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织物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97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生产织物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织物的、包括带有织针和至少一个成
圈位置(Strickstelle)的针织装置的设备,其中每个成圈位置的上游都 设置有牵伸装置(Streckwerk)以牵伸纤维股线(Faserverband),且在牵 伸装置和成圈位置之间设置有纤维股线的引导装置,其把纤维股线 这样引导,即自由的、未引导的纤维股线的长度总是小于其中间纤 维长度(mittlere Stapellaenge)。在该引导装置中,纤维股线通过成圈 位置内的、基本上固定的引导器件而被引向织针。
背景技术
一种这样的装置是文献WO2004/079068A2中的现有技术。其中 织物不是从引入针织机器的纱线(如同实际中通常所用的方法)来生 产,而是直接地从在牵伸装置中被牵伸的纤维股线来进行针织。优 点在于,因为由具有几乎平行的纤维的、基本无捻合的纤维股线来 进行针织,可以制成具有高度柔软性的、且相应地穿着高度舒适的 织物。该织物造价低廉,因为传统的纱线生产程序,也即成纱、巻 绕以及(如果必要的话)复绕等中间步骤被省略了 。
由短纤维(Stapelfaser)形成的纤维股线未经捻合就直接被引向在 成圏位置中工作的织针。牵伸装置的传输钳口线(Lieferklemmlinie)和 成圈位置之间的间距必须小于纤维股线的中间纤维长度。为了把纤 维股线准确地引向织针,在成圈位置中设置了固定的引导器件。
同样已知地,当牵伸装置与成圈位置具有确定的空间距离,在 牵伸装置和成圈位置之间设有引导装置,其包括了捻合装置 (Dralleinrichtung)。通过假捻装置,纤维股线可以具有一定的强度,使其向成圈位置的传输成为可能。这里还设置了固定的引导装置, 借此纤维股线在织针的针织过程中被 一 直引向相同的位置。在针织 时,纤维股线的恒定引入是非常重要的,借此毛圈才能形成均匀的 织物。如果引导装置的位置在成圈位置上变化,则成圈过程也会变 化。不同的毛圈会导致织物不均匀的外观。
因为纤维股线把纤维股线这样传输,即自由的、未传输的纤维 股线的长度总是小于其中间纤维长度,所以纤维股线不需要具有很 高的强度来完成到成圈位置的传输。纤维股线所需的轻微捻合很容
易通过喷风口 (Luftduese)获得。如果纤维股线是第一次在针织装置中 编织成织物的话,织物的强度可以通过在单个毛圈内的纤维股线的 缠绕来保证。纤维股线的捻合不再是必需的,完全相反,普通织物 中的纱线捻合反而使制成的织品摸起来太"硬"。特别有利的是假 捻器件的应用,因为再一次地在针织过程中,不需要在成圈位置上 通过捻合来获得纤维股线的传输强度。还可以设置有辅助用线,例 如弹性纤维线,其在牵伸装置引入纤维股线,以支持纤維股线从牵 伸装置到成圈位置的传输,而且还能明显地改良所制织物的特性。 这种方法也称为"直接针织"或"纺丝针织"。
这种用于针织的设备的牵伸装置的传输速度约为常规环锭纺纱 (Ringspinnen)机的传输速度的十倍。牵伸装置的一些部件,例如上罗 拉(Oberwalzen)或引导带的弹性套层,非常容易磨损,必须经常替换 或重磨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少用于针织的设备的牵伸装置的磨损, 延长牵伸装置中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该目的这样来实现,即在牵伸装置内设置用于纤维股线的络绞 装置(Changiereinrichtung),其又被称为横动装置,并且引导装置包 括至少一个与络绞装置相连接的引导器件,该引导器件设置在牵伸
装置的下游。
通过在牵伸装置内纤维股线的络绞,上罗拉和引导带基本上在 其整个宽度上均匀地受力,并使得它们的使用寿命被延长了。直接 接在牵伸装置的传输钳口线下游的、引导装置的第一引导器件,通 过与络绞装置的连接,保证了从牵伸装置出发的细纤维股线能够可 靠而准确地被引导装置接收并? 1入成圈位置。
在牵伸装置内进行络绞是早已知道的。在牵伸装置内、例如在 用于环锭纺织机的牵伸装置内进行的简单络绞,还不能转用到用于 针织的设备上。在环锭纺纱机中,纤维股线直接在牵伸装置的下游 进行紡丝加捻,形成成品纱线。成品纱线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并因此 而几乎不需要引导。纱线直到在环锭上巻绕都仅仅在少数几个起作 用的导纱器上被引导,导纱器具有与牵伸装置相对较大的距离。纱 线在牵伸装置和导纱器之间在很长的长度上都不需要引导,该长度 是纤维股线的中间纤维长度的数倍。通过纺丝加抢,纱线具有足够 的牢固性,使其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会受损。
