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254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更特别地涉及这样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中在旋转梭子上导入或导出面线时,面线从旋转梭子中的抽离能够没有任何阻力的顺利的进行,由此防止线缝皱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使用全旋转梭的工业用或家庭用锁式线迹缝纫机中,其上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或收容有线轴的梭子线轴壳被安装在梭芯(inner hook)中,而且梭芯或梭壳(outer hook)装备有梭尖。具有梭尖的梭子旋转以导引插入在针中的面线,使得面线被梭尖获取,并且面线与底线交织,以形成锁式针迹。
例如,在梭壳设置有梭尖的梭壳旋转型的情况中,梭芯必须借助形成在梭芯中的梭芯槽和设置在机架处的梭芯止动件之间的抵接固定。虽然梭壳高速旋转,由于梭芯被固定,梭芯止动件和梭芯槽之间的抵接产生高的旋转摩擦扭矩。当面线被从梭子导离时,当它被拉线杆获取时被迫的推开抵接并导离。结果,来自拉线杆的远大于获取面线本身所需的线张力的梭芯抽取力作用在面线上。这使得当面线和底线在缝料中交织形成锁式针迹时不可能稳定面线和底线之间的交织点,以致由于高的面线张力在缝料中导致线缝皱褶。
因此,在梭壳旋转型水平梭子的情况中,提出一种旋转梭子装置(例如参见专利公开1),其设置有根据梭壳的旋转以预定的时机摆动的开松器,以及连接到开松器的可交替卡合在形成在梭芯的止动槽中的止动板。当面线穿过止动槽时,止动板从止动槽中的一个退出,而其它的止动槽卡合使梭芯的旋转止动。
并且提出一种开松器(例如参见专利公开2)其中,面线通过强制地打开梭芯止动件和梭芯止动槽之间的抵接而从梭壳导离。
另外,还提出一种开松器驱动机构(例如参见专利公开3),其可安装在缝纫机的一般用途的水平梭子上,并装备有用于使梭芯向梭壳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由此减少梭芯的卡合突起部和针板的卡止构件之间的噪音的开松器。
这些使用开松器的梭子装置具有结构复杂和噪音严重的缺陷。还提出了全旋转梭(例如参见专利公开4或专利公开5),其中,梭芯装备有梭尖,并且驱动器轴偏心于梭芯的旋转中心。
还公知一种防止缝线脱离的全旋转梭装置(参见专利公开6或专利公开7),其中,当从梭芯抽离或导离时针线被防止脱离,由此避免由针导致的针线刺穿或线不足。
专利公开1JP-A-61-149196;专利公开2JP-A-63-115591;专利公开3JP-A-2002-143588;专利公开4PCT专利申请的国内再公开2000/73556;专利公开5JP-A-11-226284;专利公开6JP-A-53-119153;专利公开7JP-A-53-12515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在背景技术的专利公开1中所公开的,在缝纫机的旋转梭子装置中,将来自水平铰接转动的下轴的旋转运动垂直地传递与转换的梭子轴一端上设有偏心轮,从该偏心轮将摆动运动传递到开松器。因此,这种装置只限于水平梭子,而开松器驱动机构结构复杂以致于不能耐高速旋转,而且价格昂贵。
另一方面,背景技术的专利公开2中所公开的梭子的开松器具有用于在旋转时强制推开时梭芯止动件和梭芯止动件槽之间的抵接部的复杂机构,并且具有随着缝纫机的速度变化难以形成间隙的缺点。
如在背景技术的专利公开3中所公开的,在水平梭子的开松器驱动机构中,提供从梭子轴减速的凸轮轴,使得借助凸轮轴驱动的凸轮所产生的摆动运动通过旋转轴和开松器环来传递。开松器驱动机构只限于水平梭子,而且开松器驱动机构结构复杂以致于不能耐高速旋转,而且价格昂贵。
如在背景技术的专利公开4中所公开的,在全旋转梭中,使梭子的驱动器旋转轴线相对于梭芯旋转轴线偏心,使得从驱动器传递到梭芯的扭矩周期性变化而在扭矩低的时刻让针线通过线圈。但由于弹簧构件的弹性变形,使得驱动器和梭芯抵接并分离。这种情形可能使用于抽离的针线的张力不能完全释放。
如在背景技术的专利公开5中所公开的,在全旋转梭中,使梭子的驱动器旋转轴线相对于梭芯旋转轴线偏心,偏心方向设定为接近梭尖的方向。因此具有随着缝纫机的速度变化难以形成用于面线抽离的间隙的缺点。
如在背景技术的专利公开6或专利公开7中所公开的全旋转梭借助由于梭芯和梭壳的偏心导致的中心偏转而上下和左右运动,由此在梭芯的卡止部和梭子支件的突起之间形成间隙,使得面线从上述间隙抽离。由于梭芯的卡止部的定位不正确,因此具有不能使面线导入梭芯以及面线不能毫无阻力地从梭芯抽离的缺点。
在这些旋转梭子中,来自拉线杆的远大于获取面线本身所需的线张力的梭芯抽取力作用在面线上,这使得当面线和底线在缝料中交织形成锁式针迹时,不能稳定面线和底线之间的交织点。尤其是例如用于棉衬衫或妇人服乔其纱料等薄料布的缝料中,如果不设定弱的面线张力和底线张力就会造成由于缝缩或缝皱产生的线缝皱褶。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缝线张力不能小于梭芯的抽离张力以致不能形成正常针脚的缺点。在锁式针迹的缝纫机中,防止线缝皱褶现象是永远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现有技术那些缺陷。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通过使梭芯相对于梭壳旋转驱动部偏心,以消除梭芯外圆周上的面线抽离阻力,减小面线张力而使得面线和底线平衡,即使对于极薄的布料也能使纱线拉紧,以致线缝皱褶能够被消除而形成高质量的线缝。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通过使梭芯驱动部相对于梭芯旋转驱动部偏心,以消除梭芯外圆周上的面线抽离阻力,从而降低面线张力而使得面线和底线平衡,即使对于极薄的布料也能使纱线拉紧,以致线缝皱褶能够被消除而形成高质量的线缝。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水平梭子装置,其通过使收容有梭子线轴并借助梭芯止动件防止相对于机架转动的梭芯相对于梭壳旋转驱动部偏心,以消除梭芯外圆周上的面线抽离阻力,从而降低面线张力而使得面线和底线平衡,即使对于极薄的布料也能使纱线拉紧,以致线缝皱褶能够被消除而形成高质量的线缝。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通过将梭壳相对于梭壳旋转驱动部同心配置,使梭芯止动件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同步地沿旋转驱动部的轴线方向的径向方向往复运动,并在梭芯止动件和梭芯之间形成面线入/出口,以消除面线抽离阻力,从而降低线张力而使得面线和底线平衡,即使对于极薄的布料也能使纱线拉紧,以致线缝皱褶能够被消除而形成高质量的线缝。
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使用插入在上下移动同时相对于针板在垂直方向描绘轨迹的针中的面线,以及收容在被布置在针板下方并收容底线的全旋转梭中的底线,当插入在延伸穿过放置在针板上的缝料并在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的针中的面线在缝料的每一次喂入时从针的下死点上升时,全旋转梭利用其梭尖获取面线,使得面线和底线交织由此在缝料中形成锁式针迹。
按照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的第一方面,全旋转梭包括收容有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可拆卸地固定、并且借助梭芯止动件防止相对于机架旋转的梭芯;以及内设梭芯、具有梭尖并借助旋转驱动部旋转的梭壳;梭芯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偏心设置,以致在梭芯止动件和梭之间不同圆周位置处形成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在这些位置形成的间隙用于在旋转驱动的梭壳的每次预定的旋转时,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梭芯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面线的线圈被导入和导离梭芯的外圆周;面线入口被布置在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导入梭芯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被布置在面线的线圈被导离梭芯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的角间距在120度到160度,优选地120度到180度之间;梭芯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沿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之间的角间距方向偏心。
按照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的第二方面,全旋转梭包括收容有收容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的梭子线轴壳并可拆卸地固定并且借助梭芯止动件防止相对于机架旋转的梭芯;以及内设梭芯、具有梭尖并借助旋转驱动部旋转的梭壳;梭芯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偏心布置,以致在梭芯止动件和梭芯之间不同圆周位置处形成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在这些位置形成的间隙用于在旋转驱动的梭壳的每次预定的旋转时,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梭芯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面线的线圈被导入和导离梭芯的外圆周;面线入口被布置在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导入梭芯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被布置在面线的线圈被导离梭芯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的角间距在120度到160度,优选地120度到180度之间;梭芯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沿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之间的角间距方向偏心。
在第一和第二方面的全旋转梭中,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的角间距在120度到160度,优选地110度到180度而不是120度到180度,或优选地150度到170度之间。
按照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的第三方面,全旋转梭包括收容有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可拆卸地固定、具有梭尖并借助旋转驱动部旋转地驱动的梭芯;以及其中旋转地内设梭芯并防止相对于机架旋转的梭壳;梭芯在圆周的不同位置包括两个从动部,以及分别游动地安装在从动部上用于驱动梭芯旋转的两个驱动部;梭芯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偏心布置,以致当一对驱动部和从动部在驱动状态驱动梭芯旋转时,另一对驱动部和从动部形成间隙,在面线的线圈被梭芯的梭尖牵引到最大之前用于导入和导离梭芯的驱动部侧;面线入口布置在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导入梭芯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布置在面线的线圈被导离梭芯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以角间距为90度到130度设在横跨梭尖的上死点的圆周的不同位置处;从动部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朝与梭尖的上死点相反的方向偏心。
按照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的第四方面,全旋转梭包括收容有收容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的梭子线轴壳可拆卸地固定、具有梭尖并借助旋转驱动部驱动旋转的梭芯;以及其中可旋转地内设梭芯并防止相对于机架旋转的梭壳;梭芯包括设在圆周的不同位置处的两个从动部,以及分别游动地安装在从动部上用于驱动梭芯旋转的两个驱动部;梭芯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偏心布置,以致当一对驱动部和从动部在驱动状态驱动梭芯旋转时,另一对驱动部和从动部形成间隙,在面线的线圈被梭芯的梭尖牵引到最大之前,用于将面线的线圈导入和导离梭芯的驱动部侧;面线入口布置在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导入梭芯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布置在面线的线圈被导离梭芯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以角间距为90度到130度设在横跨梭尖的上死点的圆周的不同位置处;从动部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朝与梭尖的上死点相反的方向偏心。
在第三和第四个方面的全旋转梭中,从动部分别由沿圆周方向或径向方向中延伸预定的长度的沟槽或孔形成,而驱动部由沿圆周方向中延伸预定的长度的突起形成。
按照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水平梭子装置,其使用插入在上下移动同时相对于针板在垂直方向描绘轨迹的针中的面线,以及收容在被布置在针板下方并收容底线的全旋转水平梭中的底线,当插入在延伸穿过放置在针板上的缝料并在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的针中的面线在缝料的每一次喂入时从针的下死点上升时,全旋转水平梭利用其梭尖获取面线,使得面线和底线交织,由此在缝料中形成锁式针迹。
按照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水平梭子装置的第五方面,全旋转水平梭包括收容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可拆卸地固定、以及借助梭芯止动件防止相对于机架旋转的梭芯;以及内设梭芯、具有梭尖并借助旋转驱动部旋转的梭壳;梭芯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偏心布置,以致在梭芯止动件和梭芯之间在圆周不同位置处形成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在这些位置形成的间隙用于在旋转驱动的梭壳的每次预定的旋转时,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梭芯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面线的线圈被导入和导离梭芯的外圆周;面线入口沿梭尖从针的针错脚点180度到210度,优选地,180度的旋转方向设置,并设在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导入梭芯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沿从面线入口90度到180度优选地110度的旋转方向设置,并设在面线的线圈被导离梭芯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梭芯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沿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之间的角间距方向偏心。
在第五方面的全旋转水平梭中,梭芯包括竖立在用于保持线轴的上分叉收容部的中心处的梭子线轴支轴,以致可以防止线轴旋转地内接于梭芯而使底线从线轴退绕,并可以防止线轴旋转地内接于收容部而导致线轴摇摆。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的第六方面,全旋转梭包括收容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可拆卸地固定并借助梭芯止动件防止旋转的梭芯;以及内设梭芯具有梭尖并借助旋转驱动部旋转的梭壳;梭壳的旋转中心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同心,并包括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同步地使梭芯止动件沿旋转驱动部的轴向方向的径向方向往复运动以保持梭芯的梭芯止动件驱动部,以致在梭芯止动件和梭芯之间圆周上不同位置处形成两个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在这些位置形成的间隙用于在旋转驱动的梭壳的每次预定的旋转时,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梭芯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面线的线圈被导入和导离梭芯的外圆周;面线入口布置在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导入梭芯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布置在面线的线圈被导离梭芯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的角间距在110度到180度,优选地150度到170度之间。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的第七方面,全旋转梭包括收容有收容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的梭子线轴壳、可拆卸地固定并借助梭芯止动件防止相对于机架旋转的梭芯;以及内设梭芯、具有梭尖并借助旋转驱动部旋转的梭壳;梭壳的旋转中心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同心,并包括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同步地使梭芯止动件沿旋转驱动部的轴向方向的径向方向往复运动以保持梭芯的梭芯止动件驱动部,以致在梭芯止动件和梭芯之间圆周上不同位置处形成两个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在这些位置形成的间隙用于在旋转驱动的梭壳的每次预定的旋转时,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梭芯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面线的线圈被导入和导离梭芯的外圆周;面线入口布置在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导入梭芯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布置在面线的线圈被导离梭芯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的角间距在110度到180度,优150度到170度之间。
