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梭圆织机的整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82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六梭圆织机的整梭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滚轴型高速小六梭圆织机配套专用的梭子。原高速四梭机梭体纵向长度是430mm,只适应在四梭机跑道上运行。现增加了二把梭子,多占据了扣门跑道上的50%位置,所以除了极小量增加跑道周径之外,必须将梭体纵向长度尽量缩短,但会受标准件纬丝筒管230mm长度所限制,不可能任意缩短。现将梭体长度压缩到358mm。
四梭机曲线槽曲率变化要比六梭机小得多。所谓曲率即是曲线槽的斜率。除了适量增大凸轮直径之外,亦必须减小整梭四只梭轮的横向间距来降低曲线槽斜率。由此涉及到减小四只梭轮的横向间距,但也不可能任意减小,要受纬丝筒卷直径的限制。日本型四梭机二只梭轮外边缘横向间距是127mm(系属跑道斜面结构),原高速四梭机是112mm,本发明是107mm。如果曲线槽斜率过大,圆织机主轴转速会受到限制,同时也会降低了摆臂、棕管夹紧器、转向臂等零件的耐疲劳强度,甚至会折断。
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工艺及其附

图1绘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整梭纵向正视图、剖面图和梭体俯视图。
梭体〔1〕是铝制品,其底部圆弧面半径R由结构简单的动力转盘铣制出来。梭体的背靠定位由半径为R2的圆弧面与动力转盘上24条等分且高精度同心的定位轴来定位,一次可铣制八只梭体。梭底溜板〔2〕采用平胶带加工成与梭体底板同样形状和尺寸。平胶带易于取材,价格低,很容易与梭体底板吻合。先用粘胶剂与梭体底板粘合,后用M5沉头螺钉紧固,其外圆弧面与跑道上由滚轴外圆内侧构成的2R圆周相吻合。梭轮〔3〕外圆锥体面与上、下跑道上的斜面相配合,供梭子圆周运动时作上、下定位用。同一边的二只梭轮轴承内孔内各配有一只偏心套管,供相对二只梭轮横向间距的调节。该梭子运行时永不会脱离跑道。由于溜板形同梭体底板面增加了其纵向长度和横宽,所以每把梭子运行时均有六条滚轴来支承。筒管前支座〔4〕与梭体连体铸造出来,提高了其刚性和强度,承担着导向杆〔6〕的后坐力,通过调节螺钉〔7〕调节导向杆的斜度,可供大小不等直径的尺码环之需用。筒管〔9〕与纬丝卷〔10〕套装在筒管座〔11〕与前支座〔4〕和后支座〔12〕之间,由压簧〔8〕紧定。后支座由螺钉紧定在梭体尾部。二只筒管座之中心线与梭轮底面中心之高度为66mm,可安放直径为ф105mm的纬丝筒卷。钢质尾轮〔13〕装在后支架上,承担推进轮的推进力,使梭子前进,尾轮外锥体面,其锥度与溜板外圆面之弦切角相等。
权利要求
1.一把由梭体底板〔1〕、溜板〔2〕、梭轮〔3〕、前支架〔4〕、导丝架〔5〕、导向杆〔6〕、调节螺钉〔7〕和尾轮〔11〕等零件构成的整梭,其特征是能提供摆臂式高速小六梭圆织机高速运行的梭子。
2.按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梭体底板〔1〕,其特征是梭体两侧凸肩铸造成半径为R2的圆弧面,供铣制梭底板〔1〕半径为R1的圆弧面时之基准面。
3.按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溜板〔2〕,其特征是取材容易加工成型,具有耐磨和带有微量弹性的平胶带,能与梭底板圆弧面贴合得一丝不差。梭子运行时几乎能消除其与六条滚轴之间的间隙。
4.按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梭轮〔3〕其特征是外圆制成锥体面,能与跑道斜面吻合。梭轮轴承内孔配有偏心柱套,提高了梭轮的使用寿命。
5.按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前支架〔4〕,其特征是与梭体连体铸造,增加了刚性和强度,能支承导向杆较大的后坐力。
6.按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导向杆〔6〕和调节螺钉〔7〕,其特征是通过调节螺钉〔7〕来调节导向杆〔6〕的斜度,供不同大小的尺码环之需用。
7.按权利要求1所规定的尾轮〔11〕,其结构特征是钢制品,其外圆锥体面之锥角与溜板之弦切角相等,在接受推梭轮推进力时,此力永远是圆周的切向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摆臂式滚轴型高速小六梭圆织机配套专用的整梭。该整梭的结构特征是能够配合高速小六梭机滚轴型跑道、凸轮曲线槽斜率的降小,四只梭轮在上下跑道上运行时经丝开张的所需值,以及纬丝筒卷最大直径值等主要技术参数的要求。选用平胶带作为梭底溜板,更新了尼龙滑条(或竹子滑条),不但能增加了与滚轴的接触条数,且具有微量弹性,容易制成与梭底板密切贴合,其圆弧度精度高,使梭子运行相当平稳。梭轮外圆锥面与上下跑道上的斜面紧密贴合运行,根除了飞梭、打梭之事故。梭轮轴承内配有偏心套柱,提高了梭轮的使用寿命。采用了导向柱来替代了导向夹架。不但减轻了整梭重量和制作成本,同时使安装使用和调节简便。
文档编号D03D37/00GK1690276SQ20041003457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9日
发明者申宗爱 申请人:申宗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