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止在织机上产生纬档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988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防止在织机上产生纬档的方法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防止在织机上产生纬档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当重新启动停止的织机时,打纬强度不够充分,并且在织机工作暂停期间,所述经纱延伸。因此,当织机在这种状态下重新启动时,就产生了所谓的纬档。
根据JP6-102861B,为了防止纬档产生,在重新启动织机之前,用一台能够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的用于旋转经轴的释放马达,反向旋转,以便纠正织口位置,经纱卷绕在该经轴上。在纠正织口位置时,纠正织口位置所需要的释放马达反向旋转的量,是根据织机停机时间确定的。
根据JP2001-172847A,织口位置是根据经纱的织口状态校正的。
在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纬纱进行织造时,存在不能通过上文所述的织口位置校正防止纬档产生的危险。例如,即使织机停止时间相同,在织机停机期间,经纱延伸量在织造停止之前刚投放的粗的纬纱作为最终的纬纱保留在所述织口上的场合,以及在织造停止之前,细的纬纱作为最终的纬纱保留在所述织口上的场合之间,有所不同。延伸量的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当最终的纬纱较粗时经纱的张力和当最终的纬纱较细时经纱的张力之间的差别造成的。经纱伸展量的差别,导致了由于经纱扩张所导致的织口位置位移的差别。因此,仅仅通过根据织机停机时间和经纱开口状态校正织口位置,不能防止由于纬纱类型的差别所导致的纬档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用多种不同类型的纬纱进行织造时,在织造开始的时候防止纬档的产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用于实施用多种不同类型的纬纱织造的织机上防止纬档产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开始织造之前,根据保留在织口上的最终纬纱的类型,对织造织物的织口位置进行校正。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适用于用多种不同类型的纬纱进行织造的织机上防止纬档产生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织口位置校正装置,用于对织造织物织口的位置进行校正;和校正控制装置,用于确定留在所述织口上的最终纬纱的种类,并且,用于通过所述织口位置校正装置校正所述织造织物的织口位置。


在附图中图1是织机的总体侧视图,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案;图2是投纬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3A和3B是在织造暂停期间,靠近织口的一部分织造织物的剖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织口位置校正的时间曲线;和图5和6是表示织口位置校正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图1-6对用于喷气织机上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图1是织机整体的示意性侧视图。符号M表示织机驱动马达,它的工作是通过控制计算机C操纵的。编号11表示电动释放马达,它独立于织机驱动马达M,并且能够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被用作织口位置校正装置的释放马达11驱动经轴12,经纱T缠绕在它上面。从经轴12上输送的经纱T通过背辊13和张力辊14输送,以便通过综片15和筘16。通过伸缩杆17,表面辊18,压力辊19,和拉伸器导向部件20输送织造织物W,以便由卷布辊21卷绕。与压力辊19配合将织造织物W拉伸到卷布辊21一侧的表面辊18,是从织机驱动马达M获得驱动力的。卷布辊21与表面辊18同步旋转。