在本发明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的第一到第七方面中,当面线的张力与从收容在全旋转梭中的梭子线轴上导出的底线的张力平衡,由此稳定面线和底线之间的交织点时,面线从线轴经由线偏转防止导管和线张力平衡装置插入针中,从而稳定线张力平衡装置的线张力,以致当面线被导入或导离全旋转梭时可能由拉线杆获取或牵引面线所导致的面线的脉动可以被抑制。
在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的第一到第七方面中,通过将缝料夹持在压脚和送布牙之间的针板上而使缝料被送布牙一个针脚一个针脚的前送,并且通过拉线杆获取面线用于导入和导离全旋转梭,送布牙形成通过针的针错脚孔,用于与压脚一起夹持形成有线缝的缝料,将缝料一个针脚一个针脚的前送,送布牙的宽度是针错脚孔的直径的2倍到4倍,优选地2.5倍到3.5倍。
在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的第一到第七方面中,通过将缝料夹持在压脚和送布牙之间的针板上而使缝料被送布牙一个针脚一个针脚的前送,并且通过拉线杆获取面线,用于导入和导离全旋转梭,当被送布牙和压脚夹持的形成有线缝的缝料从喂入速度减速时,因为压脚在其入口部处设有一直接触未缝制的缝料的弹性构件,缝料不会由于惯性滑入形成于针板和被送布牙抬高的压脚之间的间隙,也不会由于超过一个针脚所需的布料的喂入导致缝料松弛。
发明的优点按照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梭芯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偏心设置,旋转驱动梭子的每一次旋转时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导入和导离梭芯外侧的间隙配设在全旋转梭圆周方向的不同位置,形成面线入口和出口。结果,梭芯的外圆周的面线的抽离阻力可以被消除,以减小面线张力,使得面线和底线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而防止线缝皱褶。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梭芯与梭壳旋转驱动部同心,梭芯止动件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同步地沿旋转驱动部的轴向方向的径向往复移动,由此在梭芯止动件和梭芯之间形成面线入口和出口。结果,梭芯的外圆周的面线的抽离阻力可以被消除,以减小面线张力,以致面线和底线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而防止线缝皱褶。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面线从线轴经由线偏转防止导管和线张力平衡装置插入针中,由此稳定线张力平衡装置的线张力。结果,当面线被导入或导离全旋转梭时由拉线杆获取或牵引面线所导致的面线的脉动可以被抑制,而使得面线的张力与从收容在全旋转梭中的线轴脱离的底线的张力平衡,以致面线和底线之间的交织点能够被稳定在交织点处,以防止线缝皱褶。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送布牙延伸通过针的针错脚孔的中心与压脚一起一个针脚一个针脚地前送具有线缝的缝料。送布牙具有针错脚孔的直径预定倍数的宽度,由此将缝料保持在压脚和送布牙之间的针板上。结果,当面线被拉线杆获取或牵引导入和导离全旋转梭子时并且缝料被送布牙前送每一个针脚时,布料可以被稳定的喂入,以致线缝皱褶可以被防止。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压脚在其入口部设有一直接触未缝制的缝料的弹性构件。当将缝料通过夹持在压脚和送布牙之间的针板上而使缝料被送布牙一个针脚一个针脚的前送时,并且面线被拉线杆获取用于导入和导离全旋转梭子,当被送布牙和压脚夹持的形成有线缝的缝料从喂入速度减速时,缝料不会由于惯性滑入形成于针板和被送布牙抬高的压脚之间的间隙,也不会由于超过一个针脚所需的布料的喂入导致缝料松弛,由此防止线缝皱褶。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面线的张力与从收容在全旋转梭中的梭子线轴脱离的底线的张力平衡。结果,面线和底线之间的交织点可以被稳定在交织点处,以致薄布料例如棉衬衫或妇人服乔其纱可以没有由于缝缩或缝皱造成的线缝皱褶地缝制。
在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被应用到全旋转水平梭的情形中,梭芯具有竖立在收容部的中心用于保持梭子线轴的线轴支轴,以便防止梭子线轴旋转地内接于梭芯而导致底线从梭子线轴退绕,以及防止梭子线轴旋转地内接于收容梭子线轴的上分叉收容部而导致的线轴摇摆。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应用到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表示其上应用有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的缝纫机整体的透视图。
图5A是表示图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5B是表示图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5C是表示图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5D是表示图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5E是表示图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5F是表示图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5G是表示图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5H是表示图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5I是表示图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所使用的梭壳的具体实施例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所使用的梭壳的上旋转止动件槽和下旋转止动槽的设置状态的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图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所使用的梭壳的每个旋转止动槽和梭芯的每个梭芯止动件之间的具体关系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应用图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缝纫机的针杆、拉线杆、以及全旋转梭的面线入口/出口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或运动曲线图)。
图10是表示直接被收容在图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梭芯中的梭子线轴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应用在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的透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1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分解透视图。
图14A是表示图11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4B是表示图11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4C是表示图11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4D是表示图11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4E是表示图11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4F是表示图11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4G是表示图11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4H是表示图11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4I是表示图11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图11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所使用的梭芯的具体实施例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图11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具体实施例,(a)为梭芯的梭芯第一从动部和梭芯第二从动部的设置状态的说明图,(b)为梭芯驱动构件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和梭芯驱动第二突起的设置状态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应用有图11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的缝纫机的针杆、拉线杆、以及转动梭子的面线入口/出口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或运动曲线图)。
图18是表示直接被收容在图11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的梭芯中的梭子线轴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将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应用在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的缝纫机整体的透视图。
图20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应用在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的透视图。
图22是表示图20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的分解透视图。
图23A是表示图20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3B是表示图20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3C是表示图20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3D是表示图20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3E是表示图20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3F是表示图20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3G是表示图20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3H是表示图20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3I是表示图20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图20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的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应用了图20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的缝纫机的针杆、拉线杆以及旋转梭子的面线入口/出口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运动曲线图)。
图26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应用到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梭芯止动件往复运动)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27是表示图26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透视图。
图28是表示图26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分解透视图。
图29A是表示图26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9B是表示图26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9C是表示图26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9D是表示图26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9E是表示图26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9F是表示图26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9G是表示图26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9H是表示图26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9I是表示图26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30是表示应用了图26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的缝纫机的针杆、拉线杆以及旋转梭子的面线入口/出口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运动曲线图)。
图31中,(a)是表示缝纫机的缝纫状态的说明图,(b)是表示针、针板和送布牙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32是表示缝纫机的缝纫状态的说明图,(a)是当送布牙位于针板下方时的说明图,(b)是送布牙与压脚一起夹持缝料而使喂入速度的加速度最大的状态的说明图,(c)是送布牙在(b)状态使喂入速度减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3是将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应用到压脚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图,(a)是当送布牙位于针板下方时的缝纫机的缝纫状态的说明图,(b)是送布牙与压脚一起夹持缝料而使喂入速度的加速度最大的缝纫机的缝纫状态的说明图,(c)是送布牙在(b)状态使喂入速度减速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的最佳实施例参照

如下。
应用了本发明的全旋转梭装置的缝纫机,设有用于形成锁式针迹的锁式针迹形成机构,该锁式针迹由平行于缝料表面的线迹和垂直于缝料表面的线迹构成。
锁式针迹形成机构具有众所周知的的结构(如JP-A-49-117148、JP-A-52-154448、JP-A-53-108547、JP-A-54-60052、JP-A-54-110049、JP-A-55-35676、JP-A-55-113490、JP-A-55-146190、JP-A-56-3091等等所述),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然而,锁式针迹形成机构会简单地说明。如图4所示,该机构设有固定在针杆5上的针6,其用于相对于针板7上下移动,同时沿垂直方向描绘出轨迹;以及全旋转梭1或用于与针6的上下移动联动旋转由此沿它的旋转方向描绘轨迹的垂直梭。面线12插入到针6中,并且下缝针(未图示)容纳在全旋转梭1中。当在每次喂入缝料时插入到穿过载置于针板7上的缝料而在垂直方向往复移动的针6中的面线12从针6的下死点上升时,面线12被位于针板7的下方用于收纳底线的旋转的全旋转梭1的梭尖(loop-taker point)(未图示)获得,使得面线12和底线在缝料中交织,以形成锁式针迹。
