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牵伸装置的生产织物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97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牵伸装置的生产织物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织物的设备,其包括带有织针和多个
成圏位置(Strickstelle)的针织装置,其中每个成圏位置都被供给有被 牵伸的纤维股线,且成圈位置的上游设置有至少一个牵伸装置以牵 伸纤维股线。
本发明还涉及一 种用来牵伸多条由短纤维(Stapelfaser)形成的纤 维股线的、用于某种特定类型的纺丝针织设备(Spinnstrick-Vomchtimg) 的牵伸装置,该种纺丝针织设备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邻牵伸位置一 从垂直于纤维股线传输方向的方向看去,其中在每个牵伸位置设置 有多个罗拉对(Walze叩aare),其每个都包括从动下罗拉(angetriebene Unterwalze)和上罗拉(Oberwalze)。
背景技术
一种这样的装置是文献W02004/079068 Al中的现有技术。其中 织物不是由引入针织机器的纱线(如同实际中通常所用的方法)来生 产,而是直接地由在牵伸装置中被牵伸的纤维股线来进行针织。优 点在于,因为由具有几乎平行的纤维的、基本无捻合的纤维股线来
进行针织,可以制成具有高度柔软性的、且相应地穿着高度舒适的 织物。除此之外,该织物还造1"介低廉,因为传统的纱线生产程序, 也即成纱、巻绕以及(如果必要的话)复绕等中间步骤被省略了 。
由短纤维形成的纤维股线,由设置为与成圈位置以一定空间距 离隔开的牵伸装置、通过捻合装置来提供一定的强度,该强度允许 其向成圈位置的传输。
因为纤维股线在向成圏位置的传输中不需要获得非常高的强 度,纤维股线的微小捻合就足够了。这给纤维股线带来了良好的喷
风口 (Luftduese)。当纤维股线在针织装置中被第 一次织成织物的时 候,织物的强度通过单个织物中纤维股线的扭结来保证。纤维股线 的捻合不再是必需的了,相反地,在一般的针织中的纱线捻合甚至 使得完工的织物具有较多的"硬质触感"。特别有利的是假捻器件 (Falschdralleinrichtung)的应用,因为在针织过程中的成圏位置上也同 样不再需要为了获得纤维股线的传输强度而引入捻合。还可以设置
有辅助用线,例如弹性纤维线,其在牵伸装置中被供给到纤维股线, 以支持纤维股线从牵伸装置到成圈位置的传输,而且还能明显地改 良特征织物的特性。这种方法也称为"直接针织"或"纺丝针织"。
虽然在WO2004/079068A2中没有明确的说明,也可以得知,在 那种用于纺丝针织的装置中,安装有这种牵伸装置,如同在传统的 环锭纺纱机中所知的那样。在这种已知的牵伸装置中,相邻牵伸位 置具有70毫米以及更大的间距。牵伸位置的间距称作"牵伸装置的 节距"。在纺丝针织设备中,牵伸装置中纤维股线之间的相对较大 距离和较大的节距导致在纺丝针织设备中纤维股线必须以不同的、 牵伸装置和相应成圈位置的间距来传输。由此降低了所生产织物的 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伸装置,其可以更好地适应针织 装置的几何构造,以使纤维股线从牵伸装置到针织装置的供给更加 均匀。
该目的通过把牵伸装置中供给到不同的成圈位置的至少两根纤 维股线的间距设计成小于60毫米来实现。在牵伸装置中,该目的通 过把相邻牵伸位置的两个上罗^l立的间距设计成小于60毫米来实现。 优选地,在牵伸装置中,至少三根纤维股线的间距设计成小于60毫米。
缩小相邻纤维股线的间距具有如下优点,即对于单个的纤维股 线而言,牵伸位置和成圈位置之间的个别间距差异也变小了 。如果 纤维股线在牵伸装置组中用共同的下罗拉牵伸而并且被供给到环锭 纺纱机的针筒,将是特别有利的。其中,把牵伸装置的节距实现为 不均匀的形式,以获得对针织装置中成圈位置的节距的最佳匹配, 是非常有利的。
把相邻纤维股线的间距设计为小于40毫米,优选地小于30毫
米,有利于在针织装置的针筒的圓周可以尽可能多地设置成圈位置。
在特殊的情况下,把两根相邻纤维股线的间距缩小到大约在10至20 毫米之间,是更加有利地。
为了减少牵伸装置单个上罗拉的数量,并且使纤维股线彼此之 间足够密,对至少两根相邻纤维股线分配(zuordnen)—个牵伸装置的 共用上罗拉是有利的。
