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圈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926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毛圈织机的制作方法
毛圈织初a
本发明涉及毛圈织机,所述毛圈织机具有供应地经及绒经的装 置,每个所述装置包括后梁;梭口形成装置;插入炜纱的装置;打纬纬 纱的装置;以及牵引织物的装置,所述牵引织物的装置包括胸梁。
长久以来例如从US 607 377或从US 15 95 289就已晓上述形式的毛 圈织机。织物相对于打绊绵纱的装置的移动引致总是恒定的打绰线与织 口之间距离的变化。如果在距织口一距离处进行多次投炜及打炜后,织 物以织口移动得更靠近钢转的方式被移动,则先前插入的绊纱沿着朝向 织口的方向被带动。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相对于更紧地张紧的地经经纱 移动,同时带动的是仅仅松弛地张紧的绒经经纱。在此过程中,绒经的 经纱线形成绒圏。为使织物相对于打绵装置移动,利用驱动装置使地经 及绒经的后梁与胸梁共同地在与胸梁相同的方向上往返地移动。
本发明的目的是简化上述形式的织机。
这个目的以绒经的后梁实际在织造方向上被弹性地支持来实现。 绒经后梁的弹性安装保证了 在用于织口调整的经纱的移动或在织 物移动时,没有绒经经纱从织物往回拉出,所以解开了绒圏的生成。由 于绒经后梁的弹性安装,后者可与织物一起移动,如果织物再次以这样 一种方法移动的话多根绰纱已被打炜至织口之后,织口移离打玮装置 的打绵线。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取了偏转元件被布置在绒经后梁的上游的 措施。在这种方法中,可获得后梁的更多缠绕。这对于要以这样一种方 法布置的后梁及偏转元件是有利的绒经纱近似平行于织造方向并靠近 织造平面运行至及来自后梁。在这种方法中,保证了即使是后梁在打 炜炜纱装置方向上相对小的运动也会在相对大的程度上减轻绒经经纱 上的载荷。
本发明的另 一 实施例为绒经的经纱规定了具有它们自己的经纱止 动机构,分配给它们的所述经纱止动机构位于它们的后梁下游。这简化 了操作,并且特别还使得更易检测可能已发生的任何经纱断裂。
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规定了后梁取为杆状形式,所述杆利用支架安 装在弹簧元件上,所述支架的窄侧边指向织造方向。这些支架仅轻微地
阻滞绒经经纱的运行。支架可使弹簧元件被布置在经纱下面,以便操作 者容易接近它们。
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规定了弹簧元件取为多个片弹簧组件的形 式,它们沿织物宽度分布并被定位得基本垂直于织造方向。这种片弹簧 组件能够允许均匀调节所需的弹簧力,其中获得了至少是近似线性的弹 簧特性。较好的是预张紧弹簧元件是根据张力的变化来偏转的。弹簧力 可利用在片弹簧组件中的片弹簧数量来调节。
本发明的另外特点及优点通过附图中图释的实施例的下列说明来 展示。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毛圏织机的简略表示图2是绒经经纱后梁的安装构造的立体视图3显示放大比例的和从图2中箭头III方向所见的图2细节;
图4是绒经后梁及其安装构造的侧视图5是略为较小比例的、具有测量经纱张力的装置的绒经后梁的立 体视图;和
图6是图4的变型。
图1中简略图释的毛圈织机具有带有地经11的经纱梁IO和带有绒 经13的经纱梁12。地经11经过后梁14被偏转进入织造平面。绒经13 经过偏转器15运行进入它自己的后梁16并从那里同样地进入织造平 面。如从图1可清楚地看到的,偏转器15以这样一种方法布置绒经 13被缠绕在后梁16上15()G的角度,其中绒经13从偏转器15至后梁16 和从后梁16至装置17的运行近似地平行于织造平面。在地经11的后 梁14上游布置有固定偏转辊44,偏转辊44可绕轴40转动。在这种方 法中,来自缠满的经纱梁10的经纱IIA和来自几乎空的经纱梁10的经 纱IIB基本以相同的方法运行至后梁14。出于同样的理由,固定偏转辊 45被布置在偏转器15的上游,使来自满的或者几乎空的经纱梁12的绒 经13的经纱13A与经纱13B,以基本相同的方法运行至偏转器15。