将张力辊14安装在张力杠杆23的一个末端部分,并且通过安装在张力杠杆23另一个末端部分的张力弹簧24,对经纱T施加张力。张力杠杆23是在检测杠杆25的一端旋转支撑的,并且将测力仪26连接在检测杠杆25的另一端。并且,经纱张力是通过张力辊14,张力杠杆23,和检测杠杆25传递到测力仪26的,并且由测力仪26根据经纱张力向控制计算机C输出电信号。
控制计算机C根据预设经纱张力和通过输入信号确定的检测张力的比较,以及根据通过来自用于检测织机旋转角度的旋转编码器27的检测信号确定的经轴直径,控制释放马达11的旋转速度。所述控制计算机C根据来自整合在释放马达11上的旋转编码器111的旋转角度检测信号,反馈控制释放马达11的旋转速度,以便在正常旋转工作期间控制经纱张力,并且防止在织造期间产生纬档。旋转编码器27为织机的每一次转动输出起始信号。控制计算机C根据从旋转编码器27获得的起始信号,确定织机旋转数。根据织机旋转数确定经轴的直径。
根据来自停止开关29的开启信号(织造终止信号),通过控制计算机C使得织机启动马达M和释放马达11同步停止。
如图2所示,由卷绕类型的纬纱长度测定和储存装置30将纬纱Y1从纬纱轴31上拉出,并且将它卷绕在卷轴301上以便储存。通过独立于织机启动马达M的卷绕马达303转动纬纱长度测定和储存装置30的纬纱卷绕管302。当纬纱卷绕管302旋转时,将从纬纱轴31上拉出的纬纱Y1卷绕在卷轴301上。通过由电磁阀32驱动的锁定销321控制卷绕在用于保存的卷轴301上的纬纱Y1的拉出。
在卷轴301附近,安装了反射光电传感器类型的纬纱释放检测器33。由纬纱释放检测器33检测从卷轴301中拉出的纬纱Y1的释放。将来自纬纱释放检测器33的释放检测信号输出提供给控制计算机C。由控制计算机C根据来自纬纱释放检测器33的释放检测信息和从旋转编码器27获得的织机旋转角度检测信息,控制电磁阀32的磁化/去磁化和卷绕马达303的工作。当电磁阀32磁化时,锁定销321与卷轴301分离,使得能够将纬纱Y1从卷轴301上拉出。
由卷绕类型的纬纱长度测定和储存装置34将纬纱Y2从纬纱轴35上拉出,并且将它卷绕在用于保存的卷轴341上。通过独立于织机驱动马达M的卷绕马达343,旋转纬纱长度测定和储存装置34的纬纱卷绕管342。当纬纱卷绕管342旋转时,从纬纱轴35上拉出的纬纱Y2被卷绕在卷轴341上。通过由电磁阀36驱动的锁定销361控制卷绕在用于储存的卷轴341上的纬纱Y2的拉出。
在卷轴341附近,安装了反射光电传感器类型的纬纱释放检测器37。由纬纱释放检测器37检测从卷轴341中拉出的纬纱Y2的释放。将来自纬纱释放检测器37的释放检测信号输出提供给控制计算机C。由控制计算机C根据来自纬纱释放检测器37的释放检测信息和从旋转编码器27获得的织机旋转角度检测信息,控制电磁阀36的磁化/去磁化和卷绕马达343的工作。当电磁阀36磁化时,锁定销361与卷轴341分离,使得能够将纬纱Y2从卷轴341上拉出。
通过投纬主喷头38的喷射动作,将卷轴301上的纬纱Y1喷射到经纱T的开口中。通过投纬主喷头39的喷射动作,将卷轴341上的纬纱Y2喷射到经纱T的开口中。通过多个投纬辅助喷头的相继喷射动作,将纬纱Y1和Y2喷射到经纱T的开口中。
投纬主喷头38和39通过电磁开/关阀41和42与高压空气输送源(未示出)连接。通过控制计算机C操纵电磁开/关阀41和42的磁化/去磁化。
输入装置22与控制计算机C形成信号连接。输入装置22起着输入投纬形式,用于选择并且确定要从多种类型的纬纱中投纬的纬纱,和用于校正织造织物W的织口W1位置的作用。控制计算机C通过输入装置22保存投纬形式和织口位置校正信息。由控制计算机C根据保存在它里面的投纬形式控制电磁阀32和36的磁化/去磁化和电磁开/关阀41和42的磁化/去磁化。在图3A和3B所示形式的实施例中,将纬纱Y1连续投纬2次,然后将纬纱Y2连续投纬3次。就是说,当织机进行2次旋转时,控制计算机C在电磁阀32的磁化和去磁化之间,以及电磁开/关阀41的磁化和去磁化之间重复2次切换,然后,当织机进行3次旋转时,控制计算机C重复电磁阀36磁化和去磁化以及电磁开/关阀42的磁化和去磁化的三次切换。
控制计算机C起着织口位置控制装置和纬纱选择装置的作用,根据图5和6的流程图中所示的织口位置矫正控制程序进行织口位置的矫正。下面将结合图5和6的流程图,对织口位置矫正进行说明。
控制计算机C处在输入织造停止信号的待机状态,如来自安装在投纬终止末端一侧的光电传感器类型的投纬错误检测器43或来自经纱切割检测器44的异常检测信号,或来自终止切换29的启动信号(步骤S1)。当输入了织造停止信号时(当步骤S1的回答为“是”时),控制计算机C指示织机驱动马达M停止工作(步骤S2),与此同时,指示释放马达11停止工作(步骤S3)。结果,织机驱动马达M和释放马达11同步停机,并且停止经纱T的释放和织造织物W的拉伸,使筘16在即将向上打纬的位置上停止,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
