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汽式汽化锅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52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储汽式汽化锅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熨斗,具体涉及电熨斗储汽式汽化锅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储汽式汽化锅,为本申请人在2005年11月申请的一种储汽式汽化锅结构,该储汽式汽化锅能有效的吸收发热体产生的热量,结构简单,热利用效率高,节省了能源,降低了成本。在此专利申请的说明书及附图中描述的单向阀4,它是直接安装在汽化腔体3顶部的,因而在某些状态下它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在加热初始或者降温后再热时,由于开始汽化腔体内温度未到平稳状态或其它因素,会出现在一定时间内不能产生足够的蒸汽压力使单向阀打开的现象,从而使加热体对与之接触的锅体储汽腔壁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干烧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原储汽式汽化锅基础上对其改良,使与加热体接触的锅体储气腔壁在单向阀未打开之前不会出现干烧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汽式汽化锅改良结构,包括单向阀、底部设有内凹空间的锅体、设在锅体内凹空间内的发热体及设在发热体中部的与锅体连通的汽化腔体,锅体上设有泄压阀和出汽口,汽化腔体上设有进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内还设有一环绕在内凹空间外围的中间腔壁,该中间腔壁将锅体内空间分隔为第一储汽腔室和第二储汽腔室,所述单向阀设在中间腔壁上。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锅体内设一环绕在内凹空间外围的中间腔壁,将锅体内空间分隔为第一储汽腔室和第二储汽腔室,单向阀设在中间腔壁上,这种结构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在加热时,汽化腔体内的汽体很快先进入第一储汽腔室,使与加热体接触的锅体储气腔壁在单向阀未打开之前不会出现干烧现象,另一方面在第一腔室有足够的蒸汽压力将单向阀打开时,汽化腔体内温度也已经平稳,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即第一腔室起到了防干烧、增压和缓冲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原汽化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储汽式汽化锅改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锅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设压力开关的储汽式汽化锅改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设定值温控器的储汽式汽化锅改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发明储汽式汽化锅改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单向阀4、底部设有内凹空间13的锅体1、设在锅体内凹空间13内的发热2体及设在发热体2中部的与锅体连通的汽化腔体3,锅体1上设有泄压阀11和出汽口12,汽化腔体3上设有进水口31,所述锅体1内还设有一环绕在内凹空间13外围的中间腔壁14,该中间腔壁14将锅体内空间分隔为第一储汽腔室15和第二储汽腔室16,所述单向阀4设在中间腔壁14上。
为了控制储汽锅体1内的蒸汽状态,在储汽锅体1上端设有测量蒸汽温度的测量探头5,测量探头5将采样到的蒸汽温度数据输送给控制单元6,经控制单元6依据饱和蒸汽的温度-压力规则运算后发送指令来控制加热及进水。
为了控制汽化锅内的压力正常,也可以通过在汽化锅锅体1的第二储汽腔室16上端设一个与发热体2的控制电路连通的压力开关7,如图4所示,当锅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压力开关会动作,切断发热体2的控制电路使之停止加热;当锅内的蒸汽压力因散热而低于设定值下限时,压力开关会动作重新接通发热体的加热电源使锅内的蒸汽压力升高。
为了控制汽化锅内的压力正常,还可以采用在汽化锅锅体1的第二储汽腔室16外侧装一个与发热体2的控制电路连通的定值温控器8(温控器的温度参数依据饱和蒸汽的温度-压力规则选取),如图5所示,当锅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定值温控器会动作,切断发热体2的控制电路使之停止加热;当锅内的蒸汽压力因散热而低于设定值下限时,定值温控器会动作重新接通发热体2的加热电源使锅内的蒸汽压力升高。
本发明在在加热时,汽化腔体内的汽体可以很快先进入第一储汽腔室,使与加热体接触的锅体储气腔壁在单向阀未打开之前不会出现干烧现象,同时当第一腔室有足够的蒸汽压力将单向阀打开时,汽化腔体内温度也已经平稳,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即通过中间腔壁分隔出的第一腔室起到了防干烧、增压和缓冲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储汽式汽化锅改良结构,包括单向阀(4)、底部设有内凹空间(13)的锅体(1)、设在锅体内凹空间(13)内的发热体(2)及设在发热体(2)中部的与锅体(1)连通的汽化腔体(3),锅体(1)上设有泄压阀(11)和出汽口(12),汽化腔体(3)上设有进水口(3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内还设有一环绕在内凹空间(13)外围的中间腔壁(14),该中间腔壁(14)将锅体内空间分隔为第一储汽腔室(15)和第二储汽腔室(16),所述单向阀(4)设在中间腔壁(14)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汽式汽化锅改良结构,包括单向阀、底部设内凹空间的锅体、设在内凹空间内的发热体及设在发热体中部的与锅体连通的汽化腔体,所述锅体内还设有一环绕在内凹空间外围的中间腔壁,该中间腔壁将锅体内空间分隔为第一储汽腔室和第二储汽腔室,所述单向阀设在中间腔壁上。本发明通过中间腔壁分隔出的第一储汽腔室起到了防干烧、增压和缓冲作用。
文档编号D06F75/08GK1888295SQ20061000911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9日
发明者徐建群 申请人:徐建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