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动接结和张力经纱的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绒头织物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52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促动接结和张力经纱的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绒头织物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促动接结和张力经纱(binding and tension warpyarns)的装置,其包括用于促动张力经纱的至少一个第一梭口形成装置,和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至少一个第二梭口形成装置。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该装置的绒头织物织机(pile weaving machine),优选的是一种双层绒头织物织机。
背景技术
在绒头织物织机上,织造一层或几层底布,其中绒头经纱得以使用和相互编织,以形成绒圈或割绒。
当绒头织物织机是双层绒头织物织机时,上层和下层底布同时织造,绒头经纱可以在两层织物之间延伸使之互相连接,并且其中,在切割所述绒头经纱后,获得两层绒头织物,即下层织物和上层织物。在两层底布中的任一层,绒头经纱可以独立地交织,或者直接绕着纬纱,或通过隔离件(spacer)获得绒圈。这样,可以织得割绒织物、毛圈织物、假毛圈织物或这些织物的组合织物。在两种织物中,接结和张力经纱的纱线通常在任一经纱系统中找到,接结和张力经纱以及纬纱一起形成底布。
在(底)织物中,接结和张力经纱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接结经纱具有下述功能-在底布中穿吊纬纱,接结经纱包住已经插入到底布中的纬纱并且有规律地相交这些纬纱,以此方式交错地延伸到纬纱上或下。接结经纱的路径和它们相交的方式决定每单位长度有多少个组织点(多少纬纱)被插入到织物中,基本原则是由接结经纱影响的交织点越多,织物将越松,因为为了坚固地打纬,接结经纱的交织将减少纬纱的空间。
-支承剑杆。在剑杆织机中,在有一套或几套剑杆系统的双层绒头织物织机中,导纱器和夹纱剑杆在它们的进程中必须受支撑,彼此相向以获得纬纱。为了获得这样的效果,一纱线层在剑杆路径正下方的梭口中形成。为了获得这样的效果,可以使用接结经纱。
-在三剑杆织机中,接结经纱必须定位在三个位置。
·在上剑杆之上的上层织物中,在上剑杆和正中间剑杆之间,在正中间剑杆和下剑杆之间;·在下剑杆之下的下层织物中,在下剑杆和正中间剑杆之间,在正中间剑杆和上剑杆之间;需要这三个位置不仅是为了用于穿吊正中间纬纱而且是为了避免上和下层织物交织。为了使剑杆完成它们的支撑功能,第三位置也是很重要的。
张力经纱也有下述功能-为了分离插入到底布中的两个层中的纬纱(位于张力经纱之上的纬纱和位于张力经纱之下的纬纱)。所述效果通过施加给张力经纱比施加给接结经纱更高的张力实现。
-在梭口形成期间,最大可能防止绒头经纱交织或延展交织点(=为了占据它们的位置,所有经纱的动作能够实现所希望的织物,其具有下一次衬纬时所要求的组织和织纹)。张力经纱处于比接结经纱更高的张力下,因此它通常有较大的横截面。当经纱在这个阶段中自身定位时,梭口形成,纱线交织。通过这样的交织,相当大数量的经纱彼此相连定位,而大量的相当厚的经纱(例如,绒头经纱和张力经纱)可以产生高的摩擦力、纱线断裂和纱线产生缠结。因此,不同的经纱卷装(绒头,张力和接结经纱)尽可能保持分开,并且同时经纱交织点的数量尽可能的低,且最大直径的经纱在这时尽可能分散。
该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使背面经纱从运动到停止和绒头经纱的运动不同时;·使某种经纱(例如张力经纱)比其它经纱(例如绒头经纱)移动的远,为了以此方式完全避免某些交织点;·分离织造架,例如张力经纱中的那些织造架,用分成两组的绒头经纱产生必要的交织,因为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通过不同的运动法则实现交织。
-在叉头的高度拉开双层绒头织物,这样维持绒头高度在固定值。当用三剑杆织机织造时这种功能是最重要的,因为用这种方法使用提钩(lancet)作为上下织物之间的隔离件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这种功能,使用张力经纱。当用双剑杆织机织造时,因为经济或技术的原因决定不用提钩织造是必要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张力经纱通过它们的张力应该确保上和下织物之间的间距。