绰纱被插入连续生成的梭口 。为插入绋纱而提供的装置例如是通常 用于喷气织机中的装置。它具有两个主喷吹喷嘴,它们一个布置在另一 个后面并邻接于梭口及中继喷嘴排,中继喷嘴排被布置在筘18上并且 其喷吹方向被引导朝向钢筘19的绵纱插入通路。安装在筘1S上并与它 一起摆动的钢筘19带着插入的纬纱至打纬线。在这个打纬线处,当梭
口改变时,即一些经纱从上位置改变成下位置而一些经纱从下位置改变 成上位置时,通过经纱使插入的绊纱被缚紧吊。
以这种方法制成的织物20通过例如巻布辊或针板横梁的牵拉辊21 来牵拉。胸梁23和两个偏转器24、 25被布置在牵拉方向上的牵拉辊21 的上游。
在这个实施例中,地经11的后梁14可绕平行于它的轴40利用杠 杆26摆动,杠杆26支持后梁14的两个端部。胸梁23被作用在其端部 的两个杠杆27所支持,所述杠杆可绕偏转器24的轴线摆动。杠杆26、 27受到传递杆28、 29的作用,传递杆28、 29各自的另 一端部连接于摆 动臂30。在织物宽度的各侧,这种摆动臂30不转动地布置在轴上,通 过带齿轮的电机31可使所述轴往返摆动,电机31较好是步进电机。通 过含有杠杆26、 27的这个驱动系统,传递杆28、 29及摆动臂30和驱 动电机31、地经11的后梁14以及胸梁23可在相同的方向上往返移动。 在这个往返运动期间,织物20相对于钢筘19移动,这可以在后部位置 与前部位置之间摆动。在所述过程中,改变了从织物20的织口至钢筘 19的打绵线的距离。可绕轴40转动并支承后梁14的杠杆26包括臂46, 臂46由支承在织机框架上的弹簧元件47所支持。
将参考图2及3更详细解释其结构的后梁16没有设置驱动器。然 而,它基本上被弹性地支持在织造方向上,使得它能够满意地跟随织品 20的移动。例如,如果采取了使织物20被移离钢筘19到达图1的左方 的措施,在绵纱被打绊至织口之后,邻接的绊纱不会被打炜至织口,而 是维持在距织口一定距离处。例如,如果在两根至四根或更多根绵纱之 后,具有织口的织物20然后被向回移至更靠近钢筘19,通过相应地移 动后梁14及胸梁23 (至图1的右方),钢薪19使最后插入的炜纱在下 次打炜时移动至织口。在此过程中,这些纬纱沿被相对紧地张紧的地径 ll的经纱滑动。绒经13的经纱被较不紧地张紧,使得在打绵运动期间 纬纱带动绒经13的这些经纱。在这个方法中,绒经l3的经纱生成绒圏。 如果然后利用驱动电机31使后梁14及胸梁23再次摆动,使得织物20 的织口移离钢筘19,则绒经13的经纱被张紧。然后它们在钢筘19的方 向上牵拉后梁16,其中产生了后梁16的弹性安装使得在织物20移动 时,先前生成的绒圈不被从织物20往回拉出。偏转器15在这个弹性功 能中起辅助作用,用于此目的所述偏转器是弹性的,例如是橡胶弹性构
造。偏转器15较好取成所谓摆动的片轴形式的,即圆柱弯曲的弹簧钢 片,其搭接边沿连接于杆。在变型的实施例中,偏转器15被可转动地 安装和/或设置有转动驱动器。这种形式的偏转器15作为后梁16的补充 是有利的,能够调整梭口和更容易地保证毛圏组织。
在图2及3中详细图释了绒经13的后梁16的弹性安装构造。后梁 16是筒形杆,它通过窄支架32来支持,每个支架32含有半圆形的凹槽。 支架32用T型支持件33通过螺钉41连接于片弹簧组件34的上端部。 片弹簧组件的下端部通过螺钉42固定于支持块35,而支持块35通过螺 钉43连接于支持轨36。支持轨36连接于横杆37,横杆37取为方形管 形式的。支持轨36设置有下部切割的槽38,螺母在槽38内被引导,螺 钉43被拧紧于螺母中,螺钉43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持支持块35。支持轨 36利用螺钉48连接于横杆37。支持件33与支架32利用螺钉49连接 在一起。
如从图2可清楚看到的,设置了均匀地沿织物宽度分布的多个片弹 簧组件34,这些组件34以这样一种方法支持后梁16:它在经纱方向上 弯曲,其中片弹簧组件34相应地弯曲。
如图2中进一步图释的,经纱止动机构39被布置在绒经13的后梁 16的下游,使得绒经13的经纱可与地经11的经纱分开地被监测到经纱
