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86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发热体通电从而切断缝线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提高缝制效率,提出了这样的切线装置,即,在缝纫机上设置自动切断缝线的切线装置,在缝制结束时,可以自动地同时切断作为缝线的面线和底线。在工业用缝纫机中,让通电后发热的发热体接触缝线,通过热而熔化缝线来切断缝线的切线装置(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缝纫机的切线装置采用了以下结构,比如,使发热体在通过活塞气缸等接触缝线的位置和离开缝线的待机位置之间移动,将发热体总是配置在设定的位置。利用上述构成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切线时,通过给发热体通电而使该发热体加热,并使该发热体接触缝线来加热缝线,熔化缝线从而切断缝线。
另外,发热体由电阻值高的材料、比如不锈钢或镍铬材料等构成,为了节省空间以及降低成本,最好使用不锈钢。
专利文献1特开2001-224883号公报发热体在切断缝线时,通过只在所设定的时间内保持通电状态而将发热体加热到超过熔化缝线的温度的设定温度,另外,在切断缝线后使发热体保持非通电状态。
可是,对于发热体、特别是不锈钢制的发热体,在短时间(比如,间隔2秒钟)内反复进行切断缝线的同时,随着反复地进行加热和放热,会出现加热后的设定温度逐渐上升的问题。因此,将发热体被加热后的温度调整为从使用开始时加热到所设定的温度,由于之后的温度上升,会出现该发热体的耐久性下降的问题。另外,在出厂时,对于发热体的设定温度的调整,操作员需要反复地对该发热体进行规定次数的通电、不通电的操作,其操作很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让发热体在加热后的设定温度保持稳定,从而可以提高发热体的耐久性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之1所记载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具有通电后发热的发热体,通过该发热体的发热,熔化缝线从而切断缝线,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发热体进行氮化处理。
根据本发明之1所记载的发明,由于对发热体进行了氮化处理,发热体的表面会形成硬的氮化层,因此可以提高该发热体的热稳定性,从而,可以使发热体被加热后的设定温度保持稳定。另外,在发热体发热时,即使反复地对该发热体进行通电和不通电,由于在氮化层的最表面层上产生稳定的压缩应力,从而可使该发热体的耐久性提高。
并且,由于能够提高发热体的设定温度的稳定性,所以,在出厂时,操作员就不需要对发热体的设定温度进行调整。
本发明之2所记载的发明特征是在本发明之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中,上述发热体是不锈钢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作为上述氮化处理的离子软氮化处理。
根据本发明之2所记载的发明,当然能够取得与本发明之1所记载的发明同样的效果,特别是由于发热体是不锈钢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作为氮化处理的离子软氮化处理,所以不仅可以使发热体加热后的设定温度更好地保持稳定,而且可以更好地提高发热体的耐久性。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之1所记载的发明,可以提高发热体的热稳定性,从而,可以使发热体加热后的设定温度保持稳定。另外,由于在氮化层的最表面层上产生稳定的压缩应力,从而可使该发热体的耐久性提高。
并且,由于能够提高发热体的设定温度的稳定性,所以,在出厂时,操作员就不需要对发热体的设定温度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之2所记载的发明,不仅可以使发热体加热后的设定温度更好地保持稳定,而且可以更好地提高发热体的耐久性。


图1是作为应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的控制系的方块图。
图3是用于说明通过图1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进行切线的切线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离子软氮化装置的模式图。