-支撑剑杆。优选地,张力经纱用于实现这种效果,因为经纱中较高的张力将为剑杆沿着支撑层提供更好的引导。但是,张力经纱不总是用于这种支撑功能,因为它们有其它的功能防止和分散与绒头经纱的交织点或它们定位在剑杆之上。有利的是,将张力经纱分成具有支撑剑杆功能的一部分和远离剑杆定位并且在绒头经纱到达的范围之外的一部分。
当改进和生产新的织物组织时,突出的重点在于织物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好的质量。期望这里应用的方法以灵活的方式和用织机最小的变形就能够从一种织物变换到另一种织物。这种最小的变形必须是不用任何机械的方法和机械的转换就能够可控制的。
为了生产较高密度的织物,所述密度不仅在纬向必须提高,即每单位长度更多的经纱,而且在经向必须提高,即每单位长度更多的纬纱。在纬向上较高的密度将具有的效果是集中的经纱导致经纱的交织点将变得更紧,因此应该更能够避免和应该更分散点交织。在经向上较高的密度将具有的效果是为了最小化交织点的数量和获得好的或甚至更好的织物质量,必须以创造性的方式处理接结经纱。织物的质量由背面经纱的纯度、绒头强度确定,如果没有特意实现其它效果的话,是不管绒头是否直立的,以及由织物的形状保持力确定,该织物中纬纱也应该被良好固着。
所应用的方法的灵活性主要在于根据机器的控制进行促动,绒头形成的本质上的变化,还在于进行底布织造,换句话说,以接结和张力经纱通过几个循环被移动的方式。在所述机器上采用的动作控制可以既通过机器操作者人工交互作用也可以通过完善的程序发生,所述程序使有不同织物组织的几种织物可得以连续织造。实现这些目的将主要由底布中接结和张力经纱可以被灵活促动的程度决定。
在绒头织物织造期间,为了促动底布中的接结和张力经纱,通常某些时候用凸轮盘机器,一个驱动装置驱动一系列凸轮,每一个凸轮驱动一个织造架(weaving frame),为了在梭口的几何空间内占取位置,织造架定位一组经纱。这种方法的不利在于,一方面使以所述方式驱动的织造架数量限制到八个,并且用于这种底布的织物组织的变化通常要求凸轮的调换。所述梭口的交织点和几何形状的最佳情况将通过调换凸轮或在中心驱动轴上调节凸轮发生。这两种变化都相当耗时并且都将阻碍从一种织物组织变化为另一种织物组织的灵活性。
通过转换为电子多臂装置,其中所需的位置可以被略过并在任一组织点选择,在织物组织的领域中获得较高的灵活性。然而,关于梭口的最佳化形成,没有唯一的可能性来分散由同一多臂装置驱动的经纱的运动演变。此外,多臂装置仅能够吸收比凸轮盘机器更多限定的力。因此,就绒头织物织机而言,多臂装置初始主要用于天鹅绒织造,只在后来将它们引入用于地毯织造。除了为了获得最佳化的梭口成形的缺点之外,用于形成梭口的所述方法是能够获得多样织造所必须的。经纱中必须用大的上机幅度和大的张力控制的强力的结果是更大的限制。将所述重的和昂贵的多臂系统用于地毯织造的效果进一步限定到最大十二织造架。此外,对于使用这种梭口形成装置的应用并非已知,即,所述梭口形成装置在装配有三剑杆的织机上用于织造背面经纱同时衬纬。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多臂系统必须在三个位置定位每一接结经纱。根据已知的这种装置,这种结构在原则上容易生产。然而,因为这种原因,可用于背面织造的织造架的数量仍受进一步限定,作为每一织造架,为了实现三个位置,需要两种选择元件。
在EP848097中,描述了一种方法,其中织造架被装配用于驱动张力和接结经纱,各织造架由单独的电动机驱动,电动机和织造架之间的驱动链穿过第一杠杆通过中间驱动装置驱动织造架。本发明的目的是获得灵活性的提高,最优化梭口的几何形状并且改进运动法则。然而,为每一织造架提供一个电动机是很昂贵的方法。进一步地说,各张力和接结经纱将仍然由电动机驱动,其电动机真正能够实现不同的运动规则,但是,在所有情况下,驱动织造架。由于实际操作的原因,将可以相继安装的织造架的数量限定到十二,因为万一使用更多的织造架,最极端的位置将用于背面经纱,离操作者最远的位置彼此将定位的太远而不能实现梭口成型装置。所述问题更需要注意三剑杆双层绒头织物织机,其中接结经纱应能从位于一个剑杆之上的位置移动到位于下面剑杆之下的位置,并且所述结果是能够完成比两剑杆同时将一根纬纱衬到底布中的织机更大的动程。
在EP1180556中,提出和描述的方法用于织造有高密度和高质量的织物,然而,没有指出张力和接结经纱如何得以驱动以实现这些织物组织。
在US6,186,186所描述的现有技术中,提出三提花装置用在双层绒头织物织机上用于织造双层绒头织物,两提花装置在梭口中用于定位背面经纱。在这里完成分离,然而,为了能够更好使用各种类型纱线的不同功能,在接结和张力经纱之间不分离;但是,在用于上层织物中背面经纱的两位置提花装置和用于下层织物中背面经纱的两位置提花装置之间分离,为的是实现两种织物中的背面效果,在经纱和纬纱区域中没有割绒产生。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根据第一项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的用于促动接结和张力经纱的装置,其中与采用根据现有技术的装置相比,本发明的装置以灵活的方式织造具有高密度、高质量的织物组织,具有多种织物组织可变性并且成本低。