同样,在文献DE 102 58 720 Al中公开的在喷风纺织设备的牵伸 装置内纤维股线的络绞方式,也不适用在现有用于针织的设备中。 在喷风纺织设备中设有络绞装置,其与牵伸装置配有的集棉器 (Verdichter)以及喷风单元驱动式地连接,由此纱线均匀地进入喷风单 元的入口开口。当在喷风单元内形成的纱线不受络绞装置的影响时, 其再次在很大的范围内不受引导地传输。纱线的长距离自由传输可 以平衡络绞运动造成的定位的不同,使得络绞运动对纱线不造成负 面影响。
在用于针织的设备中,纤维股线应尽可能少地捻合,以保证织 物的柔软性。因此纤维股线不具有足够的强度,来在很大的自由长 度上不受引导地传输。纤维股线不受引导的自由长度,必须总是小 于纤维股线的中间纤维长度。因此牵伸装置和成圈位置之间的引导 装置必须设置成这样,即其包括在牵伸装置下游络绞式引导器件和 直接位于成圈位置上游的固定的引导器件。引导装置在这两个彼此 相对运动的引导器件之间设置成该相对运动可以被平衡而纤维股线 仍然可以可靠地传输。
引导装置优选地包括可移位的及/或可转动的引导器件,以平衡 络绞式引导器件和固定的引导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利地,引导 装置还包括弹性的引导器件。 、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这样设置,即络绞式引导器件通过引 导装置的入口开口而形成,与4念合装置和/或喷风口附接,同样还和
络绞装置驱动式地(antriebsmaessig)连接。其中喷风口根据需要可以 是简单的集棉喷口 (Sammelduese)或捻合喷口 (Drallduese)。
在本发明另 一个实施例中,引导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设置成可转 动的纺丝管(Spinnrohr),其连接于络绞装置。纺丝管基本上由沿纵向 延伸的管形的引导部分组成,在其前端区域(Anfangsbereich)或末端 区域(Endbereich)设有喷风口 ,以对纤维股线进行假捻。设置成可转 动的纺丝管还具有这样的优点,即把在络绞运动而偏离牵伸装置的 传输钳口线的纤维股线准确地引入成圈位置内的固定的引导器件。
优选地,引导装置构造成使纤維股线不会经历幅度很大的变向。 尤其是在无引导区域,纤维股线不会发生偏向。纤维股线除了可以 避免在纺织过程中的损害之外,还可以在开始工作时或重新插入时 自动地穿入引导装置内的牵伸装置,而纤维股线的前端也可以自动 进入成圈位置。由此大大简化了针织设备的操作和使用。


本发明更多的优点和特征将在下文对实施示例的描述中给出。 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设备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设备沿箭头II的方向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和图2中显示了一种用于纺丝针织的设备,用它可以生产 织物而没有传统的耗时的制纱过程。该设备包括针织装置l(必要部
件),其可以是传统的4黄机或环锭纺纱机(Flach- oder Rundstrickmaschine),图中仅显示了环锭纺纱机的针筒2。同样也可 以如此安装一台横机。与一般已知的针织程序不同,织物不从引入 针筒2的纱丝中产生,而是直4妾地从针织装置1附近的牵伸装置4 中的纤维股线3产生。图中仅示意性地显示了一个牵伸装置4和一 根纤维股线3。通常会有多条纤维股线3(例如12-96缕)围绕着针筒2 的圆周而引入针织装置1。对每根纤维股线3,都设有各自的牵伸装 置4。牵伸装置4可以设置成单个的牵伸装置4或者牵伸装置组的形 式。
每个牵伸装置4都由多个罗拉对(Walzenpaar)组成,其各自由可 驱动的下罗拉5、 7、 9、 11和弹性地挤压它(们)的上罗拉6、 8、 10、 12组成。