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梭芯偏心)上述的全旋转梭1被设置连接到缝纫机本体的底板3的针板7的下方,示例为如图1、图2、图3所例示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全旋转梭10包括用于收容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66并易于可拆卸地固定到缝纫机本体的机架(未图示)的梭子线轴壳65;收容梭子线轴壳65并且借助梭芯止动件90防止相对于机架旋转的梭芯80;以及内设梭芯80并具有梭尖75并借助下轴8或旋转驱动部的一部分旋转的梭壳70。在图1中当梭壳70借助下轴8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梭尖75获取面线12的线圈(参照图4和图5),并使该线圈穿过形成在梭壳70和梭芯80之间的间隙,绕梭芯80的外圆周旋转。出于方便,图1中省略了梭子线轴壳65。
而且,在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中,梭芯80有它的旋转中心O1(图5A),其相对于下轴8或旋转驱动部的一部分的旋转中心O(图5A)偏心配置。结果,在梭芯止动件90与梭芯80之间的间隙的圆周上不同位置处形成有面线入口EN1和面线出口EX1,旋转驱动的梭壳70的每次旋转中,梭尖75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穿过上述间隙,在被梭芯80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后,被导入和导出梭芯80的外圆周。
上述面线入口EN1设在梭尖75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被导入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EX1设在面线12的线圈从梭芯80的外圆周上导出并牵引到针板7的上方的位置处。
面线入口EN1和面线出口EX1之间的角间距α1从120度到160度,优选为120度到180度。在图1中所示的例子中,角间距α1被设置为140度。并且,面线入口EN1和面线出口EX1是借助梭壳70的旋转而变化的间隙而形成。以梭芯80的旋转中心O1为中心点的面线入口EN1和面线出口EX1之间的角间距α1表示的是当每次纱线通过时面线入口EN1和面线出口EX1之间的间隙最大时的角间距值。而且上述角间距不限于120度到160度。在本发明人的操作试验中,已经证实在110度到180度的范围内,梭壳梭尖全旋转梭10作为梭子正常运转。此外,在缝纫机的正常速度被设定在例如4000到5000rpm的情况下,上述范围优选设定在150度到170度之内。
梭芯80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或下轴8的旋转中心朝向面线入口EN1和面线出口EX1之间的角间距α1中的方向α1(参见图6)偏心。
梭芯80形成为有底圆筒形状,在其内侧上具有梭子轴线壳部82并在开口侧具有突缘部80a。在突缘部80a的表面中,设有卡合在设置于后述的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和下梭芯止动件95的凹槽形状的上梭芯止动件槽85和下梭芯止动件槽86。下梭芯止动件槽86被安排在将梭壳70的梭尖75所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导入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上梭芯止动件槽85被安排在将面线12的线圈从梭芯80的外圆周上导出的位置处。另一方面,上梭芯止动件槽85和下梭芯止动件槽86被安排从梭芯80的旋转中心O1以上述的角间距α1配设在梭芯80圆周方向的不同位置上(参见图1)。如上述借助设置上梭芯止动槽85和下梭芯止动槽86,可以使面线12的线圈在梭芯80的外圆周平滑地移动。
在梭芯80的梭子线轴壳收容部82的底部82a的旋转中心O1突设有用作可旋转地安装梭子线轴壳65的中心轴的柱螺栓销83。所述柱螺栓销83前端部的外圆周中,在其整个圆周上开设有将所安装的梭子线轴壳65固定在梭芯80内用的沟槽83a。在柱螺栓销83的沟槽83a中,有孔65a’,其在梭子线轴壳65的梭子线轴壳下插销65a中形成。当将梭子线轴壳65的上插销65b上提时,下插销65a的孔65a’就不会保留在柱螺栓销83的沟槽83a中。因此,将穿设在梭子线轴壳65的中心轴65c的中心孔(未图示)嵌入柱螺栓销83,使梭子线轴壳65邻接抵靠在梭芯80的底部82a。梭子线轴壳65收容在梭芯80中之后,上插销65b被释放。接着,利用梭子线轴壳插销弹簧(未图示)使下插销65a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以致下插销65a的孔65a’保留在柱螺栓销83的沟槽83a中。结果,可以将梭子线轴壳65固定在梭芯80的柱螺栓销83上。并且,在梭芯80的突缘部80a中开设有突角沟槽84,当梭子线轴壳65的下插销65a借助插销弹簧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时,突角沟槽84卡合形成于下插销65a一端的突角部以阻止梭子线轴壳65旋转。并且将梭子线轴66可旋转地安装到梭子线轴壳65的中心轴65c上。
在梭芯80的外圆周中,设有沿外圆周部分缺口呈凸状的嵌合于设置在后述的梭壳70的走梭板槽71a用的梭芯走梭板81。
如上述使梭芯走梭板81形成部分缺口是为了与众所周知的梭壳梭尖形全旋转梭同样地将面线的线圈导入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
梭壳70具有和众所周知的梭壳梭尖全旋转梭相似的结构。梭壳70具有借助螺丝等的固定构件74固定在下轴8上的梭壳毂72,并且形成在梭壳毂72中的下轴安装孔73和下轴8的旋转中心同轴。梭壳70和其梭尖75与下轴8或旋转驱动部同轴地旋转。
上述的梭壳70的内侧具有收容梭芯80用的梭芯收容部71。梭芯收容部71的在它的开口侧设有用于在嵌合的滑动状态下旋转梭芯80的梭芯走梭板81的走梭板槽71a。走梭板槽71a相对于作为旋转驱动部的下轴8偏心地设置。因此,当将梭芯80的梭芯走梭板81嵌合在梭壳70的走梭板槽71a中时,因为走梭板槽71a与梭芯走梭板81彼此同心,所以内设在梭壳70中的梭芯80的旋转中心O1相对于下轴8或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偏心。如上述梭芯80具有与下轴8或旋转驱动部偏心的旋转中心。结果,梭芯80相对于下轴8的旋转中心进行偏心旋转运动。
梭芯80被收容在梭壳70的梭芯收容部71中之后,借助螺丝等的固定构件77将梭芯压件76固定在梭壳70上使梭芯80不会脱落。上述梭芯压件76可旋转地夹持梭芯80的梭芯走梭板81。而且,在设置于梭壳70外圆周的梭尖75的附近,借助螺丝等的固定构件79,用于将被梭尖75所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导引到梭芯80外圆周上的导纱弹簧78被固定在梭壳70的外圆周上。
梭芯止动件90形成大体双叉形状,且上臂部92设有脊状的上梭芯止动件93,下臂部94设有脊状的下梭芯止动件95。上述梭芯止动件90借助螺丝等的固定构件99在梭芯止动件基部91处被固定在梭芯止动件安装台96上,所述梭芯止动件安装台96通过螺丝等的固定构件97固定在位于缝纫机本体的底板3中的机架的预定位置。在该交叉点处,上梭芯止动件93沿针6的方向设置,下梭芯止动件95以和梭芯80的上梭芯止动件槽85与下梭芯止动件槽86之间基本相同的角间距α1设置。
当以上所构成的梭壳70、梭芯80以及梭芯止动件90组装好时,在上梭芯止动件槽85与上梭芯止动件93之间,以及下梭芯止动件槽86与下梭芯止动件95之间设定预定宽度的间隙。该间隙具有面线出入口以及出口EN1、EX1的功能。
接着,参考图5基于面线12描述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的梭子动作,该全旋转梭10设有上述两个面线入口和出口EN1、EX1,并且其中梭壳70与针6同步地相对于梭芯80作旋转运动。在该动作说明中,方向如此确定在前面看图5。
这里,该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相对于针6上下运动的一个循环旋转两次。用作说明该梭子动作的图5中,当下轴8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动作时,假设梭壳70逆时针方向旋转。方便起见,从其中插入有面线12的针6已经从下死点上升了预定长度,例如2mm并且梭壳70的梭尖75位于上死点位置的状态(图5A)开始进行动作说明。在该位置处,在偏心运转的的梭芯80的上梭芯止动槽85和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的两个侧面之间形成面线出口EX1,梭芯止动件90的下梭芯止动件95邻接抵靠在梭芯的下梭芯旋转止动件槽86的左侧壁上。而且,方便起见在图5中,以圆形表示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和下梭芯止动件95。
当针6从上述的状态开始上升时,插入在针6中的面线12与针6一起被针板7的上表面按压,以致它和针6不同时上升而是滞留,从而形成线圈。
如图5B和图5C中所示,面线12的线圈被逆时针旋转的梭壳70的梭尖75获取,使得它被牵引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此时,偏心地收容于梭壳70中的梭芯80借助梭芯走梭板81和梭壳走梭板槽71a之间轻微的摩擦沿逆时针方向偏心旋转,使得从梭芯80的上旋转止动槽85具有间隙的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邻接抵靠在上旋转止动槽85的右侧壁上(图5C)。这里,梭芯80的下旋转止动槽86和梭芯止动件90的下梭芯止动件95保持邻接。
如图5B和5E所示,牵引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的面线12的线圈被借助梭壳70的旋转运动而移动的梭尖75向下方引导。此时,邻接抵靠梭芯80的下旋转止动槽86左侧壁的梭芯止动件90的下梭芯止动件95逐步从下旋转止动件槽86的左侧壁离开。这是由于借助梭芯止动件90调整偏心旋转运动的梭芯80借助梭壳70的旋转运动而旋转,这样它产生梭芯80的偏心位移。这里,上梭芯止动件93保持邻接抵靠上旋转止动件槽85右侧壁。
如图5F所示,已导入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下方的面线12的线圈被借助梭壳70的旋转运动而移动的梭尖75导引到达借助梭芯止动件90调整偏心旋转运动的梭芯80的下旋转止动槽86,这样它穿过位于下旋转止动件槽86和下梭芯止动件95之间的间隙。上述用于面线入口EN1的间隙可以被面线12平滑地穿过。当面线12的线圈从下旋转止动槽86脱离时,拉线杆14(参见图4)将从梭芯80导出的面线12牵引提升。在拉线杆14已经将面线12上提的状态下,如图5G和图5H中所示,梭芯止动件90的下梭芯止动件95邻接抵靠在梭芯80的下旋转止动件槽86的左侧壁上。并且,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保持邻接抵靠在梭芯80的上旋转止动件槽85的右侧壁上。
当梭壳70从图5H的状态进一步旋转运动时,邻接抵靠在梭芯80的上旋转止动件槽85的右侧壁的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借助调整偏心旋转运动的梭芯80的旋转位移,而从上旋转止动件槽85的右侧壁逐渐离开。结果,借助拉线杆14而上提的面线12穿过位于上旋转止动槽85和上梭芯止动件93之间的面线出口EX1或间隙,并且和底线13交织,以在缝料中形成锁式针迹。面线12的线圈可以从用于面线出口EX1的间隙中平稳地穿过。而且,在这种状态下,下梭芯止动件95保持邻接抵靠下旋转止动件槽86的左侧壁的状态。这里,梭壳70在针6回到图5A中所示的位置前再进行一次旋转。
当梭壳70进行旋转运动时,梭芯80借助偏心旋转运动而旋转以致它由梭芯80的偏心而产生位移。当梭壳70的梭尖75获取针6的面线12时,它的线圈被导入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此时,在下旋转止动槽86和梭芯止动件95之间形成间隙,使得面线12平稳地导入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当旋转梭壳70使面线12从梭芯导引离开时,在上旋转止动件槽85和上梭芯止动件93之间形成间隙,同时拉线杆14获取面线12。结果,面线12可以平稳地被拉线杆14向上牵引而没有阻力地从旋转梭子脱离。
上述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将基于特定例子进一步描述。
如图6所示,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为一般梭子的大小,梭尖点75相对于下轴8的旋转中心O位于上死点时,梭芯80的旋转中心O1的偏心方向d1位于连结从以下轴8的旋转中心O的Y轴正向侧沿逆时针方向旋转285度的位置P1和下轴8的旋转中心O的直线L1上,从下轴8的旋转中心O到位置P1有0.5mm的位移。而且,如图7中所示,梭芯80的上梭芯止动槽85和下梭芯止动槽86设置成具有140度的角间距α1。而且,如图8中所示,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和下梭芯止动件95形成宽度为2mm、长度为2mm的正方形脊。而且,梭芯80的上梭芯止动槽85和下梭芯止动槽86形成宽度为3.2mm、槽深度为当将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组装在缝纫机的底板3内时从上梭芯止动件93和下梭芯止动件95的脊端面留有0.5mm的间隙的矩形的凹进。
而且,梭壳70被如此固定在下轴8上以至于当针6从下死点上升2.0mm时,梭尖75到达针6的轴向位置以获取面线12的线圈。
将以上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的梭子动作显示在图9中的运动曲线图中。该运动曲线图中当梭壳70的梭尖75的旋转角度为0度的上死点时,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处于图5所示的状态,旋转角为96.755度时,处于图5C中所示的状态,旋转角为278.157度时,处于图5H中所示的状态。
可以得知,当梭壳70的梭尖75在0度上死点获取面线12的线圈时,面线出口EX1(即,在梭芯的上旋转止动槽85和梭芯止动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之间要产生的间隙)被打开,而面线入口EN1(即,在梭芯的下旋转止动槽86和梭芯止动件90的下梭芯止动件95之间要产生的间隙)被关闭。当梭壳70从0度上死点到96、775度逆时针旋转时,同时将面线入0和出口EN1、EX1关闭。当梭壳70接着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借助下梭芯止动件95调整偏心地旋转运动的梭芯80借助梭壳70的旋转运动而旋转,从而产生0.5mm的偏心位移,由此打开面线入口EN1。在面线入口EN1打开时(即,梭尖的位置从梭尖角度96.755度到278.175度之间),梭壳70的梭尖75可以使面线12平稳地从该面线入口EN1穿过面线12的线圈。当梭壳70接着从96.755度到278.175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面线的入口EN1和出口EX1都被关闭。当梭壳70继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借助下梭芯止动件95调整偏心地旋转运动的梭芯80借助梭壳70的旋转运动而旋转,从而产生0.5mm的偏心位移,由此打开面线出口EX1。在上述面线出口EX1打开时(即梭尖的位置从梭尖角度278.175度到456.755度),梭壳70的梭尖75可以使面线12平稳地从该面线出口EX1穿过面线12的线圈。
此外,如果下旋转止动槽86被安排在梭壳70的梭尖75所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被牵引到最大之后、又被导入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并且如果上旋转止动槽85被安排在面线12的线圈被从梭芯80的外圆周上导引离开并被向针板7上方牵引的位置处,梭芯80的上旋转止动槽85和下旋转止动槽86的位置可以在角间距α1从110度到180度的范围之内变化。此时,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和下梭芯止动件95当然也可以以基本相同的角间距被安排。
例如,在角间距α1为180度的情形中,当梭壳70的梭尖75从0度上死点获取面线12的线圈并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而到达最下点或下死点时,面线12被牵引到最大以至于从梭芯80的外圆周上导引离开。因此,梭芯80的下旋转止动槽86位于稍微通过下死点以至于释放施加在面线12上的线张力的位置处。在位于该位置的梭芯80的下旋转止动槽86中,面线12释放了施加在其上使其从梭芯80的外圆周上被导引离开的线张力。结果,面线可以轻易地从梭芯80的下旋转止动槽86和梭芯止动件90的下梭芯止动件95之间的间隙中穿过而被导引离开。而且,如果此梭芯80的下旋转止动件槽86设置在梭壳70的梭尖75的下死点附近时,将它相对于梭壳70的旋转中心O1设成与上梭芯止动槽85相对。结果,即使梭芯80的上旋转止动槽85和下旋转止动槽86,以及卡合在这些槽中的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和下梭芯止动件95之间所产生的间隙和使用具有小于180度的上述角间距α1的上述上旋转止动件槽85和下旋转止动槽86的梭芯80的情况相同,仍然可以根据角间距α1的角度减小下轴8的旋转中心O和梭壳70的旋转中心O1之间的位移量。
另一方面,角间距为180度时的上旋转止动槽85被安排在面线12的线圈从梭芯80的外圆周上导离并向针板7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面线12在导离梭芯80的外圆周之后,为了防止高捻度的纱线或滑动不良的纱线频繁的出现圈结(或卷曲),凸起部76’形成在梭芯压件76处,并在离开时暂时钩住面线12的线圈。凸起部76’设在梭壳70的梭尖75的0度上死点附近。
如上述,梭芯80的上旋转止动槽85和下旋转止动槽86处的角间距α1或角度被设置为大于110度而不超过180度。这是由于在高速旋转的缝纫机中,提供更稳定的绕线紧度。具体地,梭壳70的梭尖75所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被牵引到最大之后,立即被导入到梭芯的外圆周上。如果进行面线12的上提时机更早,面线12的上提时间段可以被延长以使梭芯80周围多余的面线12的游动最小,实现稳定的绕线紧度。