相邻纤维股线的间距缩小还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减少了牵伸装 置和纺丝针织设备的整体空间需求。必须注意到,相邻纤维股线的 间距要保持足够大,使得纤维股线不至于影响彼此或甚至纠结在一 起。单个的纤维股线应供给到分开的成圈位置且必须因此而分开地 牵伸,以使织物不会变得不均匀。


本发明的更多优点和特征将从下列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来体现, 其中
图1是带有牵伸装置的用于纺织的设备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沿箭头II方向的对图1所示设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和图2中显示了一种用于纺丝针织的设备,用它可以生产 织物而没有传统的耗时的制纱过程。该设备包括针织装置l(必要部 件),其可以是传统的 一黄机或环锭纺纱机(Flach- oder
Rundstrickmaschine),图中仅显示了环锭纺纱机的针筒2 。同样也可 以如此安装一台横机。与一般已知的针织程序不同,织物不从引入 针筒2的纱丝中产生,而是直^妾地从针织装置1附近的牵伸装置4 中的纤维股线3产生。牵伸装置4设计成牵伸装置组,其包括例如 八个相邻的牵伸位置A、 B、 C、 D、 E、 F、 G和H,如图2所示。 在牵伸装置4的每个牵伸位置A-H中,都有纤维股线3被牵伸且被 引入到针织装置1的针筒2上的各自的成圈位置5。如果提到特定牵 伸位置的纤维股线3或者其它部分,会通过附加牵伸位置的字母而 把它们区分。第一牵伸位置中的纤维股线3由相应的参考标号3A来 表示。针织装置1的处理纤维股线3A的成圈位置,用参考标号5A 来表示。如果参考标号不含牵伸位置的字母,则指的是任一个牵伸 位置。通常会有多条纤维股线3(例如48-96缕)围绕着针筒2的圓周 而引入针织装置1。由此可以在针筒2的周围设置更多牵伸装置4或 牵伸装置组。为了清晰起见,目前的描述仅限于所示的例如八条纤 维股线3A-3H。
牵伸装置4包括多个罗拉对6、 7和8,每对都包括可驱动的下 罗拉9和挤压它的上罗拉10。牵伸装置4的下罗拉9设计成沿着牵 伸位置A-H延伸的连续的沟槽罗拉(Unterzylinder),其由未显示的驱 动器来驱动。待牵伸的纤维股线3被供给到牵伸装置4的进给罗拉 对(Eingangswalze叩aar)6。纤维股线3沿传输方向Z穿过牵伸装置4 且通过转速不断增加的可驱动的罗拉对6、 7、 8而牵伸,直到在输 出牵伸罗拉对(Ausgangsrollerpaar)8的口线上所牵伸的纤维股线3 具有所希望的纤度(Feinheit)。为了在牵伸装置4中引导纤维股线3, 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罗拉对7中以已知的方式设置引导皮带11、 12。
纤维股线3A-3H在牵伸装置4中被分开牵伸,且在牵伸装置4 之后被供给到针织装置1的针筒2上的分离的成圈位置5A-5H中。 包括带有织针13的针筒2的针织装置1以已知的方式来驱动。针筒 2沿旋转方向Y旋转,同时把进给的纤维股线3在成圈位置5织成织物。
因为牵伸装置4与针织装置1设置成以一定的空间间隔开,在牵伸装置4的输出牵伸罗拉对8和成圈位置5之间设置有捻合装置 14。捻合装置14优选地由所谓的纺丝管(Spinnrohr)15组成,且各自 包括至少一个喷风口 16——其7寸纤维股线3进行假捻。通过假捻, 纤维股线3获得充分的传输强度,使得能够越过到成圈位置5的距 离且在成圈位置5中可以对纤维股线3进行针织。在未示的实施例 中,捻合装置14可以包括多个相继的纺丝管15或喷风口 16,以用 于每根纤维股线3。
在针筒2的圓周上设有多个成圈位置5。因为几何构造,平行穿 过牵伸装置4的牵伸位置A-H的纤维股线3,不能够在相同的条件 下到达成圈位置5。纤维股线3D与3E必须越过到成圈位置5D和5E 的最小距离。相对地,外侧的纤维股线3A及3H必须越过较大的距 离。除此之外,还可能需要使纤维股线3A、 3B、 3G、 3H能够从它 们在牵伸装置4中的传输方向Z稍微偏斜,以把纤维股线供给到相 应的成圈位置5。纤维股线到成圈位置5的不同的供给方式和距离可 能造成织物的不均匀,所以应该保持尽可能地小。然而,原则上这 些不同越大,则在牵伸装置4中可以设置更多相邻的牵伸位置。
牵伸装置4中的纤维股线3的间距K、 L和M与针织装置1上 的成圈位置5的间距的尽可能良好的匹配是有利的。尤其是纤维股 线3的间距K、 L和M应选择成尽可能地小。由此使得纤维股线3 供给到成圈位置5时的不均匀减少而织物的性质能够得到改良。