图4中的曲线C1表示织机驱动马达M从工作到停机的过渡,而曲线C2表示释放马达11从工作到停机的过渡。在图4中示出的织造停止信号S是由停止开关29或经纱切割检测器44提供的。
如果输入了由于除了投纬错误以外的原因产生的织造停止信号S(如图4所示),如由停止开关29或经纱切割检测器44提供的织造停止信号的话(即步骤S4中的回答是“否”),控制计算机C做好了输入来自启动开关28的启动信号的准备(织造启动信号S0)(步骤S5)。当输入了织造起始信号(即,当步骤S5中的回答为“是”)时,控制计算机C指示织机驱动马达M和释放马达11缓慢反向旋转预定量(步骤S6和S7)。结果,如曲线r和u所示,织机驱动马达M和释放马达11同步进行缓慢的反向旋转,并且织机进行一次反向旋转,以便实现缓慢恢复到即将打纬之前的织造启动位置。这种缓慢恢复,是根据在即将打纬之前的位置的筘16的停止而实现的,而不将纬纱投纬到在织机即将停止工作之前投纬的最终纬纱(即,留在织口W1上的最终纬纱)上。就是说,当重新开始织造时,必须将最终纬纱送回到相当于织机旋转一周的量的先前的位置,以便在最终的纬纱之后投纬该纬纱,而没有空纬。
然后,控制计算机C根据由旋转编码器27和投纬形式获得的有关织机旋转次数的信息,确定留在织口W1上的最后的纬纱的类型(步骤S8)。
图3A表示在织机即将停止工作之前要投纬的最终的纬纱(即留在织口W1上的最终纬纱)是Y1的情况,而图3B表示在织机即将停止工作之前要投纬的最终纬纱是Y2的情况。当最终的纬纱是Y1(即,当步骤S8的回答为“是”)时,控制计算机C根据最终的纬纱Y1指示进行织口位置矫正(步骤S9)。进行织口位置矫正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使释放马达11反向转动,将织口W1往回拉,而图4中的曲线t1表示为了根据最终的纬纱Y1进行织口位置矫正,释放马达11缓慢的反向旋转。当最终的纬纱是Y2(即,当步骤S8的回答为“否”)时,控制计算机C根据最终的纬纱Y2,指示进行织口位置矫正(步骤S10)。图4中的曲线t2表示为了根据最终的纬纱Y2进行织口位置矫正,释放马达11缓慢的反向旋转。通过曲线t1和t2表示的有关释放马达11缓慢反向旋转量的信息,是通过输入装置22输入控制计算机C的织口位置矫正信息。
在进行织口位置矫正之后,控制计算机指示织机驱动马达M和释放马达11进行正常的旋转工作(步骤S11和S12),如曲线D1和D2所示,织机驱动马达M和释放马达11彼此同步地开始正常旋转工作,从而重新启动织造。
当织造终止信号是来自投纬错误探测器43的信号时(即,当步骤S4的答案为“是”时),控制计算机C指示织机驱动马达M和释放马达11缓慢反向旋转预定的量(步骤S13和S14)。结果,织机驱动马达M和释放马达11彼此同步地进行缓慢反向旋转。通过织机驱动马达M的缓慢反向旋转,织机缓慢反向旋转一周半,并且在所述经纱上实现开口,以便形成最大的开口。在这种最大开口状态下,将织口W1上的错误的纱线(未示出)从经纱的抓握动作中释放出来,并且将错误的纱线从织口上取出。然后,控制计算机C通过使用纬纱处理装置(未示出)进行投纬错误处理(清除错误纱线的过程)(步骤S15)。举例来说,作为纬纱处理装置,使用了一种利用后续的纬纱做线索,将错误的纱线从织口中拉出,并且取出的纬纱处理装置,而不用切割并且分离投纬的错误纱线和后续纬纱。
在投纬错误处理结束之后,控制计算机C使织机驱动马达M和释放马达11缓慢反向旋转预定的量(步骤S16和S17)。结果,织机驱动马达M和释放马达11彼此同步地缓慢反向旋转预定的量,并且织机进行大体上半周的缓慢反向旋转,以便实现向即将开始打纬之前的织造启动状态的过渡。
当所述错误的纱线(最终的纬纱)是Y1时(即步骤S18的回答为“是”时),控制计算机C指示织机按照最终纬纱Y1进行织口位置矫正(步骤S19)。当最终的纬纱是Y2时(即步骤S18的回答为“否”)时,控制计算机C指示织机按照最终纬纱Y2进行织口位置矫正(步骤S20)。
然后,所述控制计算机C指示织机驱动马达M和释放马达11进行正常的旋转工作(步骤S11和S12),并且织机驱动马达M和释放马达11彼此同步地开始正常旋转工作,以便开始织造。
所述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了以下效果(1-1)如图3A和3B所示,当由于纱线断裂或终止开关29启动而发生织造终止(织机工作停止)时,保持经纱T抓住最终的纬纱(Y1或Y2)的状态,直到启动开关28打开。在这种状态下,当最终的纬纱较粗时(纬纱是Y1的场合),经纱T的张力大于当最终的纬纱较细时(纬纱是Y2的场合)经纱T的张力。因此,在织机工作暂停期间,经纱T的伸缩在最终的纬纱较粗(此时纬纱是Y1),大于在织机工作暂停期间当最终的纬纱较细时(此时纬纱是Y2)经纱T的伸缩。经纱T的伸缩越大,织口W1的位置朝向织机前端(图1中织机的右侧)移动的距离越大。