这里,针对相对于针6的上下运动的一个循环进行两次旋转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已经作了说明。然而,全旋转梭并不限于此,即使全旋转梭相对于针6的上下运动的一个循环进行一次旋转时,也可以获得的相同的作用和优点。简而言之,只要旋转驱动的梭壳70的每次预定的旋转以梭尖75所获取面线12的线圈被梭芯80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将面线12的线圈导入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并从梭芯80的外圆周导离面线12的线圈时,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也可以相对于针6的上下运动的一个循环以任意速度旋转。
此外,如图10中所示,梭子线轴66自身也可以被梭芯80收容。这种结构已经众所周知,梭子线轴66被收容在梭芯80中之后,借助梭子线轴压杆67可旋转地固定在梭芯80内。
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具有偏心驱动部)如图4中所示的全旋转梭1也可以是如图11、图12、图13中所示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11。这种全旋转梭11包括用于收容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66并且相对于缝纫机本体的机架(未图示)可拆卸地固定的梭子线轴壳60;收容梭子线轴壳60、具有梭尖45并借助下轴8(参见图13)或旋转驱动部的一部分从动旋转的梭芯40;以及可旋转地收容有梭芯40并且防止相对于机架旋转的梭壳20。
当在图11中借助下轴8使梭芯40沿逆时针方向从动旋转时,梭尖45可以获取面线12的线圈,以引导它绕梭芯40的外圆周穿过要形成在梭壳20和梭芯40之间的间隙。方便起见,图11中表示了未收容梭子线轴壳60的示意图。
此外,该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11包括设在梭芯40圆周方向不同位置的两个第一从动部46、第二从动部47,并设有宽松地配合在从动部46和47上的两个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用于分别驱动梭芯40旋转。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第二从动部47的旋转中心O2(图14A)相对于下轴8或旋转驱动部的一部分的旋转中心O偏心地配置,但是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与下轴8或旋转驱动部的一部分同心地配置。
第一从动部46、第二从动部47的旋转中心相对于下轴8或旋转驱动部的一部分的旋转中心O偏心地配置。当一对梭芯驱动部第一突起34和第一从动部46处于驱动状态以驱动板芯40旋转时,另一对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和第二从动部47在梭芯40的每次预定旋转时,梭尖45所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被梭尖45牵引到最大之前,在梭芯40的驱动部侧(也就是梭芯40的后侧)形成用于导引面线12的线圈的面线入口EN2。当一对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和第二从动部47处于驱动状态以驱动梭芯40旋转时,另一对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第一从动部46在梭芯40的驱动部侧(也就是梭芯40的后侧)形成用于导离面线12的线圈的面线出口EX2。即,当一对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第一从动部46处于驱动状态以驱动梭芯40旋转时,一对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和第二从动部47形成用于形成间隙的面线入口EN2,通过该入口在梭芯40的每次旋转时,梭尖45所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穿过形成有间隙的面线入口EN2被导入到梭芯40的外圆周上。当一对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和第二从动部47处于驱动状态以驱动梭芯40旋转时,一对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第一从动部46形成用于间隙的面线出口EX2,通过该出口,在梭芯40的每次旋转时,梭尖45所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被导离梭芯40的外圆周。
上述面线入口EN2被安排在梭尖45所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被导入到梭芯40的外圆周上的阶段中,面线出口EX2被安排在面线12的线圈被导离梭芯40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阶段中。
面线入口EN2和面线出口EX2之间的角间距α2被设置在90度到130之间。这里,面线入口EN2和面线出口EX2由随着梭芯40的旋转而变化的间隙形成。以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的旋转中心O2为中心点的面线入口EN2和面线出口EX2之间的角间距α2表示的是纱线通过面线入口EN2和面线出口EX2之间的间隙最大时的开口角度的值。而且,在本发明人的操作实验中已经证实,当该角间距位于90度到130度范围内时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11能正常工作。
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的旋转中心相对于下轴8或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沿与梭尖45的上死点相反方向d2(参见图15)偏心。
梭芯40形成为在内侧具有梭子线轴壳收容部42的有底圆筒形。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由在梭芯40的圆周方向和径向延伸预定长度的长孔(在这个实施例中)或长槽构成。在梭子线轴壳收容部42的底部42a的旋转中心O2(参见图11)突设有可以用作梭子线轴壳60可旋转地安装的中心轴的柱螺栓销43。在柱螺栓销43的前端部外圆周中,沿其整个圆周开设有将所安装的梭子线轴壳60固定在梭芯40内的槽43a。这里,梭子线轴壳60虽然和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中使用的梭子线轴壳65具有相似的结构,但是也可以设有卡合在设置于后面所述的梭子盖50的突角槽53由此阻止梭子线轴壳60旋转的突角62。
在梭芯40的外圆周中,设置有在后面所述的梭壳20的走梭板槽21用的梭芯走梭板41,其沿着外圆周部分地切除。与众所周知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相同,梭芯走梭板41部分地切除的原因是将面线的线圈导入到梭芯40的外圆周上。
游动嵌入上述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设在圆盘形梭芯驱动板32上。梭芯驱动板32具有用于借助螺丝等的固定构件36嵌合固定下轴8的下轴安装孔33的梭芯驱动体轴套31。梭芯驱动板32的下轴安装孔33的旋转中心和下轴8的旋转中心同心。而且,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由沿梭芯驱动板32的圆周方向延伸预定长度的突起构成。
另外,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被以上述的角间距α2从梭芯40的旋转中心O2布置在梭芯40圆周方向的不同位置上。通过这样设置上述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可以使面线12的线圈在梭芯40的外圆周上顺利地移动。
梭壳20基本上与已知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具有相同的结构。该全旋转梭11形成为有底的圆筒部,内侧具有收容梭芯40和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收容部27,开口侧具有突缘部25。梭壳20装备有具有用于插入下轴8的下轴孔23的安装轮毂部22,下轴孔23和梭芯收容部27的旋转中心和下轴8的旋转中心同心。此外,梭壳20的梭芯收容部27的开口侧形成有用于使梭芯40旋转从而使嵌合的梭芯40的梭芯走梭板41滑动的走梭板槽21。走梭板槽21的旋转中心相对于下轴孔23的中心偏心,因此当梭芯40的梭芯走梭板41在走梭板槽21内滑动的状态下旋转时,梭芯40相对于下轴8在偏心的位置进行旋转运动。
梭芯驱动构件30从梭芯驱动构件轴套31插入梭壳20的梭芯收容部27中,并借助螺丝等的固定构件36固定在插入梭壳20的安装轴套部22的下轴孔23中的下轴8上。收容在梭壳20的梭芯收容部27中的梭芯驱动构件30可以通过配置在安装轴套22的后端面22a上并固定在下轴8上的止推环9进行位置调整。结果,下轴8的旋转运动在下轴8的轴向方向没有任何松动地被传递到梭芯驱动构件30。如上述将梭芯40收容在梭壳20的梭芯收容部27中,使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游动地安装在收容在梭壳20的梭芯收容部27中的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上。并且借助螺丝等的固定构件56将梭子盖50固定在梭壳20的突缘部25,这样收容在梭壳20的梭芯收容部27中的梭芯40不会出来。该梭子盖50形成覆盖梭壳20的突缘部25的环形,固定于突缘部25时覆盖梭芯40的梭芯走梭板41,使得可旋转地夹持梭芯走梭板41。在梭子盖50的内圆周侧,设有卡合梭子线轴壳60的突角62的突角沟槽53。
另一方面,梭壳20的开口侧设有切至梭芯收容部27的针错角缺口部26(needle drop notch),将梭芯梭尖全旋转梭20组装于缝纫机本体的底板3内时,让针6可以进入。而且,围绕梭壳20的针错角缺口部26,借助螺丝等的固定构件固定用于导引面线12的上弹簧54。
当组装这种结构的梭壳20、梭芯驱动构件30和梭芯40时,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之间,以及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和梭芯40的第二从动部47之间形成预定宽度的间隙,该间隙具有面线入口EN2和面线出口EX2的功能。面线入口EN2和面线出口EX2这样形成,使得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的旋转中心O2相对于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梭芯第二突起35的旋转中心偏心,因此随着梭芯驱动构件30的旋转而转动梭芯40时,形成一对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第一从动部46的组合,并形成另一对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和第二从动部47的组合,基本上接触的组合传递梭芯驱动构件30的旋转运动时,另一组合不接触,而是产生间隙而不能传递梭芯驱动构件30的旋转运动。这种结构是槽孔链节机构的应用。另一方面,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由在梭芯40的圆周方向和径向方向延伸预定长度的长孔或长槽构成,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由在梭芯驱动板35的圆周方向延伸预定长度的突起构成。结果,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在纵向允许借助于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的偏心而滑动。
接着,参照图14说明针对相对于设置上述两个面线出入口EN2和EX2使得梭芯40相对于梭壳20与针6同步旋转运动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11的面线12的梭子动作说明如下。在该动作说明中,所采用的方向是从图14的前面。
这里,该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11相对于针6上下运动的一个循环旋转两次。用于说明梭子动作的图14中,借助下轴8使梭芯驱动构件30进行旋转动作时进行偏心旋转的梭芯40沿逆时针方向偏心地旋转。方便起见,从其中插入有面线12的针6已经从下死点以预定长度,例如2mm上升并且梭芯40的梭尖45已经位于上死点位置的状态(14A)开始进行动作说明。在这个位置,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在针6侧以朝着针6的轴向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基本对称地布置,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偏离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的逆转方向侧的侧壁具有相对于第一从动部46的左右壁的间隙,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邻接抵靠在梭芯40的第二从动部47的旋转方向侧的壁上。
此外,方便起见,在图14中用圆形表示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
当针6从上面所述的状态开始上升时,插入在针6中的面线12被面线12与针6一起穿透的缝料在针板7的上表面按压,以致它和针6不同时上升而滞留,从而形成线圈。
如图14B和图14C中所示,面线12的线圈被逆时针偏心旋转的梭芯40的梭尖45获取,并被牵引到梭芯40的外圆周上。此时,梭芯40借助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沿逆时针方向偏心旋转,使得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从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的逆转方向侧的壁上逐渐离开,并逐渐地靠近旋转方向侧的壁。
如图14D和14E中所示,牵引到梭芯40的外圆周上的面线12的线圈随着借助梭芯40的偏心旋转运动而移动的梭尖45被向下导引时,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与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的旋转方向侧的壁抵接,使得梭芯40借助该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沿逆时针方向偏心旋转。另一方面,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逐渐地离开梭芯40的第二从动部47的旋转方向侧的壁。当梭芯40的第二从动部47和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在下侧旋转移动时,用于面线入口EN2的间隙在第二从动部47和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之间形成。借助梭芯40的梭尖45被向下导引的面线12的线圈可以穿过间隙或上述面线入口EN2。这里,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上形成有从梭芯驱动板32的圆周方向朝着旋转中心下降倾斜的倾斜面35’。面线12能够在倾斜面35’上滑动,使得它可以顺利地穿过面线入口EN2的间隙。
如图14F和14G中所示,当被向梭芯40的外圆周的下方导引的面线12的线圈被借助梭芯40的偏心旋转运动而移动的梭尖45进一步导引到右侧时,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不抵接在梭芯40的第二从动部47的逆转方向侧的壁上,而是再一次逐渐地靠近梭芯40的第二从动部47的旋转方向侧的壁。这里,梭芯驱动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保持邻接抵靠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的旋转方向侧的壁。
如图14H中所示,拉线杆14(参见图4)将从梭芯14导离的面线12向上牵引。在这种状态下,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仍然分别邻接抵靠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的各个旋转方向侧的壁,使梭芯40偏心地旋转。
当梭芯40从图14H的状态进行进一步的偏心旋转运动时,如图141中所示,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逐渐离开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的旋转方向侧的壁。结果,在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和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之间产生用于面线出口EX2的间隙,这样借助拉线杆14上提的面线12穿过上述面线出口EX2的间隙并和底线13交织,由此在缝料中形成锁式针迹。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一样地设有从梭芯驱动板32的圆周方向朝旋转中心向下倾斜的倾斜面34’。面线12可以在倾斜面34’上滑动,使得它可以顺利地穿过用于线出口EX2的间隙。这里,梭芯驱动构件30和梭芯40多进行一次旋转直到针6回到图14A中所示的位置。
从而,当梭芯驱动构件30进行一次旋转运动时,梭芯40进行具有偏心位移的偏心旋转。当针6的面线被梭芯40的梭尖45获取以致面线12的线圈被导引到梭芯40的外圆周上时,在梭芯40的第二从动部47和梭芯驱动构件30的第二突起35之间形成间隙,由此面线12被平稳地导引到梭芯40的外圆周上。当梭芯40进行偏心旋转以致面线12被导离梭芯40时,在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和梭芯驱动构件30的第一突起34之间形成间隙,此时拉线杆14获得面线12,并借助拉线杆14向上牵引面线12,且从旋转梭子抽出时没有任何的阻力。