本发明的目的一方面通过提供用于促动接结和张力经纱的装置获得,所述装置包括用于促动张力经纱的至少一个第一梭口形成装置,和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至少一个第二梭口形成装置,所述第一或第二梭口形成装置设置有中央驱动装置以促动各自的纱线。
以此方式,可以有选择地利用彼此间极其不同的上述接结和张力经纱的功能。此外,该方案为实现织物组织的更多可变性提供了机会。同时,将梭口形成装置分成用于张力和接结经纱将能够找到更好的方案以满足对实现更紧织物的不断需求,以生产具有更高质量的织物,并且以更灵活的方式从一种织物组织转换到另一种织物组织。进一步的优点在于借助梭口形成装置,将有更多的机会最佳地实现梭口的几何形状。此外,以此方式,装置成本可以减少并且装置将保持紧凑。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张力经纱的第一梭口形成装置由凸轮盘机器组成。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一更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凸轮盘机器组成。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二更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电子多臂装置组成。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三更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一个或几个织造架组成,织造架由一个或几个电动机控制。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四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提花装置组成。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张力经纱的第一梭口形成装置由电子提花装置组成。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一更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凸轮盘机器组成。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二更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电子多臂装置组成。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三更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一个或几个织造架组成,所述织造架由一个或几个电动机控制。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四更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提花装置组成。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三更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张力经纱的第一梭口形成装置由一个或几个织造架组成,所述织造架由一个或几个电动机控制。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一更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凸轮盘机器组成。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二更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电子多臂装置组成。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三更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提花装置组成。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四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张力经纱的第一梭口形成装置由提花装置组成。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一更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凸轮盘机器组成。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二更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电子多臂装置组成。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三更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一个或几个织造架组成,所述织造架由一个或几个电动机控制。