如图4中的曲线t1和t2所示,在本实施方案中,当留在织口W1上的最终的纬纱是Y1时,释放马达11缓慢反向旋转的量大于当留在织口W1上的最终的纬纱是Y2时释放马达11缓慢反向旋转的量。就是说,当留在织口W1上的最终的纬纱是粗纱线(当纬纱是Y1时),织口位置向回拉的量增加,而当留在织口W上的最终的纬纱是细纱线(当纬纱是Y2)时,织口位置向后拉的量减少。
这样,根据留在织口W1上的最终的纬纱的类型(Y1或Y2)进行的织口位置矫正(在本实施方案中,纱线的类型是根据纱线的粗细分类的),能有效阻止纬档的产生。
在根据留在织口W1上的错误纱线类型(最终的纬纱)消除错误纱线之后进行的织口位置矫正,同样能有效防止纬档的产生。
(1-2)控制计算机C是矫正控制装置,它能根据所储存的投纬形式确定留在织口上的最终的纬纱的类型,并且根据由此所获得的确定结果实施织口位置矫正。所述投纬形式是可用于确定留在织口W1上的最终的纬纱的信息。
(1-3)能够正向和反向旋转的电力释放马达11适合作为织口位置矫正装置。
在本发明中,以下改进也是可行的(1)一般来说,当织机停机时间不同时,经纱T的伸缩量也不同。因此,当根据最终纬纱的类型进行织口位置矫正时,还需要考虑织机停机时间。例如,在这种情况下,释放马达11进行织口位置矫正而进行的缓慢反向旋转量是通过使用一个函数计算的,其中,将相应于纬纱类型的参考织口位置矫正量(在上述实施方案中,矫正量是通过图4中的曲线t1和t2表示的)与织机停机时间组合。上述参考织口位置矫正量和上述函数,是通过基于织口位置变化数据的实验获得的,或者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规则确定的。
(2)还可以通过能够正向和反向旋转的电动卷绕马达驱动表面辊18,用所述卷绕马达作为织口位置矫正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织口位置矫正,可以通过所述卷绕马达本身完成或通过同时使用马达11和卷绕马达完成。
(3)本发明还适用于适合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类型的纬纱进行织造的织机。
(4)本发明还适用于用多种类型的纬纱进行织造的剑杆织机。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止在适用于用多种类型的纬纱进行织造的织机上出现纬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开始织造之前,根据留在织口上的最终纬纱的类型对织造织物的织口位置进行矫正。
2.一种用于阻止在使用多种类型的纬纱进行织造的织机上产生纬档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织口位置矫正装置,用于对织造织物的织口位置实施矫正;和矫正控制装置,用于确定留在织口上的最终纬纱的类型,并且用于通过所述织口位置矫正装置控制织造织物的织口位置矫正。
3.如权利要求2的用于阻止产生纬档的装置,它还包括用于储存投纬形式的纬纱挑选装置,用于选择并且确定要从多种类型的纬纱中投纬的纬纱,其中,所述矫正控制装置根据由所述纬纱投纬装置储存的投纬形式确定留在织口上的最终纬纱的类型。
4.如权利要求2或3的用于阻止在织机上产生纬档的装置,其中,所述织口位置矫正装置是能够正向和反向旋转的电动释放马达,并且适合使经轴旋转,经纱缠绕在该经轴上面。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的的用于阻止在织机上产生纬档的装置,它还包括输入装置,用于向所述矫正控制装置输入矫正信息,以便矫正织造织物的织口位置。
全文摘要
一台储存有投纬形式和织口位置校正信息的控制计算机(C)。当打开启动开关(28),并且输入织造启动信号时,控制计算机(C)根据有关织机旋转数和投纬形式的信息确定留在织口(W1)上的最终纬纱的类型,所述织机旋转数是从旋转编码器(27)获得的。由所述控制计算机(C)控制释放马达(11)的旋转,根据所确定的纬纱的类型进行织口位置校正。
文档编号D03D51/00GK1572942SQ200410048520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5日
发明者泽木雅彰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