上述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11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如下。
如图15中所示,在一般尺寸的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11中,面线入口EN2被布置在梭尖45所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被导引到梭芯40的外圆周上的阶段中,面线出口EX2被布置在面线12的线圈被从梭芯40的外圆周导离并向针板7的上方牵引的阶段中。
面线入口EN2和面线出口EX2之间的角间距α2横跨梭尖45的上死点以90度到130度的角间距设在圆周上的不同位置。
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的旋转中心O2相对于下轴8或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O朝着和梭尖的上死点方向的相反方向偏心。
从正面观察图15,当相对于下轴8的旋转中心O将梭尖45定位在上死点的位置时,梭芯40的旋转中心O2的偏心方向d2位于连接从相对于下轴8的旋转中心O的Y轴的正侧逆时针方向旋转190度的位置P2和下轴8的旋转中心O的直线L2上,且从下轴8的旋转中心O到位置P2的位移为0.5mm。另一方面,从正面观察图16A,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梭尖45位于上死点时,第一从动部40设在连结相对于梭芯40的旋转中心O2的Y轴的正侧沿逆时针方向旋转50度的位置P11和梭芯40的旋转中心O2的直线L11上,而且第二从动部47被布置在连结相对于梭芯40的旋转中心O2的Y轴的正侧沿顺时针方向旋转60度的位置P12和梭芯40的旋转中心O2的直线L12上。简而言之,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被设定110的角间距α2。此外,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同样相对于梭芯驱动体30的旋转设有110度的角间距。另外,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具有宽度为3.5mm的长孔(图16),与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卡合的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被设定有2.2mm的宽度。这里,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和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与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和第二从动部47卡合约1.5mm。
另一方面,设定固定在下轴8的梭芯驱动构件30的旋转时机,使得在针6从下死点上升2.0mm时,梭尖45可以到达针6的轴向位置以获取面线12的线圈。
将上述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11的梭子动作显示在图17中的缝纫机运动曲线图中。在该运动曲线图中,图14A中所示为当梭芯40的梭尖45的旋转角为0度上死点时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11的状态,图5D中所示为当旋转角为108.98度时的状态,以及图14H中所示为当旋转角为286.54度时的状态。
当梭芯40的梭尖45在0度上死点获取面线12的线圈时,可以发现面线出口EX2(即,梭芯40的第一从动部46和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一突起34之间的要产生的间隙)被打开,而面线入口EN2(即,梭芯40的第二从动部47和梭芯驱动构件30的梭芯驱动第二突起35之间的要产生的间隙)被关闭。当梭芯40从0度上死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到108.98度时,面线入口EN2和出口EX2同时被关闭。当梭芯40接着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可以发现梭芯驱动构件30进行旋转运动而梭芯40偏心位移0.5mm进行偏心旋转运动,由此打开面线入口EN2。当面线入口EN2被打开时(即,当梭尖45位于角度108.98度到286.54度时),梭芯40的梭尖45可以使面线12的线圈从面线入口EN2顺利地穿过。当梭芯40接着从108.98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到286.54度时,面线入口EN2和出口EX2同时被关闭。当梭芯40接着逆时针旋转时,可以发现梭芯驱动构件30进行旋转运动而梭芯40偏心位移0.5mm进行偏心旋转运动,由此打开面线出口EX2。当面线出口EX2被打开时(即,当梭尖45位于角度286.54度到468.98度时),梭芯40的梭尖45可以使面线12的线圈从面线出口EX2顺利地穿过。
这里,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11虽然针对相对于针6上下运动的一次循环进行两次旋转作说明。但是全旋转梭并不局限于此,相对于针6上下运动的一次循环进行一次旋转可以获得相同的作用和优点。简而言之,只要旋转驱动的梭芯40的每次预定的旋转时梭尖45所获取面线12的线圈被梭芯40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将面线12的线圈导入到梭芯40的外圆周上,并且线从梭芯40的外圆周导离面线12的线圈时,也可以相对于针6的上下运动的一个循环使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11以任意的速度旋转。
而且,如图18中所示,梭子线轴66也可以被收容在梭芯40中。这种结构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而且梭子线轴66被收容在梭芯40中之后,借助梭子线轴压爪63可旋转地被保持。
根据以上实施例说明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和梭芯梭尖型全旋转梭11的结构,即使不使用任何的开松器机构等的复杂机构,面线也可以被导入和导离旋转梭子,因此也可以用在垂直梭子、水平梭子等任意梭子中。并且,要与底线交织的梭尖所获取的面线,当它被导入和导离其上具有底线的梭芯的外圆周时,可以没有任何额外的阻力地穿过面线入口和出口。因此不需要在抽取面线时抵抗以往的梭子通过时产生的纱线阻力用的面线张力。结果,只需要以将底线拉入缝料所需的轻微的线张力值的面线张力缝制,就可以使面线和底线的交织点定位在缝料的厚度中心。例如,极薄的纱罗织物可以通过设定10克底线张力以及15克面线张力的方式被缝制在一起。
因此,一般10克到15克的底线张力与用于收紧交织点的纱线所需的约5克的线张力相加的和的面线张力不会使面线回到已经缝制的部位之前的一个针脚。结果,面线不会大于所需的拉紧布,在布上不会发生线缝皱褶,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缝合。
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梭芯偏心)如图19中所示,该实施例涉及利用形成上述实施例1和2的特征的梭壳和梭芯的偏心关系适合家庭用的缝纫机的全旋转水平梭130。并且,用于说明这种全旋转水平梭130图中除了图22外的图19到21、图23和24中,方便起见,梭子线轴66并未表示。
如图19到图22中所示,全旋转水平梭130被布置在安装在缝纫机本体的底板101中的针板(未图示)下方,包括梭芯135,其收容卷绕着底线13(参见图23)的梭子线轴66(参见图22)并相对于缝纫机本体的机架(未图示)可自由拆状固定,并相对于机架借助梭芯止动件140防止旋转;以及梭壳131,其内设梭芯135并具有梭尖132,并借助下轴102或旋转驱动部的一部分旋转。梭芯135借助梭芯夹具142组装使其不致从梭壳131脱落。梭尖132在本实施例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梭芯135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运动转换机构或所述的梭子驱动螺旋齿轮(未图示)的从动侧齿轮131a的旋转中心偏心。结果,旋转驱动的梭壳131的每次旋转时梭尖132所获取的面线12(参见图23)的线圈被从梭芯135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通过在梭芯止动件140和梭芯135之间的圆周的不同的位置处形成间隙的面线入口EN3和面线出口EX3,被导入和导离梭芯135的外圆周。
面线入口EN3设在从针6的针错脚点NP在梭尖132的旋转方向中180度到210度的范围之内的位置,这里梭尖132所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被导入到梭芯135的外圆周上,而面线出口EX3设在从面线入口EN3的面线入口点的90度到180度的角间距α3范围内的位置,这里面线12的线圈被导离梭芯135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在图20的例子中,面线入口EN3的位置被设定为185度,面线出口EX3的角间距α3被设定为110度。这里,面线入口EN3和面线出口EX3是根据随着梭壳131的旋转而变化的间隙而形成。以梭芯135的旋转中心O3为中心点的面线入口EN3和面线出口EX3之间的角间距α3表示面线入口EN3和面线出口EX3的抵接点的角间距值。此外,面线入口EN3的面线入口点表示使后面所述的梭芯止动件140的梭芯止动部140a抵接,由此关闭面线入口EN3的间隙用的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的旋转止动壁135f。在面线出口EX3中,面线出口EX3的面线出口点表示同样使后面所述的梭芯止动件140的梭芯止动部140b抵接,由此关闭面线出口EX3的间隙用的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的旋转止动壁135d。在本发明的操作试验中,已经证实90度到180度范围内的全旋转水平梭130作为梭子操作正常。如果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130采用一般的结构,优选考虑导纱件,其角间距设定为110度。
梭芯135的旋转中心O3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从动侧齿轮131a的旋转中心O朝面线入口EN3和面线出口EX3之间的的方向d3(参见图24)偏心。
梭壳131从下轴102借助旋转驱动部的运动转换机构或梭子驱动螺旋齿轮水平旋转。梭子驱动螺旋齿轮将来自下轴102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垂直方向之后传递到梭壳131,从动侧齿轮131a固定在梭壳131上,并设置在设于缝纫机本体的底板101的针板(未图示)的下方,原动侧齿轮(未图示)安装并固定在下轴102。
当梭壳131在图12中借助下轴10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梭尖132能获取面线12(参见图23B)的线圈使该线圈穿过梭壳131和梭芯135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叠到梭芯135的外圆周上。
梭芯135形成为有底圆筒形,具有梭子线轴收容部135a,并在开口侧设有卡合于后面所述的梭芯夹具142的梭芯按压部142a的梭芯按压接收部135b,以及卡合于梭芯止动件140的两个梭芯止动部140a和140b的梭芯止动凹部135c、135e。并且,梭芯止动件140大致呈C形,一个臂部设有第一梭子止动部140a,在另一臂部设有第二梭子止动部140b。上述梭芯止动部140借助螺丝等的固定构件141将梭芯止动件基部140c固定在位于缝纫机的底板101内的机架的预定位置上。
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设有抵接第一梭芯止动部140a以关闭面线入口EN3用的旋转止动壁135f,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设有抵接第二梭芯止动部140b以关闭面线出口EX3用的旋转止动壁135d。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设在将梭壳131的梭尖132所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导入到梭芯135的外圆周上的位置,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配置在将面线12的线圈导离梭芯135的外圆周的位置。此外,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的旋转止动壁135f和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的旋转止动壁135d从梭芯135的旋转中心O3以上述的角间距α3设在梭芯135圆周方向的不同位置上。通过这样设置上述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和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可以使面线12的线圈在梭芯135的圆周上顺利地移动。
在梭芯135的外圆周中,形成有梭芯走梭板135g,其沿着外圆周部分地缺口成凸形,以便可以安装在后面所述的梭壳131的走梭板槽131c中。与已知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同样,梭芯走梭板135g这样形成缺口的原因是将面线的线圈导入到梭芯135的外圆周上。
梭壳131和已知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具有相似的结构,旋转中心和旋转驱动部的一部分或从动侧齿轮131a的旋转中心同心。因此,梭壳131和它的梭尖132和从动侧齿轮131a同心地旋转。
上述的梭壳131的内侧设有收容梭芯135用的梭芯收容部131b。该梭芯收容部131b的开口侧设有用于在安装滑动状态下旋转梭芯走梭板135g的走梭板槽131c。走梭板槽131c被布置在相对于从动侧齿轮131a或旋转驱动部的一部分偏心的位置。结果,当将梭芯135的梭芯走梭板135g安装在梭壳131的走梭板槽131c中时,由于走梭板槽131c和梭芯走梭板135g的旋转中心同心,所以安装在梭壳131中的梭芯135的旋转中心O3相对于从动侧齿轮131a或旋转驱动部的一部分的旋转中心偏心。这样,梭芯135的旋转中心O3相对于从动侧齿轮131a或旋转驱动部的一部分偏心。结果,梭芯135相对于从动侧齿轮131a的旋转中心进行偏心旋转运动。
而且,将梭芯135收容在梭壳131的梭芯收容部131b中之后,为了不使梭芯135脱落,借助螺丝等的固定构件143在缝纫机本体的底板101内的机架的预定位置处固定梭芯夹具142。该梭芯夹具142可以使梭芯135旋转使得梭芯走梭板135g不从梭壳131的走梭板槽131c脱离。
当组装上述结构的梭壳131、梭芯135、梭芯止动件140和梭芯夹具142时,在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和第一梭子止动部140a之间以及在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和第二梭子止动部140b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这些间隙具有面线入口EN3和出口EX3的功能。结果,面线入口EN3设在梭尖132所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被导入到梭芯135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EX3设在面线12的线圈被导离梭芯135的外圆周并向针板7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而且,面线入口EN3和面线出EX3设有110度的角间距α3。
这里,在梭芯135的梭芯按压接收部135b和梭芯按压部142a也形成有预定的间隙。
在梭芯135的梭子线轴收容部135a的内壁上,借助固定螺丝138设置线张力导板136,该线张力导板136借助线张力弹簧137和调节螺丝139调整底线13的线张力,并将从梭子线轴66牵引出的底线13导引到针错脚部。
接着,参照图23描述设置以上的两个面线入口EN3和出口EX3并且相对于梭芯135使得梭壳131与针6同步旋转运动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130对面线12的梭子动作。图23从垂直方向上方显示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130的俯视图。该动作说明中,所采用的方向为从前方观察图23。
这里在用于说明梭子旋转动作的图23中,假定梭壳13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还假定梭壳131的梭尖132的上死点为梭尖132位于针6的针脚错点NP方向的点。另外,梭尖132的下死点为从上死点旋转180度的位置。并且,方便起见,从其中插入有面线12的针6从下死点上升0.2mm以获取面线12的线圈的时机,且梭壳131的梭尖132位于上死点的位置以到达针6的轴向位置的状态(图23A)开始进行动作说明。在这个位置,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一梭子止动部140a抵接在该位置偏心运动的梭芯135的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的旋转止动壁135f,梭芯135的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的旋转止动壁135d和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二梭芯止动部140b之间形成有间隙。另一方面,通常在梭芯夹具142的梭芯按压部142a和梭芯135的梭芯按压接收部135b之间存在间隙。另外,该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130的梭芯135的旋转中心O3的偏心旋转轨迹与图5中的实施例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的梭芯80的旋转中心O1的偏心旋转轨迹同样相对于从动侧齿轮131a的旋转中心O进行偏心旋转运动。