在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四更优选实施例中,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提花装置组成。
当在根据本发明装置中,使用一个或几个提花装置,一方面用于促动背面经纱的运动的这些提花装置可设置有综丝,其利用循环系数实施。
另一方面,用于促动背面经纱的运动的一个或几个提花装置可设置有综丝,其作为开放式综丝实施。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第二梭口形成装置分别从织机的右手侧被驱动,而第二、第一梭口形成装置分别从织机的左手侧被驱动。
当第一和第二梭口形成装置都是电子多臂装置或凸轮盘机器时,织造架可交替地由第一、第二梭口形成装置中的一个驱动,之后,织造架由第二、第一梭口形成装置中的一个驱动。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提供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绒头织物织机获得。
优选地,绒头织物织机是双层绒头织物织机。
为了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特征并且说明其额外的优点和细节,下面为根据本发明装置的各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显然的是,以下说明不能解释为对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一些实施例中将在相关附图中描述,其中参照附图标记,将参照这些附图,其中图1是示出提供绒头和背面经纱的双层绒头织物织机的示意性侧视图,绒头经纱从粗纱架供应,并且为了实现所需要的织物组织,提花装置的一部分被装配以携带接结经纱到所需要的位置;图2是示出根据图1装置的实施例的用于张力经纱的织造架的示意性正视图,用于张力经纱的织造架通过中间杠杆和棒和电动机驱动;图3是示出根据图2的用于张力经纱的两织造架的示意性俯视图,设置有两个电动机,即,每个织造架有一个电动机;图4是示出在双层绒头织物织机中用于背面经纱的驱动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张力经纱在梭口中通过两织造架被引导到它们的位置,每一个织造架通过一个伺服电动机驱动,接结经纱在梭口中通过4织造架被引导到它们的位置,其中织造架通过凸轮盘机器促动;图5a是示出用于接结经纱的织造架由凸轮盘机器驱动的示意图;图5b是示出用于张力经纱的织造架由电动机驱动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示意图,其中用于张力经纱的2织造架由第一电子多臂装置驱动,而用于接结经纱的8织造架由第二电子多臂装置驱动,所述多臂装置安装在织机不同侧,并且用于张力经纱的织造架由双转子驱动;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示意图,其中用于张力经纱的2织造架由第一电子多臂装置驱动,用于接结经纱的8织造架由第二电子多臂装置驱动,所述多臂装置安装在织机不同侧,并且用于张力和接结经纱的织造架是可互换的;图8a是示出用于张力经纱的织造架的示意性正视图,所述织造架通过中间杠杆和棒由多臂装置驱动;图8b是示出用于接结经纱的织造架的示意性正视图,所述织造架通过中间杠杆和棒由多臂装置驱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促动接结和张力经纱的装置中,提供至少一个第一梭口形成装置用于促动张力经纱并提供至少一个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第一或第二梭口形成装置设置有用于促动各自纱线的中央驱动装置。在下面所描述的根据本发明装置的所有实施例中,第一、第二(thefirst,respectively the second)梭口形成装置优选从织机的右手侧被驱动,而第二、第一(the second,respectively first)梭口形成装置从织机的左手侧被驱动。当第一和第二梭口形成装置是电子多臂机或凸轮盘机器时,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织造架由第一、第二梭口形成装置中的一个交替驱动,然后,织造架由第二、第一梭口形成装置驱动。