上罗拉6、 8、 12在其外围以已知的方式设有弹性的套层。待牵 伸的纤维股线13以粗纱(Vorgarn)或纤维条(Faserband)的形式引入牵 伸装置4的进给罗拉对(Eingangswalzenpaar)5、 6。待牵伸的纤维条13 沿传输方向A被转速不断增加的、可驱动的罗拉对牵伸,直到所牵 伸的纤维股线3在输出牵伸罗拉对(Ausgangswalzenpaar)ll、 12的传 输钳口线14上获得所希望的纤度(Feinheit)。为了在牵伸装置4中引 导纤维股线3,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罗拉对9、 IO中以已知的方式设置 引导带15、 16。根据待加工的纤维材料的种类和所需牵伸标准的不 同,可以将所示包括四个罗拉牵伸装置的牵伸装置4稍作修改以用 三个罗拉牵伸装置或五个罗拉牵伸装置来实现。
为了清晰表示,在图2中省略了牵伸装置4的上罗拉6、 8、 10、 12。输出牵伸罗拉对11、 12的传输钳口线14通过虛线来标示。在 传输钳口线14待牵伸的纤维^I殳线的13完成牵伸而生成已牵伸的纤
维股线3。
已牵伸的纤维股线3接着在传输钳口线14之后经过引导装置 17,其沿传输方向A把纤维股线3引向针织装置1的针筒2上的成 圈位置18。包括带有织针19的针筒2的针织装置1以已知的方式而 驱动。针筒2沿旋转方向B转动,其中织针19在成圈位置18中上 下运动,且把引入的纤维股线3在成圈位置18中编织成织物。
在未显示的实施例中,在输出牵伸罗拉对ll、 12和引导装置17 之间还可以设有任意结构的集棉装置(Verdichtungseinrichtung),其把 已牵伸的纤维股线3进行凝集(verdichten)并压缩(kompaktieren)。传 输钳口线14并不由输出牵伸罗拉对11、 12形成,而是由集棉装置 形成。
根据牵伸装置4和成圈位置18之间的间距,引导装置17中可 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捻合装置20,其使纤维股线3能够具有用于传向 成圈位置18的足够强度。捻合装置20可以机械地通过旋转元件来 起作用,或者如图所示通过喷风口 21来形成以对纤维股线3进行假 捻。在引导装置17的出口上设有基本固定的引导器件22,其把纤维 股线3引向限定位置内的成圈位置18中的织针19。术语"基本固定" 表示,引导器件22可以根据所生产织物的种类在位置上相对于织针 19作调节,但在纺织期间是固定的而它的位置也不再变化。在所示 的情况中,该固定的引导器件22由喷风口 21的输出开口形成。可 选地,也可以安装分开的小管、漏斗等来作为引导器件22。
穿过牵伸装置4的纤维股线13导致了上罗拉6、 8、 12和引导 带15、 16的套层的磨损。设有络绞装置23,其可以使纤维股线13 沿垂直于传输方向A的、双箭头C所示的方向移动。沿方向C的络 绞速度基本上小于沿传输方向A的传输速度。优选地,络绞运动C 选择成,纤维股线13在上罗拉6、 8、 12和引导带15、 16的整个宽 度上往复运动,使得这些部件的上表面可以被均匀利用,则由此延 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络绞装置23包括引导漏斗24,其直接设置在进给罗拉对5、 6 上游。引导漏斗通过引导轨道25与粗略所示的驱动装置26连接, 且可以沿络绞方向C往复运动。络绞装置23的驱动装置26可以包 括自有的发动机,或者可驱动地与进给下罗拉5联接。根据待处理 纤维材料的种类和牵伸装置4的设计,还可以在牵伸装置4内的两 罗拉对5、 6和7、 8之间设置更多的与络绞装置23连接的集棉器27, 以改善已牵伸纤维股线3的质量。
引导装置17包括与络绞装置23连接的引导器件28,其优选地 与引导漏斗24同步沿络绞方向C运动。络绞式引导器件28在牵伸 装置4的传输钳口线14之后设置成与之具有小于纤维股线3的中间 纤维长度的间距。由此来保证,即使纤维股线13在牵伸装置内4内 进行络绞,纤维股线3也可以可靠地到达引导装置17。通过同样络 绞的引导器件28保证了纤维一直以同样的方式进入引导装置17。
该络绞式引导器件28可以再一次通过引导轨道29与络绞装置23 的驱动装置26连接。如果多个彼此邻近的牵伸装置4以牵伸装置组 的形式设置,使引导轨道25和29在整个牵伸装置组上延伸,且在 引导轨道25及29上各自设置多个引导漏斗24及牵伸装置28会是 有利的。这样,对牵伸装置组的整个络绞装置23设置共用的驱动装 置就足够了 。
络绞式引导器件28可以有不同的结构。优选地,该络绞式引导 器件28通过引导装置17上的入口开口 30而形成。该入口开口 30 可以属于形成为集棉口的喷风口 31。可选地,喷风口 31还可能已经 是抢合装置20,其把纤维股线3进行轻微地抢合。在本文所示实施 例中,喷风口 31是所谓的纺丝管32的一部分。纺丝管32包括在喷 风口 31之后的纵向延伸的管形区域33,在该区域上,仅仅具有很低 强度的纤维股线3也可以被传输相对远的距离。除了如图所示的前 段区域,作为代替,纺丝管32也可以在其末端部分设有喷风口 31。