当针6从上面所述的状态开始上升时。插入在针6中的面线12被面线12与针6一起穿透的缝料在针板7的上表面按压,以致它和针6不同时上升而滞留,从而形成线圈。如图23B和23C中所示,面线12的线圈被逆时针旋转的梭壳131的梭尖132获取,并被牵引到梭芯135的外圆周上。此时,偏心地收容于梭壳131的梭芯135借助梭芯走梭板135g和梭壳走梭板槽131c之间轻微的摩擦沿逆时针方向偏心旋转。结果,梭芯135的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的旋转止动壁135d和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二梭芯止动部140b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以致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二梭芯止动部140b与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的旋转止动壁135d邻接抵靠。
梭芯夹具142的梭芯按压部142a和梭芯135的梭芯按压接收部135b之间通常留有间隙,梭壳131的梭尖132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可以顺利地穿过该间隙并被牵引到梭芯135的外圆周上。
如图23D和23E中所示,牵引到梭芯135的外圆周上的面线12的线圈借助随着梭壳131的旋转运动而移动的梭尖132被导入到梭芯135的外圆周上,邻接抵靠梭芯135的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的旋转止动壁135f的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一梭芯止动部140a逐渐离开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的旋转止动壁135f。这是由于借助梭芯止动件140调整偏心旋转运动的梭芯135借助梭壳131的旋转运动而旋转,并由于梭芯135的偏心产生位移。这里,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二梭芯止动140b保持邻接抵靠梭芯135的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的旋转止动壁135d。
如图23F中所示,导入到梭芯135的外圆周下方的面线12的线圈被借助梭壳131的旋转运动而移动的梭尖132进一步导引到达借助梭芯止动件140调整偏心旋转运动的梭芯135的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面线12的线圈被导引穿过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的旋转止动壁135f和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一梭芯止动部140a之间的间隙。面线12的线圈可以顺利地穿过用于面线入口EN3的间隙。当面线12的线圈离开面线入口EN3时,拉线杆14(参见图19)将从梭芯135导离的面线12向上牵引。在拉线杆14将面线12上提的状态下,如图23G中所示,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一梭芯止动部140a邻接抵靠在梭芯135的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的旋转止动壁135f。并且,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二梭芯止动部140b也保持邻接抵靠梭芯135的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的旋转止动壁135d。
当梭壳131从图23G的状态进一步旋转运动时,邻接抵靠在梭芯135的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的旋转止动壁135d的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二梭芯止动部140b借助调整偏心旋转运动的梭芯135的旋转位移,而从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的旋转止动壁135d逐渐分离。结果,借助拉线杆14而上提的面线12穿过位于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的旋转止动壁135d和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二梭芯止动部140b之间的间隙,并且和底线13交织,以在缝料上形成锁式针迹。面线12的线圈可以从面线出口EX3的间隙中平稳地穿过。而且,在这种状态中,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一梭芯止动部140a保持邻接抵靠梭芯135的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的旋转止动壁135f。这里,梭壳131在针6回到图23A中所示的位置前多进行一次旋转。
从而,当梭壳131进行旋转运动时,梭芯135借助偏心旋转运动而旋转,以致由于它的的偏心而产生位移。当梭壳131的梭尖132获取的针6的面线12,使得它的线圈被导入到梭芯135的外圆周上时,在梭芯135的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的旋转止动壁135f和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一梭芯止动部140a之间形成间隙,使得面线12平稳地导入到梭芯135的外圆周上。当梭壳131旋转使面线12从梭芯135导引离开时,在梭芯135的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的旋转止动壁135d和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二梭芯止动部140b之间形成间隙,同时拉线杆14获取面线12。结果,面线12可以平稳地被拉线杆14向上牵引而没有阻力地抽取面线12。
上述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130的具体例子的进一步说明如下。
如图24中所示,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130为一般梭子的大小,在相对于从动齿轮131a的旋转中心O梭尖132位于上死点时,梭壳131的旋转中心O3的偏心方向d3位于连接从相对于从动齿轮131a的旋转中心O的Y轴正向侧沿逆时针方向旋转225度的位置P3和从动齿轮131a的旋转中心O的直线L3上,从前方观察图24,从从动齿轮131a的旋转中心O到位置P3有0.7mm的位移。图24是从垂直方向上方表示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130的俯视图。
如图20中所示,梭芯135的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的旋转止动壁135f和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的旋转止动壁135d的角间距α3被设定为110度。而且,梭芯135的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的底面和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一梭芯止动部140a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以及梭芯135的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的底面和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二梭芯止动部140b的下表面之间的间隙分别被设定为0.5mm。另外,梭壳131借助下轴102或旋转驱动部的一部分旋转,以致当针6从下死点上升2.0mm时梭尖132到达针6的轴向位置,由此获取面线12的线圈。
将上面所述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130的旋转梭子动作在图25的缝纫机的运动曲线图中表示。在该运动曲线图中,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130,当梭壳131的梭尖132的旋转角在0度上死点0度时处于图23A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40度时处于图23B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84.410度时处于图23C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130度时处于图23D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170度时处于图23E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215度时处于图23F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266.656度时处于图23G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315度时处于图23H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345度时处于图23I中所示的状态。
当梭壳131的梭尖132在0度上死点获取面线12时,可以发现面线出口EX3(即,梭芯135的第二梭芯止动凹部135c的旋转止动壁135d和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二梭芯止动部140b之间要产生的间隙)被打开,而面线入口EN3(即,梭芯135的第一梭芯止动凹部135e的旋转止动壁135f和梭芯止动件140的第一梭芯止动部140a之间要产生的间隙)被关闭。当梭壳131从0度上死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到84.410度时,面线入口EN3和出口EX3同时被关闭。当梭壳131继续逆时针旋转时,借助梭芯止动件140调整偏心旋转运动的梭芯135借助梭壳131的旋转运动而旋转而产生0.7mm的偏心位移,由此打开面线入口EN3。当面线入口EN3被打开时(即,当梭尖位于角度84.410度到266.65度时),梭壳131的梭尖132可以使面线12的线圈顺利地从面线入口EN3穿过。当梭壳131接着逆时针旋转到266.65度时,面线入口EN3和出口EX3同时被关闭。当梭壳131继续逆时针旋转时,借助梭芯止动件140调整偏心旋转运动的梭芯135借助梭壳131的旋转运动而旋转而产生0.7mm的偏心位移,由此打开面线出口EX3。当面线出口EX3被打开时(即,当梭尖位于角度266.65度到444.410度时),梭壳131的梭尖132可以使面线12的线圈顺利地从面线出口EX3穿过。
这里,针对相对于针6的上下运动的一个循环进行两次旋转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130已经作了说明。然而,全旋转梭并不限于此,即使相对于针6的上下运动的一个循环进行一次旋转时,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作用和优点。简而言之,只要在旋转驱动的梭壳131的每次预定的旋转以梭尖132所获取面线12的线圈被梭芯135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将面线12的线圈导入到梭芯135的外圆周上,并且从梭芯135的外圆周导离面线12的线圈时,也可以相对于针6的上下运动的一个循环使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水平梭130以任意速度旋转。
如图19中所示,将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应用在全旋转水平梭时,梭芯135可以包括竖立设置在用于保持梭子线轴66的梭子线轴收容部135a的中心的梭子线轴支轴135h。
如上所述,梭芯135具有梭子线轴支轴135h并保持着梭子线轴66,这样它可以防止当与梭芯135的内壁内接时旋转,并防止它的底线13重绕。梭芯135还可以防止当与的上扩开梭子线轴收容部135a(参见图22)的内壁内接时旋转,并防止梭子线轴摇摆。
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梭芯止动件往复运动)
该实施例涉及一种全旋转梭,其中梭芯和梭壳没有任何偏心关系地同心设置,以将往复运动施加到用于保持梭芯的梭芯止动件。
如图4中所示的全旋转梭1被布置在缝纫机本体的底板3的针板7的下方,如图26、27和28中所示,以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0作为具体实施例。全旋转梭100包括用于收容其上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也被称作“梭子线轴66”,虽然在图26到图28中没有示出,但是包含相似的梭子线轴66)并很易可拆卸地固定到机体的机架上的梭子线轴壳(也被称作“线轴壳65”,虽然在图26到图28中没有示出,但是包含与图2中所示的相似的梭子线轴66);用于收容梭子线轴壳65并借助梭芯止动件90’防止它相对于机架旋转的梭芯80;以及用于收容梭芯80并具有梭尖75并借助下轴8或旋转驱动部的一部分而旋转的梭壳70’。当在图26中梭壳70’借助下轴8逆时针旋转时,梭尖75获取面线12(参见图4)的线圈并穿过梭壳70’和梭芯80之间的间隙重叠在梭芯80的外圆周上。
梭壳70’被布置成与下轴8或旋转驱动部的一部分具有相同的旋转中心。梭壳70’装备有梭芯止动件驱动单元110,当梭壳70’的梭尖75位于上死点时,借助相对于下轴8的轴向方向正交的径向方向偏心而固定在下轴8上的梭子止动件驱动凸轮111,使梭芯90’和下轴8的旋转同步地往复运动而止动旋转梭芯80,由此使下轴8的旋转转换成水平运动。梭芯止动件驱动单元110进行水平往复运动,以在梭芯止动件90’和梭芯80之间的圆周的不同位置处形成两个面线入口EN4和面线出口EX4,旋转驱动梭壳70’的每次旋转,梭尖75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在被梭芯80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穿过该间隙被导入和导离梭芯80的外圆周。
上述面线入口EN4被安排在梭尖75所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被导入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面线出口EX4被安排在面线12的线圈被导离梭芯80的外圆周并被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
面线入口EN4和面线出口EX4之间的角间距α4被设置在110度到180之间,优选地150度到170之间。图26中的例子中,角间距α4被设置为180度。这里,面线入口EN4和面线出口EX4由随着梭壳70’的旋转而变化的间隙形成。面线入口EN4和面线出口EX4之间的角间距α4表示的是纱线通过面线入口EN4和面线出口EX4之间的间隙最大时的角间距值。该角间距值在本发明人的操作实验中已经证实,以110度到180度范围内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0作为梭子操作正常。
梭芯80具有和上面所述的全旋转梭1的梭芯80相同的结构,因此给予共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然而,上梭芯止动件槽85和下梭芯止动件槽86被安排在梭芯80的圆周的不同位置以具有上面所述的从梭芯80的旋转中心O4的角间距α4。
梭壳70’也具有和上面所述的全旋转梭1的梭壳70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给予共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然而,安装在梭芯80的梭芯走梭板81的走梭板槽与下轴8同心,因此该走梭板槽被标识为171。当梭芯80的梭芯走梭板81安装在梭壳70’的走梭板槽171中时,要安装在梭壳70’中的梭芯80的旋转中心O4和走梭板槽171的旋转中心同心,因此和下轴8或旋转驱动部同心。
梭芯止动件90’和全旋转梭1的梭壳70的梭芯止动件同样形成大致双叉形,上臂部92设有呈凸形的上梭芯止动件93,下臂部94设有呈凸形的下梭芯止动件95。在梭芯止动件90’中,与全旋转梭10的梭壳70的梭芯止动件90的梭芯止动件基部91不同,梭芯止动件基部97沿图28的横向延伸。梭芯止动件驱动单元110使梭芯止动件90’和下轴8或旋转驱动部的一部分的旋转同步地往复运动,由此止动梭芯80的旋转。
梭芯止动件驱动单元110使梭芯止动件90’在下周8的径向方向d4上往复运动,在梭芯止动件90’和梭芯80之间的圆周的不同位置处形成间隙,以形成面线入口EN4和面线出口EX4,在旋转运动的梭壳70’的每次旋转时梭尖75所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在被梭芯80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穿过该间隙被导入和导离梭芯80的外圆周。
上述的梭芯止动件驱动单元110由从下轴8建立水平往复运动的机构构成,以包括固定在下轴8上用于将下轴8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水平运动的梭子压件驱动凸轮111或偏心凸轮,以及安装在梭子压件驱动凸轮111的梭子压件驱动杆112。梭子压件驱动杆112在它的一端具有可旋转地安到梭子压件驱动凸轮111的凸轮部上的驱动杆孔112a,而在另一端具有用于固定梭芯止动件90’的驱动杆臂112b。梭子压件驱动杆112的驱动杆孔112a安装在固定在下轴8的梭子压件驱动凸轮111上之后,将凸轮垫圈113配置在梭子压件驱动杆112侧,并借助螺丝等的固定构件114固定在梭子压件驱动凸轮111上,使梭子压件驱动杆112不致从梭子压件驱动凸轮111上脱离。这里,梭子压件驱动杆112可以将下轴8的旋转转换为水平运动,因为即使被梭子压件驱动凸轮111和凸轮垫圈113夹持在它们之间,它也保留有间隙。