通过分离张紧和接结经纱的梭口形成装置,其能够转变到另一种梭口形成装置,例如用于背面经纱的一种梭口形成装置,以便在第一梭口形成装置中对于驱动更多的织造架有更多可能性,例如用于背面经纱中的另一种。通过这种方式可获得更多的织物组织。
例如,当已知的凸轮盘机器中有六个织造架时,其中四个提供用于接结经纱而两个提供用于张紧经纱,这意味着当用于背面经纱时,从一种类型(即张力经纱或接结经纱)转换到另一类型梭口形成装置(例如,织造架由电动机控制),所有六个驱动杆将变得可用于另一种的背面经纱,即,接结经纱或张力经纱。通过这种方式,将可能实现织物组织的更大可变性,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对正在转换的梭口形成装置的选择又可以提供织物组织额外的变化性。
以同样方式,张力经纱可停留在凸轮盘机器上,而接结经纱装配在用于双剑杆织机的2-位置提花机上或装配在用于三剑杆织机的3-位置提花机上。通过这种方式,可形成使驱动装置通过用于张力经纱的四或六织造架的空间。对于接结经纱,很大程度上的变形可以通过操作开放式综丝实现。当用开放式综丝时,每一纱线连接到针钩并且沿着织物宽度可以单独选择每个针钩。因此,每一根经纱在每一纱线系统中可以被分别促动。生产紧的织物将需要有较大数量针钩的提花机。为了减少成本并且与根据现有技术中能够工作的装置相比还能够维持织物组织的较多可变性,作为用平型织机的一种普通的工作方式,采用设有综丝的提花机,该综丝设置有循环系数,例如,2,4,6,8,10等。因为提花机中针钩的数量通过循环系数平分,这将大大减少提花机的成本,但是同时与其中4或10织造架用于接结经纱的装置相比将维持织物组织较多的可变性。
对于织物其沿着每筘齿4个接结经纱的经纱上机幅度为4米,其具有每米500筘齿的筘齿密度,例如织物有8000个接结经纱。当装配开放式综丝时,这些8000个接结经纱可被单独促动,其相应于几乎关于4个甚至10个可用织造架无限定可变性。当综丝设置重复因数为10,例如,分别被促动的接结经纱将减少到800。仅有800个选择元件的提花机是紧凑的且低成本的提花机,从而就织物组织可变性而言,成本的有限提高将被大大合理化。因此这种方案的可变性等于用于接结经纱的具有800个织造架的设计。
以同样方式,接结经纱独立地停留在(例如)凸轮盘机器上,并且因此在它们的布置上将得到更多的织造架驱动装置,该张力经纱可以连接到2-位置提花装置,其具有或没有循环系数且定位这些张力经纱。对于包括底布可见的区域的绒头织物,这将提供纬纱可见的机会,其可以变化颜色,例如,为了形成特殊的花纹或边印。
在上述根据本发明装置的实施例中,其中张力经纱或接结经纱由一个或几个提花装置促动,织造架也促动接结或张力经纱,该装置通过一个或几个电动机单独控制,而不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凸轮盘机器作为一个机组驱动。通过更严格限定数量的电动机,成本大大降低并进一步提高灵活性。
在上述根据本发明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中,在一个或几个凸轮盘机器用于驱动接结或张力经纱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电子多臂装置,提供和采用凸轮盘机器的实施例同样的优点。
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张力经纱和接结经纱都装配在单独的提花机上,这种装置的制造成本低,如在综丝设置有循环系数的情况下,提花装置将被保持得更小,而它们能够允许织物组织有更大的可变性,如上所述。
除了凸轮盘机器,一起驱动用于接结和张力经纱的6或8个织造架,接结经纱还可转移到电子多臂装置,而张力经纱保持在凸轮盘机器上,这意味着,例如用于驱动张力经纱的2或4个织造架。情况是这样的,凸轮盘机器的驱动可以从织机的一侧进行,而多臂装置的驱动从织机的另一侧进行。装置分离,又将提高可以实现的织物组织的可变性。
在三剑杆织机上,接结经纱必须定位在三个位置。这里,建议接结经纱在两个下部位置,这将引导剑杆在其路径上到达合作剑杆,而使接结经纱位于上部位置是所希望的。这里,这种方案是一种不对称的梭口,其可以通过凸轮盘机器实现,然而,该凸轮盘机器是不可调的并且没有任何可替换的凸轮。在多臂装置上,这种不对称实际上是可调的,这是因为为了获得三个位置,多臂装置和两个杠杆一起操作。通过用不同方式调节两个杠杆,可以获得变形的不对称的梭口。
进一步应该提到,就所述的不对称而言,在三剑杆织机上通过接结经纱形成的织口中,以不同方式在梭口中调节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的不对称是更有利的。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任何两个不同的多臂装置都应该用于接结经纱,或接结经纱应该通过由电动机控制的织造架定位在梭口中。
