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轮洗衣机用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140阅读:20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波轮洗衣机用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特别涉及一种波轮洗衣机用减震器,属于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波轮洗衣机,其所采用的减震器常常为空气阻尼减震器,具体来说,波轮洗衣机工作时,四根空气阻尼减震器在洗衣桶重量的作用下,压迫塑料壳体,使橡胶底垫与塑料壳体摩擦,压縮壳体内部空气,达到为波轮洗衣机减震的功用。然而采用此种式样减震器结构,在减震时橡胶底垫与塑料壳体摩擦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原材料,增加了波轮洗衣机的整体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波轮洗衣机用减震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波轮洗衣机用减震器,涉及波轮洗衣机的洗衣桶,减震器安装在波轮洗衣机洗衣桶的底部,减震器包括有支架、底垫、形变装置,支架的一端与洗衣桶接触,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形变装置,且形变装置位于支架与底垫之间,其中所述的形变装置为弹簧,组成弹簧的环体之间为非等距排列分布。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上述的波轮洗衣机用减震器,其中,所述的位于弹簧中段的环体之间的排列距离大于位于弹簧两端环体之间的排列距离。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减震器能够利用弹簧结合支架与底垫,可以有效传递、吸收震动,塑料材质的底垫可以增加减震器的整体强度,采用环体之间非等距排列分布的弹簧作为形变装置,能够在平稳吸收震动的同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摩擦,避免了噪音的产生。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波轮洗衣机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所示的波轮洗衣机用减震器,涉及波轮洗衣机的洗衣桶,减震器安装在波轮洗衣机洗衣桶的底部,减震器包括有支架l、底垫2、形变装置,支架1的一端与洗衣桶接触,支架1的另一端连接形变装置,且形变装置位于支架1与底垫2之间,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的形变装置为弹簧3,组成弹簧3的环体之间为非等距排列分布。进一步结合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所述位于弹簧3中段的环体之间的排列距离大于位于弹簧3两端环体之间的排列距离。本波轮洗衣机用减震器的工作状况大致如下波轮洗衣机工作时洗衣桶产生一定的震动,之后通过洗衣桶与支架1的接触,将震动传递到减震器上。随后支架1将此震动的力传递给作为形变装置的弹簧3,令弹簧3进行压縮吸收震动。最后,弹簧3通过自身的倔强系数咴复形变来吸收此次震动。进一步来看,弹簧3两端固定在支架1与底垫2之间,能够确保震动在减震器中完全传递、吸收。众所周知,弹簧3的压縮是线性变化的,即压縮量随着惯性重力的加大而加大,一旦超过某一承受点就不利于洗衣机整体受力的平衡性。因此,本波轮洗衣机用减震器中组成弹簧3的环体之间采用非等距的排列分布,既确保弹簧3在受到较小的力时仍然可以保证有效的压縮,又确保了弹簧3整体的受力平衡性。从上述的文字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波轮洗衣机用减震器能够利用弹簧3结合支架1与底垫2,可以有效传递、吸收震动。同时,采用塑料材质的底垫2可以增加减震器的整体强度。再者,采用环体之间为非等距排列分布的弹簧3作为形变装置,在平稳吸收震动的同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摩擦,避免了噪音的产生。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波轮洗衣机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波轮洗衣机用减震器,涉及波轮洗衣机的洗衣桶,减震器安装在波轮洗衣机洗衣桶的底部,减震器包括有支架、底垫、形变装置,支架的一端与洗衣桶接触,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形变装置,且形变装置位于支架与底垫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形变装置为弹簧,组成弹簧的环体之间为非等距排列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轮洗衣机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弹簧中段的环体之间的排列距离大于位于弹簧两端环体之间的排列距离。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波轮洗衣机用减震器,属于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减震器安装在波轮洗衣机洗衣桶的底部,包括支架、底垫及形变装置,支架的一端与洗衣桶接触,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形变装置,形变装置的另一端与支架相连,其特点是所述的形变装置为弹簧,且构成弹簧的环体之间为非等距排列分布,尤其是中间部位间距较大。该设计可以使减震器在平稳吸收震动的同时不会产生噪音,在波轮洗衣机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文档编号D06F37/24GK201099767SQ20072004527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申请日期2007年8月24日优先权日2007年8月24日发明者正吴,孙登元,郑圭凡,金春杰申请人: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