而且,在梭子压件驱动杆112的驱动杆臂部112b中形成有驱动杆连接孔112c。经由穿设在梭芯止动件90’的梭芯止动件基部97的下部的连接驱动孔90b插入连接轴116之后,借助螺丝等的固定构件115将连接轴116固定在驱动杆臂112b中。结果,在连接轴116的头部处形成的凸缘部能压配合在梭芯止动件基部97上。而且,在梭芯止动件90’的梭芯止动件基部97中,形成有滑动矩形孔90a,例如将具有凸缘部的两个方块117可移动地安装到其中。在这之后,梭芯止动件基部97被固定在固定于缝纫机本体机架的预定位置处的梭芯止动件底座98上。这里,两个方块117和梭芯止动件90’的滑动矩形孔90a的两端面之间留有预定的空间,并且,梭芯止动件90’即使被梭芯止动件底座98和方块117的凸缘部夹持仍然保持有间隙,因此可以使梭芯止动件90’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
通过这样将梭芯止动件90’布置在梭芯止动件驱动单元110上,上梭芯止动件93被配置在针板7的方向中,上梭芯止动件93和下梭芯止动件95以与梭芯80的上梭芯止动件槽85和下梭芯止动件槽86基本相同的角间距α4被布置。
当组装上述结构的梭壳70’、梭芯80、梭芯止动件90’和梭芯止动件驱动单元110时,上梭芯止动件槽85和上梭芯止动件93之间、下梭芯止动件槽86和下梭芯止动件95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这些间隙具有面线入口EN4和出口EX4的功能。
下面,参见图29通过面线12说明设置以上的两个面线入口EN4和出口EX4相对于梭芯80使梭壳70’与针6同步而旋转运动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0的旋转梭子动作说明如下。在该动作说明中,从前方观察图29。
这里,该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0相对于针6的上下运动的一个循环进行两次旋转。用于说明梭子动作的图29中,假定当下轴8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运动时梭壳70’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且,方便起见,动作说明从这种状态(图29A)开始,其中当插入有面线12的针6从下死点上升2.0mm时梭尖75到达针6的轴向位置,并且梭壳70’的梭尖75位于上死点的位置。在这个位置,在梭芯80的上旋转止劝件槽85和沿下轴8的径向方向d4以预定长度水平运动的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的两侧面之间分别具有间隙,并且梭芯止动件90’的下梭芯止动件95邻接抵靠梭芯的下旋转止动件槽86的左侧壁。而且,方便起见在图29中用圆形表示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和下梭芯止动件95。
当针6从上述的状态开始上升时,插入在针6中的面线12被面线12与针6一起穿透的缝料在针板7的上表面按压,以致它和针6不同时上升而滞留,从而形成线圈。
如图29B和图29C中所示,面线12的线圈被借助下轴8旋转驱动而逆时针旋转的梭壳70’的梭尖75获取,使得它被牵引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此时,收容于梭壳70的梭芯80借助梭芯走梭板81和梭壳走梭板槽171之间轻微的摩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梭芯止动件90’与下轴8的旋转同步地向右方移动,使得从梭芯80的上旋转止动件槽85具有间隙的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邻接抵靠在上旋转止动件槽85的右侧壁上(图29C)。这里,梭芯80的下旋转止动件槽86和梭芯止动件90’的下梭芯止动件95保持邻接。在这种状态中,梭芯80的旋转中心O4与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和下梭芯止动件95的中心位置在Y轴上成一直线。
如图29D和29E中所示,牵引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的面线12的线圈被借助梭壳70’的旋转运动而移动的梭尖75向下方引导,而且梭芯止动件90’与下轴8的旋转同步地向右方移动。然后,邻接抵靠梭芯80的下旋转止动件槽86左侧壁的下梭芯止动件95逐步离开。这是由于相对于梭芯80的旋转中心,梭芯90’向右方产生位移。但是,上梭芯止动件93保持邻接抵靠上旋转止动件槽85右侧壁。
如图29F所示,已经导入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下侧的面线12的线圈被借助梭壳70’的旋转运动而移动的梭尖75导引到达借助梭芯止动件90’调整旋转运动的梭芯80的下旋转止动件槽86,使得它穿过位于下旋转止动件槽86和下梭芯止动件95之间的间隙。面线12的线圈可以平稳地穿过的用于面线入口EN4的上述间隙。当面线12的线圈从下旋转止动件槽86通过时,拉线杆14(参见图4)将已经从梭芯80导离的面线12牵引提升。在拉线杆14将面线12上提的状态下,如图29G中所示,当梭芯止动件90’与下轴8的旋转同步地向右方移动时,梭芯止动件90’的下梭芯止动件95邻接抵靠在梭芯80的下旋转止动件槽86的左侧壁上。这里,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也保持邻接抵靠在梭芯80的上旋转止动件槽85的右侧壁。在这种状态下,梭芯80的旋转中心O4与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和下梭芯止动件95的中心位置在Y轴上成一直线。
当梭壳70’从图29G的状态进一步旋转运动时,邻接抵靠在梭芯80的上旋转止动件槽85的右侧壁的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随着梭芯止动件90’与下轴8的旋转同步地向左方移动而从上旋转止动件槽85的右侧壁逐渐分离。结果,借助拉线杆14而上提的面线12穿过位于上旋转止动件槽85和上梭芯止动件93之间形成的间隙,并与底线13交织在缝料上形成锁式针迹。面线12的线圈可以从面线出口EX4的间隙中平稳地穿过。在这种状态下,下梭芯止动件95保持邻接抵靠下旋转止动件槽86的左侧壁。
当梭壳70’进行一次旋转运动时,梭芯止动件90’与下轴8旋转同步地沿下轴8的径向方向d4水平往复运动。当梭壳70’的梭尖75获取的针6的面线12并且线圈被导入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时,在下旋转止动件槽86和梭芯止动件95之间形成间隙,使得面线12平稳地导入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当旋转梭壳70’使面线12从梭芯80导引离开时,在上旋转止动件槽85和上梭芯止动件93之间形成间隙,同时拉线杆14获取面线12。结果,面线12可以平稳地被拉线杆14向上牵引而没有阻力地从旋转梭子脱离。
上述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0的具体例子的进一步说明如下。
如图26中所示,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0为一般梭子的大小,梭子压件驱动凸轮111以从梭壳70’的梭尖75定位的0度上死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的安装角度且有0.3mm的偏心被固定于下轴8上。结果,梭芯止动件90’从梭芯80的旋转中心O4的位置到下轴8的径向方向d4中0.3mm的位置之间进行水平往复运动。
而且,如图26中所示,梭芯80的上梭芯止动件槽85和下梭芯止动件槽的角间距α4被设定为180度。
另外,和实施例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同样,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和下梭芯止动件95形成为宽度为2mm、长度为2mm的正方形凸起。而且,梭芯80的上梭芯止动件槽85和下梭芯止动件槽86形成为宽度为3.2mm、槽深度为当将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0组装在缝纫机的底板3内时在上梭芯止动件93和下梭芯止动件95以及凸起端面之间形成0.5mm的间隙的矩形的凹部。
另一方面,梭壳70’被如此固定在下轴8上以至于当针6从下死点上升2.0mm时梭尖75可以到达针6的轴向位置以获取面线12的线圈。
将上面所述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0的旋转梭子动作在图30的缝纫机的运动曲线图中表示。在该运动曲线图中,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0,当梭壳70’的梭尖75的旋转角在0度上死点时处于图29A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50度时处于图29B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98.096度时处于图29C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140度时处于图29D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160度时处于图29E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190度时处于图29F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238.829度时处于图29G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300度时处于图29H中所示的状态,当旋转角为340度时处于图29I中所示的状态。
当梭壳70’的梭尖75在0度上死点获取面线12时,可以发现面线出口EX4(即,在梭芯的上旋转止动件槽85和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之间要产生的间隙)被打开,而面线入口EN4(即,在梭芯的下旋转止动件槽86和梭芯止动件90’的下梭芯止动件95之间要产生的间隙)被关闭。当梭壳70’从0度上死点到98.096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同时将面线出入口EN4、EX4关闭。当梭壳70’接着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借助上梭芯止动件93和下梭芯止动件95调整旋转运动的梭芯80借助梭壳70’的旋转运动而旋转,这样面线入口EN4被打开。在面线入口EN4打开的期间(即,梭尖的位置从梭尖角度98.096度到238.829度之间),梭壳70’的梭尖75可以使面线12的线圈平稳地从该面线入口EN4穿过。当梭壳70’接着从98.096度到238.829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面线的入口EN4和出口EX4都被关闭。当梭壳70’继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梭芯止动件90’与下轴8的旋转同步地向左方移动,由此打开面线出口EX4。在上述面线出口EX4打开的期间(即,梭尖的位置从梭尖角度238.829度到458.096度之间),梭壳70’的梭尖75可以使面线12的线圈平稳地从该面线出口EX4穿过。
这里,如果下旋转止动件槽86被安排在梭壳70’的梭尖75所获取的面线12的线圈被牵引到最大之后、又被导入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并且如果上旋转止动件槽85被安排在面线12的线圈被从梭芯80的外圆周上导引离开并被向针板7上方牵引的位置处,梭芯80的上旋转止动件槽85和下旋转止动件槽86的位置可以在角间距α4从110度到180度的范围之内变化。这种情况下,梭芯止动件90’的上梭芯止动件93和下梭芯止动件95当然也可以以基本相同的角间距被安排。
这里,相对于针6的上下运动的一个循环进行两次旋转的针对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0已经作了说明。然而,全旋转梭并不限于此,即使相对于针6的上下运动的一个循环进行一次旋转时,也可以获得相同的作用和优点。简而言之,只要在旋转驱动的梭壳70’的每次预定的旋转以梭尖75所获取面线12的线圈被梭芯80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将面线12的线圈导入到梭芯80的外圆周上,并且能从梭芯80的外圆周导离面线12的线圈,就可以相对于针6的上下运动的一个循环使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0以任意速度数旋转。
此外,也可以和实施例1的梭壳梭尖型全旋转梭10同样,如图10中所示,梭子线轴66自身也可以被梭芯80收容。这种结构已经众所周知,梭子线轴66在被收容在梭芯80中之后,借助梭子线轴压杆67可旋转地被保持。
如图4中所示,在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中,用于调整由于布的硬度、布的织造、或线的细度和强度而导致的线缝错乱的线张力平衡装置15的线张力平衡被稳定,以致面线12的张力可以与收容在全旋转梭1中的梭子线轴送出的底线13的张力平衡,由此稳定在交织点处的面线12和底线13的交织点。面线12按照从绕线轴经由线偏转防止导管16和17和线张力平衡装置15的顺序被引入到针6中,使得面线12被导入和导离全旋转梭1时,被拉线杆14拉离和向上牵引的面线12的脉动可被抑制。这些线偏转防止导管16和17被布置在线张力平衡装置15的上游,以致线张力平衡装置15的线张力恒定,以稳定在交织点处的面线12和底线13的交织点。由于面线12从绕线轴经由线偏转防止导管16(和/或17)和线张力平衡装置15被引入到针6中,由此使得线张力平衡装置15的线张力恒定,当面线12被导入和导离全旋转梭1时,用于抑制被拉线杆14拉离和向上牵引的面线的脉动的面线12的张力与从收容在全旋转梭中的线轴送出的底线的张力平衡,以致面线12和底线13之间的交织点可以在交叉点处被稳定,由此防止线缝皱褶。
此外,也可以在应用上述各全旋转梭的缝纫机本体的臂2上设置臂导线器19、第一线偏转防止导管16、小线张力平衡装置18或线飘带(streamer)、第二线偏转防止导管17、线防护装置(未图示)以及线张力平衡装置15。第一线偏转防止导管16设置在小线张力平衡装置18上游用作相对于小线张力平衡装置18调整面线12的进入位置,并且第二线偏转防止导管17设置在线张力平衡装置15的上游,用作相对于线张力平衡装置15调整面线12的进入位置,使得面线12的进入位置相对于各个线张力平衡装置基本固定。结果,当面线12从绕线轴经臂导线器19、第一线偏转防止导管16、小线张力平衡装置18、第二线偏转防止导管17、线防护装置(未图示)以及线张力平衡装置15插入针中时,通过各个线张力平衡装置18和15可以稳定线平衡,以使面线和底线之间的交织点可以在交织点处被稳定。由于面线12从绕线轴经由线偏转防止导管16(和/或17)和线张力平衡装置15插入到针6中,由此使得线张力平衡装置15的线张力恒定,当面线12被导入和导离全旋转梭时,用于抑制被拉线杆14拉离和向上牵引的面线的脉动的面线12的张力与从收容在全旋转梭中的线轴送出的底线的张力平衡,以致面线12和底线13之间的交织点可以在交织点处被稳定,由此防止线缝皱褶。
如图31A、31B中所示,在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或防止线缝皱褶水平梭子装置)中,缝料被夹持,在压脚201和送布牙202之间的针板7上,面线12被导入和导出全旋转梭1(参见图4),并被拉线杆14拉离和向上牵引(参见图4)。当缝料200被送布牙202一个针脚一个针脚的前送时,送布牙202与压脚201一起将具有缝线的缝料200一个针脚一个针脚的喂入并延伸通过针板7的针错脚孔7a的中心。送布牙202的横向宽度W是针板7的针错脚孔7a直径的2倍到4倍,优选2.5倍到3.5倍。根据该实施例,送布牙202的横向宽度是针板7的针错脚孔7a直径的预定倍数。当缝料缝料设夹持在压脚201和送布牙202之间的针板7上并且面线12被导入和导出全旋转梭1,并被拉线杆14拉离和向上牵引时,缝料200被送布牙202一个针脚一个针脚的前送,缝料200与已经缝了的缝线一起被送布牙202夹持,并没有偏移地稳定地被喂入,由此防止线缝皱褶。
如图33A、33B中所示,在本发明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或防止线缝皱褶水平梭子装置)中,缝料被夹持在压脚201和送布牙202之间的针板7上,面线12被导入和导出全旋转梭1(参见图4),并被拉线杆14拉离和向上牵引(参见图4)。当缝料200被送布牙202一个针脚一个针脚的前送时,当缝料200从其被压脚201夹持前进的喂入速度减速到喂入停止时,它借助惯性滑入针板7和被送布牙202上提的压脚201之间形成的间隙,由此防止由于喂入超过所需的量而导致的缝料200的松弛。为了上述的防止,压脚201在缝料200的入口部201a处设有一直接触未缝制的缝料200的弹性构件203。该弹性构件203恰当地示例为有弹性的板簧。这里,压脚201的入口部201a相对于针6的错脚位置位于缝料200被喂入的一侧。
不具有上述弹性构件203的现有技术的压脚通常容易产生线缝皱褶。具体地,如图32中所示,在针6插入到缝料200中的状态中,也就是当针6位于下死点时,送布牙202位于针板7的下方(图32A)。从上述状态,面线12被导入和导离全旋转梭并被拉线杆14拉离和向上牵引。然后,针6被提升,送布牙202进行椭圆运动而上升以与压脚201一起夹持缝料200,从而前送缝料一个针脚。此时,送布牙202的喂入速度加速。另一方面,送布牙202从针板7突出,以致在针板7和压脚201之间形成间隙S(图32B)。当接近预定的喂布针脚时,送布牙202的喂入速度减速。此时,缝料200被送布牙202从针板7的上表面抬高而在针板7和压脚201之间产生间隙S,以致缝料200加速滑入间隙S而超过所需供布。而且此时,从针中心看,压脚201和送布牙202只夹持缝料200的已缝制的一侧从而在缝料中形成皱褶(图32)。因此在上述状态中,针6被插入到缝料200中由此导致线缝皱褶。