当在三剑杆织机上时,接结经纱由多臂装置促动,并且更加张紧的张力经纱停留在凸轮盘机器上,多臂装置上的不对称梭口将变得不需要变换任何凸轮就可调,这种情况与和凸轮盘机器组合用于接结经纱的情况相同。由于张力和接结经纱在不同的张力下操作,用于接结经纱的装置的形状可以证明比用于张力经纱的装置的要紧凑,或者,换句话说,更多的织机框架被提供并且以相同的量被驱动。通过限定用于张力经纱的分离梭口形成装置为2或4个织造架,又可以使这种结构更加紧凑。在一个或几个凸轮盘机器上用于张力经纱的分离梭口形成装置趋向有更大的张力,并且作为根据本发明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用于接结经纱的一个或几个多臂装置是有利的选择。另一种方式同样也是可行的,张力经纱由一个或几个电动多臂装置促动,而接结经纱由一个或几个凸轮盘机器促动。因此,用相同的方式,同样提高了织物组织的可变性。
其它可能的最佳化可以通过促动两种背面经纱实现,或者通过一个或几个分离凸轮盘机器,或者通过一个或几个分离多臂装置。如上所述,优选一个装置从织机的左侧被驱动,而另一个装置从织机的右侧被驱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可以包括织造架由第一、第二梭口形成装置中的一个从左侧交替驱动,而织造架由第二、第一梭口形成装置中的一个从右侧驱动。这种结构能够-为了最佳化织造架的厚度并且因此为了织造架深度的固定值而限制织造架组,因为织造架被分到右边和左边,而用于织造架的这种驱动设备将得到的空间等于两个织造架的厚度。由于这个原因,织造架组的深度几乎被平分。这种方案能够使更多的织造架安装在同一深度。
-通过维持织造架组的深度,以加强驱动设备,以便可以进行织造,同时经纱将施以更大的张力。
在上述不同的实施例中,不同的第一或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的动作关于时间轴可以互相转移。这些梭口形成装置中的一个通过采用电动机控制的驱动装置,可以以灵活的方式执行沿着时间轴的转换。对于凸轮盘机器、电动多臂装置和提花装置,执行这种动作的中心驱动轴应该由电动化的致动器控制,或者这种动作的改造可以借助步进电动机或伺服电动机在机械的离合器上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这种装置可以应用到任何绒头织物织机上,单层或双层绒头织物织造机械。
将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上述一些实施例。
在图1中示出双层绒头织物的织机1,供应经纱,即绒头经纱和背面经纱(其由张力经纱和接结经纱组成),从织机的粗纱架3供应绒头经纱6,并且提花装置2的一部分7引导绒头经纱6到梭口成形中所需要的位置以实现所需要的花纹。从经纱轴4,5供应的背面经纱和纬纱一起组成了底布,张力经纱从第一经纱轴4供应到织机1并且接结经纱从第二经纱轴5供应供应到织机1。为了能够在梭口中占据位置,张力经纱由两个织造架9促动,其中一个织造架促动上层织物中的张力经纱,第二织造架促动下层织物中的张力经纱。从第二经纱轴5供应的接结经纱在梭口中占据位置之前通过提花机2中的第二部分8促动。通过两个单独的提花装置2驱动绒头经纱6和接结经纱也是可能的。在图2中,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用于张力经纱的织造架9,这个实施例和图1是相符的。织造架9在这里由电动机10通过中间杠杆和棒驱动。在图3中,示出两个用于图2中张力经纱的织造架9,提供两个电动机10,即用于任一织造架9的电动机10。
在图4中,示出在双层绒头织物织机1中用于背面经纱的驱动装置,张力经纱通过两个织造架9在梭口中被引导到它们的位置,每一个通过伺服电动机驱动,接结经纱通过四个织造架11被引导到它们的位置,其中织造架通过凸轮盘机器12促动。在图5a中,示出用于图4的接结经纱的织造架11的借助凸轮盘机器的驱动装置。在图5b中,示出用于图4的张力经纱的织造架9的借助电动化的致动器10的驱动装置。
在图6和图7中,示出装置中用于张力经纱的两织造架9通过第一电子多臂装置13驱动,并且用于接结经纱的八织造架11通过第二电子多臂装置14驱动。多臂装置13安装在织机1不同的两侧。然而,它们也可以安装在织机1的同一侧。在图6中,用于张力经纱的织造架9通过双转子15驱动,因为它们可以由于张力经纱而在更高的负荷下运转。在图7中,用于张力经纱和接结经纱的织造架是可以互换的,以便转子能获得更多的安装空间并且可以得到更坚固的设计,或者每一个织造架可以通过彼此相连的双转子驱动。在需要双转子的情况下,这样可以不必要将转子一个安装在另一个之上。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点在于织造架的厚度可以减小,而转子的厚度仍保持不变。这样,将获得织造架更紧凑的组,同时维持转子的强度。
在图8a中,示出用于接结经纱的织造架11,织造架11由多臂装置通过中间杠杆和棒驱动。这里,杠杆能够占据三个位置。
在图8b中,示出用于张力经纱的织造架9,织造架9由多臂装置通过中间杠杆和棒驱动。
权利要求