片弹簧组件34基本垂直地延伸,即基本垂直于织造平面或经纱方 向,使得后梁16被支持为使得沿平行于织造平面或经纱方向为弹性的。 片弹簧组件34被布置在绒经13及地经11的下面,支架32伸出穿过它 们。
如特别地从图4清楚地看到的,支架32设置有边沿50。略大于半 圆的槽60在安装后梁16时起作用,后梁16可被卡入这个槽60中。槽 60是由减震、耐磨材料制成的。在这种方法中,它保证一方面支架32 是抗磨损的,而另一方面后梁16的振动不会完全地传递至支架32,所 以抑制了噪音。支架32本身被布置得其平坦侧面平行于地经11及绒经 13的经纱,使得它们仅是轻微阻滞经纱的运行。上述窄侧边的边沿受到 边沿50的保护。
图5显示一个实施例,其中横杆可与弹簧组件34、支架32及后梁 16绕平行于后梁16轴线延伸的轴线一起转动。为此目的,横杆37在两
个端部设置有轴颈51,轴颈51通过轴承52安装于机架中。横杆37设
置有支持件55,利用螺钉58使杆56连接于支持件55。利用螺钉使杆
56连接于支持件54。支持件54含有力变换器,应用所述力变换器,用
它可检测到由后梁16上的绒经13的经纱施加的作用力。在示例性图释
的实施例中,力变换器53可通过驱动器59来调节,驱动器59例如是
直线电机,使得横杆37可摆动,因此力可被调节,应用它可使绒经的
经纱被张紧。片弹簧组件34的预张紧也可由此而被调节。
支架32的数量,因此弹簧组件的数量可作为宽度的函数来选择,
它们沿宽度的间隔也可这样选择。片弹簧组件34的弹簧刚度被设至低
数值,例如为后梁两个端部处数值的一半。这可简单地通过相应地减少
片弹簧组件34中的片弹簧数量来实现。即使织物宽度发生变化,支架
32的数量和/或片弹簧组件34中的片弹簧的数量可被合适地调整。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发展中,润滑剂被合适地加在片弹簧组件34的 各片弹簧之间。
在图6的实施例中,横杆37设置有止动器元件61。这个实施例的 止动元器件61是个片弹簧板,它用弯曲的端部朝向片弹簧组件34。所 述片弹簧板利用螺栓62及密封圈63安装在横杆37上。被布置在横杆 37纵方向上延伸的列中的螺栓62延伸穿过片弹簧板的豁口 64。豁口 64 的朝向垂直于横杆37及片弹簧板的纵方向,使得片弹簧板在箭头65方 向上可相对于片弹簧组件34进行调整。
当片弹簧组件34与止动器元件61进入接触时,片弹簧组件34的 运动受到限制。弹簧特性或片弹簧的刚度也增大了。如果经纱13中的 张力实际上加大了,这样一种止动器元件61是有益的。
绒经13的、根据本发明的后梁16被支持以便在织造方向上基本是 弹性的,该后梁可被应用于任何形式的毛圈织机。例如,所述后梁也可 被应用于一种毛圈织机,在其中毛圏织物是通过转调节来生产的。具有 转调节的这样一种毛圏织机例如在EP 1 201 807 Al中详细地作了描 述。它包含固定地布置的胸梁。
不用说本发明不局限于利用空气喷射来插入炜纱的毛圈织机。它也 可容易地被应用于剑杆织机、片梭织机、梭织机、夹片梭织机、喷水织 机或任何其它形式织机。根据本发明的、在织造方向上为弹性的胸梁也 可用于任何形式织机的更新,使得所述织机能相应地升级。本发明的后梁构造对于织机的绒经经纱特别有用,因为它适合松弛地或不太紧地张 紧的织机经纱。
本发明不局限于图释的示例性实施例。为往返移动后梁14及胸梁 23,也可容易地提供其它装置。特别是,可提供凸轮驱动器,它从织机 的主轴获得其运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毛圈织机,具有供应地经(11)及绒经(13)的装置,每个装置包括后梁(14,16);梭口形成装置(17);插入纬纱的装置;打纬纬纱的装置(18,19);以及牵引织物(20)的装置(21,23,24,25),它包括胸梁(23),其特征在于绒经(13)的后梁(16)基本弹性地支持在织造方向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偏转元件(15)被 布置在后梁(16)的上游。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毛圏织机,其特征在于绒经(13)的 后梁(16)及偏转元件(15)布置为使得绒经经纱近似平行于织造方向 运行至和来自后梁(16)。