图5是表示温度稳定性试验的试验结果的图。
图中100-缝纫机的切线装置,3-发热体,4-缝线,5-捕捉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用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缝纫机的切线装置100具有设置在针板1里侧的针孔2的附近并在通电后发热的发热体3、捕捉部件5和进行对发热体3供给电流的通电控制的控制部6,其中,所述捕捉部件5,捕捉可通过发热体3的热而熔化并被切断的缝线4(图3)并对缝线施与力使其接触发热体3。
使用发热体3和捕捉部件5切断缝线的动作,比如,是在通过缝纫机结束缝制被缝制物时进行的。具体地如图3所示,使捕捉部件5通过设定的驱动装置(未图示)向规定的方向转动,由此捕捉到缝线4的面线4a和底线4b并使其接触发热体3,通过发热体3的热而熔化从而切断面线4a和底线4b。
如图2所示,控制部6通过与控制面板7相连接并搭载在CPU基板11上的CPU8、存储器9和控制电路10等,并通过控制由继电器等形成的开关12的动作,在与电源13相连接的加热变压器14上设定规定的电压,来进行控制供给发热体3的电流的通电控制。
在此,对在控制部6控制下的发热体3的通电控制进行说明。
为了防止在切断缝线以外的时候发热体3与缝线4相接触而熔化并切断缝线4的情况发生,控制部6对发热体3进行通电控制,使发热体3只在切线时发热并在发热体3的热传给发热体3以外的周围部件之前就结束发热体3的发热。即,在切断缝线4时,由于只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发热体3为通电状态,所以只加热到规定的设定温度,另外,在切断缝线4后使之处于不通电状态而进行放热。
下面,对本发明的发热体3进行详细的说明。
随着加热体3被用来切断缝线4,会出现加热后的设定温度逐渐上升的问题,所以在本发明中,对发热体3的表面进行了氮化处理。因此,在发热体3的表面会形成硬的氮化层。另外,如果发热体3是由不锈钢制成,则最好对发热体3进行作为氮化处理的离子软氮化处理。
而且,氮化处理和离子软氮化处理的试验条件可以根据发热体3的设定温度等作适当的变更。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100,由于对通过发热熔化并切断缝线4的发热体3进行氮化处理,所以,在发热体3的表面形成硬的氮化层,因此可以提高该发热体3的热稳定性,从而可使发热体3加热后的设定温度保持稳定。另外,在发热体3发热时,即使反复地对该发热体3进行通电和不通电,由于在氮化层的最表面层上产生稳定的压缩应力,也可以提高该发热体3的耐久性。
并且,由于能够提高发热体3的设定温度的稳定性,所以出厂时操作员就不需要对发热体3的设定温度进行调整。
由于发热体3是对不锈钢材料进行作为氮化处理的离子软氮化处理,所以不仅可以使发热体3在被加热后的设定温度更好地保持稳定,而且可以更好地提高发热体的耐久性。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都可作各种改良和变更设计。
比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发热体3是对不锈钢材料进行了作为氮化处理的离子软氮化处理,也可以不限于此,只要根据构成发热体3的材料而进行合适的氮化处理即可。
(实施例)以下对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说明。
实施1和比较例1~比较例5的发热体是使用了离子软氮化装置进行了离子软氮化处理的发热体。
以下参照图4对离子软氮化处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为了说明离子软氮化装置200的模式图。
如图4所示,离子软氮化装置(JIN-3SC型日本电子工业(株)制)200,在真空室201的外侧设置了流通冷却水的流路202。在真空室201的内部,配置了与直流电源205相连接的直流电极203。真空室201的下部与排气管206相连接,通过压力调整用的阀208与真空泵207相连接。氢气(H2)、氮气(N2)、X2气(N280%、CO20%)分别经过质量流控制器212、阀211和导入管210在平衡阀213里混合后,从插在真空室201的上部的原料气体供给用喷嘴209被供给到真空室201内。
另外,在直流电极203的下面,设有SUS 301 CSP3/4H钢的发热体204并进行了离子软氮化处理。
具体的说,离子软氮化处理就是先通过真空室201内的真空泵207排气到10托后,一边继续排气一边分别以各流量4ml/分的氢气、6ml/分的氮气、9ml/分的X2气进行供气。另外,从直流电源205向发热体204附加700V的电压,通过氢气、氮气、X2气,产生电流密度0.001~2.0mA/cm的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一边对真空室201的内壁和金属部件的表面清洗60分钟,一边导入真空室201内,将压力维持在5托,在处理温度设定在550℃的状态下进行离子软氮化处理。在处理中维持这样的状态,在离子软氮化处理持续到规定的时间后,停止等离子体,保持气体的供给直到冷却到室温为止。