纤维股线3A和3B的间距K大约处于10毫米和20毫米之间的 范围中是有利的。其中纤维股线3A和3B上设置有共用的、牵伸装 置4的上罗拉IOAB。两相邻上罗拉10AB和10CD形成所谓双加压 罗拉(Druckwalzenzwming)。两上罗拉10AB和10CD设置成可以在 共同的轮轴(Achse)17上自由地;旋转。上罗拉10AB和10CD的轮轴17 可以保持在加重杆(Belastungsarm)18中,且通过该加重杆18贴压在
下罗拉9上。因为这置于中间的加重杆18,纤维股线3B及3C的间 距L大于间距K。然而有利地,间距L也设计成小于60毫米。两根 相邻纤维股线3D和3E的间距M优选地小于60毫米,且特别优选 地小于30毫米,其中纤维股线3D和3E分配到分开了的上罗拉10CD 和10EF上,而上罗拉10CD和10EF安装在相邻的加重杆18上。在 未显示的实施例中,超过两根纤维股线3分配到共用的上罗拉10上。 由此进一步减少相邻纤维股线3的间距。
分配到相邻加重杆18的上罗4立IOCD和IOEF优选地具有小于60 毫米的间距N。纤维股线3从牵伸装置4的输出牵伸罗拉对8向成 圈位置5引入时的几何不均匀性由此大幅降低。
根据在捻合装置14中待安装的喷风口 16的类型,间距K、 L和 M可能小于喷风口 16的外直径。如果喷风口 16的外直径不能进一 步减小,用于相邻牵伸点例如C和D的喷风口 16将不能设置成彼此 直接相邻。在这样的情况下,即把纺丝管15C和15D的喷风口的16C 和16D偏置式地安装是有利的。其中喷风口 16D例如安装在传输方 向Z更下游的地方。尽管喷风口 16进行了偏置式地安装,还是可以 保证纤维股线3在所有的捻合装置14中都被均匀地捻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生产织物的设备,其包括带有织针(13)和多个成圈位置(5)的针织装置(1),其中每个成圈位置(5)都被供给有被牵伸的纤维股线(3),并且成圈位置(5)的上游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牵伸纤维股线的牵伸装置(4),其特征在于,在牵伸装置(4)中,被供给到不同成圈位置(5A,5B)的至少两根纤维股线(3A,3B)之间的间距小于60毫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牵伸装置(4)中, 至少三根相邻纤维股线(3C, 3D, 3E)之间的间距(K, M)各自小于60 毫米。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纤维股 线(3)之间的间距(K; L; M)小于30毫米。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 两根相邻纤维股线(3A, 3B)分配到牵伸装置(4)的共用的上罗拉(10AB) 上。
5. —种用来牵伸多条由短纤维制成的纤维股线(3)的牵伸装置(4),其用于带有至少两个从垂直于纤维股线(3)的传输方向(Z)的方向看去为相邻设置的牵伸位置(D; E)的纺丝针织设备,其中在每个牵伸 位置(D; E)上设有多个罗拉对(6, 7, 8),所述各个罗拉对(6, 7, 8)各 自包括从动下罗拉(9)和上罗拉(10),其特征在于,相邻牵伸位置(D;E) 的两根上罗拉(10CD,10EF)之间的间距(N)小于60毫米。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N) 小于30毫米。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共用的 上罗拉(10CD)分配给至少两个相邻的牵伸位置(C, D)。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织物的、包括带有织针和多个成圈位置的针织装置的设备。每个成圈位置都被供给有被牵伸的纤维股线。成圈位置的上游设置有至少一个牵伸装置以牵伸纤维股线。可以设置成,在牵伸装置内、供给到不同的成圈位置的至少两根纤维股线之间的间距小于60毫米。优选地,牵伸装置内的相邻至少三根纤维股线的间距小于30毫米。还可以设置成,至少两根相邻纤维股线设有共用的牵伸装置的上罗拉。
文档编号D04B1/14GK101205655SQ20071017025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2日
发明者W·佐特 申请人:叙森芯轴制造厂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