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要求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绒经 经纱具有分配给它们的在它们的后梁(l6)下游的它们自己的经纱止动 机构(39)。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要求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后梁 (16)取为杆形式,它利用支架(32)安装在弹簧元件(34)上,支架 (32)以其窄侧边指向织造方向。
6. 根据权利要求5的毛圏织机,其特征在于弹簧元件取为多个 片弹簧组件(34 )形式,它们沿织物宽度分布并基本垂直于经纱造方向。
7. 根据权利要求5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绒经(13)的后梁 (16)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架(32)中。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地经(11 ) 的后梁(14)和胸梁(23)可借助于驱动器(26, 27, 28)在经纱方向 上往返移动。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支持后梁 的支架(32)的弹簧元件(34)被布置在绒经(13)及地经(11)的经 纱的下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绒经(13) 的后梁(16)通过支持装置(51-59)来支持,支持装置(5"59)含有 用于检测绒经U3)经纱张力的装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10的毛圈织机,其特征在于绒经(13)的后 梁(16)可利用驱动器(59)进行调整。
12. 用于安装经纱后梁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弹簧组件(34)具有 带状外形并以其小表面朝向织造方向,后梁通过支架(32)支持在弹簧 组件(34)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2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弹簧组件(34)是横 向于织造方向延伸的一叠片弹簧。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后梁(16)可转 动地安装在支架(32)中。
15. 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提供了监 测经纱(13)的张力的装置。
16. 根据权利要求15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调整后梁(16) 的位置和/或经纱(13)的张力的装置"9)。
17. 根据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设有止动 器元件(61),用于限制弹簧组件(34)的移动。
全文摘要
在毛圈织机的情况下,采取了以下措施通过后梁及胸梁的往返运动,使织物(20)可相对于打纬纬纱装置移动,其中仅是地经的后梁和胸梁可通过驱动器作往返运动,同时绒经(13)的后梁(16)被支持以便基本弹性顺从地位于织造方向上。
文档编号D03D39/22GK101194057SQ200680020655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0日
发明者F·德科林克, J·沃默, V·范瓦森霍夫 申请人:必佳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