相反,在具有弹性构件203的压脚201中,如图33中所示,在针6插入到缝料200中的状态中,也就是当针6位于下死点时,送布牙202位于针板7的下方(图33A)。当面线12从上述状态被导入和导离全旋转梭并被拉线杆拉离和向上牵引时,针6被提升,送布牙202进行椭圆运动而上升以与压脚201一起夹持缝料200,由此前送缝料一个针脚。此时,送布牙202的喂入速度加速。而且,送布牙202从针板7突出,以致在针板7和压脚201之间形成间隙S(图33B)。当接近预定的喂布针脚时,送布牙202的喂入速度减速。此时,在针板7和压脚201之间产生间隙S,以致缝料200滑入间隙S而超过所需供布。然而,由于一直接触未缝制的缝料200的弹性构件203设在压脚201的入口部201a处,借助弹性构件203的弹性力缝料200被压在针板7上以致缝料200不会滑入在针板7和压脚201之间产生的间隙S。结果,要被针6所缝制的缝料200中不会起皱,以致缝料200不会有任何的线缝皱褶(图33C)。
根据该实施例,压脚201在压脚201的入口部201a处设有一直接触未缝制的缝料200的弹性构件203。缝料200夹持在压脚201和送布牙202之间的针板7上,面线12被导入和导离全旋转梭并被拉线杆拉离和向上牵引。当缝料200被送布牙202一个针脚一个针脚的前送时,当缝料200从其被压脚201夹持前进的喂入速度减速到喂入止动时,缝料200由于惯性滑入针板7和被送布牙202上提的压脚201之间形成的间隙S导致缝料200松弛,由此防止缝料200的线缝皱褶。尤其是高速缝纫缝料的喂入惯性时产生的线缝皱褶非常严重,其可以借助压脚201的入口部201a处的弹性构件203来防止。
已经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的具体模式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图示的这些实施例,只要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效果当然也可采用任何已知的结构。例如,旋转梭子的旋转方向可以是顺时针而不是逆时针。此外,梭子也可以不是旋转两次而是其它次数。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使用插入在上下移动而相对于针板在垂直方向描绘轨迹的针中的面线,以及收容在全旋转梭中的底线,该全旋转梭被布置在针板下方并收容底线,当插入在延伸穿过放置在针板上的缝料并在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的针中的面线在缝料的每次喂入时从针的下死点上升时,该全旋转梭利用其梭尖获取面线,使得面线和底线交织,由此在缝料中形成锁式针迹,其中,全旋转梭包括梭芯,其收容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并可拆卸地固定、以及借助梭芯止动件防止相对于机架旋转;以及梭壳,其内设梭芯、具有梭尖并由旋转驱动部旋转;梭芯的旋转中心设置成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偏心,以致在梭芯止动件和梭芯圆周的不同位置之间形成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在这些不同位置处形成有间隙用于在旋转驱动的梭壳的每次预定的旋转时,梭尖所拾取的面线的线圈被梭芯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面线的线圈被导入和导离梭芯的外圆周;面线入口被设置在梭尖所拾取的面线的线圈被导入梭芯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被设置在面线的线圈被导离梭芯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的角间距在120度到160度,优选地120度到180度之间;以及梭芯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沿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之间的角间距的方向偏心。
2.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使用插入在上下移动而相对于针板在垂直方向描绘轨迹的针中的面线,以及收容在全旋转梭中的底线,该全旋转梭被布置在针板下方并收容底线,当插入在延伸穿过放置在针板上的缝料并在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的针中的面线在缝料的每次喂入时从针的下死点上升时,该全旋转梭利用其梭尖获取面线,使得面线和底线交织,由此在缝料中形成锁式针迹,其中,全旋转梭包括梭芯,其收容有收容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的梭子线轴壳并可拆卸地固定、以及借助梭芯止动件防止相对于机架旋转;以及梭壳,其内设梭芯、具有梭尖并由旋转驱动部旋转;梭芯的旋转中心设置成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偏心,以致在梭芯止动件和梭芯圆周的不同位置之间形成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在这些不同位置处形成有间隙用于在旋转驱动的梭壳的每次预定的旋转时,梭尖所拾取的面线的线圈被梭芯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面线的线圈被导入和导离梭芯的外圆周;面线入口被设置在梭尖所拾取的面线的线圈被导入梭芯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被设置在面线的线圈被导离梭芯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的角间距在120度到160度,优选地120度到180度之间;以及梭芯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沿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之间的角间距的方向偏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特征在于,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的角间距在120度到160度,优选地110度到180度而不是120度到180度,或优选地150度到170度之间。
4.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使用插入在上下移动而相对于针板在垂直方向描绘轨迹的针中的面线,以及收容在全旋转梭中的底线,该全旋转梭被布置在针板下方并收容底线,当插入在延伸穿过放置在针板上的缝料并在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的针中的面线在缝料的每次喂入时从针的下死点上升时,全旋转梭利用其梭尖获取面线,使得面线和底线交织由此在缝料中形成锁式针迹,其中,全旋转梭包括梭芯,其收容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并可拆卸地固定、具有梭尖并由旋转驱动部旋转;以及梭壳,其可旋转地内设梭芯并防止相对于机架旋转;梭芯在圆周上不同位置包括两个从动部,以及分别游动地安装在从动部上以驱动梭芯旋转的两个驱动部;从动部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偏心,以致当一对驱动部和从动部处于驱动状态以驱动梭芯旋转时,在每次预定旋转时在面线的线圈被梭芯的梭尖牵引到最大之前,另一对驱动部和从动部形成间隙,用于将面线的线圈导入和导离梭芯的驱动部侧;面线入口被设置在梭尖所拾取的面线的线圈被导入梭芯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被设置在面线的线圈被导离梭芯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设在角间距在90度到130度之间横跨梭尖的上死点的圆周上不同位置处;以及从动部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朝和梭尖的上死点相反的方向偏心。
5.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使用插入在上下移动同时相对于针板在垂直方向描绘轨迹的针中的面线,以及收容在全旋转梭中的底线,该全旋转梭被布置在针板下方并收容底线,当插入在延伸穿过放置在针板上的缝料并在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的针中的面线在缝料的每次喂入时从针的下死点上升时,全旋转梭利用其梭尖获取面线,使得面线和底线交织由此在缝料中形成锁式针迹,其中,全旋转梭包括梭芯,其收容有收容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的梭子线轴壳并可拆卸地固定、具有梭尖并借助旋转驱动部旋转;以及梭壳,其可旋转地内设梭芯并防止相对于机架旋转;梭芯在圆周的不同位置处包括两个从动部,以及分别游动地安装在从动部上以驱动梭芯旋转的两个驱动部;梭芯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偏心,以致当一对驱动部和从动部在驱动状态下驱动梭芯旋转时,在面线的线圈被梭芯的梭尖牵引到最大之前,另一对驱动部和从动部形成间隙,用于将面线的线圈导入和导离梭芯的驱动部侧;面线入口被设置在梭尖所拾取的面线的线圈被导入梭芯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被设置在面线的线圈被导离梭芯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设在角间距在90度到130度之间横跨梭尖的上死点的圆周上不同位置处;以及从动部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朝和梭尖的上死点相反的方向偏心。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动部分别由沿圆周方向或径向方向延伸预定的长度的沟槽或孔形成,而驱动部由沿圆周方向延伸预定的长度的突起形成。
7.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水平梭子装置,其使用插入在上下移动同时相对于针板在垂直方向描绘轨迹的针中的面线,以及收容在被布置在针板下方并收容底线的全旋转水平梭中的底线,当插入在延伸穿过放置在针板上的缝料并在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的针中的面线在缝料的每次喂入时从针的下死点上升时,全旋转水平梭利用其梭尖获取面线使得面线和底线交织,由此在缝料中形成锁式针迹,其中,全旋转水平梭包括梭芯,其收容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并可拆卸地固定、以及借助梭芯止动件防止相对于机架旋转;以及梭壳,其内设梭芯、具有梭尖并借助旋转驱动部旋转;梭芯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偏心,以致在梭芯止动件和梭芯圆周的不同位置之间形成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在这些位置形成的间隙用于在旋转驱动的梭壳的每次预定旋转时,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梭芯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面线的线圈被导入和导离梭芯的外圆周;面线入口被布置在从针的针错脚点梭尖180度到120度,优选地180度的旋转方向中,并设在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导入梭芯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被布置在从面线入口90度到180度,优选地110度的旋转方向中,并设在面线的线圈被导离梭芯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以及梭芯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向面线入口之间和面线出口的角间距方向偏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梭芯包括竖立在用于保持线轴的上分叉收容部的中心处的梭子线轴支轴,使得可以防止线轴旋转地内接于梭芯而使底线从线轴退绕,同时也可以防止线轴旋转地内接于收容部而摇摆。
9.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使用插入在上下移动同时相对于针板在垂直方向描绘轨迹的针中的面线,以及收容在被布置在针板下方并收容底线的全旋转梭中的底线,当插入在延伸穿过放置在针板上的缝料并在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的针中的面线在缝料的每次喂入时从针的下死点上升时,全旋转梭利用其梭尖获取面线,使得面线和底线交织,由此在缝料中形成锁式针迹,其中全旋转梭包括梭芯,其收容有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并可拆卸地固定、以及借助梭芯止动件防止旋转;以及梭壳,其内设梭芯、具有梭尖并借助旋转驱动部旋转;梭壳的旋转中心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同心,并包括梭芯止动件驱动部,其用于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同步地使梭芯止动件沿旋转驱动部的轴向方向的径向方向往复运动以止动梭芯的旋转,使得在梭芯止动件和梭芯圆周的不同位置之间形成两个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在这些位置形成的间隙用于在旋转驱动的梭壳的每次预定旋转时,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梭芯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面线的线圈被导入和导离梭芯的外圆周;面线入口被设置在梭尖所拾取的面线的线圈被导入梭芯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被设置在面线的线圈被导离梭芯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的角间距在110度到180度,优选地150度到170度之间。
10.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使用插入在上下移动同时相对于针板在垂直方向描绘轨迹的针中的面线,以及收容在被布置在针板下方并收容底线的全旋转梭中的底线,当插入在延伸穿过放置在针板上的缝料并在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的针中的面线在缝料的每次喂入时从针的下死点上升时,全旋转梭利用其梭尖获取面线,使得面线和底线交织,由此在缝料中形成锁式针迹,其中,全旋转梭包括梭芯,其收容有收容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的梭子线轴壳并可拆卸地固定、以及借助梭芯止动件防止相对于机架旋转;以及梭壳,其内设梭芯、具有梭尖并借助旋转驱动部旋转;梭壳的旋转中心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中心同心,并包括梭芯止动件驱动部,其用于与旋转驱动部的旋转同步地使梭芯止动件沿旋转驱动部的轴向方向的径向方向往复运动以止动梭芯的梭芯止动件驱动部,使得在梭芯止动件和梭芯圆周的不同位置之间形成两个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在这些位置形成的间隙用于在旋转驱动的梭壳的每次预定旋转时,梭尖所获取的面线的线圈被梭芯的外圆周牵引到最大之后,面线的线圈被导入和导离梭芯的外圆周;面线入口被设置在梭尖所拾取的面线的线圈被导入梭芯的外圆周上的位置处,而面线出口被布置在面线的线圈被导离梭芯的外圆周并向针板的上方牵引的位置处;面线入口和面线出口的角间距在110度到180度,优选地150度到170度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面线的张力与从收容在全旋转梭中的梭子线轴上导出的底线的张力平衡,由此稳定面线和底线之间的交织点时,面线从线轴经由线偏转防止导管和线张力平衡装置被插入针中,由此稳定线张力平衡装置的线张力,使得当面线被导入或导离全旋转梭时可能由拉线杆获取或牵引面线所导致的面线的脉动可以被抑制。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夹持压脚和送布牙之间的针板上的缝料而将缝料通过送布牙一个针脚一个针脚地前送,并且拉线杆获取面线用于将其导入和导离全旋转梭;并且送布牙穿过针的针错脚孔形成,用于与压脚一起夹持具有线缝的缝料将缝料一个针脚一个针脚的前送,送布牙的宽度是针错脚孔的直径的2倍到4倍,优选2.5倍到3.5倍。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缝纫机的防止线缝皱褶的梭子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夹持压脚和送布牙之间针板上的缝料而将缝料通过送布牙一个针脚一个针脚地前送,并且拉线杆获取面线用于将其导入和导离全旋转梭;当被送布牙和压脚夹持的且有线缝的缝料从喂入速度到喂入停止减速时,缝料不会由于惯性滑入形成于针板和被送布牙抬高的压脚之间的间隙,也不会由于超过一个针脚所需的布料的喂入导致缝料松弛;压脚在用于缝料的入口部处设有用于一直与缝制之前的缝料接触的弹性构件。
全文摘要
一种缝纫机的防止皱褶的梭子装置,其通过消除针线在旋转梭子线轴壳支架的外圆周上的抽离阻力以减少针线的张力,从而保持针线和线轴线之间的张力平衡,同时即使在极软的织物中也能够保持适当的拉紧,能够没有皱褶地提供高质量的线缝。装置包括收容有卷绕有底线的梭子线轴、可拆卸地固定于机架、并且借助旋转梭子线轴壳支架止动件(90)止动其旋转的而锁到机架的旋转梭子线轴壳支架(80),以及内设旋转梭子线轴壳支架(80)、具有梭尖(75)、并借助下轴旋转的旋转梭壳(70)。借助旋转梭壳(70)的旋转中心(O1)相对于下轴的旋转中心偏心设置,旋转梭子线轴壳支架止动(90)和旋转梭子线轴壳支架(80)圆周的不同位置之间形成针线入口和针线出口,在这些位置形成的间隙用于将针线导入和导离旋转梭子线轴壳支架的外圆周。
文档编号D05B27/02GK1882735SQ20048003396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26日
发明者佐久间孝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