纺丝管32在其前端区域内固定在络绞装置23的引导轨道29上, 而在其末端区域内可活动地容纳在支座(Lagenmg)34内。支座34是 固定的,以未详细显示的方式固定在针织装置1的机械支架上。如 果纺丝管32的喷风口 31在络绞装置23的工作期间沿络绞方向C往 复运动的话,那么纺丝管32可以绕支座34的中心点转动。为保持 长度方向上的平衡,可以设置使成纺丝管32能够沿轴向方向在支座 34中轻微地移位。
引导装置17保证了,纤维股线3仅在传输钳口线14和络绞式 引导器件28之间以及纺丝管32和喷风口 21之间的非常短的区域内 不受引导。该不受引导的区域大大小于纤维股线3的中间纤维长度, 使得未加强的纤维股线3可以在该区域内传输而不受负面影响。在 这种引导装置17中,络绞式引导器件28和固定的引导器件22之间 的相对运动也不妨碍纤维股线的3的传输。
在未显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平衡络绞式引导器件28和 固定的引导器件22之间的相对运动,还可以设有弹性的引导器件。 该弹性的牵伸装置可以(例如)这样设置,即纺丝管32在其管形区域33 内由弹性材料形成。纺丝管3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例如)直接与位置 固定的喷风口 M连接,这样纤维股线3就可以不中断地在络绞式引 导器件28和固定的引导器件22之间的传输。而相对运动的平衡则 通过纺丝管32的管形区域33的弹性材料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生产织物的设备,其包括带有织针(19)和至少一个成圈位置(18)的针织装置(1),其中在每个成圈位置(18)上游都设有用于牵伸纤维股线的(13)牵伸装置(4),并且在所述牵伸装置(4)和所述成圈位置(18)之间设有用于纤维股线(3)的引导装置(17),所述引导装置(17)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纤维股线(3),即,使纤维股线(3;13)的自由的、不受引导的长度总是小于其中间纤维长度,而其中所述纤维股线(3)通过基本固定的引导器件(22)在所述成圈位置(18)中被引向所述织针(19),其特征在于,在牵伸装置(4)中设有用于纤维股线(3;13)的络绞装置(23),并且所述引导装置(17)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络绞装置(23)相连接的引导器件(28),所述引导器件(28)设置在所述牵伸装置(4)的下游。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置(17) 包括至少 一个捻合装置(20),其与所述络绞装置(23)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 置(17)包括至少一个喷风口(31),其与所述络绞装置(23)相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引导装置(17)包括至少一个弹性的引导器件。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装 置(17)包括至少一个设置成可转动的纺丝管(32),其与所述络绞装置 (23)相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络绞式引导器件(28)通过引导装置(17)上的入口开口 (30)而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织物的、包括带有织针和至少一个成圈位置的针织装置的设备,每个成圈位置的上游都设置有牵伸装置以牵伸纤维股线,在牵伸装置和成圈位置之间设置有纤维股线的引导装置,其把纤维股线这样传输,即自由的、未传输的纤维股线的长度总是小于其中间纤维长度。该引导装置包括在成圈位置内的基本上固定的引导器件,通过该引导器件,纤维股线被引向织针。在牵伸装置内设有纤维股线的络绞装置。引导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与络绞装置相连接的引导器件,其设置在牵伸装置的下游。
文档编号D04B1/14GK101205656SQ200710170258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2日
发明者G·斯塔莱克 申请人:叙森芯轴制造厂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