1.用于促动接结和张力经纱的装置,包括用于促动张力经纱的至少一个第一梭口形成装置,和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至少一个第二梭口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或第二梭口形成装置设置有中央驱动装置以促动各自的纱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张力经纱的第一梭口形成装置由凸轮盘机器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凸轮盘机器组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电子多臂装置组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一个或几个织造架组成,所述织造架由一个或几个电动机控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提花装置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张力经纱的第一梭口形成装置由电子多臂装置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凸轮盘机器组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电子多臂装置组成。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一个或几个织造架组成,所述织造架由一个或几个电动机控制。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提花装置组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张力经纱的第一梭口形成装置由一个或几个织造架组成,所述织造架由一个或几个电动机控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凸轮盘机器组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电子多臂装置组成。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提花装置组成。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张力经纱的第一梭口形成装置由提花装置组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凸轮盘机器组成。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电子多臂装置组成。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一个或几个织造架组成,所述织造架由一个或几个电动机控制。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第二梭口形成装置由提花装置组成。
21.如权利要求6,11和15直到并包括2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背面经纱运动的一个或几个提花装置设置有综丝,其利用循环系数实施。
22.如权利要求6,11和15直到并包括2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促动背面经纱运动的一个或几个提花装置设置有综丝,其作为开放式综丝实施。
23.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梭口形成装置分别从织机的右手侧被驱动,而第二和第一梭口形成装置分别从织机的左手侧被驱动。
24.如权利要求3,4,5,8,9,10,13,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织造架交替地由第一、第二梭口形成装置中的一个驱动,之后,织造架由第二、第一梭口形成装置中的一个驱动。
25.绒头织物织机,其特征在于,绒头织物织机设置有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绒头织物织机是双层绒头织物织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促动接结和张力经纱的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绒头织物织机。一方面,本发明涉及用于促动接结和张力经纱的装置,其包括用于促动张力经纱的至少一个第一梭口形成装置,和用于促动接结经纱的至少一个第二梭口形成装置,其中第一或第二梭口形成装置设置有中央驱动装置以促动各自的纱线。
文档编号D03C13/00GK1811035SQ20061000892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5日
发明者约翰尼·德比斯 申请人:米歇尔.范德威尔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