再经整理和缩醛化即为成品,其中植物蛋白质干固量为28重量份,聚丙烯腈干固量为57重量份,沸石粉为5重量份,云母粉为5重量份,碳化硼为5重量份。
实施例21、用植物蛋白质和聚丙烯腈制成混合液,在混合液中加入磷灰石粉,制成纺丝原液,纺丝原液脱泡后用湿法纺丝,丝束进入含有磷酸钙的凝固浴液内,经牵伸、定型后进入含有碳黑微粒的染整浴液内染整后即为成品,其中植物蛋白质干固量为8重量份,聚丙烯腈干固量为80重量份,磷灰石粉为3重量份,磷酸钙为4重量份,碳黑为5重量份。
实施例22、用植物蛋白质、聚丙烯腈制成混合液,在混合液中加入硒的微粒,制成纺丝原液,纺丝原液脱泡后用湿法纺丝,丝束进入含有高岭土和沸石粉的凝固浴液内,经牵伸、定型、整理和缩醛化即为成品,其中植物蛋白质45干固量为重量份,聚丙烯腈干固量为45重量份,硒为2重量份,高岭土为4重量份,沸石粉为4重量份。
本发明中各实施例中所述的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为任一种非金属原子、非金属分子、非金属离子、非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化合物,还可选用含非金属的组合物,在实施例中的非金属氧化物或化合物若为可溶的,则可以溶液形式加入或以微粒形式加入,也可以加入纳米级的非金属元素,但微粒的大小不能影响纤维的纺织性。
在各实施例中,若采用湿法纺丝工艺的,则可换用干喷湿纺工艺,同样若采用干喷湿纺工艺的,也可换用湿法纺丝工艺。
权利要求
1.一种含有蛋白质的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它由蛋白质、高分子聚合物和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蛋白质的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蛋白质占总量的A份,高分子聚合物占总量的B份,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占总量的C份,则1≤A≤67,10≤B<99,0<C≤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蛋白质的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蛋白质为植物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蛋白质的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聚乙烯醇、聚丙烯腈及丙烯腈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蛋白质的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纤维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蛋白质的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醋酸乙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蛋白质的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金属元素为一种非金属元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蛋白质的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金属元素为至少两种不同的非金属元素。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含有蛋白质的功能性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为非金属原子、非金属分子、非金属离子、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化合物、含非金属元素的组合物。
10.制造如权利要求1、2、3、4、5、6、7或8所述的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制取纺丝原液,再将纺丝原液进行脱泡后用湿法或干喷湿纺法纺丝,由纺丝机喷出的丝进入凝固浴液,经牵伸后进入定型液中制成半成品,半成品再经染整液染整和缩醛化后即为成品,在此过程中,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应加入纺丝原液、凝固浴液、定型液和染整液中的至少一种液体内。
11.制造如权利要求1、2、3、4、5、6、7或8所述的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制取纺丝原液,再将纺丝原液进行脱泡后进行干法纺丝,由纺丝机喷出的丝经牵伸后进入定型液中制成半成品,半成品再经染整液染整和缩醛化后即为成品,在此过程中,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应加入纺丝原液、定型液和染整液中的至少一种液体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蛋白质的功能性纤维,它由蛋白质、高分子聚合物和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组成,其中蛋白质占总量的A份,高分子聚合物占总量的B份,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占总量的C份,则1≤A≤67,10≤B<99,0<C≤23。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功能性纤维的制造方法。用本发明制造的纤维具有较好的亲肤性和导湿性,同时具有较高的抑菌率和遮蔽率,具有远红外发射功能,并能产生较高的负离子浓度,还具有99.8%的紫外线吸收率以及吸收电磁波、防辐射等多种良好功能。
文档编号D01D5/00GK1676686SQ20041001016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0日
发明者李官奇, 李贺泽 申请人:李官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