下面分别对实施例1和比较例1~5的处理时间、氮气和氢气的气体比率、X2气导入的有无等处理条件进行说明。
在实施例1中,处理时间为3小时,气体比率(N2∶H2)为3∶2,处理时导入X2气。
在比较例1中,处理时间为3小时,气体比率(N2∶H2)为4∶1,处理时导入X2气。
在比较例2中,处理时间为3小时,气体比率(N2∶H2)为3∶2,处理时不导入X2气。

在比较例3中,处理时间为8小时,气体比率(N2∶H2)为3∶2,处理时不导入X2气。
在比较例4中,处理时间为16小时,气体比率(N2∶H2)为3∶2,处理时不导入X2气。
在比较例5中,处理时间为24小时,气体比率(N2∶H2)为3∶2,处理时不导入X2气。
对于实施例1和比较例1~比较例5的发热体,在处理后用特定的施加电压来测定250ms加热后的温度,根据通过设为能够熔化缝线的最低温度而其耐久性变好,用○适合的温度(390℃)、△比适合的温度稍高、稍低(±20℃以内)、X比适合的温度高出很多、低出很多(±30℃以上)来评价其结果。其结果如表1所示。
对于实施例1和比较例1~比较例5的发热体,判别进行离子软氮化处理后的形状,用○处理前后无变化、△形状有变化,需要进行使之返回规定形状的操作、X形状有变化,不可能使之返回规定的形状。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如表1所示,N2和H2的比率为4∶1,相对于氢气增加氮气的量(比较例1),发热体的基端部与形成切断部的前端部的电阻值发生变动,会发生发热体被加热后的温度上升的问题。
另外,在处理时不导入X2气(比较例2),虽然发热体的温度没有上升,可是形状发生了变化,需要强化处理后使之返回规定形状的操作。
另外,若处理时间变长的话(比较例3~比较例5),则温度上升并且产生形状变化。
下面进行了实施例1(本发明)和未进行离子软氮化处理的发热体(以往例)的温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试验。
使用在使用开始时(出厂后)的将加热后的设定温度设定为390℃的各发热体。
将附加电压设置为3V、加热时间为195ms(只是初次为250ms)、加热间隔(从加热结束到下一次加热开始时的间隔)为2s,反复对各发热体进行加热和放热。然后测定加热次数是0、36600、49800、64800次时各发热体的温度。其结果如图5所示。
将施加电压设置为3V、加热时间为195ms(只是初次为250ms)、加热间隔为2s,反复对各发热体进行加热和放热。然后,测定未处理的发热体的损坏被确认的加热次数以及加热间隔的累积时间。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如图5所示,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未进行离子软氮化处理的发热体被加热后的温度会上升,而对于进行了离子软氮化处理的发热体,基本可以维持设定的温度。
如表2所示,未进行离子软氮化处理的发热体,在使用次数为109200次时确认有损坏,而对于进行离子软氮化处理的发热体,则没确认有损坏,进一步增加使用次数,在大约是未进行离子软氮化处理的发热体的损坏被确认的使用次数的4倍的448800次时仍然没确认有损坏。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具有通电后发热的发热体,通过该发热体的发热,熔化缝线从而切断缝线,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发热体进行氮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切线装置,上述发热体,是对不锈钢材料进行作为上述氮化处理的离子软氮化处理。
全文摘要
一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缝纫机的切线装置(100)具有通电后发热的发热体(3),通过该发热体(3)的发热而熔化缝线(4),从而切断缝线(4)。发热体(3)由不锈钢制成,并对其进行作为氮化处理的离子软氮化处理。这种缝纫机的切线装置,可使发热体在被加热后的设定温度保持稳定,提高发热体的耐久性。
文档编号D06H7/00GK1749463SQ20051009951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3日
发明者河野涉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